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富裕了,是用宅基地置換新農村的房子好?還是自己建房子好?

博浪的水手


這要看你現在住在那裡,如果住的地方,比較偏僻人稀,建議你用莊基地換新農村的房子,好些!如果你現在住的地方比較集中、繁華,自己建房,住的適心隨意,一個字:爽!



秦川農事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當塗縣。 在很久很久以前,農業學大寨的時候,我們縣就有幾個大隊建設了新農村,大橋鎮紅星大隊,年陡鎮太倉大隊,塘南鎮大姜大隊等等,都是一排排磚瓦房,水泥路,看著很舒服,有集體現代化養豬場養雞場和一些集體手工業作坊等等。其中紅星大隊還有個大禮堂,放電影和開村民大會用。 改革開放以後新農村建設進入了快車道,大公圩圩區各鎮各村都建有多個新農村,不僅環境好各種配套全,水電氣網絡監控綠化幼兒園等等。而且附近都有一些民營企業,小型加工廠服裝廠之類的,方便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村民可以用宅基地置換新農村的房子,大部分是村鎮補貼,村民個人只要幾萬元就可以入住了。 我覺得挺划算的,第一農村土地是村集體所有包括宅基地。住到新農村個人也沒有損失什麼。第二節約土地,形成大面積的可機械化規模化種養殖的農田。第三優化了人居環境,村裡可以統一請人打掃管理。第四新農村一般都建在大鎮四周,交通方便。 當然如果你是特別愛清淨的土豪,自己建房也可以。 我特別要說清楚,近郊農村是沒有新農村的,想建房也很難。無人機經常飛來飛去,房子測量了又測量,建個廚房都難了。


博浪的水手




西門觀點:如果可以自建房,當然是自己建造房子好。但如果能夠在自己宅基地上自建房,就不可能有資格置換新農村的房子,如果可以置換新農村的房子,就可能不允許在自己宅基地上修建房子。所以,這個問題似乎不存在。

一、如果是扶貧搬遷,原有宅基地會收歸村集體

要弄清提問者的問題,首先要明白什麼叫新農村建設?什麼情況下才另外建設一個新村莊?

新農村建設和扶貧搬遷是一回事。一些偏遠山區,自然條件特別差,或者經常發生自然災害(如地震)的自然村,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在這裡居住的人需要全部搬遷到一個條件好的地方。

那麼,國家就投資再在另外一個條件好的地方建造一個村子,然後將不適合居住的村子村民整體搬遷到新建的村子,這就是扶貧搬遷。



我們村就是典型的新農村扶貧搬遷。我們村有兩千多口人,分佈在十二個自然條件非常差的小村莊,最小的只有幾戶人家。由於這些自然村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缺水少電,缺煤少柴,所以,被國家列為扶貧搬遷對象,十二個自然村就有九個整體搬遷。

國家投資大量資金在村委會所在地村子後面選擇了一大塊地,新建了三百多套小院,人均住房面積50平米(不計小院面積)。三口人的小院只需要繳納兩萬元左右的費用。

由於是整體扶貧搬遷,原來的村子的房子全部拆除,宅基地也全部歸集體。

所以,如果是整體扶貧搬遷到新農村,你原有的宅基地就會收歸集體,不存在再在上面建造房子,即使你再有錢也不行。



二、什麼情況下可以用宅基地置換新農村房子

如果你的村子不屬於扶貧搬遷項目,但你的房子已經破舊不堪,即將坍塌,成為危房,解決辦法有兩種:

一是申請危房改造款。國家有一項政策,叫農村危房改造補償款。如果你是農民,房子成為危房,就可以申請這項補助,但它也只能是補助,自己還需要花費。

如果你的房子成為危房,不能住人,也不能再修繕,就可以申請宅基地置換新房。

當然,這種情況下,最好是在自己宅基地上拆掉老房子,修建新房子。

三、為什麼自建房比置換房好?

新農村置換房一般都是樓房,農民不適合住樓房,而且建造質量肯定比不上自建房。

所以,如果你富裕了,而且有宅基地,最好是自己建房。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生活如飲水,冷暖自知;別人認為划算的就一定是適合自己的?雖然現在的部分農民富裕了,但並不代表我們一定要用宅基地置換新農村的房子,同樣也不一定要自己建房子。

就拿我老家的一個鄰居來說,他家還真挺有錢的,把自己家的宅基地改造了,蓋起了歐式小樓,據說光設計費就花了幾十萬,總建築面積超過1000平,共計花費幾百萬。毋庸置疑的是,這個房子在我們那個小鎮上都算是數一數二的房子了,質量、結構、舒適度都是非常好的,但這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個夢,一般人是蓋不起這樣的房子的。也就是說,這樣的房子雖然好,但不是特別富裕的家庭根本蓋不起。

再來說說新農村的房子,新農村的房子一般是有有關部門統一規劃的,房屋結構、住房面積等都是統一的。而這樣的房子有一個弊端,一般這種工程都是承包出去的,在施工質量上與自己蓋肯定是有差異的,也就是說從自由度上講,新農村的房子必然沒有自己蓋那麼自由,自己蓋只要設計合理、結構合理,且有相應的審批手續,怎麼蓋都無所謂,這也是新農村房子比不了的地方。但有個前提是,自己擁有足夠的資金蓋房,不然這一切都是個美麗的扯。

