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世宗到底叫柴荣还是郭荣?

姞雪心


近些年有些宋粉黑柴荣,把他改为郭荣就是为了想让一代明君断子绝孙。

翻遍《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的记载也都没直呼“周世宗郭荣”,《宋史》和《辽史》都记载周世宗为柴荣。如果把周世宗改为郭荣,目的就是想让世宗皇帝断子绝孙,简直其心可诛。如果周世宗叫郭荣,世宗皇帝陵就不会有后代祭祀,至今每年都会有全国各地的柴氏后人去世宗皇陵祭祖,从来没见有郭氏子孙祭祀周世宗,请问这是为何?很简单,因为周世宗的后代姓柴不姓郭。

宋仁宗时期,对此,王安石则认为:“宋受天下于世宗,柴氏也。”仁宗说:“为人后者为之子。”王安石又说:“为人后于异姓,非礼也。虽受天下于郭氏,岂可以天下之故而易其姓氏所出?”王安石却咬死了世宗姓柴,但也承认柴荣是继承了郭威的江山,王安石认为继世宗之祀,必须是柴氏,而非郭氏,因为郭氏无后人,若有后人又何必传位给柴荣?宋仁宗认为王安石说的有道理,于是封柴氏家族世代为崇义公。


时空联线闻


在后周时世宗就是叫郭荣,绝对不是柴荣。到了宋朝,才被人为故意的改为柴荣的,之后就成了习惯直到今天。

郭家的继子

郭威没有发迹之前被刚出宫的柴姑娘一眼相中,就带着宫中赏赐的财物嫁给了郭威,这种慧眼识英雄的情意让郭威没齿难忘,所以,柴氏嫁到郭家并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也并没有影响到郭威对她的感情,还把柴氏的侄儿阿荣过继过来,小柴荣就变成小郭荣,成了姑爹姑妈的孩子。



虽然后来姑妈去世了,姑父续弦了,生了自己亲生的孩子,并没有影响到郭威郭荣的深厚父子情。郭荣依旧是郭家的长子,跟随在嗣父身边一起经历风雨,等到后周建国,郭荣就被封为开封尹、晋王。

郭荣一直视郭荣为继承人,为他铲除勋旧跋臣,让他监国,让亲外甥李重进向郭荣下拜定君臣名分……这些无不体现一个慈父为爱子继位而精心铺路的拳拳之心。



因此,不论在宗法上,还是个人情感上,郭荣对郭氏对郭威的感情都不是后人能体会的。从宗法上,郭荣自幼过继郭氏,并继承了郭家的产业,如果归宗,就是挑战古代的宗法制度,是想被人戳烂脊梁骨的。从感情上,郭威对郭荣真是尽到了慈父之心,郭荣也孝顺,根本不可能在此处有负郭威。

郭荣的做法

郭荣继位后,追封当年被后汉杀害的遇难亲属,首先追封太祖诸子,诸位皇弟;然后才封自己的儿子,以此表达对郭威的孝心。

对待本家柴氏,郭荣并没有大肆分封,没有封自己的兄弟姐妹是王是公主,更没有尊亲爹柴守礼为太上皇,而是尊以元舅之礼,并终生不见他。



这件事郭荣处理的极为妥当,不尊亲爹为上皇,说明在他本心里是认同郭氏,自己是郭家的儿子,所以姑妈就是自己的母亲,母亲的哥哥自然是舅舅,尊以元舅之礼,给他尊崇。但是又不见他,为什么不见他?到底是自己亲父,可他到底是大周的臣子,见了自己这个大周天子,跪还是不跪?不跪违背礼法,跪吧自己亲爹,索性两不相见,免得互相为难。

显德五年,郭荣狂扁南唐国时,中主李璟求和,主动去帝号称国主,把名字李璟改景避讳周朝。他避讳谁呢?是避讳郭威的高祖父郭璟,如果郭荣不姓郭,李璟不怕马屁拍在马腿上?

