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外合资银行:北洋保商银行和它的纸币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外经济交流明显增多,国际化金融业务需求不断增加,外资金融机构开始以中外合资银行的形式开展业务。

1985年8月,新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成立,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中外合资银行主要有: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巴黎国际银行、福建亚洲银行、浙江商业银行、华商银行、青岛国际银行。

而在历史上,中外合资银行最早就要追溯到清朝末期了。其中“北洋保商银行”是清末为数不多中外合资银行之一,另外几家中外合资银行是:华俄道胜银行、华比银行、正隆银行、安东银行。

话说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的商人们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棉布、棉纺品。可是时运不济,很快国际市场的棉价就开始大幅度的下跌,导致棉纺品价格也应声大跌,天津商人们遭受了重大损失,欠了外商很多的钱。

最早的中外合资银行:北洋保商银行和它的纸币

天津,积压如山的棉花制品

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天津商人们所欠款项依然没有还清,当时主要的债主还剩“德商瑞记洋行”、“礼合洋行”和“日本大仓洋行“等,欠款还有数百万两,天津商人早已无力偿还。

由于主要债权方是两家德国的洋行,因此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德国人冯·巴贝作为债权代表之一,就这些欠款的偿还问题向当时清朝的北洋通商大臣提出交涉,结果就是双方组成了“北洋华洋商务理事会”,来专门处理这个烂摊子。

理事会为了彻底解决贸易欠款并保障双方利益,讨论了很多个方案,最后德商代表出了个注意:”咱们一起办个银行,开始放贷,收到利息后利息作为盈利支付给债主的这几家洋行,钱还清后,剩下的资本大家再各自拿回去。“

结果大家都觉得这个法子靠谱,于是由中国大清政府、中国商人和外国债权人三方共同出资组建“北洋保商银行”,债权人从银行盈利中分期提取欠款,最后提取资本。

最早的中外合资银行:北洋保商银行和它的纸币

北洋保商银行天津旧址

根据这个计划,在1910年,德国人冯·巴贝与叶兰舫等中国商人合作,筹集白银4000万两,创办了“北洋保商银行”,由于建立银行的初衷是清理天津商人的欠款,维持天津华洋商务而设,所以取名为“保商”。

北洋保商银行一开始总行设在天津,具体地点在今天的解放北路附件,是一家中外合资银行,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是存放款,给当时的民族企业和商人发展提供支持,此外其还享有一项很重要的特权,就是发钞权。

最早的中外合资银行:北洋保商银行和它的纸币

北洋保商银行第一版纸币,1元

在清末这段时期,局势不稳,中国各地纸币滥发,除国家发钞外,各省、地方银行,各特种银行、外商银行,合资银行均享有发钞权。因此作为合资银行,在此经济背景下,也发行了一系列纸币。

北洋保商银行的第一版纸币是无记年的,面值有1、5、10、100元共四种。

第二版纸币是1908~1911年版,面值有1、5、10、50、100元共五种。

最早的中外合资银行:北洋保商银行和它的纸币

北洋保商银行第二版纸币,1908年,50元

第三版纸币的面值不是元,而是两,1912年发行,面值有1、5、10、50、100、500两,共六种。

最早的中外合资银行:北洋保商银行和它的纸币

北洋保商银行第三版纸币,1912年,10两

第四版纸币1919年发行,面值回归到了元,具体为1、5、10元共三种,其中5元、10元各有两个版本,因此一共三种面值五个票样。

最早的中外合资银行:北洋保商银行和它的纸币

北洋保商银行第四版纸币,1919年,1元


最早的中外合资银行:北洋保商银行和它的纸币

北洋保商银行第四版纸币,1919年,5元、10元

第五版纸币只有一种,1933年1元。

最早的中外合资银行:北洋保商银行和它的纸币

北洋保商银行第五版纸币,1933年,1元

1912年4月,北洋保商银行被委托办理财政部兑换券事务,因此开始在北京设立分行网点,经理为陈志华,地址在前门外打磨厂中间路南。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冯·巴贝撤资回国,北洋保商银行的相关事务全部移交给了叶兰舫全权处理,由此北洋保商银行成为中国首家华人独资的私营银行。

1919年,天津商人的欠款终于全部还清了,北洋保商银行设立之初的全部目标也实现了,不过由于这时银行已经变成华人独资银行,也就不存在出资方各自取回资本的事了,只要银行还能赚钱,为什么不继续办呢。于是1920年,北洋保商银行改组为普通的华资商业银行。

1921年,银行业务急速发展,净余额已达33万余元,业绩良好。因此北洋保商银行决定将总部迁到北京。而之前北京分行所在的打磨厂办公用房不够,于是购买西交民巷东口的一块地皮,另建新址盖了一座高三层的欧式银行大楼。

最早的中外合资银行:北洋保商银行和它的纸币

原北洋保商银行在北平的新总部大楼

1924年3月3日,新大楼盖好了,北洋保商银行喜迁新址营业。此外,北洋保商银行还在唐山、石家庄、张家口、呼和浩特、郑州等设立分支机构,业务一派欣欣向荣。1936年末,北洋保商银行各项存款为501万元,各项放款为382万元,发行纸币658万元。

就在一切蒸蒸日上的时候,小日本来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抗日战争期间北洋保商银行经营越来越不利,在1939年北洋保商银行停业倒闭。

最早的中外合资银行:北洋保商银行和它的纸币

现在的北洋保商银行大楼,已经变成了中国钱币博物馆

1949月1月,北平和平解放。2月,中国人民银行从石家庄迁到北平,在北洋保商银行旧址的这座大楼办公,对其进行改造利用。在担任了一小段时间央行大楼的职责后,北洋保商银行旧址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是中国钱币博物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