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为什么至死不回汉朝?

芒果论史


李陵出身将门世家,他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孙,在讨伐匈奴时,李陵以五千士卒与匈奴单于八万骑兵死战,连战八昼夜,杀敌上万,最终力竭投降。李陵投降匈奴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事件的主人公李陵自古饱受争议,其中之一就是他至死都不愿回到汉朝,甘愿效命于匈奴。事实上在汉昭帝继位后,李陵年少时的同僚都劝他回到汉朝,并向他做出保证,但李陵却拒绝回国,这成为他一生最大的污点。那么,出身将门世家的李陵,为什么至死都不愿意回到汉朝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先从李陵出征前说起。

事实上,李陵浚稽山之战的失败,是李陵与汉武帝两人的私心共同造就的。对于李陵来说,爷爷李广的壮志难酬一直让他心怀愤懑。李广有“飞将军”的名号,史书上记载他骁勇善战,让匈奴胆寒,但实际上李广在与匈奴的战斗中败多胜少。漠北之战时,李广已经年老体衰,汉武帝并不想让他带兵,但李广立功心切,数次请求汉武帝。汉武帝耐不住李广的央求,最终任他为前将军。可是在如此重要的战争当中,李广却迷路了,当他与卫青汇合时,匈奴早已逃跑,李广羞愧难当,最终拔剑自刎。

李陵是李广的长孙,他出身将门世家,然而此刻它却成为李陵最大的枷锁。父亲李当户早逝,爷爷李广自刎,李家在将门当中已经抬起不头来,因此到他这一代,他急切的想要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于是在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率军出征,汉武帝命李广负责后勤补给时,李陵却叩头道:“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汉书》)

李陵急迫的想要建功立业,因此他不惜冒着惹怒汉武帝的风险,只为得到参战的机会。李陵最终得到了这个机会,但代价是汉武帝未拨给他马匹。《汉书》当中记载汉武帝对李陵的主动请缨是“壮而许之”,言下之意是李陵的勇敢让汉武帝大为感动。然而实际上如果汉武帝真的想让李陵建功立业的话他又怎会不给他马匹,汉武帝之所以答应李陵,恐怕想的就是通过李陵分散匈奴兵力,为爱将李广利制造机会。换言之,早在出征时李陵与他的五千士卒就已经成为孤军了。

李陵在浚稽山遇到匈奴单于主力,他的五千步兵被三万匈奴骑兵包围。如果是普通的步兵根本无法与匈奴骑兵抗衡,但李陵所率领的五千精锐悍卒却以大车作为堡垒,与匈奴展开死战,数次打退匈奴冲锋。由于久攻不下,匈奴单于其实早有退意,但致命的是,李陵军中一个叫管敢的军候因受到校尉凌辱而投降匈奴,并告知匈奴单于李陵所部乃是孤军,因此匈奴不退反攻。李陵率军与匈奴死战,杀敌上万,但最终因兵力悬殊战败。李陵与韩延年等人突围,最后韩延年战死,李陵投降,突围成功的士兵仅四百余人。

李陵投降以后汉武帝震怒,满朝文武无不怒骂李陵,却无人记得他率军与匈奴死战,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他说了几句公道话,却因此遭受腐刑。汉武帝毕竟不是昏君,当他冷静下来以后迅速想清楚李陵投降是因为孤立无援,乃是无奈之举,因此他派遣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腹地接应李陵。可是公孙敖却没有接到李陵,并向汉武帝说道:“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公孙敖这句话可谓让李陵再无退路,不管他是不是诈降,当汉武帝听完公孙敖的话以后,他的叛国罪名都已经坐实。于是汉武帝下令诛灭李陵三族,将门世家也都以李陵为耻。

当李陵得知自己的家人已被汉武帝诛杀后,他痛心不已,同时心生滔天恨意,因为为匈奴练兵的不是他李陵,而是投降匈奴的汉朝塞外都尉李绪。李陵于是派人将李绪刺杀,以报血仇。可是李绪可以杀掉,对于亲自下令诛杀他满门的汉武帝,李陵又能做些什么呢?李陵的回答是真降,既然汉武帝已经以叛国罪灭其三族,李陵为何还要为大汉尽忠?