不论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一星半点郭荣恢复本姓的记载,那所谓郭荣是柴荣又是怎么冒出来的呢

郭荣是怎么变成柴荣的

赵匡胤接受了郭宗训的禅位后,进入了宋朝,就开始有意无意的模糊郭氏后周,潜移默化之下,当时的文人记载前代史实就开始接受时人的影响,例如宋人陶岳的《五代史补》记载周汉高平之战,刘崇说:柴氏与吾……

陶岳是太宗赵光义时的进士,此书大概成于真宗赵恒时期,可以推测,在赵光义时期,舆论已经被引导的想把郭荣叫柴荣。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舆论呢?一切都源自赵光义。赵匡胤烛光斧影死的不明不白,那么大的儿子竟然没有继位,反而是权倾朝野的弟弟上位。

上位的合法性有点说不清楚的赵光义只能大做文章。如果周世宗恢复本姓,那他继承郭家的江山就是异姓相传,姓柴的都能继承姓郭的江山,姓赵的凭啥不能继承柴家的天下?自己继承了亲哥哥的江山不比柴荣继承郭威更理直气壮更合乎礼法?

赵光义这一招一下子解决两个问题,其一,赵宋禅代后周的合法性,其二,他们兄弟之间的兄终弟及。

到宋仁宗时代,因为生不出儿子,想行善积德的仁宗赵祯为后周立嗣,就选了柴守礼的孙子柴咏,但是在祭祀谁这里犯了嘀咕。

要是祭祀后周,就得选择郭氏,柴咏得改姓郭,如果这么做,那赵光义努力淡化周世宗郭荣的影响的种种手段岂不白做了?

如果周世宗姓柴,就皆大欢喜了,周世宗被人称五代第一明君,给他立嗣也是应该的,这样既然淡化了后周的影响,也做了善事,还没有破坏祖父的阴谋,真是一举三得。

后来宋仁宗到底还是没生出儿子选择过继了,而且还是个白眼狼嗣子,为了尊崇自己亲爹闹的鸡飞狗跳,郭荣更得被迫姓柴了。从此,郭荣就被官方确认为柴荣,郭周也变成柴周。连后周时期的御窑也被改称柴窑,流传至今。

现代主张叫柴荣的那部分群体

主张把郭荣叫柴荣的群体又分三个部分:

其一是一些所谓的柴氏宗亲,柴是一个小姓氏,名人不多,真心不多,这里并没有姓氏歧视只是客观论述,难得这么一个过继出去的名人名头还是最大的,怎么能不恢复本姓呢,就后人替前人做主,替郭荣恢复原姓。

其实这些人特别傻,你都不想想,你一厢情愿把世宗恢复本姓,却置世宗于何地,岂不是陷世宗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境地,此举正合赵宋之意,人家郭荣继承郭威的江山本来就是合法的,一群自称后裔的文盲却否定了追认的老祖宗的合法性,蠢不蠢?

如果郭荣不是过继给了郭威,人郭威的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哪个不能传啊,非得传给你柴家人?

乡间老人都知道的道理,你过继了,继承人家的家产基业了,你又恢复本姓归宗了,你咋不上天啊,分分钟就是犯法的好伐?

再说,人柴守礼都同意把儿子过继给妹妹,人作为亲爹都没蹦哒,倒是一群不想干的瞎搞。本来在血缘上,郭荣就是柴氏子孙,也是柴氏的骄傲,柴氏可以引以为荣,但是强迫性的必须叫柴荣就实在过分了。

其二就是读书不仔细的一部分人,会说,南唐李昪咋恢复本姓李,他咋不姓徐了?

李昪刚登基的时候国号大齐,太祖可是徐温,因为他继承的徐温的基业,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改姓。

他改姓是因为平定了徐氏内部后,徐家那些不成器的子孙为了拍他马屁,上书请求他恢复本姓的,徐家自己都无所谓了,谁还替他们出头,因此在舆论上并没有引起多大波澜。

更何况,徐温还是南唐的义祖皇帝,接受李唐的祭祀,徐氏子孙也封王呢。李昪的情况怎么能和郭荣一样呢?

