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生成绩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合理吗?

贝贝木5811


合理,学生就是老师的教学对象呀,个别孩子成绩不好可能不是老师的问题,但是整体水平都不行肯定是老师的问题。


归去来2019


用学生成绩来考评一个教师业绩,我觉得是不公平的。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有的学生天生聪颖,再加上努力学习,学习成绩就好。有的学生没有天生丽质,后天也不努力,学习成绩就差。

我们这里常常采取抽考的方式,用全班学生平均分数来排队,以此来衡量一个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好坏,用这个结果来决定发给教师多少效能奖。一个教学再棒的老师,遇到了一群不努力学习的学生,累死也教不好的。

所以,我觉得用学生学习成绩来考评教师成绩不公平!


荷塘月色


我带过最好的班也带过最差的班。原因是学校分快慢班,慢班不计成绩也没人带,快班老师们送礼也抢着带,结果学校只好分配每个教师带一个快班,加一个慢班。快班带起来很轻松,还很容易出成绩,带慢班累死累活出不来成绩不说,稍不注意还给你惹事惹麻烦,给他们上课简直是受罪折寿。


游侠4031859656561


用学生的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成绩,公平吗,你怎么看?

用学生成绩来考核老师的成绩,是很公平的,这样做对那些踏踏实实,一心教学工作,一心把学生教出成绩的老师,是公平的,因为他她们凭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来教好学生,不是搞歪门邪道,吹牛拍马等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是自己苦出来的荣誉。评学生成绩考核老师成这是硬功夫,谁都不好搞弄虚作假,所以说很公平。

为了学校的全面工作,作为校长还应该有相应的其他措施,保证老师其他工作也能做好,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好老师,防止有的老师,一心只是自己的教学,不顾学校其他事情,不顾对学生的教育,不注意学生的全面发表。

我做校长时,我们一直执行教师记分制。把老师的工作用总分一百分的方法,谁最后得分最高,谁就是优秀老师,我们的优秀老师,从来就没有评过。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学生的教学质量,计七十分,方法是竞争的名次,或者根据不同年级,需要达到总评分多少。

第二老师自己遵守学校各种制度情况占十分,要不迟到不请假等。

第三老师关心学校集体,服从领导分配占十分,这就让学校各项工作,都有人关心。

第四,所有老师包括不是班主任老师,都要关心学生 关心班级工作,所教班级,各项比赛。都要有个好名次,班级成绩比赛包括语文数学等,各老师必须互相配合,才能使全班各项都好,老师才能一起得到十分。

以上是我对评优秀老师的一些看法,也是我以前考核老师的一些做法,欢迎大家评论。


马万富


用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目前看来还是可行的,关键是怎么操作。如果是公平的即是合理的。

有的学校不管生源资质如何直接看最后的成绩,这点明显就不公平了。会让一些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寒心的。

想要公平,可以建立一个公平的考核制度。

比如可以建立底分制度。

在中小学阶段,一般以一学年的期中期末四次成绩作参考。算出平均分,及格率与优秀率作为该生的底分。然后拿实考成绩对应底分,以进步多者为胜出。

这样可以避免老师挑学生,反正有底分在那儿呢,你全部挑些成绩都是90分以上的优生,你保得住么?往往底分不高的班级进步的空间反而更大。老师们对差生当然都会重点关注了。一个差生转化成优生了,班上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就都上去了。

小学一年级刚入学,没有底分,可以将第一年的考试成绩作为底分。

插班生第一学期的成绩不计入考核,但是可以作为底分,第二个学期才纳入班级成绩考核。

如果不以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用什么来考核比较合适呢?公开课?备课?老师的论文?学生的欢迎度?家长的口碑……好像也没有比这合适的呀?



hc红尘一笑


单单凭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首先从生源上来说,同一个年级多个班级,并不是把学生随机分配的,许多重视教育的家长总会去找关系直接选择老师,这样从生源上就出现了不公平。其次就是重视教育的家长会全力配合支持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较为良好。第三就是智力低下的学生确实存在,哪怕遇到一个整体成绩就会拉低好多。

另外,就是班与班学生成绩都同样优秀的,也会折射出不一样的教学水平,因为使学生成绩优秀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有的老师善于启发,善于总结,学生轻轻松松都能学会。可有的老师蛮干死整,通过让学生大量刷题才取得较好的成绩,虽然最终成绩都很好,但老师教学水平却明显有高低。


生活科创教育


我认为是不合理的。

学生的成绩是由很多的因素决定的。比如说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基础、学生的考试发挥等,单纯凭借一次考试的成绩来考核老师的教学水平的确是不合理的。

