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陵投降匈奴?

尹禾


李陵飞将军李广长子李当户的儿子,是李广的长孙。当李陵未出世的时候李当户就去世了,李陵善骑射。武艺超群。善待士卒。通晓兵法。但李陵兵败被俘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汉武帝责任最低,而李陵要负担主要责任。与匈奴做战的部队只有指挥错误,并不存在陷害李陵的问题

汉武帝天汉2年即公元前99年。苏武外交使团被匈奴全体囚禁。匈奴右贤王占领祁连山,汉武帝震怒,立即让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3万大军出酒泉,歼灭匈奴右贤王部队。就在此时,武帝召见了在酒泉驻军的李陵,武帝让李陵带领5千人马给李广利护卫后勤运输,也就是负责大军的辎重。但李陵拒绝了武帝的要求,他希望独领一军近击匈奴本部。但武帝告诉李陵。目前没有精兵补充给李陵但李陵汉武帝说。不需要骑兵。我紧靠步卒就可以杀进匈奴王庭。武帝大喜,称赞李陵有乃祖之风。在这一点上体现了李陵的狂妄无知和料敌不足。但武帝还是很爱护李陵的,立即派人传令给伏波将军路博德。在作战的途中要与李陵相互配合。而李陵连李广利的副手都不乐意,那路博德李陵就更看不上眼了,李陵年轻气盛和不合作,让他还没出兵输了一部分。

伏波将军路博德带骑兵出塞外,与公孙傲会师涂山。命李陵带领5千步卒进攻龙勒水,但李陵没有遇见匈奴,按时到达目的地,武帝闻之大喜加封李陵为郎官,李陵此时应该迅速退兵,因为李陵现在毕竟是孤军深入。但此事没有引起李陵的重视,而当李陵准备回军的时候,却已经晚了。匈奴的主力军队已经逼近李陵了。匈奴的探马打探到一支汉军步卒深入匈奴腹地。匈奴且鞮侯单于知道大喜,立即带领本部3万骑兵日夜兼程。全力赶赴浚稽山,把李陵围困在浚稽山区上附近。一场步兵与骑兵的对决开始了。(实际上是翁婿对决)

被3万骑兵围困的李陵并不惊慌,镇定自若。颇有大将风度,李陵立即下令。第一,将所有辎重围成一圈,防止匈奴骑兵冲击。第二,让一部分士卒一手执盾。一手执兵刃,另一部分士卒持弩击待发。匈奴3万骑兵跟本没有瞧得上5千汉军步卒,且鞮侯单于命令骑兵立即冲锋,骑兵的冲锋是很强大的,但李陵让持弩机的步卒立即发射连弩,匈奴骑兵接连倒地,就算冲到辎重附近的,也被执兵刃的步卒斩杀。匈奴第一次冲锋失败告终。而此时李陵让步卒出击,又斩杀匈奴一部分。匈奴此役损失数千,但李陵也知道步卒是无法战胜骑兵的,立即带领步卒立即后撤。但匈奴紧紧追赶不放,但不再发起攻击,并且调动附近匈奴骑兵合围李陵部队,经过几路匈奴的合兵,匈奴总兵力达到8万,已经是李陵部队的10倍。但匈奴就是尾随李陵,但不发起攻击,但李陵的部队越走越慢,因为伤兵很多,再就是要防止匈奴的骚扰,延迟了李陵的退兵速度。退兵的时候李陵整顿士卒的时候,发现军营里居然有女人(随营的军妓)但李陵居然不知道。李陵大怒,将所有的女子都处死。由于被匈奴紧紧追赶,汉军士气低落,李陵为了提高士气,

在当天晚上突然袭击匈奴大营,匈奴做梦都不想到这个时候,李陵还敢攻击匈奴大营,当夜匈奴又损失3千人马。第二天一早往东南撤兵,匈奴沿路放火,由于李陵处于下风口,李陵被迫改道往难走,而此时李陵没有派人求援,让人费解。

李陵晚间的防御工事做的很好,匈奴数次偷袭都没有成功。但有数百名汉军被俘。由于数次无功而返,且鞮侯单于于是采取车轮战法,以疲兵之法。不分昼夜轮流进攻李陵。经过2天战斗,匈奴损失5千余人准备撤兵,

