为什么曹操的亲戚都这么有实力?曹操刚起兵仁,洪,惇,渊就来了,还都带了人马?

小强扒历史


汉朝的皇权不下县,县令老爷就负责一县之税收、治安即可,乡下的秩序,具体由乡绅来维持。而乡绅又分两级,即地主和豪强。



地主的档次比豪强低一级,只能控制乡下一部分生产资料,他们左右不了朝野局势,只能左右一乡一村的秩序。

豪强是兼并了当时规模可观的土地,成为比一般的地主更高级的大地主,他们的一举一动有时候可以影响朝野。

对于地主,朝廷通常都是以安抚为主,毕竟地主实力弱,掀不起什么风浪。而对于实力强劲的豪强,朝廷都是以打压待之。因为当时的豪强有雄厚的财力,势力极大,属于地头蛇,而且和黑社会有勾结(有的干脆自己就是黑社会老大)。这种人往往是借助手中的武力和钱财,挟持地方官吏,操纵地方事务,从事非法事业。

换言之,这就是“以武犯禁”的典型。

两汉四百年,豪强经常会组织家兵对抗郡县的政府军,并且还能偶尔打几次胜仗。所以统治者对豪强基本上就是有机会就扑灭。否则一旦当豪强势力做大,朝廷也拿他们没辙的时候,那么这个王朝离覆灭也不远了。

地主之下就是农民了。农民分三级,有点家底的叫富农,有自己的地,自耕自作,相当于当时的小康之家;没有家底的,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只能租种地主、豪强土地的叫佃农。这类农民交完租子,所剩无几,一直挣扎在温饱和贫困线上,基本上就是豪强和地主的附庸;生活最惨的叫流民,这类人没有自己的土地,也租不起豪强地主的土地,只能靠流浪街头,乞讨卫生。

汉末黄巾起义,流民就是黄巾军的主力。



搞清楚了汉朝的基层阶级结果,再来说曹操和他的亲戚们。

曹操的老爸,很多人都知道,叫曹嵩,在汉末做过三公,虽然是花钱买的,但这也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曹嵩很有钱。

曹嵩的养父,很多人也都知道,是东汉末年著名权阉,中常侍大长秋曹腾。这位的影响力在当时有多大,自不必多说。

曹操出身在这样的家庭,而且他本身也担任过济南国相(相当于郡守),西园军典军校尉等职务,他的政治地位实际上已经很高的了。虽然说他在真正的豪门贵族眼中,比如袁绍、袁术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底层的暴发户罢了。但是如果跟一般的乡绅比起来,他可就厉害了。地位介于门阀士族与乡绅豪强之间,在乡下老家基本上就是说一不二的角色。

《三国志》中说曹操逃离洛阳,回到陈留老家后,“散家财,合义兵”,聚拢千余人为他卖命,这并非是夸张,当时像他这种人,数不胜数。只不过很多豪强招揽部卒后,都是结兵自保,而曹操则是“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这个性质不一样,所以很快他就得到了群起响应。

当时第一个响应他的是夏侯惇,不过夏侯惇手上没多少资本,所以他的工作就是帮曹操在老家募兵。夏侯渊也一样,他的家庭情况比夏侯惇更差一点,因而他的工作也是帮曹操募兵。



相比于两个夏侯,曹氏的曹仁、曹纯、曹洪就厉害了,属于带资入股。

曹仁的爷爷曹褒做过颍川太守。父亲曹炽做过侍中和长水校尉。再加上曹仁从小就喜欢弓马弋猎,善于结交豪杰。所以曹操起兵之后,曹仁立马就带着他在淮、泗招募的千余人投奔了曹操。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三国志·曹仁传》