更何况匈奴单于待李陵不薄,《汉书》记载:“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一边是汉武帝诛他三族,另一边是单于赐予他财富、权势、美女,李陵最终选择效忠后者。所谓将门世家,他的世家都被汉武帝诛灭了,他何必还要在意将门世家的骨气。

汉昭帝继位以后,霍光、上官桀等人主政,他们与李陵年少时便是同僚,存在一些情谊,因此他们派遣使者去见李陵,使者劝说道:“请少卿来归故乡,毋忧富贵。”然而李陵却不愿回国,他答曰:“丈夫不能再辱。”

其实“不能再辱”更多是一种借口,实际上李陵早已经深知汉朝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他的亲人被汉武帝尽数诛杀,数十年间满朝文武将他当做卖国贼,就算霍光给予他保证,他也不敢相信。那位与匈奴死战的将军李陵在兵败投降时已经死去一半,而汉武帝则亲手诛杀了另一半。

李陵不是英雄,为将者投降敌军终究是可耻的,因此他永远成为不了苏武那样千古流芳的人物。李陵是悲剧,他的爷爷李广是卫青的垫脚石,而他李陵则是李广利的垫脚石,李陵想洗刷李家的耻辱,但他本身才是李家最大的悲剧。作为悲剧的主人公,李陵宁愿老死于匈奴地,也不愿回到故乡,恐怕还是因为他心中意难平。

《汉书》


历史战争


李陵出身于将门,勇敢善战。率领几千兵力就敢深入匈奴,而且还将匈奴人打得很惨!因为孤军深入,缺少后援,而又矢尽辎绝,最终被匈奴人以优势兵力重重包围。在突围不成的情况下,走投无路的李陵只得率领残军投降了匈奴。


消息传回长安后,可想而知汉武帝会是怎样的心情?在汉武帝的心里:战败的李陵可以与匈奴兵血战而死,也可以自杀殉国!但是就是不能投降敌人!投降敌人,在汉武帝的心中是奇耻大辱!为此汉武帝“龙颜大怒”!左右群臣善于察言观色,齐声叱骂李陵——连以往赞扬过李陵的大臣也是同样的态度!

只有那位忠直的太史公——司马迁,为李陵讲了几句公道话:大意是李陵己经尽心尽力了,这次他是因为难以抵挡数倍于己的敌人,才被迫投降的,相信这只是暂时的!希望皇帝不要过度气恼…其实司马迁这是在开导汉武帝,希望他不必为此过于恼火!哪知,这些话更是火上浇油!汉武帝立刻将怒火转到了司马迁的头上,立刻传旨将其下狱,最终处以宫刑!

李陵在匈奴得知汉武帝如此痛恨他的叛国行为,又哪里敢再从匈奴回到汉朝呢?尔后,更加令李陵震惊的消息传来了:有人在汉武帝面前制造谣言,声称自己在为匈奴人训练军队,以便进攻汉朝!汉武帝一怒之下,不辩真伪。立刻下旨将李陵留在汉朝的家眷全部处死了!这一下彻底切断了李陵回归汉朝的希望。从此以后,他便只能死心蹋地的在匈奴生活下去了。



汉武帝驾崩后,新天子继位。按说此时的李陵应该派人潜回汉朝,向朝廷禀明真实情况,请求宽恕!但是李陵却没有那样做,原因有三:其一,李陵己在匈奴生活了多年,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也有了自己在匈奴建立的生活圈子。此时再回汉朝牵挂与顾虑太多!其二,汉武帝误信谣传,诛灭了李陵满门。此时的李陵在汉朝己经失去了“根”!再回汉朝也了无生趣。其三,李陵人在匈奴,这是事实。而且天下人都己认为李陵就是个“叛国者”、“逆贼”,李陵早己是百口莫辩!若在返回汉朝无异于自取其辱!

因此,李陵只能带着投降匈奴的愧疚之心,对汉武帝听信传言而诛灭其满门的怨愤之心,也有时过境迁,难以重返故土的无奈之心,而留在匈奴终其一生了。


北疆同心


过去没有祖国概念,也谈不上忠于国家。古代的中国是皇帝一个人的,别人都是皇帝的臣子和奴仆,只有忠君,没有忠于国家。

汉武帝的时候要经常与匈奴作战,李广是李陵的祖父,李广的官职是越做越大,但是军功却越来越小,多次的与匈奴的战事成果经常是:无功、退败、失道,而且因为多次的战败被废为了庶人。李广最后一次出征,是跟随着卫青,本来汉武帝是无意让李广前去的,但是李广一再的坚持,所以就把他封为了左将军,跟随卫青出征。在临走前汉武帝还对卫青交代到''李广年龄已经大了,能力稍有不足,尽量不要让他主攻单于。但其后李广迷路,在他赶过来的时候,仗已经打完了,李广自叹年龄尚大,已经没有能力上战场杀敌了,于是就在大汉的边疆挥刀自刎了。

