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讀書,才可以抓住書中重點?

耿吉超


建設書香社會,是當今時代的一大主題。愛好讀書是一個良好的個人習慣,經常閒暇讀書的人,生活會越來越充實。讀書不能漫無目的地讀,要有重點,有方向。生有涯,知無涯,讀書要讀能儘快提升自己的書。

當代中國人讀書,首先要重點讀我們自己的書。因為中國自古以來有著很多的書,書裡面有著很多的優秀思想。近水樓臺,不讀,不瞭解,擦肩而過實在可惜。為文明的偉大復興而奮鬥,是時代的重大主題,隨著經濟建設已日趨領先,特色的文明建設漸漸提上日程。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不久的將來,錢多不再算厲害,有學問,能傳承發揚文明才算厲害。不瞭解傳統文化,將來聽領導講話,很有可能聽不明白,不明白就不能正確執行。

中國人自己的書,也要先讀重點的書目。哪些書目是重點,多看新聞就會有所發現。對於無官一身輕的人來說,《文心雕龍》、《詩經》、《紅樓》、《大學》、《中庸》、《內經》都是重點的好書,也是多讀就能讀懂的書。對於為人民服務的公僕來說,《尚書》是首要的,《魯論》、《周易》、《詩經》、《大學》、《中庸》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讀《尚書》,不知政本,不具華概,連就職演說都聽不明白。不讀《周易》,不知上下倫理,不解官場命運。

怎樣才能抓住一本書中的重點,這個《禮記》中有一篇《學記》,裡面講的很好,篇幅也不長,易於理解。《學記》這篇文章講的學習方法,跟當前學校裡的有很大不同。“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一句話就否定了很多很多。讀書要讀出自己的見解,領會了意思,原文自然也就記住了。


秦客逸民


這個問題問的好,早在八百多年前宋代理學家、教育家、思想家朱熹就為我們總結了如何讀書,這就是朱子讀書法: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這是我國古代最系統的讀書法,集古代讀書法之大成,甚至到了今天也是非常好用的讀書法,做到這六條,考清華北大中國人大就如同喝水一樣簡單。

一、循序漸進

讀書要循序漸進,循序漸進主要包含三個意思:1、讀書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顛倒, 例如先讀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然後讀史書,則如明鑑在此,而妍醜不可逃。如果沒有讀明白四書便去看史,胸中無一權衡,多為所惑。” 不僅讀何書有一個次第的問題,就是讀同一本書也存在次第的問題。2、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安排讀書計劃並切實遵守它,即量力性原則。從心理學的角度,每個人的能力是有差別的,應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制定學習計劃。3、讀書要紮紮實實打好基礎,不可囫圇吞棗,急於求成。

二、熟讀精思

讀書還有鞏固性原則,即既要熟讀成誦,又能精於思考。有些人讀書“所以記不得,說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 。他提出,熟讀的要求是“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為此,他主張讀書要能成誦,強調讀書必要讀足一定的遍數,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也對遺忘規矩進行了研究並且提出來艾賓浩斯遺忘曲了和過度學習。所謂過度學習就是說假如你讀十遍《論語》就可以把它背下來,那麼你需要再度五遍。

熟讀的目的是為了精思。朱熹提出精思的要求是“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對於精思的方法需要從無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過程,即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無論是發現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是精心思考的結果。

三、虛心涵泳

虛心涵泳包含有讀書的客觀性原則。讀書方法具體包括兩方面的涵義。所謂“虛心”,是指讀書時要虛懷若谷,精心思慮,仔細體會書中的意思,不要先入為主,牽強附會。讀書中發現了疑問,“眾說分紜”,也應虛心靜慮,切勿匆忙決定取捨。所謂“涵泳”,是指讀書時要反覆咀嚼,細心玩味。他說:“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

四、切己體察

切己體察包含有讀書的結合實際原則。朱熹強調讀書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口頭上,而必須見之於自己的實際行動,要身體力行。他說:“讀書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義理,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他竭力反對只向書本上求義理,而不“體之於身”的讀書方法,認為這樣即使是“廣求博取,日誦五車”,也無益於學之間,而體驗乎操存踐履之實,然後心靜理明,漸見意味。”

五、著緊用力

著緊用力包含有讀書的積極性原則,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必須抓緊實踐,發憤忘食,反對悠悠然;其二,必須抖擻精神,勇猛奮發,反對鬆鬆垮垮。

六、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讀書法。他指出,“讀書之法,莫貴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所謂“居敬”,敬,恭敬,就是讀書時精神專一,注意力集中。朱熹說:“讀書須收斂此心,這便是敬。”又說:“讀書須將心貼在書冊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學者須是收拾此心,令專靜純一,日用動靜間,都無馳走散亂,方始看得文字精審。”所謂“持志”是要堅定志向。朱熹說:“立志不定,如何讀書?”要立定學聖賢之道、修身復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其中居敬持志是我的座右銘,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


勤越教育


我覺得真正的讀書,還是應該把筆拿下來;不僅僅是讀,而且還要寫。或為筆記,或為書評,或為自己的收穫。

我們讀書如果只為讀,而不少動腦、不動筆,那麼這樣的讀書應該說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當然我們為了把一部書讀好,還是先應把正文之外的部分,認真閱讀一下,這裡邊可能交代書的內容,可能告訴讀者應採取什麼態度去讀等等;之後研讀一下書的目錄,如果你根據目錄擬定出書可能寫的內容那就更好了。

