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企業可以用機器人代替低端勞動力來降低成本,為什麼還要選擇把工廠遷到外國?

李宣澤


機器人、人工智能是這兩年的熱門,把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結合應用到製造業領域解放勞動力是很多製造企業的發展方向。但是,由於受到技術水平、前期投入與後期維護成本大等因素的制約,讓很多工廠,特別是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望而卻步。根據相關報道顯示,目前工業機器人在汽車、電子、金屬加工這三個行業中應用最為廣泛。

此外,在企業全球化的進程中,需要考慮的不僅只有勞動力成本這一單一因素,還需要考慮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等因素。

下面,我們從外部政策環境及企業內部選擇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外部政策環境影響下的製造業


1、國內的政策導向的改變迫使相關製造業遷移

從外部政策來看,中國正在進入產業遷移和產業轉型的協調階段。過去三年,一線城市高房價對製造業持續擠出,促使產業結構向更高附加值的中高端服務業聚集。目前北上廣深的第三產業佔比均已突破60%,中國一線城市的最終產業發展形態可能類似於紐約和東京,成為一個服務型和消費型社會。而在這種情況下,成本領先型的製造業不得不進行遷移以謀求生存發展。


除了地方產業升級以外,近幾年,我國對環保愈加重視,一系列標準及措施的執行讓環保壓力成為了許多製造企業不可承受之重。過去不注重環保的製造業,在一系列環保政策不斷出臺的高壓下,必將遭受到不小的打擊。


2018年底,我國生態環境部公佈了5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並於2019年1月1日起全面落實。新環保標準針對石油、化工、有色金屬、玻璃製造及電鍍五個行業,提出了明確的行業技術標準,進一步完善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體系,為高汙染行業套上緊箍咒。

以江蘇省為例,2017年全年,江蘇省關停並通過驗收的化工企業達1421家;2018年全省再關停1300家以上化工企業。到2020年,全省全面完成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今後3年關停環保不達標、安全隱患大的化工企業1000家,沿江危化品碼頭倉儲企業數量只減不增,化工生產企業和液體化工碼頭入園率達到50%,關停所有不達標的化工園區。


2、國外的利好政策吸引企業建廠投資

對於某些行業來說,國外的政策對於企業來說可能更具吸引力。

關於發達國家的政策:

美國: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一直在推動製造業“迴流”,在奧巴馬主導下,一系列政策相繼推出,如2009年的《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2011年的《先進製造業夥伴計劃》,2012年的《美國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2013年的《製造業創新中心網絡發展規劃》。

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更是積極推行“製造業迴流美國”。他曾在推特上喊話美國通用公司:要麼就在美國本土製造汽車,要麼就繳納高額邊境稅(Make in U.S.A or pay big border tax!)。

在特朗普的積極倡導下,2017年,富士康宣佈投資100億美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建設LCD工廠,此舉被特朗普稱之為製造業就業迴歸美國的典範。2018年6月,郭臺銘在美國舉行了投資工廠的破土儀式,表示將為美國創造大約13000個工作崗位。

德國:

說到德國,總能讓人想到德國的製造業,不管是從大型的汽車還是小到廚房用具,其質量都備受好評。

也正是德國強大的製造業讓德國得以位列世界強國,為了保證自我的競爭優勢,德國在2013年推出了“工業4.0”,2016年推出《數字化戰略2025》,2019年發佈了《國家工業戰略2030計劃》,旨在維護德國製造業的領先優勢和可持續發展。

英國: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爆發工業革命的國家,有“現代工業革命的搖籃”和“世界工廠”之稱。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英國GDP一度轉向負增長,英國開始探索重振製造業,並將製造業復甦作為英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先後發佈了《工業2025:英國產業發展規劃》,《英國產業發展戰略白皮書:讓英國適應未來的發展》,《在英國發展人工智能》三項關於工業,製造業與人工智能的政策,全方面支持製造業智能化,普及人工智能的發展。

發展中國家的政策:

印度:

2015年,印度在“印度製造”和“數字印度”的政策框架下,面向手機產業出臺了“階段製造業促進項目(Phased Manufacturing Programme, PMP)”。

2015年,PMP進入實施的第一階段,印度政府只是對整體進口的手機加徵了總共13.5%的稅款,而用於組裝整機的配件、零件和元器件,以及這些組件的上游材料全部享受關稅豁免。這一政策在本地組裝和進口手機之間製造了13.5%的成本差,引誘國際廠商在印投建裝配工廠。