但是目前很多学校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对于教学管理者来说,成绩无疑是最高效直接的考核方式。其他的方面,比如教师的责任心等,实在是很难量化。

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考核方式吧。


教育故事铺


以学生成绩来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学好与歹看是很合理但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那么为什么很多学校依然热衷于这么做呢?一是因为直观,学生的成绩好说明老师教的好,领导喜欢家长也高兴,而且效应也好,一传十十传百,这个老师就成了名师,家长都乐意把孩子交给他来教来管理;二是操作方便,一考试结束,成绩册一拉出来,一切尽在大家的眼中,事实摆在面前,大家都认可;三是多年以来都是这样的,没有哪位领带有那样大的魄力或改革的勇气,把原来成熟的一套改掉重新建立一套更适合的评价机制,那样做往往费力不讨好。拿学生成绩来评价老师的好歹,直接会带来这样的不良后果,一会挫伤老师的积极性,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学生的成绩好歹有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智商比如基础比如学习的态度等等,如果一个老师所教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即便是这个老师再努力也无法达到预期目的,于是就会放弃努力;二是分班时会造成一种争抢好学生而对于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差生就无人问津了,导致了教育不公平,而且老师为了使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更优会自觉不自觉地多关注好生,有必要的话甚至于会另开小灶,完全不管不问差生,这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三是本来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国家培养德、智、体、音、美各方面都发展的人才,在有些学校为了应试教育突出成绩,体、音、美的课虽然排在课程表上,但是却不让体、音、美的老师上课,要么上自习要么就会有被评价的所谓考试科目的老师抢去了,这样做不仅会埋没体、音、美方面的人才,也不利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完全有违我们的教育初衷。个人所见,偏见难免。


春天之溪



我是一名工龄20多年的语文老师,对用学生成绩来考核教师成绩,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1.有一定公平性。

用学生成绩来衡量老师成绩,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

认真负责的老师大多带的学生成绩较好,这还是有些道理的。优秀的老师认真、负责;业务能力较强;所带班级班风好、学风浓。

要想学生考的好,老师付出的也必然会多得多。 所以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老师的成绩有一定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2.有一定局限性。

全班学生成绩好,要受一定的外在环境的影响,比如:收的每届学生总体水平有差异,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智力不同,学习兴趣和习惯不同,会影响学生的总体成绩;学生流动大,老师教的学生流动性比较大,总会有转入,也会有转出。运气好的,成绩优异的不走,转走的是成绩不太好的;而运气差的可能会培养一个优等生又转走了,而转来的都是基础不太好的。

这样的情况在像我们学校这种城市周边学校会特别多,优秀的留不住,差的不愿走。

学生生源会直接影响考试成绩,也会影响老师的成绩。

像我带的这届学生,本来还可以,四年级时在全县抽考中获得“县级一等奖”,但是现在明显的觉得没以前好了,因为来了好几个差等生,要在短时间没把基础差的教好,我还没那个本事。

3.定性考核和定量核要相结合,过程个结果像结合。

老师的绩效考核要有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方案,不要只是注重结果,还要分析过程。

要结合老师的其他工作进行考核,比如出勤、班务、六人真、学校各类活动的参与率、学生安全……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所以即使遇到不公平是事,也多理解。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十分不合理。

教师面对工作对象的是人,是人就存在差异,尤其是学生他们在智力,能力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如果班级里都是优等生,那学生的成绩必然必然不错,如果班级大多数都挺好,有几个差生,比如有2-3个智力存在问题的学生,每次考试只能考几分十几分,甚至零分,你算平均分考核人家老师,那不是明摆着算计人家老师嘛!

当这些班里有学习困难学生的班级和都是优等生班级相比,你说能比过人家嘛?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压迫和算计。成绩不好,这些被算计的老师都是老实人,就开始逼迫孩子去学习,其实老师希望通过逼迫孩子学习是想让孩子成绩优秀,对孩子对老师都是好事,可事实是老是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根本不领情,这些孩子本就不是学习的料,于是这些孩子觉得学校学习生活苦不堪言,奋起反抗,或顶撞老师,或想办法让家长来闹事,或以死相逼等等手段来对抗学校教育,于是,不知不觉中老师和学生就站在了对立面。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某些教育领导无能无为,制定了不合理的考核制度,算计了人家老师还要讲人家老师不会教学学生,动不动给人家老师讲师德,用师德来说事,整桩事看上去没毛病,实际上是教育上某些领导在耍无赖,这样的人混迹在教育岗位上,其实就是教育的蛀虫,是这些人把教育给弄坏了,还要让人家老师当替罪羊,真是无耻之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