如果按照我自身情況來看的話,自己蓋房也好,置換新房子也罷,別人的意見我會參考,但不一定照做,如果自己的經濟實力比較雄厚,我必然會選擇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但如果自己的經濟實力不是很雄厚,可能我會考慮用宅基地置換,當然我也會考慮自己的實際剛需,之後再做決定。


新農志


別人認為划算的就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雖然現在的部分農村農民富裕了,但不一定我們一定要用宅基地置換新農村的房子,同樣也不一定要自己建房子。

就拿我在老家來說,我家在農村算是一般戶吧,把自己家的宅基地改造了,蓋起了農村小樓,光設計費就花了幾萬,總建築面積超過1000平,共計花費幾十萬。毋庸置疑的是,這個房子在我們那個村上都算是一般化的房子了,質量、結構、舒適度都是非常好的,一般農村都是這樣的房子的。

再來說說新農村的房子,新農村的房子一般是有有關部門統一規劃的,房屋結構、住房面積等都是統一的。而這樣的房子有一個弊端,一般這種工程都是承包出去的,在施工質量上與自己蓋肯定是有差異的,也就是說從自由度上講,新農村的房子必然沒有自己蓋那麼自由,自己蓋只要設計合理、結構合理,且有相應的審批手續,怎麼蓋都無所謂,這也是新農村房子比不了的地方。但有個前提是,自己擁有足夠的資金蓋房,不然這一切都是個美麗的扯。

假如按照我自身情況來看的話,自己蓋房也好,置換新房子也罷,別人的意見我會參考,但不一定照做,如果自己的經濟實力比較雄厚,我必然會選擇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但如果自己的經濟實力不是很雄厚,可能我會考慮用宅基地置換,再做決定。



豫鄉萍萍


這個問題得分實際情況來回答。

當地政府是要求統一進行搬遷還是充許你們自己建房呢?如果說是統一的政策要求,那你就別想了,如果說還充許自己建房,那你再接著往下看。

如果充許自建,你就要做如下考慮:

(1)新農村建好的房子格局你是否滿意,如果達到了你的要求,你完全可以置換,必竟新蓋個房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雖然不如城裡高層住宅那麼費事,但方方面面都要你經手,算起來也挺費事的。

(2)如果已有的房子你不滿意,那你還是新建吧,雖然費事,但房子是人一生要居住的地方,別因為怕費事而讓自己一輩子留有遺憾,得不償失。而且新建的話,完全可以按照你對“家”的那個設想來蓋,只要面積、層高沒有超標就行,確權時照樣拿不動產證。

總的來說,一在政策,二在個人經濟能力的意願。

希望上述回答對你有用。


白鹿原老農民


自己建可以考慮,集居住,經營,加工,儲藏,種養等多方面於一體,便於自己創收,消費,安身立命。並且建多層房,質量肯定有保證。而商品房,就是讓你吃住消費,收入怎麼來,將來有錢沒錢,不管你。倘若你不能去外邊掙錢去了,家裡又沒有掙錢的設施,物業費,取暖費,衛生費,樓房修補費,等等費用,拿不出來,到那時,你是想活,還是想一死了之呢。況且商品房,能達到像三峽水庫這樣,國家大工程要求的質量嗎。希望農民朋友,將來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選擇,自己三思。


正民先鋒


大家好,我覺得還是自己建比較好,自己建可以找一些圖紙進行參考,多結合圖紙給自己的小院添加一些有特色的東西,房屋的佈局也可以在不違反建築安全的情況下增加一些功能性的房間,總之我覺得還是自己建好,如果有想建的可以發私信給我,我可以給你提供下意見,因為我給別人蓋過好幾個別墅了,


小縣強子哥


個人認為用宅基地自己建

1.自己建的房子住著踏實,自己用什麼材料心裡清楚。

2.自己的地方,自己可以建自己喜歡的戶型。

3自己建都會有自己的小院,放東西方便,農村相對來說雜物比較多的。

4.如果換新農村的房子,有可能是高層估計會有好多人不習慣。

相信農村老家人大部分都會選擇自己建,哪怕是按照政府統一要求去建都可以。個人感覺


有緣人在路上666


什麼事都要有個比較,有個口頭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比什麼?先比適用性。現在所建的新農村統一標準房,一般使用面積小,只考慮國家規定不超過多少平方,實際上有缺陷。院落小,沒有放農具及使甪工具的地方。涼曬糧食和儲存糧食的地方也沒有。再有廁所建在房內,卻沒有解決汙水處理,還不如現在的旱廁。目前老宅基地一般面積比較大,能解決統一建房之不足。再有價格,實際上等於農民將自己的整個院落拋棄,重新建了一個新院,村裡無錢,也補貼不了多少。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自已建房,只建房,其它建築物均可利甪,省一筆不小的開支。農民現在富餘了,可艱苦樸素的本質沒有丟。所以,與一般農民閒談,主張在自已老宅自建房的多。那些放棄種地的農民才主張買一套集體建房,並且主張用自已老房致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