2017年PMP進入第二階段,印度開始實施旨在增加產品附加值的手機產業本地化政策,不僅對進口整機,也對部分組裝零部件加徵了額外關稅,但對高價值元器件和更加上游的部件實施免稅。這一階段製造的成本差除了使國際廠商在印度投建整機組裝廠以外,也使其部分將位於產業鏈更上游、享有更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工廠移向印度。

除了具有稅收優勢的PMP以外,印度還實施了旨在鼓勵引導企業在印度投資的“特別獎勵計劃”。

小米公司就是在2015年就開始了“印度製造”的計劃,到目前為止,小米在印度的手機工廠數量已經達到七家。

而在印度也通過PMP項目使手機產業走向繁榮,印度手機工廠從2014的8家上升至2018年的超過120家,自2014年以來帶動了40萬人直接就業。由此,印度也加快了PMP的“水平實施”,將階段性差異化的關稅壁壘政策複製到了電動車、電視機、微波爐、數碼相機,甚至是傢俱、玩具等勞動密集程度更高的產業。

墨西哥:

製造業是墨西哥最主要的產業之一,該國80%以上的出口收入和1/4左右的GDP總量源自制造業。製造業包括鋼鐵、汽車、化工、電子、金屬加工、機器製造、食品、紡織、造紙、服裝、橡膠、製藥等20多個行業。

墨西哥通過自由化改革的主要目的在於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營造開放、寬鬆的投資環境和樹立一種良好的信譽以吸引外國投資者。

二、企業內部選擇,尋找新的成本窪地


1、難以用機器代替人工的低端製造業,隨著中國的人口紅利的消失及產業升級,開始向東南亞國家轉移。

根據德勤發佈的《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指數》顯示馬來西亞、 印度、 泰國、 印度尼西亞和越南, 這五個亞太國家(“MITI-V”,也稱為“強力五國”) 預計在未來五年將躋入製造業競爭力前15強。 這些國家因為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靈活的製造能力、有利的人口分佈、市場和經濟的增長成為“新中國”。 在未來五年內,它們的競爭力排名將上升,而中國繼續在製造業領域將重心轉向更高價值和先進技術的製造模式。

馬來西亞、 印度、 泰國、 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當前及未來排名

對全球製造商而言,強力五國代表的其他優勢還包括:(1)3至10年免稅期的大量稅收優惠;(2)免稅或降低進口關稅;以及(3)降低在以出口為導向的生產中所用的資本貨物和原材料的關稅。

比如在服裝製造業中,目前在中國,部分紡織、面料、成衣工廠已開始向海外轉移,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放棄“made in China”,如HM、Zara等品牌的代工廠,一直追求降低成本,選擇把服裝生產工廠轉移至東南亞等國。



2、對於機器人代替人工的製造業來說,人工成本不再是問題,發達國家的綜合成本有可能比中國低。

2016年,福耀玻璃先後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其董事長曹德旺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時候表示了其在美國設廠的原因:

(1)、關於運輸成本:曹德旺表示在美國的運輸成本算下來,美元換成人民幣,一公里還不到一塊錢人民幣,而中國的過路費比較高。

(2)、關於天然氣價格:福耀玻璃製作汽車玻璃要用浮法玻璃,做浮法玻璃要用天然氣,美國天然氣的價格是中國的四分之一,電價是中國的70%。

(3)、關於其他資源的價格:曹德旺表示美國土地是不要錢的,不但土地不要錢,廠房也是“不要錢”的。“我們這次買的廠房,14萬8千3百平方米,花了1500萬美金,政府給補貼1600萬美金,相當於沒有花錢。”

(4)、關於人工成本:美國就是人工貴,但是通過採用自動化程度高的設備來替代,人工的問題就解決了。

根據福耀玻璃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國內業務收入約115.72億,同比微降0.01%;國外業務收入83.12億,同比增長25.59%,增速高於國內,成為拉動公司收入持續增長的主力。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美國工廠實現淨利潤2.46億,同比增長4737.72%。繼 2017下半年扭虧為盈後,美國工廠已開始持續貢獻利潤增量。

總結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佈的《2018年中國製造業產能共享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表示,面對新一輪製造業改革,作為全球製造大國的中國既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美國、德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搶抓新一輪工業革命發展機遇,分別頒佈了《現金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工業4.0戰略》《工業2050戰略》,圍繞核心標準、技術、平臺加速佈局工業互聯網,構建數字驅動的工業新生態,製造業國際競爭日益激烈。

2015年,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其核心就是實現製造業智能升級。中國應該從“人口紅利”快速向“人才紅利”轉變,發展高端製造業、成為真正的製造業強國。


謙啟管理評論


天下會會天下很多時候都在思考,當年日本的央行為什麼要選擇主動刺破泡沫,他們難道沒有想到維持房價在高位橫盤,讓人工工資上漲最終覆蓋風險嗎?