李陵不时的想起祖父李广的''失道'',这种憋屈的心理已经在李家人的心里埋了十多年。一次战争李陵五千名弓手被单于围攻,五千剩下不到五百,李陵也被俘虏。

在几年之后,公孙敖带兵出征匈奴失败之后,他回来跟汉武帝说到''李陵在凶猛训练士兵,以用来对抗汉朝。''于是汉武帝就把李陵在汉的全族给斩杀了。

远在匈奴的李陵知道后非常冤屈的喊道''给匈奴练兵的是李绪,而不是我李陵啊!''李陵是无法回汉朝,这样就一直呆在匈奴。在汉武帝病逝之后,汉朝让使者去往匈奴,想把李陵接回来,但是李陵在汉的亲属早已经被汉武帝灭完,自己在汉朝已经没家了。而匈奴给他娶妻做官,一直待他很好,人也是有良心的,汉朝不要他,他就跟匈奴混。现在汉朝要接他回去,他也不能对不起匈奴。再有即使回汉朝,如果汉朝来一场反汉奸运动,自己也还是被迫害对象,生命都无法保障,于是拒绝回汉朝。


满族文化网


对于李陵来说,有一句话挺适合他:

爱的痛了,痛的哭了。

这是何意?李陵他投降匈奴,本身只是假投降,他对汉朝仍然有着感情,但汉武帝的冲动做法,却使得李陵的内心遭到了重大的打击。唉,没办法,李陵虽然心里有着汉朝,但他最终却选择了从心底里投降匈奴。

题目问为什么李陵不回汉朝,那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李陵为什么会投降匈奴。

一切一切的开始,都和汉武帝发动的一场对匈奴的军事行动有关。

说起汉朝与匈奴的战斗,相信很多人会想到卫青和霍去病。没错,汉武帝正是凭着卫青霍去病这对帝国双璧,实现了对匈奴的反攻,让匈奴失去了往日的嚣张气焰,甚至远迁漠北。

不过,李陵所处的那个时候,卫青霍去病都已经不再人世间,但汉武帝对匈奴的打击却还没有结束。那么这时汉武帝派出哪个将领去征讨匈奴呢?是李广利。

行军打仗,最害怕的是什么?是敌人的强大吗?不是,是粮草问题。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支军队的粮草安全太重要了。因此武帝召见李陵,想要他为大军运送粮草。

但是,李陵却并不想运送粮草。因为他觉得押运粮草这件事情太简单了,他想要更具挑战性的,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华。

于是,他就向汉武帝申请要带兵攻打匈奴,结果是:汉武帝答应了李陵的请求,但汉武帝没有拨给李陵马匹,他让李陵带着5000步兵去打匈奴。

李陵急切想要建功立业

老实讲,李陵这样做是挺冒险的:只带5000兵,又没有后援。万一碰上了强大的敌人,要怎么解决?

李陵这么想建功立业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是李广的孙子,是李敢的儿子,虽然是出生于将门,但李陵的压力非常大。为何呢?因为爷爷李广虽然英勇,有“飞将军”之称,但他至死也未能封侯,父亲李敢又英年早逝,出身将门的他,是非常尴尬又难受的。

因此,李陵迫切地想要建功立业来证明自己,来光宗耀祖。

汉武帝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当然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汉武帝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他如果真的想让李陵建功立业,为什么会让他只带着5000步兵呢?他难道是把李陵当成是第二个霍去病了吗?汉武帝想的是让李广利去打击匈奴主力,把李陵当成是小股兵力去分散匈奴的注意力罢了。


人数的差距使得李陵最终失败

李陵带着5000步兵与八万的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李陵带着战士英勇作战,展现出汉朝的国威。但问题是:5千和8万实在悬殊太大了!李陵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而兵败投降。

对于李陵的投降,朝廷上下一片骂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传回汉朝后,汉武帝勃然大怒。朝廷的官员看到皇帝如此生气,纷纷附和汉武帝,对李陵的行为表示谴责。司马迁仅仅是出来说了句公道话,就被处以宫刑。

等到汉武帝静下心来后,他才发现司马迁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他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去接李陵。

本来公孙敖如果能够找到李陵,把他带回汉朝就没事了,但公孙敖根本没有找到李陵。公孙敖又觉得这样不好向汉武帝交差,就跟汉武帝说没有见到李陵,而见不到李陵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帮匈奴练兵。

汉武帝听到这个信息后直接就勃然大怒。帮匈奴练兵这还了得?直接下令灭了李陵三族。

这下子,李陵彻底不可能回去了!

