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姓始祖方雷氏是個“高富帥”,曾輔佐黃帝伐蚩尤

方雷氏乃方姓始祖得到普遍認可,而方姓故地“方山”,依舊存爭議。

不過,對於禹州的方氏一族來說,他們是幸運的,因為禹州的方山、方崗鎮較完整地保留了方氏遠祖故冢、方氏祖墳等,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方氏子孫前來祭奠。


方姓始祖方雷氏是個“高富帥”,曾輔佐黃帝伐蚩尤

方姓始祖

上古時期的方雷氏是個“高富帥”

“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弄清楚方姓的起源。”登封方家溝村76歲的方老漢說,10多年來,他和幾位方姓友人查典稽譜,探究方姓起源。

他說,據《風俗通義》及《世本》等所載,上古時期,部落之間兼併戰爭不斷,炎黃二人攜手對抗蚩尤。在涿鹿之戰中,炎帝后裔榆罔之子雷因輔佐黃帝伐蚩尤有功,被封於方山,改稱“方雷氏”,其後世子孫分為方姓和雷姓。   

但也有學者認為,在西周時因功受封的方叔才是“方氏正宗”。河南商報記者諮詢多位專家發現,方雷氏為方姓始祖的說法,得到普遍認可。

方姓始祖方雷氏,被尊稱為雷公。據史料記載,方雷氏是個標準的“高富帥”,從事方姓文化研究的方俊稱,方雷氏是“花樣美男”。

方姓始祖方雷氏是個“高富帥”,曾輔佐黃帝伐蚩尤

方氏祖地

古方山的位置,如今仍存在爭議

天下方姓源自河南古方山,這讓方老漢很興奮。可是,僅河南境內就有四五處“方山”,到底哪裡才是方雷氏因功受封的“方山”呢?

嵩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常松木認為,古方山應指今登封,因為方雷氏受黃帝重用,其必居於黃帝都城附近,“由此推測,古方山應該在今登封嵩山附近。”

洛陽姓氏研究會會長徐金星推測,古方山大概在今登封、鞏義、偃師三地的交界處,登封嵩山最有可能;而也有學者指出,古方山應該是指今禹州。

隨後,河南商報記者先後諮詢了4位姓氏專家,古方山到底指如今何地,眾說紛紜。不過,記者卻發現,近年來,來自海內外的方氏子孫都頻頻前往禹州祭祖。

早在1986年,就有來自新加坡、韓國的方氏族人,專程到禹州方氏祠堂尋根拜祖,今年3月份,來自國內外的600多名方氏族人齊聚禹州方崗鎮祭拜祖先。

實地探訪

禹州方山上,有塊方雷氏石碑

河南商報記者先是趕往登封方姓人的主要分佈區——盧店方家溝。如今的方家溝僅有二三十戶方氏後裔,約200人,村子裡沒有任何透露歷史的石碑或墳塋。

之後,河南商報記者又趕到位於禹州市西部25公里處的方山,山門前的北面山腰上有塊“古方雷氏封邑”的石碑,但是碑文上並未記載它由誰興建、建於何年。


方姓始祖方雷氏是個“高富帥”,曾輔佐黃帝伐蚩尤

走訪方山腳下的方山村,由於歷史變遷,如今的方山村姓氏雜居,已難尋方氏一族的蹤跡,對於石碑的來源,更是沒人說得清。一位劉姓老人稱,在古時,方山稱為“上方山”,在方山之尾的方崗鎮被稱為“下方山”,如今的“下方山”聚集著6000多方氏後裔。

農曆七月十五,當河南商報記者來到位於方崗鎮的“方氏總祠堂”時,正趕上這裡一年一度的集會,戲臺就搭在祠堂邊,鑼鼓陣陣、人聲鼎沸。2009年,這座祠堂擴建翻新,佔地6畝多。

在祠堂內,供有方雷氏、方琛公、方國公、方孝孺等人的遺像,內存有賢軍方圓、無知名等15塊碑及炎黃二帝活動範圍平面圖,一年四季香火不斷。

據當地老者介紹,在方氏祠堂附近還有方氏祖墳,只是新中國成立前被毀嚴重。“方山村、方崗鎮都較完整地保留了方氏一族的遺蹟,或許這就是全球方氏後裔願意來禹州祭祖的原因吧。”當地一位方姓老人說。

方姓始祖方雷氏是個“高富帥”,曾輔佐黃帝伐蚩尤

先祖故居

方氏先祖居住的晚衍溝 如今已被蝙蝠霸佔

方氏遠祖故冢、方氏祖墳、封邑石碑……這些遺蹟讓禹州的方氏後裔感到自豪,不過,他們心中也有隱隱的痛。

當地方氏研究會會長方留栓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方崗鎮方南村西200米處,有個晚衍溝。相傳,方氏先人由原始漁獵生活過渡到農耕生活時,從“上方山”遷到“下方山”的穴居處。

還有傳言稱,方叔之玄孫園公就因晚衍溝竹茂林密、清幽秀麗,帶領族人從“上方山”遷到此處定居,繁衍後代。

隨著晚衍溝人口突增,兩側溝壁佈滿了密密麻麻的窯洞,當地後人習慣叫它“挖窯溝”。

不過,不知從何時起,晚衍溝逐漸破敗,如今,大多數洞穴已難尋原貌,不少洞穴入口已塌,周圍雜草叢生。白天,晚衍溝十分寂靜,只有夜幕降臨,它才“活過來”,不過,深溝裡迴盪的全是蝙蝠的叫聲。


即使有尚存的洞穴,如今也被蝙蝠“鳩佔鵲巢”,當地的老人說,如今大家都只把目光盯在興建闊氣的祠堂、廟宇上,卻甚少有人去關注珍貴的人文景觀。(河南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