但就在这一关键时刻李陵部下一个士卒叫管敢的校尉投降匈奴,将李陵部队的实际情况告诉了且鞮侯单于。李陵目前只有800完整士卒,其他士卒都已受伤。无法作战。且鞮侯单于大喜,立即让骑兵全力进攻李陵。李陵此时真的是弹尽粮绝了。连弩已经没有弩箭了,李陵面对残兵长叹道,若我们每人如果有十只弩箭。我们就可以平安回到驻地。此时的李陵与与最近的大汉军营只差100多里,但这一百多里对李陵来说,却是比登天还难。李陵说到这里是泪流满面。可以说,李陵的眼泪是真的,既有失败的痛苦,也有自己前途的悲伤。更有面对死亡的惧怕。面对这个局面,李陵让所有步卒四面出击,各自逃命。李陵带领10多个人出击匈奴,准备突出重围,一路之上,10多名步卒全部战死。但李陵此时却投降了。面对匈奴。李陵就说了一句话,无言面对天子。李陵5千步卒,最终逃回军营的只有400余人

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大怒,五千步卒全军覆没,主帅却投降敌国,李陵的投降引发朝堂哗然,众臣纷纷抨击李陵的投降,这些人当需要:牺牲别人的性命,来表现自己忠心的时候,无不奋勇向前。

唯有司马迁为李陵说情,武帝大怒,把司马迁施以腐刑

但武帝也知道,李陵属于孤军深入,作战失利有客观原因,所以武帝没有罪及家人,但公孙傲而二次进军匈奴无功而返,为了推卸责任,公孙傲上表武帝,说匈奴军事实力大增,是因为李陵的教授了汉军的作战的方式,武帝勃然大怒,立即将李陵族灭,李敢的儿子李禹也有人诬告要投奔李陵,而被诛杀。李陵得知家族因为自己而族灭,彻底死心,且鞋侯单于爱惜李陵,

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加封李陵为右校王。二十年后,苏武返回发大汉,汉宣帝也希望李陵回国,并且赦免了李陵一切罪责,但李陵不愿意二次受辱。(不回去是对的)就怀着痛哭而难以忘怀的感受在匈奴渡过后半生。

李陵的一生是灰暗得,没有任何光彩,李陵绝非名将,即便这次战斗得胜,也说明不了什么。但从其他方面来看,李陵缺乏一个名将应有的素质和水平。李陵投降匈奴首先是惜命,再就是怕丢人

,在武帝面前夸下海口,实际全军覆没,回到长安面子上受辱到罢了,关键是前途肯定是完了。对于一个以复兴家族为己任的李陵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汉武帝性格暴虐,回到长安凶多吉少李陵不愿意回去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和点评。


清水空流


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汉武大帝穷兵黩武,不顾人民死活,有点自以为是,忘呼所以,李陵作为一支偏😎师小将,统共才五千余人,劳师远征,被匈奴单于大军八万余众包围于荒漠中,上天无梯入地无门,只能誓死如归,以一当十拼死血战,汉军陏只有五千之众,确展现出了十倍的战力,杀的匈奴大兵血肉横飞,昏天暗地,但在苦战了五六天后,以粮草皆尽人困马乏,筋皮力尽,匈奴单于大将知阵中小将乃李广之后,乃施行围而不打,招降软化归劝的策略,李陵为了保全余下将士性命,才答应降了匈奴,以是人至义尽,忠于职守了。可恨的是汉军大将知李陵兵被围见死不救,才有此劫,李陵武艺高强人才出众,被匈奴王招为附马爷,从此李氏一族声名狼藉,为人不耻,到五胡十六国时,墩皇郡县的李氏后人李暠被委以高官,拜将,在多次激战后,在今甘肃墩皇称制为王,一血自李广后的家门不幸,终光宗耀祖,一飞冲天,称王称霸,威名西北多年,可惜太史令司马迁为了李陵事仗义执言,激怒了不可一世的武帝,仅施以暴刑割了太史令的小🐤蛋,真奇耻大辱惨无人道,而李陵一支皆沉迷于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中。


94310417小云


李凌,一直是有争议得历史人物。李凌带领五千人马南撤时被围困,他拼命,厮杀,匈奴人欲撤兵时,听到叛徒说,李凌是孤军作战,而且没了粮食。匈奴人又合围李凌,最终李凌奋战无力,大喊,全军覆没有何脸面回去见皇帝,只得见机立功了,说完,下马投了匈奴了。


司马迁为他辩护说,李将军杀敌也有一万有余,没有援兵个粮食,已经尽力了,再说也未必是真降,或许以后有机会在再报效皇帝呢!汉武帝大怒‘将司马迁下狱。



李凌被匈奴招为驸马,汉武帝曾派公孙傲前去匈奴探听消息,试图接李凌归汉,还没到就听说李凌在为匈奴练习兵马。消息传回汉武帝那里,已经是近一年的时间了。汉武帝诛杀李凌的父母家人。事实是李凌的一个手下在帮助匈奴练兵。


李凌在匈奴受到了极好的待遇,多年后曾带军抵抗汉军的攻击。苏武牧羊倒是受到他的照顾,苏武归汉时,曾劝他回归,他说,母亲被杀,再回去,二次取辱阿!最终没有回汉。


李凌虽然无奈投降,不知道他知不知道,司马迁也被牵连,对于汉朝来说,他终究是个叛国的人,没有什么可以辩解的!