李陵被灭三族后,他已经不可能回汉朝了。我只是假装投降匈奴,并不是真的降,为什么你要这么对我?为什么要如此心狠?这样的愤怒,使李陵真心的想留在匈奴。后来,他娶了匈奴的女人,在匈奴当了个官。

汉朝虽然之后又派人去寻李陵回来,但李陵却一直不肯,因为他知道他回汉朝是没有容身之地的。他已经投降匈奴、背叛汉朝了,难道还要再背叛匈奴?况且,他也不愿意放弃他在匈奴的一切。

因此,李陵至死不肯回到汉朝,李陵也成为了最让人同情 “叛徒”。


简单平凡123123


原因大概是远在匈奴的李陵听闻家人被杀了光,极度悲伤,就只好在匈奴安了家,李陵深受单于的优待,并把公主嫁给了他,封他为右教王,时间久了,日子平淡了,倒过的也还不错。在匈奴居住二十余年,却从来没帮着匈奴算计过大汉,只是会经常想起汉朝以前的家人。汉武帝死后,霍光等人也曾派汉使去匈奴招李陵回来。李陵却不愿再回去那个令他寒心的大汉,只是说了句“丈夫不能再辱”。


自然终结者


李陵大约应该算得上中国历史中最早一批的汉奸了,但很奇怪的是,他名声却很好。很多人同情他,但我个人并不觉得他值得同情。 我曾经也一直觉得李陵冤,直到有一天,我读了汉书李广的传。

首先,读史记李广传的话,你看到的是“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贰师将军李广利逼着李陵率本部五千人为偏师。但汉书说的是“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召见武台,叩头自请曰:...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千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耶!吾发军多,毋骑与汝。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也就是说,按汉书的说法,是武帝要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右贤王,让李陵给贰师运送辎重,李陵耻于给李广利打下手,自请率步兵五千去吸引匈奴分兵,武帝觉得他年少有为,就给了他五千步兵。所以问题到这里来了,你作为一个主将,不知道率五千步兵深入草原会碰上什么状况?只是因为耻于给李广利打副手就吹牛率五千人出战匈奴?

之后武帝要求故伏波将军路博德跟李陵一块出塞,但路博德拒绝,说秋天匈奴马肥,不能开战,要求很李陵一块留下来等来年开春了各率五千骑兵出战。武帝大怒,以为是李陵反悔了,串通路博德推诿不肯出战,下诏要求李陵九月份必须出战。李陵没言语,就出兵了。这里可以看到,武帝要分一份责任,路博德分半份责任,剩下的锅,还是在李陵。他本来就是不愿意跟李广利一块出战,准备自己单干的,也就是他不用给李广利打下手了,但还是出偏师配合李广利主力。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路博德和武帝这一下,他也是得出兵的。

大头来了。李陵一出塞就碰上了匈奴主力,被围。然后李陵结阵,且战且退,用连弩杀伤敌人甚众,匈奴甚至想退兵。但很不巧的是,李陵的弩箭用完了,“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军队中还出了叛徒,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匈奴,然后匈奴又围了起来。

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夜半时,击鼓起士,鼓不鸣。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我觉得上面这段中李陵的所做所为,简直就是对正常人智商的侮辱。麾下五千人都打不败匈奴,你一个人穿便装去阵斩单于首级?你是超人?我弱弱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想法,是李陵想换便装甩下军队跑路,结果发现跑不了,又回来了做垂死挣扎。结果突围不了,然后这个时候亮点来了,之前大义凌然的“吾不死,非壮士也”在逃脱无望的情况下就成了“无面目见陛下”,然后就堂而皇之的投降了。没错,是投降,不是被俘。不要跟我说什么为了部下什么的,副将韩延年战死,五千人的军队,打到最后只跑出去了四百,他不负责谁负责?而之后武帝也并未立刻就杀了他全家,而是耐心等了他一年多,但凡他出于对汉朝的忠心也好,对家人的思念也罢,早偷偷跑回来了,可他没有,他在匈奴做王做的有滋有味。然后愤怒的武帝族灭了李家,他还舔着脸问汉使汉武帝为什么要族他一家,为什么族你家,你心里就没点数????

如果一开始打定主意要投降,我并不会怎么看不起李陵,毕竟不是谁都能从容面对死亡威胁的。但问题是人不能那么无耻,忽悠着部下战死,然后自己投降做王,还要抱怨自己的故主族灭了自己全家,全然忘了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的家人被族灭的。


宣大总督卢象升


全家都被杀了怎么回去,有何脸面见列祖列宗,有何脸面面对死去的妻儿老母,虽然是误会造成的,但不管怎么解释,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