仁祖褒,颍川太守。父炽,侍中、长水校尉。——《魏书》

曹纯是曹仁的弟弟,他继承了父亲曹炽的大部分家产,特别有钱,仅家里的仆人、门客就有数百人。并且他很有学识,在乡下颇有影响力,曹操起兵后,他也是带资入股。

纯字子和。年十四而丧父,与同产兄仁别居。承父业,富於财,僮仆人客以百数,纯纲纪督御,不失其理,乡里咸以为能。好学问,敬爱学士,学士多归焉,由是为远近所称。——《英雄记》



曹洪的伯父曹鼎担任过尚书令,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有伯父的支持,曹洪因而曾经也担任过蕲春县长。曹操起兵后,曹洪带着部队投奔了曹操。

关东联军讨董失利后,军阀混战开始,曹操兵力不够,曹洪就仗着自己与扬州刺史陈温关系比较好,带着自己的家兵千余人去到扬州招募士兵。在庐江和丹杨先后合计招募到了三四千人后,曹洪与曹操会合,加强了曹操的实力。

洪伯父鼎为尚书令,任洪为蕲春长。——《魏书》

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三国志·曹洪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曹操起兵时,不止是亲戚投奔他,当时不少外姓豪强也带队加入了队伍。比如说,李典、乐进。



李典的从父李乾很有英雄气概,在老家集合了好几千食客。曹操首倡义兵后,李典就带领众人跟随了曹操。

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三国志·李典传》

乐进起初是光杆司令,孤身一人以胆烈而跟随曹操,担任帐下吏。后来曹操因兵少,连他自己都要亲自去扬州募兵,乐进也因而被遣回了老家阳平郡募兵。乐进在募得一千多人后,与曹操在河内会合。于是他也因为带队入股,升任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遣还本郡募兵,得千馀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三国志·乐进传》



综上所述,曹氏一门的曹仁、曹纯、曹洪这些人,都是典型的豪强。他们没到门阀士族的档次,但家里普遍有钱,有势,就算不跟着曹操起事,也是一股可观力量。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比较有实力的地头蛇。

其实曹仁、曹洪、曹纯不能叫投靠曹操,而应该是叫带队入股。曹操在这其中,只是充当了族长的角色。

当然,有一说一,曹操起兵之初,实力并不算很强。所以关东诸侯于酸枣会盟时,联军名单中,并没有曹操的名字。曹操集团当时只是挂在陈留太守张邈名下的小势力。后来发达了,那也是后来的事。曹操最终没有统一全国,其实跟他的起点不怎么高,也有一点点关系。


Mer86


简单来说,曹家、夏侯家都是地方豪族,动辄可以聚众上千人,若是要具体分析,就要参考史料以及一些考古研究成果。

一、曹家、夏侯家都不是普通家庭,而是沛国谯县的大豪族,其家族在汉末的影响力或许比不过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绍、袁术等)、杨家(杨彪、杨修等),但绝对也是当时的一流家族

曹家自称曹参之后,夏侯家自称夏侯婴之后,曹参、夏侯婴都是西汉开国的第一等大功臣,刘邦封侯时,曹参仅仅次于萧何,位列功臣第二,夏侯婴绝对也是前二十的大功臣。只是西汉初年到东汉末年已经过四百年,其中的真相很难说得清。听说现代DNA技术证明曹操家族和曹参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然而谯县和丰沛不远,当时豪族之间的过继关系也颇为复杂,很难说曹家、夏侯家的说法就完全是编造的。甚至有这种可能(以下为星火辰猜测),曹操家族不管原来是否姓曹,因为和曹参家族有某种亲密关系,被认为同宗,于是以曹参为祖。这并非是毫无理由的猜测,看西汉的灌夫就是如此,其父因为身为灌婴(灌婴是与曹参、夏侯婴地位完全相等的西汉开国功臣)家臣,被赐姓为灌,于是灌夫就自认为灌家子侄。

不管怎么说,曹家、夏侯家都是当地一流豪族,有自己的庄园,庄园里甚至养有看家护院的私兵,能拉起一支数千人的队伍不足为怪。当然,曹家、夏侯家与具有全国影响的袁家、杨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因为袁家、杨家不但世代当东汉中央朝廷的高官,而且是儒学世家,门生故吏满天下,而曹家、夏侯家却需要往西汉去找祖先以振门楣,更何况曹家的曹腾(曹操的祖父)是个大宦官,被当时的清流所瞧不上。

二、曹家、夏侯家里面,是否每个人都可以拉起一支队伍来?这些人为何要以曹操为首领?