其三就是一部分人吵吵,我爹生的我,凭啥不能跟我爹姓?对这类纯属抬杠的人怎么科普都没用,只能怼一句话,谁不让你姓你亲爹姓了,你姓亲爹姓凭啥继承别人家的产业?

我没见郭荣恢复柴姓,也没见刘继恩改姓薛,也没见刘继元改姓何。

就是这样。

手机敲了两小时,急死人了,想念键盘。

请多多关注猴格,谢谢!


猴格大人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后周世宗(954年—959年在位),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

柴荣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大概也是因为姑姑的疼爱,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又称郭荣。所以根本的疑问就来自于这里,既然叫郭荣,为什么后代史书当中又恢复了本姓。

这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我本来就姓柴,难道还不允许我本人就叫么,更何况我后来还当皇帝了,就因为我姑父(义父)姓郭,我就得改姓郭?

还真是这样?因为我也是从网络上搜索资料,意外的得到了一个很新颖的答案,在此告诉诸位,并请求解答。

要知道在五代的时候,历来藩镇诸侯都有收义子的习惯,最出名的当属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包括朱温本人也有很多义子,曾经朱温还曾想一度把皇位传位给自己的义子朱友文,其他儿子都太不争气了,朱友文原本叫康勤。

李克用自然不用说,自己的姓就是皇帝赐给的,他每收一个义子,就会让他改姓李,并且换个名字,以示尊崇。再到后来后唐明宗李嗣源,也有很多义子,以至于义子夺了亲儿子的江山,因为末帝李从珂原本姓王,但李从珂当了皇帝以后也没有恢复自己的姓,甚至于也没有更改国号,当然目的也不外乎就是收拢民心。

再说个反面教材,大家都熟知的李存孝,演义上不算。为什么李克用最后冒着自毁长城的风险杀掉他,除了李存孝写信暗通李克用的敌人以外,最重要的是,他把旗号改了,原本他应该大张李字旗,但受人挑拨,恢复了自己的本姓,打出了安字旗号,李克用不能忍,这就跟造反也没什么区别了吧,于是狠下杀手。

那为什么柴荣就敢冒着风险恢复自己的本姓呢?

我们现在看到的史书都是后人编写的,也就是说柴荣自从跟了郭威之后一直就是叫郭荣的,包括他登基当了皇上以后,但后来北宋建立了,赵匡胤为了使自己的帝位来源能够合法一些,故意恢复了柴荣的本姓,虽然柴荣是通过合法渠道登基的,但这当中就有了一丝阴谋的味道,也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合法,而故意往自己主子那里抹上一点不光彩,为自己做铺垫。这就是帝王心术。

大家怎么认为呢?


漫步史书


历史上有许多王朝,为寻求的其法理性,而在姓氏上作文章。如匈奴族的汉赵政权,沙陀族的后唐政权等,虽与汉、唐的帝室无任何血缘关系。却皆分别以汉、唐的国姓为氏,并以汉、唐的合法继承人而自居。却也有这么一个朝代,为寻其篡位法理性,楞是改了前朝皇帝的姓氏,此便是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人所共知,尽管赵匡胤当皇帝有一千个“迫不得已”,但篡位却是不争的现实。周世宗待赵匡胤如兄弟,赵匡胤却让大周江山变了色,难免要授人以话柄。而大宋的开国皇帝得国不正,大宋的臣子们也跟着脸上无光。于是,就在前朝皇帝的姓氏上做起了文章。

提起周世宗、周恭帝的名讳,我们现一般都称之为柴荣、柴宗训,但周太祖的名讳却叫郭威。一朝天子却有两个不同的姓氏,这在我国的历史上也仅此一例了。我们通常用“江山易姓”以指改朝换代,匈奴刘渊、沙陀李存勖跟大汉、大唐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却硬是通过其姓氏与国号,而与大汉、大唐强扯上了某种关系。缘何大周的国号没有变化,皇帝的姓氏却发生了变化,也真够让人匪思的。

其实,在大周朝,柴荣并不叫柴荣、柴宗训也不叫柴宗训,而是分别叫郭荣、郭宗训,大周朝的国姓由始至终都姓郭。史载:..后兄守礼子荣,幼从姑长太祖(郭威)家,以谨厚见爱,太祖遂以为子。太祖后稍贵,荣亦壮,而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沈重寡言。

