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的單位讀博士後待遇比教授高?感覺不太正常?

王壽兵BSWang


博士畢業以後進博士後流動站。是獨立科研的進一步歷練。一般入站三個月後開題。在站兩年或三年。視同單位職工,享受單位的福利待遇(主要是醫保等)。一般年薪20-30萬。看似比一般教師的工資要高。但他們也承受著巨大的科研壓力。一般都有核心期刊或SCI論文、國家或省部級課題等硬性要求。開創或創新性要求也是少不了的。平時只發工資的百分之七十,學期考核合格後再補發剩下的百分之三十。論文、課題或成果單位署名為設站單位。大量的試驗、大量的文獻,夜以繼日以年為單位。因此有人調侃:錢不是白給的,是拿月亮換的。目前,985或211設站的比較多。從實際情況看,這部分人的確是科研的有生力量。


用戶9630482641009


這個問題可以回答一下,科研是非常消耗精力的,博士後是什麼?博士後是僱傭兵,你的死活只有你自己關心,你能做出來東西那最好,做不出來兩年到點,你就灰溜溜的出站吧,雖然工資高,但是成果要求也必然不低,你需要透支,看到了沒是透支,透支你所有的精力,再加上一般博士畢業做博後年齡都不小了,你要面臨很多東西,但是博後又要求你透支你的經歷全身心做好,很多人掙到了錢但是也費盡了心力!唯一的好處就是博後寫自己的本子負責自己的東西,有可能幫幫老闆,事情還不是特別多。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好實驗發好文章。

教授則不同,因為年齡不同,一般教授快的38歲,正常40-45歲,很多事都已經過了,生活趨於平穩,壓力相對較小,看清楚了相對較小,相對小哈,不是沒有壓力,壓力還是很大,因為這個行當競爭本來就很激烈!這個老師今年發8-9分的,那個明年發10-12分的,你能沒有壓力嗎?一樣有壓力!!同時教授要上課,備課,指導研究生,修改論文,寫基金,中期彙報,課題總結結題,報賬一系列事情,自己算算也挺費勁,但是教授是正規軍有保證,有兜底的。這樣想想還可以承受。


潘多拉的眼淚4939138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也許,只有在博士畢業後,自己經歷過博後階段才能對這個話題有著更深的感悟。

不少博導人好,樂意幫扶自己學。在博士達到畢業要求時,願意放其早點畢業。科研成果不夠,再通過2年博後階段提升。包含我在內的不少博士後(已出站),並非是看重博後的“高”待遇,而是有著其他方面的需要。

1.積累人類,拓展人際圈,申報博後資助。

做科研真的不是閉門造車,“活到老、學到老”、“圈子文化”一樣適用。不少人選擇做博後,是希望去更高的平臺做些東西出來(產出更多科研成果),有利於自己求職或發展。

兩年博後階段,除合作導師外,還有機會結識更多的老師、研究生、朋友,拓展自己的人際圈。博後與合作導師的感情沒有之前的碩導、博導深,偏向於“僱傭”關係,但是也是一段師生,情商較高的博後會處理好兩者間的關係。

博後階段,除了沒有事業單位編制,其他待遇大部分和青年教師很相似。除有科研啟動費(8-15萬,具體看學校),也可以申報青年基金,尤其是可以申請博後資助(未入站博後無法申報)。同時,部分高校認可博後資助項目為省部級,職稱晉升時很關鍵。

2.為留博後單位工作,暫不符合條件。

不少博士畢業後,有個很尷尬的問題。科研成果是有,如學術論文之前發表的都是博導一作、博士生二作。這樣是符合畢業答辯要求,但是不被大學人才引進時所認可。

去年和今年,我參加人事處組織的巡迴招聘時,也和幾個類似的博士聊過。他們發表的小論文數量和質量都非常不錯,就是論文均為二作,博導是一作+通訊。當然,每個課題組的規定有差異,我也不太好譴責。

我給他們的建議,可以試試先做師資博後,藉助平臺的設備、經費,發表幾篇高水平任務後再入職。起碼,博後階段還是有份不錯的收入,便於養家餬口。

3.就業遇到難題,博後作為緩衝。

除自願做師資博後,想要走出站留校工作的渠道。不少博士畢業時,科研成果不算好,或者研究方向比較冷門,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也有是缺少海外留學經歷,選擇去國外頂尖研究機構做博後。