其实不管什么家族,里面都有混得好的,和混得不好的。曹家、夏侯家即便身为地方豪族,也不是他的每个成员都有很强势力,彼此能力也大有差异。我们在史书上看到的诸曹、诸夏侯,那都是这两个家族里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其实还有更多诸曹、诸夏侯,成为了淹没在荒烟蔓草间的无名之人。即便是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四人之间,也明显可以看出他们初起兵时势力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夏侯家似乎比曹家要衰落。

从《三国志》里面四个人的传记来看,曹洪似乎是最富有的,起兵就有上千人,到扬州找个刺史朋友,又能拉起数千人。而曹仁也很有势力,更有胆气,因此自己在江淮间来起一支上千人的队伍来,再投的曹操。相比起来,夏侯惇、夏侯渊都没有见到这种描述,显然,他们初投曹操时肯定是没有上千人,甚至只是单身来投都有可能(倘若有很多人来投,三国志一般是会记载的)。为什么夏侯惇、夏侯渊即便单身来投,曹操依旧很看重他们,倒不是因为曹操有可能原姓夏侯,而是曹操在早年已经与这两人意气相投,深相结纳,而且夏侯家和曹家之间的确是血浓于水的关系(又有DNA研究说曹操和夏侯没关系,但夏侯和曹之间,不管通过姻亲,还是曹参、夏侯婴早年的相约之类的,肯定是有脱不开的关系的)。

这些人都很厉害,为什么偏偏以曹操为首?这一方面是曹操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曹操一系在曹家内的宗族地位、在朝廷上的社会地位带来的。曹操的能力不用多说。曹操家的社会地位呢?曹操的祖父曹腾虽然只是宦官,却是曾经拥立皇帝的大宦官,做到了宦官最高的大长秋,被封侯。而曹操的老爹曹嵩虽然买的官,但买的是太尉,在官位上除了太傅之外,也不能再高了。正因为如此,曹腾虽然在曹家兄弟里排行老小,却实际成了宗族的代言人,曹操一系自然成为了宗族的族长。而且,曹操在仁、洪、惇、渊里年龄也是最大的,自然是这几个人的兄长。

三、通常来说,一个能力稍强的人,拉起身边五个人一起做事儿不算难事儿,那么按照曹仁、曹洪的身份,我们可以简单算算

三国志明确记载,曹仁、曹洪初起兵时,都已经有上千人了。按照一个普通人能拉起五个人算,让这五个人再分别去拉五个人,就是五五二十五,然后是125、625、3125。也就是说不过转五次,就能拉出个三千人的队伍。实际以曹洪、曹仁田庄本就有数百人来算,不过转四次。

而曹仁、曹洪的祖、父辈都是些什么人?都是郡守级别的人,按照当时的阶层等级,奴婢最低,然后是平民,基层三老、亭长等,到县一级,再到郡一级,然后是中央官员。也就是说以第五级的高阶层,要拉起只用四转的千人队伍来,岂不是很简单的事儿吗?