也即是周世宗自小就成为了郭威的养子,从郭威的姓氏而叫郭荣。因郭威的亲生儿子们后来又皆为汉隐帝所杀,故而,在郭威当上皇帝后,便以郭荣为皇太子。郭威死后,郭荣嗣位,是为周世宗。周世宗当上皇帝后,并没有做白眼狼,而恢复原姓。周世宗对其生父柴守礼,以元舅之礼待之,柴守礼的其他诸子们也并没有获得宗室的身份。

而宋人在修史的时候,硬是将周世宗父子恢复了原姓。即是用了春秋笔法,寓指大宋的江山虽得国不正,但周世宗父子一系却也同样不是周太祖郭威的嫡脉传承,从而为“大宋代周”寻找其法理上的依据。


有知社


1127年开封城被攻破,金兵烧杀淫掠,昔日繁华的都城顿时尸山血海,连皇后、公主都沦为妓女,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

其实,这一幕并不是偶然的,北送立国以来,基本都在北方游牧骑兵的威胁下苟延残喘,靠送岁币换和平。辽送,西夏这样的小国也要送,送的少了怕人家不高兴,可即便送的多多益善,人家也时不时地来打几个“草谷”。后来金国兴起,干脆直接来灭国,北宋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在冷兵器时代,北方草原盛产良马,中原农耕地区养马很困难成本很大,并且也没好马。所以,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农耕民族以步兵为主。马带来的速度和冲击力不是人能比的。骑兵就算打不过也能跑,步兵打不过只能等待屠杀。


所以,千古一帝秦始皇很有远见卓识地修筑了长城。修时虽然花费了无数百姓的血泪,但它挡住了游牧民族的冲击,不知道存活了多少倍的百姓。

汉朝、唐朝依托长城进可攻退可守,一直不怎么惧游牧骑兵,还不时胖揍他们,灭了匈奴、柔然、薛延陀等剽悍一时冲动部落。

到了五代出了个千古闻名的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从此长城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中原王朝要一马平川地面对游牧骑兵的冲击。百姓们因此也要担负高额的赋税。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想不听契丹的话,结果很容易被打破了都城,自己被抓到北方去。

看来中原王朝以后只能在游牧骑兵的大刀利箭下瑟瑟发抖了。

然而后晋亡了有后汉,后汉亡了有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因为没儿子了。收养自己的内侄柴荣为儿子,根据礼法过继,改名为郭荣,一代雄主周世宗横空出世。

周世宗郭荣胆识过人,精通兵略,又爱民如子。刚继位不久,北汉勾结契丹大兵压境,群臣都恐惧不已,要和谈避其锋芒,以免蹈石重贵的覆辙,但周世宗力排众议,定要出征。于是“十朝元老”冯道出来冷嘲热讽,世宗立马让他退休。到了战场上,虽然战局几次凶险,但世宗沉着冷静,机智调兵,终于打的契丹北汉丢盔弃甲。

此一战树立了世宗的威信,此后攻南唐,伐后蜀,夺取了大片富庶土地,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世宗还喜欢亲临战争,纵使乱箭射到自己的御床前,也绝不后退。有时攻城特别艰难,气的世宗大骂攻下来后要屠城,但真打下来后又严禁妄杀一人,爱民如子。

世宗曾发愿“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看到这段话,我总想起来几百年后,也有个世宗皇帝说过,〖再过十年、二十年,等国家富强了,老百姓富足了,他们就是想反对朕的新政也反对不了了。可就怕老天不给朕这么长时间啊〗。

果然他没两年就死了,他看好的继位者立马废了他的新政,学他的爷爷作个大仁君,对士绅特别仁慈起来,赋税还是让穷苦老百姓独担。

周世宗大约感觉自己身体不行了,不能把心腹大患留给后人,于是剑指契丹,要为中原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经过奋战,一气打下了三个州,马上要进攻幽州了,可这时世宗身体真的撑不住了,只能撤兵。回京后不久病死,中原王朝的命运从此定局。