路遥lgy


李陵的故事,放到演义里就是一个完美的悲剧故事,按照我们今天的上帝视角,自然很多人会为其鸣不平,但放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李陵的后续悲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李家,离天子很近,命运,却很悲催。

“难封”的飞将军李广,有三个儿子,两个大的在李广活着的时候就死了,就剩一个李敢,虽然老子没封侯,李敢倒是因为有较多的军功,受封关内侯,做了郎中令。

后来李广因卫青问责的因素,在军中自杀,李敢因此极其痛恨卫青,不惜以下属的身份打了卫青一顿。

卫青倒也没想责罚李敢,毕竟李广之死,他也觉得多少遗憾,权当让李敢解气吧。但他外甥霍去病不这么看,霍去病治军严厉,自然容不得部将殴打大将军,就在一次汉武帝组织的围猎活动中故意将李敢当野兽射杀。


汉武帝自然袒护了霍去病,对李敢的死因定性为被鹿给撞死的,李家世代从军,在百姓中素有威望,可怜这父子二人没有战死在对匈奴的战场上,都这么的就屈死了。

李敢有一儿一女,女儿给太子做妃,儿子和太子的关系也不错,但没什么官职。

这李广的后人,有点出息的也就剩他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了。

5千步弓兵对阵匈奴王8万骑兵,李陵率部打出了一场悲壮的绝境血战。

李陵颇有爷爷李广的遗风,作战勇敢,对士兵们也很好,曾经率部直入匈奴境内2千里,但一直没什么大的战功。

公元前99年,在汉武帝的命令下,李广利率领3万骑兵攻击匈奴,本来汉武帝安排李陵负责粮草,渴望建功立业、恢复祖上荣光的李陵恳求汉武帝拨给他兵马,以求能和匈奴一战,汉武帝被他的决心感动,给了他5千步兵,但是没有马匹,毕竟马匹拨给前线了。

结果,李陵很不走运,遇上了匈奴单于带领的8万骑兵主力,5千汉军以弓箭为武器,击退匈奴骑兵军团的一次次猛烈进攻,经过多日的苦战,杀死杀伤匈奴主力万余人,李陵最终力竭被俘,5千汉军将军最后仅剩400多人回到汉朝地界。

李陵被匈奴俘虏后,汉武帝一度极其愤怒,还阉了替李陵说话的司马迁,但后来一度又悔悟到李陵是没有任何救援才败了,他派使者赏赐了李陵的残部。并在一年后派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

但是公孙敖最后无功而返,奏报武帝说:听俘虏们说,李陵在帮单于练兵,所以我们接应不了他。

汉武帝听闻大怒,就下令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兄弟,并将他们的族人全部诛杀。

李陵闻讯大惊,说为匈奴练兵的不是我,是李绪,一怒之下,李陵派人连夜刺杀了李绪,单于倒也没追究他的责任,反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封他为王。

此后,李陵在匈奴20多年,再也没回汉朝,即使后来汉朝派使者劝他回去,他也拒绝了。

对汉武帝来说,杀鸡儆猴也是不得已为之罢了,君王有君王的考虑。

汉武帝中后期,匈奴和汉朝之间爆发了数十年的战争,对匈奴发起主动进攻的攻势,一改汉朝立国以来几十年的防御战略,这是汉武帝坚定不移推行的国策。

在这场战争的进行过程中,需要凝聚全国的民心、军心,皇帝容不得任何一点瑕疵的发生,包括将领的失败甚至投敌。

李陵投降,对汉朝震动极大,但汉武帝并不是一下子就治了李陵家人的罪,而是等了一年多。

最后还派军队深入匈奴境内打探李陵的消息,听匈奴人说李陵投降了,接着,李陵的家人就被咔嚓了。

应该来说,且不论李陵投降是真是假,但皇帝肯定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和耐心去判定真假,甚至来个当面对质,他等不起,他得考虑这个事情对军队对朝廷的影响。