星火辰


夏侯家与曹家还是有差别的。两家人加入曹操阵营的身份和情况也不同。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在过继之前曹嵩就是夏侯家的人,所以说从血缘关系上讲,夏侯惇和曹操那算是堂兄弟了,夏侯渊是夏侯惇的族第,也可以说是曹操的族弟了。

曹仁和曹操的关系是也堂兄弟,但是由于曹操的父亲是养子,所以曹操和曹仁没有血缘关系,只是法理上堂兄弟,曹洪与曹操也是这种关系。

为什么要说清楚曹操与他们的关系呢?因为曹家和夏侯家的在当时的地位完全不一样,抛开曹操,曹仁和夏侯惇没有任何关系。曹家在当时是大户人家,有钱、有权、有势,而夏侯家虽然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比起曹家还有差距,这种差距就决定了他们加入曹营的方式不同。

根据《三国志》记载,夏侯惇与夏侯渊并非是带着人马加入曹操的阵营中,他们两都是在曹操起兵之后,只身加入,被曹操任命为官员。夏侯惇是“太祖(曹操)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夏侯渊是“太祖(曹操)起兵,以(渊)别部司马、骑都尉从,迁陈留、颍川太守。”,所以说曹操骑兵的时候,夏侯惇与夏侯渊并么有带兵前来。

曹洪和曹仁则完全不同,曹仁是“

后豪杰并起,仁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曹洪则是“洪将家兵千余人,······与太祖会与龙亢。”。所以所曹仁、曹洪都是带兵加入曹操的阵营中,并且曹洪家有钱,他的“家兵”就有千余人。

曹家与夏侯家的相比,更加有钱。这也得益于曹家在近三代都有人在朝廷做高官,他们都是大户人家,在乱世的时候,这些大户人家就会招募兵丁,这些兵丁就是他们能带领加入曹操阵营的人员。

总体而言,曹操的亲戚中,曹仁、曹洪因为家族有钱,带领部队加入曹操;夏侯惇、夏侯渊则是只身入股,并没带部队加入,这也是因为他们家族没有很多的钱。


帝国烽火


了解了“世家大族”,就了解了我国古代社会。古代的世家大族,不仅仅是自身繁衍了很多人口,拥有了很多钱财和土地,更重要的标志是:拥有成千上万的农奴的依附。

三国里面,许褚是怎么出场的?有贼兵侵犯褚壁(许褚家的村寨),许褚召集宗族数千家,保护村寨。还没有做官的许褚,哪来这么多人手?数千家人为啥听他差遣?因为许褚家就是当地的豪强大族,当地的田庄都是许褚家族的,那“宗族数千家”除了少数许褚自家的家丁,更多的是依附于许褚家族的佃农(农奴)。

古代郡县制,朝廷的统治只能到了县一级,县级以下的基层就是豪强地主的天下,那些数量庞大的佃农(农奴)就是豪强地主家的私产——这就是“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我国古代,虽然也有自由身的自耕农农民,但占主流的是依附在地主豪强家的佃农(农奴)。古代地主,可不是有几亩地、雇几个长工就算地主。豪强大族拥有几千亩上万亩田产,拥有好几个村子的管理权很正常。

现在地名里有“**庄”、“**邑”的,都是豪强大族的田庄、食邑发展出来的。现在还有些地方管农民叫“庄户”,“庄户”就是古代对农奴、佃农的称呼。豪强大族对依附的农奴,基本上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三国里,夏侯惇家族就是沛国谯县的豪强大族。祖上夏侯婴跟着刘邦起家,发展几百年到夏侯惇这一代,夏侯家的势力已经成为谯县一霸,手下的农奴何止上千户。夏侯家族更有众多武装的家丁、护卫、私兵。

曹操起兵,表面上说的是曹仁、曹洪、夏侯渊兄弟来投,带来的却是众多私兵和青壮农奴。当然啦,曹家也是谯县的豪强大族,要不然曹操当初也不会被举孝廉做官(洛阳北部尉)。在东汉,举孝廉做官的都是豪强大族子弟——古代社会的套路:有一个人做了官,家族起家发达,广置产业。大族子弟有了举孝廉做官资格,回头继续壮大家族。只要不是改朝换代站错队,这个家族就会一直繁荣下去。

