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規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時代最久遠蠔殼牆,廣東省珠海菉猗堂

菉猗堂, 位於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南門村,《詩經-淇奧》文曰:"瞻彼淇奧,菉竹猗猗"。菉猗堂為斗門趙氏祖祠,並逸峰趙公祠、崑山趙公祠成古祠堂建築群, 始建於明景泰五年(1454年),清代乾隆年間曾修復過,菉猗堂及建築群1987年被核定公佈為斗門縣(區)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核定公佈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核定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選為斗門區“斗門八景”之一。

現存規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時代最久遠蠔殼牆,廣東省珠海菉猗堂


斗門趙氏一族,系宋朝魏王趙匡美之後裔,其先祖趙懌夫於宋末入粵為官後世代居於斗門,今已傳至35代,四世祖趙梅南(1296~1365)號菉猗,尚氣節,擅詩文,一生愛竹植竹寫竹,他生於元而不仕元,躬耕鄉里,帶領族人開創了斗門地區基業。明景泰五年(1454),其曾孫趙隆建菉猗堂奉祀。

現存規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時代最久遠蠔殼牆,廣東省珠海菉猗堂


菉猗堂,其佈局為三進(包括前廳、中殿和後殿)四合式,以南北軸成一線並兩邊對稱。每一進之間有一天井作間隔,而且越進越高。祠堂使用上大量各式的雕飾:包括了石雕、磚雕、木雕、陶塑、泥塑等,另外四周的牆亦繪有多幅以山水、文人墨客琴棋詩書之樂的圖畫,十分清新雅緻。

現存規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時代最久遠蠔殼牆,廣東省珠海菉猗堂


後殿上掛上"忠孝義士"的牌匾。是紀念宋端宗景炎元年,南宋小皇帝趙罡敗退到香山,駐蹕沙湧馬南寶家。當時,已居住在南門村的魏王后人趙若梓得知事件,馬上準備小舟,並招募了村內居民迎駕以勤王。

現存規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時代最久遠蠔殼牆,廣東省珠海菉猗堂

當時隨行的丞相陸秀夫為保存皇家宗族一血脈,後來令趙若梓等人歸家入山隱居,並敕賜趙若梓為忠孝義士;其兄弟趙若桃授為承直郎;趙若櫸封為武翼大夫。原牌匾已破損不堪,已被拆下來保存,現時所掛上的是重新打造過的。

現存規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時代最久遠蠔殼牆,廣東省珠海菉猗堂


菉猗堂的蠔殼牆最引人注目。古人看重蠔殼成本低、防颱風性能好,冬暖夏涼等特點,喜歡採用蠔殼造牆。65釐米的牆體上,由無數蠔殼按規律排列砌建,頗為壯觀。正所謂"千年磚,萬年蠔"。始建於明代的蠔殼牆,至今仍屹立不倒。據稱,菉猗堂的蠔殼牆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時代最為久遠的蠔殼牆。近年來,在祠堂恢復了傳承宋代的皇族祭禮,成為中國古典皇族禮儀活動的演示,遊人如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