如果不好好惩罚李陵的家人,那以后,对匈奴作战,将军们如果打仗不力,想着保命的话,那北伐匈奴就要大打折扣了。

李陵投降了,还给匈奴人练兵,这是汉武帝绝对不能容忍的,这简直是比欺君之罪还要严重百倍。

那李陵的家人也只能去死了。

对李陵来说,失败的尽头是绝望,也是一个辉煌家族最后的悲鸣。

李家三代人,都在对匈战争中竭尽全力,结果,父子屈死,李陵则在苦苦支撑多日后,兵败被俘。

如果李陵在当时重创匈奴后战死沙场,那自然会成就千古之门,成为朝廷颂扬的表率,可惜,他力竭被俘。

被俘了,一辈子,再多的英名也没了,家族的荣誉也成为镜花水月。

在战场上,李陵率部与匈奴奋力厮杀,苦苦支撑,结果一直没等来预计中的援军,想必李陵的心早已绝望,再加上祖辈的悲惨遭遇,这简直让李陵心如死灰。

或许,李陵早已绝望,就投降了匈奴,再后来,家人被诛杀,李陵更是心如死灰。

但即使如此,李陵终其一生,除了一次“假打”的战事,李陵都没有直面出击汉军。


云中史记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个“复杂”的人物,李陵。李陵的前半生光芒万丈,后半生灰暗无比(按汉朝人对他的态度来看,非作者观点和李陵自身感受),而他的生命的分界线,就是投降匈奴。

李陵,字少卿,西汉名将,匈奴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 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

天汉二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

由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汉朝夷其三族,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司马迁也因替李陵辩护而受腐刑。后来单于把公主嫁给李陵,并且让他做了右校王。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派人劝李陵回国,李陵"恐再辱",拒绝回大汉,遂老死匈奴。

当时李陵战斗的情形是这样的。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

从这短短的一二百字中,可以看出战斗之惨烈。五千对八万,打到箭都用光,士兵死了一多半,战斗持续八天,身心俱疲,敌人漫山遍野,孤军无援……

不投降就是死,所以李陵投降了。从道义的角度,他错了;从人性的角度,他没错。李陵是汉臣,是大将,但褪去层层光环,他也是个人,也希望活着。

何况为何要为汉家尽节!为何要忠于他武帝!想李家忠心几世,祖父李广被逼自刎,临死都未封侯,叔叔李敢被霍去病杀掉,自己一身好武艺却只能当偏将!看刘彻用的都是什么人,都是他宠姬的亲戚,从卫青,霍去病到现在的李广利。卫青的孩子还在襁褓中就成了侯,李广奋斗一生也……

李陵应该也曾这样想吧。也曾这样无奈吧。

投降匈奴,何尝不是一种复仇。

李陵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争议。匈奴王降汉都能封侯,被汉认可,反过来,李陵也应被认可。他可非,但无可厚非。当我们对文天祥们有重重敬仰的时候,别忘了对李陵们表示一点尊重。


历史漫谈君


一、这应该算作关荣的行为 。因为按照战争伦理,当战争进行到一方顺势超过三分之二时,就应该被认作是丧失战斗能力,可以放弃抵抗,而同时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人道和光荣的。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对抗匈奴八万骑兵,战斗进行八日,战死死前多人,活着的只有几百人。而且是弹尽粮绝。应该被认为是已经尽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任务。这个时候发下武器也是光荣的英雄行为。

二、李陵在弹尽粮绝地情况下放下武器应该是被俘,而不是投降。投降是在没有完成任务,同时具有和对方抗衡的力量时,为了个人的利益,主动放弃抵抗的行为。李陵在当时不具备抵抗的能力,所以即使是主动放弃抵抗,也不能算作是投降。他和他剩余的战友只能算是战俘。

三、当时匈奴一方把李陵看作是英雄是对的。战斗到最后完全失去抵抗能力,以五千步兵消灭对方一万多人,其战功和能力是绝对英雄档次。而当时汉武帝以及大汉朝廷的态度和做法是壕无人性的。


阿岔视角


“君不知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陵率领五千精兵步卒,对抗匈奴八万骑步兵混编部队,杀敌上万多,战绩确实已相当不错。李陵的指挥才能和英勇作战让匈奴王庭敬重。

在败局已定,箭尽缺粮时,仍能尽力苦战接敌断后,掩护战士逃生返回,李陵的忠勇良心都很不错。

关公曾归顺曹丞相,后世崇拜为武圣。

李陵败降匈奴王庭,应无可厚非。汉武帝灭李陵三族有失厚道。武帝后人召李陵归汉,似觉欠李广将门人情。

从今天来看,李陵战败降匈奴,从此无颜归汉朝。但他能在匈奴成家立业,留下后代子孙,在繁衍生息,还仍然是为我中华民族。

在此,可以说李陵将军很早以前就为民族融合做出了优异的贡献。评议历史人物,李陵的风格形象为汉族和少数民族都能够认可,从心里喜欢。

苏武持节能生还,难忘李陵多顾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