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的单位读博士后待遇比教授高?感觉不太正常?

王寿兵BSWang


博士毕业以后进博士后流动站。是独立科研的进一步历练。一般入站三个月后开题。在站两年或三年。视同单位职工,享受单位的福利待遇(主要是医保等)。一般年薪20-30万。看似比一般教师的工资要高。但他们也承受着巨大的科研压力。一般都有核心期刊或SCI论文、国家或省部级课题等硬性要求。开创或创新性要求也是少不了的。平时只发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学期考核合格后再补发剩下的百分之三十。论文、课题或成果单位署名为设站单位。大量的试验、大量的文献,夜以继日以年为单位。因此有人调侃:钱不是白给的,是拿月亮换的。目前,985或211设站的比较多。从实际情况看,这部分人的确是科研的有生力量。


用户9630482641009


这个问题可以回答一下,科研是非常消耗精力的,博士后是什么?博士后是雇佣兵,你的死活只有你自己关心,你能做出来东西那最好,做不出来两年到点,你就灰溜溜的出站吧,虽然工资高,但是成果要求也必然不低,你需要透支,看到了没是透支,透支你所有的精力,再加上一般博士毕业做博后年龄都不小了,你要面临很多东西,但是博后又要求你透支你的经历全身心做好,很多人挣到了钱但是也费尽了心力!唯一的好处就是博后写自己的本子负责自己的东西,有可能帮帮老板,事情还不是特别多。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好实验发好文章。

教授则不同,因为年龄不同,一般教授快的38岁,正常40-45岁,很多事都已经过了,生活趋于平稳,压力相对较小,看清楚了相对较小,相对小哈,不是没有压力,压力还是很大,因为这个行当竞争本来就很激烈!这个老师今年发8-9分的,那个明年发10-12分的,你能没有压力吗?一样有压力!!同时教授要上课,备课,指导研究生,修改论文,写基金,中期汇报,课题总结结题,报账一系列事情,自己算算也挺费劲,但是教授是正规军有保证,有兜底的。这样想想还可以承受。


潘多拉的眼泪4939138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也许,只有在博士毕业后,自己经历过博后阶段才能对这个话题有着更深的感悟。

不少博导人好,乐意帮扶自己学。在博士达到毕业要求时,愿意放其早点毕业。科研成果不够,再通过2年博后阶段提升。包含我在内的不少博士后(已出站),并非是看重博后的“高”待遇,而是有着其他方面的需要。

1.积累人类,拓展人际圈,申报博后资助。

做科研真的不是闭门造车,“活到老、学到老”、“圈子文化”一样适用。不少人选择做博后,是希望去更高的平台做些东西出来(产出更多科研成果),有利于自己求职或发展。

两年博后阶段,除合作导师外,还有机会结识更多的老师、研究生、朋友,拓展自己的人际圈。博后与合作导师的感情没有之前的硕导、博导深,偏向于“雇佣”关系,但是也是一段师生,情商较高的博后会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

博后阶段,除了没有事业单位编制,其他待遇大部分和青年教师很相似。除有科研启动费(8-15万,具体看学校),也可以申报青年基金,尤其是可以申请博后资助(未入站博后无法申报)。同时,部分高校认可博后资助项目为省部级,职称晋升时很关键。

2.为留博后单位工作,暂不符合条件。

不少博士毕业后,有个很尴尬的问题。科研成果是有,如学术论文之前发表的都是博导一作、博士生二作。这样是符合毕业答辩要求,但是不被大学人才引进时所认可。

去年和今年,我参加人事处组织的巡回招聘时,也和几个类似的博士聊过。他们发表的小论文数量和质量都非常不错,就是论文均为二作,博导是一作+通讯。当然,每个课题组的规定有差异,我也不太好谴责。

我给他们的建议,可以试试先做师资博后,借助平台的设备、经费,发表几篇高水平任务后再入职。起码,博后阶段还是有份不错的收入,便于养家糊口。

3.就业遇到难题,博后作为缓冲。

除自愿做师资博后,想要走出站留校工作的渠道。不少博士毕业时,科研成果不算好,或者研究方向比较冷门,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有是缺少海外留学经历,选择去国外顶尖研究机构做博后。

这个时候,转为博后就可以延迟就业,做一个很好的缓冲。期间还可以积累自己的科研成果,如高水平的论文。之前,我们这里进站一个博后,不到半年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后,直接退站走的人(拦不住)。

提问人提到的“博后待遇高于教授”,肯定得放在同单位对比。毕竟,双非,或二本、老三本大学的教授,个人科研成果和待遇经常不如一个985大学的副教授。

以湖南省为例,985大学特聘副教授的待遇是24万元/年,特批教授教授30万元/年起。而省内博士后的待遇,仅有10-15万元/年。期间扣缴住房公积金、社保等费用后,到账仅有7200元/月(其中2000元是住房补贴),部分课题组还会补部分待遇。

当然,在广东省等发达区域,各类人才引进经费充足,能给的待遇肯定高得多。以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博后引进为例,基础年薪22万元起+奖励+特别津贴12万。和青年教师的科研奖励类似,青年基金、博后特别资助也有5万的奖励。