讀書的方法很多,但是讀書對於部分人來說是一件辛苦的事,我們應有這樣的思想準備,讀書就是要下功夫,這樣才能把書讀好讀深讀透。


文學與教育


著名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教導自己的學生,拿到一本書後,首先要看序言和凡例。他說;“序言常常講到寫書的綱領、目的。替別人作序的,還講書的優點。凡例是作者認為應該注意的地方,這些我們切勿忽略。”

愛因斯坦總結出自己的“一總、二分、三合 ”讀書法,也強調了這一點。一總,是先瀏覽書籍的前言、後記、序言等綜述性部分,然後認真閱讀目錄,一遍概括地瞭解全書的結構、內容、要點和體系等,這便可以對全書有個總體印象;二分,是在讀了目錄後,先略讀正文,這時候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讀,要著重對那些大小標題、劃線、加點、黑體字或有其它特殊標識的句子和段落進行閱讀。


茶邊悅讀


理解何謂重點的關鍵,主要不在“千里為重”的“重”,而在作為數學抽象概念之始終的點、線、面、體的“點”上。我們說,若沒有四面八方、東西南北何來“中”?所以說,“中”只存在於四面八方、東西南北十字座標(含任何關係座標)的原點、源點、中點。據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從中”、“於中”、“其中”、“在······中”、“於······中”等文法句式,其要害在“中”!我們常說“通過這一點,我們從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訓”一類話;更是常說“中華傳統文化中”(“在······中”即“······在中”)一類話,這裡突顯了深刻的“中即點”的文化內涵,由“中”我們就不難建構起線、面、體諸概念。所以說,讀書抓住重點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深刻認知作為十字座標原點、源點、中點的“中”!我們常說“什麼什麼事沒有說到點子上”,其實本質就在於沒有說到“中”上。與網友探討!


劉戰生曰中


首先,讀一本書得先讀序言,讀文章的先讀引言,因為書的序言和文章的引言都給出了自己的提要。

其次,瀏覽書的目錄和文章的關鍵詞。這樣可以把握書活著文章的整體框架。

其三,瀏覽全書和全文,實施提綱挈領。我們可以邊瀏覽邊畫中心句,然後進行有邏輯的思考,明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係,繪製思維導圖。

最後,根據思維導讀進行概括,寫出一本書和一篇文章的主題和價值。


綠水青山學生物


我認為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

快速瀏覽全書的目錄,運用記憶方法(比如宮殿記憶方法)快速記憶章節內容順序,抓住本書的主題或者結論觀點。

第二步

快速瀏覽全書,一個章節瀏覽結束,想一下,展開聯想思維,轉換成一個動畫電影回味一下,此章與本書主題的關係,是一個論點還是一個描述或者展開,一直瀏覽到結束。

第三步

通過自己的知識擴展,把書的重點觀點、理論與自己的知識關聯,運用到實際中,提升自己的思維,道德修養及內涵,好的重點內容多讀多想,達到多讀幾遍,其意自現的境界。

自己的想法,有想法請留言交流,共同進步!


記憶中的棗樹


要讀好一本書,吸收和學習其中的精髓,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我們應該搞清楚讀這本書的意義,想要從這本書中瞭解到什麼?學習到什麼?

要搞清楚作者當時寫這本書的目的、動機和背景,搞清楚這些之後結合書本的內容就會很好掌握其中的要領。

2、看一本書之前,我們不能急於看書的內容,而是應該先看下目錄,瞭解書整體分為幾個部分,分別闡述了什麼?這樣對於書中的問題大概知道答案在哪。

3、讀任何書都應該先搞清楚概念和定義,這是認知這本書的理論基礎,如果不知道基礎概念和定義那後面的內容肯定是一知半解,那樣很難有收穫。

4、讀書的過程中儘量做到段落總結和把自己的讀後理解寫上去,這樣才能獲得知識和書中的智慧!

5、每個章節讀完後,自己做個總結和理解及感悟!

6、整本書讀完後,結合各個章節總結和理解再寫一篇讀後感!

能做到以上幾點,相信你就可以抓住書本的重點。


共生型組織諮詢張林


通常情況下,一本書均按照以下結構撰寫->“內容摘要-前言-目錄-小節”。

通常內容摘要是很多人忽視的內容,而這部分內容是全書的概要和精華,可以方便讀者快速瞭解全書的嚮導。闡明該書的社會價值,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因此建議讀者在閱讀正文前,最好先閱讀內容概要,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

前言是整本書籍的主題思想,寫作意圖,學術價值等等的闡述,可以省去自己總結的功夫。

目錄是書籍的基本框架,通過分析目錄,可以快遞定位到重要章節,對重點章節進行重點研讀,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小節是某一章節的簡約形式,通過簡要文字把這一章節的中心內容以結論的形式概括出來。通過作者的總結印證讀者自己的理解。

因此讀書時不要盲目的去閱讀,先分析重點,然後劃分重難點,最後通透理解印證


一世沉浮


愛因斯坦總結出自己的“一總、二分、三合 ”讀書法,也強調了這一點。一總,是先瀏覽書籍的前言、後記、序言等綜述性部分,然後認真閱讀目錄,一遍概括地瞭解全書的結構、內容、要點和體系等,這便可以對全書有個總體印象;二分,是在讀了目錄後,先略讀正文,這時候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讀,要著重對那些大小標題、劃線、加點、黑體字或有其它特殊標識的句子和段落進行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