仔细看三国里那些有名有姓的文臣武将,很多都是一方豪强大族的代言人(别以为刘、关、张三兄弟出生寒微,这只是跟那些特大豪族相比显得寒酸而已,其实各自家族在地方上也是势力不小)。真正的寒门子弟,出头的机会很少。

曹操起家,靠的就是沛谯大族和颍川豪族。而曹魏统一北方后,希望用“九品中正制”多起用寒族,打压老豪族,无形中又造就了一批魏晋南北朝豪族。


尔朱少帅


众所周知曹操的基本盘就是他这帮宗亲,按现在说法来说是带有股份的。

在这帮宗亲里最有名的夏侯二兄弟,元让,妙才史料没有记载有多富裕。他们是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人。

倒是前期了两件事,夏侯惇十四岁杀了人,原因是这个人侮辱了夏侯惇的老师。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

而夏侯渊在饥荒时没有粮食只能放弃了自己的儿子,为了救活自己的侄女。

时兗、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这个孤女有可能是张飞的夫人。

其余的宗亲有很多出身豪强颇有财力。

比如曹天人,曹仁就是个官n代,跟随曹操前,曹仁就有了千余人的队伍。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魏书曰:仁祖褒,颍川太守。父炽,侍中、长水校尉。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



曹仁的弟弟就是虎豹骑统领曹纯是个富二代。

纯字子和。年十四而丧父,与同产兄仁别居。承父业,富於财,僮仆人客以百数。

曹洪也不差,伯父是尚书令!东汉制度都知道尚书台是东汉的权利中枢,曹洪的伯父作为尚书台的长官,可见其背景。跟随曹操前曹洪已经是个县长了。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魏书曰:洪伯父鼎为尚书令,任洪为蕲春长。



不仅背景强大,曹洪还很有钱,曹丕曾经向其借钱,但曹洪有个毛病:抠门!由此小心眼的曹丕当然记恨曹洪。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

曹操起兵,父亲曾是高官太尉,这帮宗亲是高官后代,要么就是家财万贯的地方豪强。虽然比不上袁绍袁术这二位四世三公的家世但也足以甩开一大票人。

如上所述“白手起家”这个词真的和曹操挨不上!


暴躁的皮卡丘


首先从曹操的爷爷曹腾说起,曹腾是个宦官,是没有子女的,但他找夏侯一族的人过继了一个孩子作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亲。然后曹腾还有个侄子曹炽,曹炽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叫曹仁和曹纯,还有一个侄子叫曹洪,所以从名义上讲他们三个都是曹操的从弟,但是和曹操却并没有实际的血缘关系。而夏侯氏这边,曹嵩的生父是夏侯惇和夏侯渊的祖父,所以夏侯两兄弟是曹操血缘上的族弟。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当时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在宦官中也算做到了最顶级的程度,而且他懂得取舍,并没有过分的追求权势,最后被封为费亭侯,善始善终。他过继而来的儿子曹嵩袭爵费亭侯,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曹腾的暗中运作。有这样的家世,就算接下来的子孙是头“猪”,也能凭着关系在官场平步青云,况且那时的朝野已经非常昏暗,除了激烈的外戚与宦官之争外,大汉的官职也被明码标价的进行售卖。到曹操的时候,如果不是身逢乱世,曹操的仕途也应该是顺风顺水,最终同样位极人臣的。所以曹家的势力在当时虽然比不上袁家这种四世三公,但也算是名门望族,家底丰厚。所以曹操和夏侯氏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血缘上的关系,在当时混乱的政治背景下,有人起头肯定会想一起干,更何况这个人还是自己的亲戚。古代比较注重家族势力,只有一个家族的人,抱成一团,集合大家的力量,才可能干成大事。如曾国藩利用自己的宗族及亲朋好友关系,组成威震天下的湘军,顺利镇压太平天国。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这四位曹操的本家兄弟,就是曹操的宗族势力,他们各自也有亲朋好友,可以轻松聚集千人,一同投奔曹操,镇压黄巾军,讨伐董卓。