房地產是巨大黑洞

當房地產迸發出金融屬性,其的巨大能量非常可怕,它把大量的社會資源、人力、超發的貨幣都裹挾進去,活脫脫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在房地產最火的時候,M2增速已經很高,社會總體流動性還是不夠,以至於股市奄奄一息。

高端製造業拒絕為房地產買單

很多人認為在人工智能的時代,用機器人代替低端勞動力來降低成本,就可以提升全社會的薪資水準,資本就會選擇到最大消費市場設廠,矛盾就解決了。這種想法還是理想化了。

高房價帶來的是整體社會成本的上升,假設富士康採用機器人來代替低端勞動力,那麼他可以覆蓋人工費用,但是為他配套的勁勝精密等企業如何處理呢?為勁勝精密等企業配套的產業鏈企業如何處理呢?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用機器人的。

富士康在印度投資了80億,最早的工廠已經開始投產,勁勝精密等為富士康配套的上市公司也開始跟隨富士康的腳步前往印度投資,為勁勝精密配套的企業也得跟隨勁勝精密的腳步前往印度。

這就是為什麼高端製造業拒絕為房地產買單的原因。

印度的優勢

印度95後的年出生人口,平均在2700萬左右。比第二名多出1000萬人口,意味著勞動力供應每年多1000萬。而且印度人兄弟姐妹多,無法啃老,啃老會被餓死,所以淨勞動力非常高。

參與國際分工將把印度帶入國際產業鏈軌道,只要把越來越多的人口捲入國際分工後,勞動力素質、管理、教育、科技等等都會隨之得到提升。

日本為何戳破泡沫

當年日本在房地產泡沫破裂後,實體企業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下功夫,精益求精的生產成為了全球企業學習的典範。日本實體企業全面復甦,即使在泡沫破裂的1990年代和新世紀初,大到汽車,小到隨身聽,日本商品依然風靡全球。


天下會會天下


想的那咯天真……一個財務軟件一年使用費講幾十萬,大的集團公司講上百萬的使用費……說白了一般的企業用不起,機器人制造,普通企業不要你買送你只要你開服務費、維修費你都付不起……今天付費今天不付明天就掐斷運營……相當於讓你的公司全面癱瘓……機器人替代人搞製造……想得好天真……


瀘永春


用機器人的成本比用人工還貴。這就是現實。目前所謂的機器人,其實就是一套專門生產某件產品的全自動生產線。研發成本高,維護費用高,還不能支持產品升級換代。產品不好賣還可能會虧本。完全替代人工的類人機器人還在研發階段。能不能研發成功以及需要多少時間還是未知數。


洪志文6


營商環境,稅務,勞保,環保,安監等等!製造業太難了,生存下來的都是英雄!


越野牛仔


因為關稅問題,目前自動化製造和智能製造也在向東南亞轉移。已經有近十家紡織企業在越南建廠。紡織企業機械化程度高用人很少,人工成本不重要。另外還有針織企業正籌劃在越南建立智能無人工廠。原因只有一個,即關稅。


無藏南即951W


移國外不一定只是勞動力成本,有很多因素綜合,比如稅收更低,環保成本,客戶群體,材料成本等,不同的廠家著重點就不一樣,還有就是很多行業現在還用不到機器人的,人力成本高了,加上新生代青年都嬌生慣養,吃上輩老本過程中,不好管理的一代人,能選擇國外的,條件可行都能走則走了!


齊護機器人


你只考慮到勞動成本,一個場址的選擇是綜合當地政策、原材料、運輸、勞動成本、稅收等眾多政策才決定的。河南勞動力便宜,那你會在河南建大量火力發電和鍊鋼廠嗎?把山西的煤和別的地方的鐵礦石大老遠運過去?考慮問題別這麼膚淺。工廠不是有了人就能運轉,不是勞動力便宜就能盈利的!


竹本清


特朗普這麼一鬧,以後會出現,哪裡消費,哪裡製造!


炒股隨記一一倔強木頭


首先,機器人不是萬能的,許多人類能輕鬆做的動作,機器人未必做得了,目前機器人最適於大規模的流水作業,不適於小規模、變化多的作業。其次,機器人的購買、使用、維護、更新也是要錢的,成本未必比低收入國家的人工成本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