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銅元背後的龍紋原來這樣劃分,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清代的龍圖銅圓,從光緒二十六年到宣統三年的短短12年時間裡,先後發行了千餘個版別,大多版別之間只有輕微的區別,在泉界朋友歎為觀止的同時,也為新手帶來版別識別上的不少困難與困惑。

我們在玩清代銅元的時候,時常要根據龍圖來分清版別,往往不同的龍圖價值差距巨大。我們仔細審視這千餘個版別的龍圖銅圓,根據龍圖的形狀與特徵,又可以分成十二種大的版別。認真研究與區別這十二種版別之間的關係與特徵,將會為喜愛銅元收藏的泉友帶來很大幫助。

一、清龍

清代銅圓常見龍圖之一,又稱“己”字龍。常見於戶部、廣東、湖北、江南、江蘇、清江、安徽、江西、四川、北洋、奉天、浙江、山東、河南、雲南銅圓局。


清代銅元背後的龍紋原來這樣劃分,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根據尾毛(即常說的幾尾龍)、龍爪、焰珠形狀及其火焰的多少等可以分為若干個版別。

二、坐龍

清代銅圓常見龍圖之一,取其作蹲坐之態而得名。常見於戶部、福建、湖北、湖南、江蘇、安徽、江西、四川、北洋、吉林、奉天銅圓局。


清代銅元背後的龍紋原來這樣劃分,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根據尾毛、龍爪、中心珠的形狀及其火焰的多少、龍鱗的排數、龍頭大小、有無珠圈、窄面瘦身、扁體、反N、王冠龍、魚鱗龍等可以分為若干個版別。

三、水龍

因龍圖下方有水波紋而得名。常見於江南、湖北、湖南、江蘇、清江、安徽、江西、四川、奉天、浙江、河南銅圓局。


清代銅元背後的龍紋原來這樣劃分,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根據水波、龍身有云無雲、龍爪須內須外、跳O版、瘦面龍、駝背龍、單冠龍、雙冠龍、過山龍等可以分為若干個版別。

四、雞爪龍

因龍足如雞爪狀而得名,僅見於戶部銅圓局。


清代銅元背後的龍紋原來這樣劃分,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根據尾毛、火珠渦紋、龍身尾端有云無雲等可以分為若干個版別。

五、飛龍

取其作飛翔之勢而得名。常見於廣東、湖南、江南、江蘇、清江、安徽、江西、四川、吉林、浙江、山東、廣西銅圓局。


清代銅元背後的龍紋原來這樣劃分,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根據尾毛、龍刺、大尾、小尾、單線尾、倒U版等可以分為若幹個版別。

六、小胖龍

因體態肥胖、憨厚而得名,僅見於湖北銅圓局。


清代銅元背後的龍紋原來這樣劃分,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根據空心鼻、實心鼻、錯英文等可以分為若幹個版別。

七、蟠龍

常見於湖北、湖南與江西銅圓局。


清代銅元背後的龍紋原來這樣劃分,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根據正面邊滿文“寶源”、邊庫平、大字缶寶、小字缶寶、大字爾寶等可以分為若幹個版別。

八、掃帚龍

因龍尾如掃帚狀而得名,僅見於湖南銅圓局。


清代銅元背後的龍紋原來這樣劃分,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根據龍雲的多少和正面中心“湘”字的大小可以分為數個版別。

九、方龍

因其形狀方正而得名,僅見於江蘇銅圓局。


清代銅元背後的龍紋原來這樣劃分,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根據龍珠火焰的長短、正面邊滿文的高低可分為數個版別。

十、反尾蛟龍

僅見於江西銅圓局。


清代銅元背後的龍紋原來這樣劃分,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根據龍胸有雲無雲、正面邊滿文“寶源”、邊庫平、大字缶寶、小字缶寶、大字爾寶、中心花有點無點等可以分為若幹個版別。

十一、立龍

取其作站立之狀而得名,僅見於河南銅圓局。


清代銅元背後的龍紋原來這樣劃分,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根據龍珠火焰的多少、正面文字的大小可分為數個版別。

十二、宣統龍

僅見於戶部銅圓局。


清代銅元背後的龍紋原來這樣劃分,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戶部宣統年造大清銅幣,可分為一釐、五釐、一分、二分、五文、十文、二十文七種面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