还有就是在任用人才方面,曹公是在是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其他诸侯。袁绍吸引人才靠的是自己的实力和响亮的名声。刘备吸引人才靠的是自己的假仁假义和逢场作戏,而曹公吸引人才,则是从对方的心理层面入手,弄清楚那个时候的人才心中真正所渴求的东西,并且将这些东西表现在自己的身上,这样一来,自然有非常多的人才归顺于自己。

比如说,曹洪善于防守,于是曹操就让他去镇守合肥:许诸有勇无谋,因此曹操就让他做自己的贴身保镖:毛玠为人清廉,因此被任命去选拔官吏。这些例子都表明曹操是一个善于在看清属下的特点之后再进行任命的主公。郭嘉在当初还没有投奔曹操之前,是袁绍效命的。但是我们知道袁绍这个人表面上看是一个礼贤下士,渴求人才的主公,但实际上这个人非常的小心眼,他非常嫉妒那些才华在他之上的人,但是郭嘉在袁绍的帐中就因为袁绍的嫉妒因此没有得到多少重用,自己给主公提的建议也没有多少被采纳的。因此,郭嘉离开了袁绍,后又听说曹操在家乡召集人马,于是他又去了曹操那里。结果,在他和曹操的一番长谈之后,认定了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自己一直在追寻的主公。由此看来,曹操在面对人才的时候确实表现出了自己知人善用的一面。包括后来的关羽,都是曹操真心实意的去礼贤下士,希望能为己用。所以曹操在这方面做的是非常到位,引来了不少能征善战的大将。


大老二爷


你看他们都姓什么还想不到吗?曹,是曹参的后代,夏侯,是夏侯婴的后代,都是从西汉初年就传承下来的顶级大家族,实力底蕴十分深厚。

他们的父祖也都是朝廷官员,那年月,没有家世背景你就别想当官,来来去去都是这些士族门阀家里的人。

没有千年的王朝,却有千年的家族,就是指的这些人,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风云,都是他们在台前幕后搅动的。

您看着中国历史挺复杂,其实特简单,来回来去就是几伙子人在里面折腾。

从炎黄开始到秦朝,当家做主的基本都是炎帝,黄帝后裔,轮不到别人。也就出来了刘邦这么一股子泥石流,带火了沛县一帮流氓。

然后就是这伙子流氓折腾,一直折腾到唐朝末年,黄巢敞开了砍,才算是彻底歇菜了。

如果没有五胡乱华,我在想是不是咱们现在得学印度搞种姓制度呢。

五胡乱华,这伙子分成了两拨,留下的成了山东士族,南下的成了南迁士族,加上呼和浩特起家的关陇集团这帮子身份可疑的世家后代,隋唐就看他们的了,到武则天时代才消停一点。

回到问题,他们自己本身400年家族底蕴,偏偏曹操本家夏侯,父亲过继曹家,一人托了两家,祖父曹嵩是十常侍之一,曹操还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家里要钱有钱,要地有地,要人脉有人脉,要手下有手下。

人家起兵,就和王校长做买卖差不多,万事俱备,干就是了!

而且起兵之后,四方英雄云集,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文官,代表着自己的家族加入了曹军,要文有文,要武有武。

但是曹操这个人比较喜欢提拔基层人士,比如许褚,典韦什么的,有点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脾气,他死后曹丕就不行了,为了篡汉取得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支持陈群搞了九品中正制。

司马代曹,其实也是这些大族在背后鼓捣出来的,总感觉他们这样子倒有点像西方的“选帝候”,反正怎么折腾,肉都得烂他们自己的锅里,别人别想!

您看刘备起兵,就一个卖枣的一个卖猪肉的跟着,这还是因为他有一个颇为可疑的汉室宗亲的名头,要不谁跟他混?

