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今的社會,同學聚會是最無聊的”,對此你怎麼看?為什麼?

合肥寶迅


有句話說的好:“同學會,同學會,拆散一對是一對。“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去同學會,尤其是混的一般的,或者同學中有你的舊情人的,都不建議去。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

1.同學會就是貧富差距的縮影

畢業多年後,有的人留在了家鄉過著平淡的日子,有的人則是去了外地打拼,事業上有小小的成就。

當混的好的跟你聊天的時候,他說的都是他的事業怎麼樣?在哪買的房,開的什麼車子來的。他在大城市認識的都是什麼朋友,過得什麼日子。而生活在小城市的你,這些都是你不曾去過的地方,難免插不上話,反而還覺得自己過的不如他們。

如果他們帶老婆孩子去了,男的會覺得,別人的媳婦打扮的真洋氣,身材真好,在看看自己媳婦,實在不起眼。女的則會覺得,都是同學,怎麼他們過的這麼好,自己的老公則那麼沒有本事呢?

這時候貧富差距就顯現出來了,同學會就不單單是老同學見面了,而且成為了攀比現場。如果真的有玩的好的,私下見面就行了。



2.舊情人見面,怕舊情復燃

誰能保證在上學期間沒有暗戀過誰,沒和誰談過戀愛。當你們再次見面的時候,心裡肯定會想到從前你們在一起的日子,為彼此錯過了對方而感到可惜。更何況彼此還是自己的初戀,那就更加難忘了。

萬一這時候你們雙方感情都不太順利,而你們又都沒有忘記對方,在酒精的作用下,誰也不敢保證不發生點什麼事情。哪怕什麼也沒有發生,當你們再次見面的時候,不會要對方的電話號碼和聯繫方式嗎?不會好奇她現在過得好不好嗎?不會在你忍不住想她的時候,給她打電話嗎?


在婚姻中,不管是精神出軌還是身體出軌都是背叛

綜上所述,不去同學會是正確的選擇,如果有想見的人,私下聚會就好啦!實在沒必要去參加同學聚會。


忘憂情感課堂


如今社會流行什麼`同學聚會,朋友聚會,戰友聚會,等等聚會!就我個人觀點來看,以上聚會可以理解。但是從我經驗得出以下結論!例如,同學們聚會,少年時代的同學,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再次相見,步入中年時代,有的過的容華富貴的生活,有的一貧如洗。同學之間差距之大!聚會時說說笑笑。真正辦個正事,誰能幫??前不久,我們同學聚會,三十年相聚,有一位同學家庭非常困難,我提議每人拿出二百元錢資助這位同學,但是百分之九十的同學都不願意拿出這二百元去資助這位同學!我感到很震驚!!什麼叫同學情?戰友情?統統都是"花鳥雲煙"聚會結束後,我邀請我的三位同學,親自到困難同學家裡,進行了調查瞭解和慰問!每人拿出六百塊錢,資助這位困難老同學!使這位同學感到了世界的溫暖,也感到了同學之間的情與暖!人生短暫,有難就幫,這種美德應該傳承下去!讓困難同學沒有忘記他們!讓今天的同學之情,變成更加美好的明天!讓世界充滿愛!


男壹號37818


我個人觀點,參加同學聚會是一生不會感到遺憾但會後悔的事。我是七七級高中畢業,今年虛歲60。那時一級四個班,每班70人左右,年齡相差在1一3歲的也有,每班有十多個女生。七七級同學運氣差,上小學逢"文革"開始,高中畢業"文革"結束動亂停止,當年恢復高考。這屆學生的感情主要是在勞動和艱苦的生活中產生的。那時是兩年制,大都是十五六歲的孩子,兩年一幌而過,沒學到多少知識,能相處和自已喜歡的同學就身邊那麼幾個,大多數只是認識的熟人。其它班的只是眼熟而已,碰見了可打招呼或不打招呼了也行但互不介意。畢業至今已四十多年了,相遇的只是少數。從一個青年到有了兒女孫子且滿頭白髮的老人,真是天大的變化。世上有了聚會熱,有錢有臉的熱心同學開始組織籌劃,通過各種方式發送通知,聚會應到四個班280人,實到80餘人,在全國各地上班或打工的不少,沒來可理解,但也有空閒時間不參加的。雖然聚會地點在母校,但農民身份的同學參加的很少。從這點上我感到很遺憾很悲哀。是他她們不願見老同學嗎?不是,我反覆想,是自尊心阻擋了他。所以,這多年社會上演"聚會潮"而愈演愈烈,同學聚、戰友聚、知青聚、延伸到大學、中學、初中、甚至還有小學同學聚會。我認為不要盲目組織聚會,否則結果就是失敗。這也驗證了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謂的同學一場只是知己知彼的那幾個人而已。


手機用戶61272972076


近幾年來,由於信息通暢、交通方便、經濟發展,高鐵朝發夕至,城市與城市之間基本都有了航班,飛機票價格打折到了很多人能承擔起的心裡價格,距離已不是概念。隨之而起的同學聚會就多了起來,大有雄濤波浪之勢。

同學初始的聚會,新穎、健康、快樂,個個文質彬彬,聚會中體現的只是憶讀書事,滿足一下當年的好奇心,就是有男女負面效應多年才會暴露。現在的同學聚會,健康快樂向上追求人生價值還是有的,但不多,聚會的當天出格的事就會隨之而來:喝彪的、親嘴擁抱的、開房的、鬥毆的、死人的…