他向老天要三十年,可老天只肯给他六年不到的时间。他死后孤儿寡母又被赵匡胤篡了位。

赵匡胤、赵光义这哥俩篡位是把好手——赵大篡了后周的位,赵二烛影斧声篡了赵二的位——但用兵嘛,一个根本不敢染指燕云十六州,一个去了被箭射的坐驴车逃回来了。



因为周世宗威望太高,这哥俩为了削弱世宗继位的合法性,玩了个小把戏——让世宗的儿子“归宗”,重新改姓柴。

其实,在古代宗法大于血缘,柴荣已经经过正规的礼法程序改姓郭,以后他就是郭家的子孙了。除非他被开除祖籍,或者自己要“归宗”,然而周世宗到死也认为他是郭家子孙啊

所以,周世宗就是郭荣,柴荣只是赵匡胤、赵光义暗示他不该继承郭威皇位的把戏而已。


待我施为地煞变


后周世宗是后周的第二个皇帝,说柴荣也对,说郭荣也没错。

后周太祖是郭威。郭威年轻时被柴家大小姐看上,白富美嫁给屌丝。柴家因此出了很多钱很多主意帮助他创业。于是,郭威和柴氏长期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就过继了柴家的孩子柴荣当儿子。柴荣改姓不改名,叫郭荣。

其实,郭威后来有两个儿子,在邺城当官时,被后汉刘承佑杀死。因此郭威带着义子郭荣造反,自己当了皇帝。


据《旧五代史 世宗纪》记载

帝以唐天祐十八年,岁在辛巳,九月二十四日丙午,生于邢州之别墅。年未童冠,因侍圣穆皇后,在太祖左右。时太祖无子,家道沦落,然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汉初,太祖以佐命功为枢密副使,帝始授左监门卫将军。

其实,一个人当了皇帝后,每人会称号他的姓。郭荣自己来说,肯定愿意给回祖姓的。


所以,叫“柴荣”更合适一些。

类似的例子是,南唐烈祖李昪原名徐知诰,是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将徐温养子。李昪当了皇帝后,改回本姓,徐知诰那个名字就不用了。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丹水秋风!


历史知事


后周世宗郭荣本姓柴,是后周世祖郭威皇后的侄子,被郭威赏识重视收为养子。注意了,在古代,养子与养父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都是和亲生儿子一样有继承权的,皇帝也不例外,后唐明宗李嗣源就是凭着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养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况且出身北方沙陀集团的李存勖本姓“朱邪”,因为他的父亲李克用参与镇压屠杀了唐末的黄巢起义军,以“军功”被唐朝皇帝赐国姓“李”。所以从礼制称谓来说,周世宗的名字应该是郭荣而不是柴荣,柴荣只是民间戏曲故事里的习惯称呼。要不再举举例子,刘备的长子刘封,本姓寇,被刘备收为养子后,到死他的名字都是“刘封”。还有二战时太平洋战争的元凶之一日本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本名高野五十六,被山本家族收为养子,关于二战史的记载里,有几次提过“高野五十六”这个名字?


立志成虫


从血脉上来讲,他的确是柴家的儿子,将他列入柴氏族谱,这没问题。但是从称谓上来讲,他必须得姓“郭”。

虽然新旧《五代史》都交代过他本姓“柴”,但是在童年的时候就过继给了周太祖郭威,改名叫了“郭荣”。有人就提出来了,继位后有没有可能复归本姓“柴”?

这个肯定是不可能的,第一,宗法上,诏命为开封尹,封为晋王,确定了皇储的地位,所以必定是郭家的宗室。第二,对生父一直事以“元舅”之礼,说明他自认为是郭家的子嗣。第三,论感情,与周太祖郭威感情极好,所以也做不出负心的事。

后面为什么又有“周世宗柴荣”这个说法呢?这个其实是个政治上的原因,赵匡胤篡位后,抹去世宗影响力,还有就是异性传天下,柴家可以得天下,那么赵家也可以得天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