就算后来,也都是商人支持他的多,世家贵族有几个支持他的?为啥中原屡战屡败?真不是刘备不能打,其实历史上刘备自己就是蜀汉最出色的军团指挥官,比什么“五虎上将”这些小说家造出来的名将厉害多了。

后来建立蜀汉,首先得谢谢曹操,帮他落实了汉室宗亲这个身份,其次是荆州士族,帮他解决了文官问题和根据地建设问题。

之所以顺便说了刘备,是因为和曹操是鲜明的对比,差距在哪儿?世家门阀的支持!说的有点乱,这事儿挺复杂,几句话说不明白。


闲翻古书笑谈历史


曹操,东汉末年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当时的局势,愣是凭借着自身实力和机缘巧合走上了三国最强者的宝座,位极人臣的曹操,虽然经历不少挫折,却总能化险为夷,似乎从最开始就受到了上天的眷顾。刘备起事的过程艰苦坎坷,曹操起事却犹如天助,他在陈留登高一呼,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名将就主动来投奔他,不仅如此,这几位爷还都是带“资”进组,没人都带了私兵人马前来入伙,这样的景象让人不仅犯疑,这曹操究竟何德何能,拥有如此的凝聚力呢?难道真的是上天眷顾,自带招募名将属性吗?

其实不然,自古以来,想要成功,纵有天助,也少不得自身努力,曹操也一样,他能够在“开局”赢得这么好的局面,除了运气,也有自己努力的原因。

曹操背后势力不俗

曹操出身宦官世家,虽然不好听,但是真的很强,他的祖上曹参是汉相,他的爷爷曹腾是有名的大太监。在我国,任何名称前加一个“大”字就会显得很了不起,太监也一样,曹腾确实是一个有别于普通太监的“大太监”,因为他在宫中服侍了4任皇帝,历任四届而不倒,最终还被封为费亭侯,足可见曹操这位太监爷爷的权势和影响有多大,能量很强,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凭借着曹腾的影响力,又继承了曹腾的爵位,仕途顺风顺水,官至太尉。

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话形容曹嵩再适合不过了,到了曹操这一代,凭借着自己的太尉老爹和家族的背景关系,只要不谋逆,成为大官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似乎他就是含着钻石钥匙出生,注定要富贵,不过世事无常,本该一帆风顺的人生,却恰巧逢了乱世,本该成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也因此走上了“乱世之英雄”的路。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三国志》

曹操能力突出

曹操虽然被后世评委奸雄,但是曹操的为官历程其实可圈可点。从孝廉开始为官,成为了洛阳北部尉,这是一个有实权的官职,又是一个不好干的官职,因为它的职能是维护洛阳稳定,但是洛阳为都城,闹事儿都不是普通人,很容易得罪人。

曹操胆子很大,励志要做一个好官,将五色棒悬挂在衙门口,声称谁犯法就处置谁,想以此在洛阳立威。结果有人非要触他的霉头,违反宵禁法令,被曹操直接按照律法用五色棍给打死了。这个人是谁呢?正是当红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曹操收到了严打的效果,从此

“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曹操的名号也因此响了,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得罪蹇硕的报复,被调离了京师,能保住命也是靠着父亲的面子。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另一面,他刚正、执法严明、不畏权贵,不仅如此,曹操还曾是一位忠臣,他后来回京做官后,经常给汉灵帝进言,对阉党也恨之入骨,不过汉灵帝不理他。再到后来,董卓入京后,曾经拉拢过曹操,给曹操升职,但是曹操认为董卓倒行逆施,下场一定不会好,最终选择乔装离开洛阳,如果曹操愿意与董卓同流合污,他一样不缺少富贵。