同學聚會單說男女負面新聞在全國影響很大的就有幾起:一起是吉林某市,同學聚會後,一對男女迅速升溫,到了不可收拾自我解決的地步,女的還是局長,拋離了家庭,男的怕影響自己的‘政治’前途,掐死了對自己一往情深的女人;一起是河南某市,同學聚會後發生了一夜情,後來多次偷窺,還生下了孩子,女子工作在新聞戰線,最後還弄出了‘丟孩子’事件,貽笑大方;黑龍江某市一位韓姓科長和久未謀面的女同學聚會後,在賓館開房聊天,當晚倆人“和衣同床而睡”成為網紅…

我支持清一色的軍校同學二十聚會、三十年、四十年的聚會,沒有桃色新聞,單單的就是同學情+戰友情。聚會中不要簡單隻有喝酒侃大天,還要有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的活動。我們鄭州高射炮兵學院一中隊84屆搞了一次聲勢好大的“聚首三十年,暢敘同學情”的活動,一百來人,活動中參觀了學院校址,重往了碧沙崗公園,遊覽了開封古城,重走了黃河灘,還登了邙山,又看了鄭州東區的快速發展,聚會達到了預期目的:健康、快樂、陽光、向上、安全而又有趣。

所以我說:同學聚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說呢?











國之劍


現在的同學聚會,都是同學之間的炫耀聚會、拆散會,建議不參加為好!


珍惜與捨得1964


好多年以前,北京有個單位打算調我進京工作。有個在部委工作的老領導的夫人對我說:“北京人情淡,我們住一個樓的沒幾個來往的,見面說話的人都少。”一番話說的我心涼。

可是與小學、中學、大學同學聚會卻從沒這種感覺,一個字:親。網上噴同學聚會的一般只有一個理由,就是成功的同學顯擺,大多數同學趨炎附勢。我真的沒這種體會。我們同學中成功的不少,億萬身家的老闆有,全國勞模有,副國級、省級、地市級領導有,下崗工人也有。可同學們湊到一起,沒人顯擺,有錢的同學想出錢承包聚會費用,被大家罵一頓。同學就是同學,大家都退休了,感情一直沒有淡,距離近的,隔三差五聚聚,挺好的。

地區和地區不一樣,群體和群體不一樣,自然同學和同學也不一樣,我為我們同學驕傲。


建華72278


同學聚會以前毛澤東時代沒見過,同學聚會都是近幾年才有的事,現在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口袋也有錢了,閒著沒事幹,想尋找逝去的青春歲月,懷念學生時代,懷念初戀的時光,自從學校畢業,有些幾十年沒見過面,連名字模糊都記不清了,生疏了,聚在一起也沒意思,只有那些有目的的,想炫耀的,顯擺的,想舊情復燃的喜歡參加了,什麼同學情,都是藉故掩飾罷了,固所,同學聚會是無聊的聚會,是傷害夫妻感情的聚會,是拆散家庭的聚會,不去也罷。


用戶8894994427093楊


“如今社會,同學聚會是最無聊的”這一說是對的!

我是七四高中畢業的,畢業四十五後的今天,據瞭解已有十個左右與世長辭了。如今健在的都是六十歲以上的人了。前些日子創了個老同學微信群(二十多人,其他的聯繫不上),在群上相互瞭解才知道,有的混得不錯當上局長等官職,有的經商成富生活無憂,有的命運坎坷至今還忙活在田間地頭生活困難!

前些日子,有人倡議來個老同學大聚會,我對此舉覺得不聊,因為我畢業後的幾十年由於無能和無奈一直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忙農活,生活和身體不敢面對,在老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

所以覺得不聊,只好說聲:

對不起,聚會我一定缺席!


He182866620


小範圍的(七八個人,當然這幾個老同學是經常聯繫的,關係較近)聚一聚我是支持的。

有些二十年、或三十年甚至四十年就未聯繫過,再聚會於一起在飯館吃一餐,我以為意義不大;這麼長時間未嘗謀面,現見面了又從何談起,有些甚至由於滄桑歲月(已是老頭老嫗了),已無法辨認出當年青春年少、朝氣無限同學之模樣了;回到母校已物是人非,徒增人生短暫而無常的無比悵惆之感,想著思著,甚至泫然欲泣,……。這樣大面積的老同學聚會給飯店做一批生意倒是事實。

老同學聚會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時間這東西過得太快(2o14年幾位好事的熱心腸的同學牽頭組織了我們高中畢業三十年大聚會),三十年前同學在一起學習、追著、打鬧的場面宛如昨天,真是白駒過隙呀!。

在一起每人花幾百元聚一餐,僅此而已,可我卻更加地感受到,人生即使百年也是短暫的,此時能更加領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涵義,時間如同河中流逝的水一樣,晝夜不息地流淌著,永不回頭,人的青春年華的消失同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辯證法,人不可能做到“青春永駐”,既然如此,那我們就應力爭把健康保持的長些;我們這個年齡了,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善待人生,不攀比,不苛求,不埋怨,平和心態,為社會及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為自己的人生力爭多添點彩,就是不能添彩了,也要活地開心點,“一年容易,秋快過”,再過三十年我等會到哪裡去了?!是天堂,還是什麼的呢。


廣德春和景明


同學不同道,天堂和地獄,只有共同的過去,沒有共同的未來,是不可能成為好朋友的。我參了同學聚會,得出規律是:第一年熱,第二年冷,第三年就沒人吭。最後才知道,有錢的和當官的,有錢的和有錢的。初戀的對象。都偷偷私下來往了。約會了。窮人慢慢又從原點回到原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