去年,在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时,和不少老师有聊过这个话题。通常引进博后待遇高的区域,经费主要是政府、学校、课题组。这里面波动比较大的就是课题组,关键得看博后期间的科研产出,越是优秀才能拿到高额奖励。

但是,博士后期间想要得到一份高待遇,相对应的考核要求也会高不少。在进站时,会和合作导师签订一份协议,约定好出站的成果要求。比如说,引进高校作为一单位,发表4篇中科院2区以上的论文。

博后除未入职外(无编制),同样无法认定职称外(中级/讲师、高级/副教授、教授),无法给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上课,更无法遴选为研究生导师(没有自己的学生,只能协助指导)。因此,在部分在高校做博后后,学校和博后间还有些矛盾没有解决。

比如,博后无法获得科研奖励,如发表论文后属于博后协议内的考核内容,不再认定为科研奖励职称。不少博后发表多篇论文后(高于考核要求),会将论文给合作导师(一般是通讯)去进行科研奖励认定,奖励如何分配就得看合作导师是否大气啦。

其实,国内部分区域博后待遇过高,曾引发不小的争议。有支持,也有反对的声音。在我和不少博后的接触中,很多人给我的答案是“能入职随时可以出站或退站,哪怕单位平台差一些”。另外,已有工作的不少博后,更看重成果积累。

当然,鱼和熊掌有时也可以兼得。不少学校入职前可先校内进站博后(可申报博后资助)。待遇在入职前享受的博后(=副教授),入职后是讲师或特批副教授的待遇。在入职之前,其实可以和引进你的课题组带头人聊聊的。

也许,这就和民办中学待遇高、考核要求高,普通公办中学带编制、待遇低的选择一样。你是否愿意选择做2年博后缓冲就业或提升自己?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帅小西De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在高校做人事人才工作多年。对于这个问题,我应该算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博士后的待遇很难比教授还高。



去年,我们学校重新制定了博士后的管理办法,对博士后的聘期考核、待遇做了一些调整。而在制订政策前,我们对国内很多高校的博士后政策进行了调研,全面了解了博士后待遇调整的大背景和大趋势。

大概在2014年的时候,双一流的评选还没有开始,很多高校在做最后冲刺,尤其是一些南方双非高校,就此开启了人才的军备竞赛。当时,广东省给省属高校都是十亿、几十亿地拨付经费,专门用于引进人才和学科建设,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一些省属高校以及一些科研院所率先提高了博士后的待遇。差不多同时,在北方,青岛市率先提出了博士后的奖励计划,给每位全职进站博士后每年6万元的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博士后出站后留青,还会有10万元(后来涨到20万元)的安家费。

其实,在此之前,很多高校已经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师资博士后、科研博士后等制度,将博士后作为考察试用教师的一个“蓄水池”。但博士后奖励政策出台后,博士后开始成为了各地争抢的香饽饽,如果还是按从前的待遇,那肯定是很难招到博士后。因此,近年来,各地各单位纷纷调整政策,博士后待遇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普涨。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博士后待遇都是分层次的,并不是一个标准。其中最普通的博士后是参照讲师的标准制定的。由于博士后都是临时聘用人员,有考核任务,所以,待遇会比讲师高一点点。而对于优秀博士后,比如有突出的成果,将来要作为教师后备人选的,学校会参照副教授的标准给待遇,这是目前优秀博士后的主流待遇。还有一些高校,会为海外名校(全球前50)归国博士按教授的标准提供待遇,一般就是30万。这个待遇山大、南开大学等高校都明确列出来了。不过,这个待遇的广告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能符合条件的海外博士,大多会继续在国外做博士后,然后回国申报青年千人,没有人会毕业回国做博士后的。



所以,题主说的博士后待遇高于教授的情况在实际中很少很少,也不存在正不正常的问题了。


高校人才真经


外行人看热闹啊!博后先不说是科研打工仔。最主要的是你对教授的待遇一无所知,千万别看工资条,那是麻痹你的。看看他的项目和手下的免费博士硕士民工。贫穷限制对教授待遇的想象力啊


汉唐忆


博士后与教授是人间最大乱象,过去教授一定是满肚子学问,高校多少年讲师难成教授,现在教授近亲繁殖成堆。慱士后过去是给毕业的愽士独立空间研究课题,现在是套取科研经费支承单位门面的好去处,具体愽土后教授那个吃香还要看有没有真才实学


把v


这是科研成果产出的主力军啊,定那么高的考核标准,合着这个物价,不改薪资待遇怎么招人过来干活


手机用户64296108693


临时工不高怎么吸引人。 美国的博后工资低也一堆牛人去,谁让人家科研实力强呢。。


轨迹96953


博士后都是临时工,给教授打工的!就像强东哥只拿1块钱工资,能说他们公司高管比他强吗!


Shuzhang


现在的高中校必须严肃整顿了。追究求唯文凭,偏地都是博士,博士后,追求高,大,上。不分类别,学科差异,一律国际化,师生必比倒挂。不少学校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远远超过本科生。而学生基本的做人,做事,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劳动观念全无。问题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