家族利益

曹操离开洛阳以后,心中知道大汉气数已尽,这腐烂破败的政权根本无法匡扶,于是他潜回陈留,打算自己干,“散家财,合义兵”,讨伐董卓。

曹操本姓夏侯,过继成为了曹姓,同时曹和夏侯两家又都是谯县大家族,而曹操是他们共同的“亲人”,也是当时两家中名望最高,最有本事的人。所以,在曹操准备起事的时候,两个家族同时做出了一个决定,支持曹操,推举曹操为两家共同的利益代言人,查看曹操之前的作为和选择,再观察曹操个人的实力,加上一些名人对曹操的评价,曹家和夏侯家坚信,把宝押给曹操,一定没有错。

所以曹家和夏侯家的精英就被派去了曹操那里,还带着人马,就不足为奇了。


野史日记


曹操家族本来就是豪富。不管夏侯家,还是曹家,都是郡级世家。

东汉末年,地主阶级也是分阶层的。

1、袁杨荀这样的,是中央公卿世家。

2、州郡世家,比如江东的四大家族,荆州蒯蔡黄,徐州陈曹赵,益州张秦...

曹操本来是这个等级,因为出身太监家庭所以属于这个阶层的垫底者。可这只是说曹操的政治地位不足,比如曹操掌握兖州,边让等世家就不服。但不影响曹家与夏侯氏在本地的经济军事实力。

3、县级世家

突出代表就是孙坚。张飞、许褚、李典、周瑜、鲁肃这些,都是。

4、寒门

寒门不是贫穷,而是白身地主。

家中土地人口不多,祖先曾经做过小官,当前一般,比如刘备,郭嘉,吕蒙这些都是。

🍒所以,当曹操说动卫家支持自己,伪造三公书信号召起兵,曹家夏侯家就都来了,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嘛。这些都是大地主,带领家人部曲佃户眷属一起来投靠,集中起来势力就更加强大。


四川達州


在东汉时期,选官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个是察举,另外一个就是征辟,很多人想要当官,就要巴结这些士大夫,同时这些官员,士大夫也靠着推荐自己的门生,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官僚士族组成的政治集团,他们世世代代位居高位,门生遍布天下,影响力非常的大。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大地主,是各州郡的实际统治者,这群人形成了一个特定的阶层门阀士族。

这个阶层对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群雄并立的局势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曹操,袁绍等人都是靠着这些门阀士族的势力,拉起了自己的队伍。

因为特殊的选官制度,东汉末年能混到个一官半职的人,不一定有本事,但是身后家族的背景一般都不会太差,而各地大的士族之间,也是会互相联姻,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曹操的家族就属于这样的门阀士族,现在已经验证了曹操和西汉开国名将曹参是没有亲缘关系的,他的家族在沛国谯县非常有影响力,曹操的父亲有可能是曹腾的族兄过继给他的,曹腾在汉顺帝时期,权势已经非常大了,曹家在地方的势力也有所提升。

曹操

而夏侯家也是在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士族,出自名门之后,据说他们的祖上是夏侯婴,西汉的开国功臣,虽然从西汉到东汉末年,已经过了近四百年,他们的家族世系很难求证,但是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却是实实在在的。夏侯惇和曹操还是连襟,在战乱爆发后,两个家族抱团取暖并不奇怪。

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朝廷无力平叛,所以只能让地方的门阀士族,自己组建私人军队平叛,起义军主要的进攻对象就是官僚地主,所以这些有钱有势的门阀士族,要么团结在一起,要么就是自己招兵买马,也就形成了东汉末年地方拥兵自重的局面。

黄巾起义

曹家和夏侯家在地方也是大士族,以这些门阀士族的财力,招兵买马,拉起一支队伍来是很轻松的,而曹操天资聪明,阅历丰富,对兵法也颇有研究,曾在洛阳为官,颇有胆识,讨伐黄巾起义军时,又立下了不少的战功,也是他最先召集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得到士族兄弟和夏侯家的响应,支持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曹操这些亲戚们,代表的是他身后的门阀士族的势力,他们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些人不但是有影响力,还有钱,自己自保也需要人马,所以帮曹操扩充部队也并不困难。

曹操陈留起兵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