這個時候,轉為博後就可以延遲就業,做一個很好的緩衝。期間還可以積累自己的科研成果,如高水平的論文。之前,我們這裡進站一個博後,不到半年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後,直接退站走的人(攔不住)。

提問人提到的“博後待遇高於教授”,肯定得放在同單位對比。畢竟,雙非,或二本、老三本大學的教授,個人科研成果和待遇經常不如一個985大學的副教授。

以湖南省為例,985大學特聘副教授的待遇是24萬元/年,特批教授教授30萬元/年起。而省內博士後的待遇,僅有10-15萬元/年。期間扣繳住房公積金、社保等費用後,到賬僅有7200元/月(其中2000元是住房補貼),部分課題組還會補部分待遇。

當然,在廣東省等發達區域,各類人才引進經費充足,能給的待遇肯定高得多。以廣東工業大學2019年博後引進為例,基礎年薪22萬元起+獎勵+特別津貼12萬。和青年教師的科研獎勵類似,青年基金、博後特別資助也有5萬的獎勵。

去年,在參加國內的學術會議時,和不少老師有聊過這個話題。通常引進博後待遇高的區域,經費主要是政府、學校、課題組。這裡面波動比較大的就是課題組,關鍵得看博後期間的科研產出,越是優秀才能拿到高額獎勵。

但是,博士後期間想要得到一份高待遇,相對應的考核要求也會高不少。在進站時,會和合作導師簽訂一份協議,約定好出站的成果要求。比如說,引進高校作為一單位,發表4篇中科院2區以上的論文。

博後除未入職外(無編制),同樣無法認定職稱外(中級/講師、高級/副教授、教授),無法給本科生、研究生教學上課,更無法遴選為研究生導師(沒有自己的學生,只能協助指導)。因此,在部分在高校做博後後,學校和博後間還有些矛盾沒有解決。

比如,博後無法獲得科研獎勵,如發表論文後屬於博後協議內的考核內容,不再認定為科研獎勵職稱。不少博後發表多篇論文後(高於考核要求),會將論文給合作導師(一般是通訊)去進行科研獎勵認定,獎勵如何分配就得看合作導師是否大氣啦。

其實,國內部分區域博後待遇過高,曾引發不小的爭議。有支持,也有反對的聲音。在我和不少博後的接觸中,很多人給我的答案是“能入職隨時可以出站或退站,哪怕單位平臺差一些”。另外,已有工作的不少博後,更看重成果積累。

當然,魚和熊掌有時也可以兼得。不少學校入職前可先校內進站博後(可申報博後資助)。待遇在入職前享受的博後(=副教授),入職後是講師或特批副教授的待遇。在入職之前,其實可以和引進你的課題組帶頭人聊聊的。

也許,這就和民辦中學待遇高、考核要求高,普通公辦中學帶編制、待遇低的選擇一樣。你是否願意選擇做2年博後緩衝就業或提升自己?

小西的答題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贊,這將是我答題最大的收穫!

帥小西De


大家好,我是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在高校做人事人才工作多年。對於這個問題,我應該算是比較有發言權的:博士後的待遇很難比教授還高。



去年,我們學校重新制定了博士後的管理辦法,對博士後的聘期考核、待遇做了一些調整。而在制訂政策前,我們對國內很多高校的博士後政策進行了調研,全面瞭解了博士後待遇調整的大背景和大趨勢。

大概在2014年的時候,雙一流的評選還沒有開始,很多高校在做最後衝刺,尤其是一些南方雙非高校,就此開啟了人才的軍備競賽。當時,廣東省給省屬高校都是十億、幾十億地撥付經費,專門用於引進人才和學科建設,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一些省屬高校以及一些科研院所率先提高了博士後的待遇。差不多同時,在北方,青島市率先提出了博士後的獎勵計劃,給每位全職進站博士後每年6萬元的生活補貼和住房補貼,博士後出站後留青,還會有10萬元(後來漲到20萬元)的安家費。

其實,在此之前,很多高校已經在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師資博士後、科研博士後等制度,將博士後作為考察試用教師的一個“蓄水池”。但博士後獎勵政策出臺後,博士後開始成為了各地爭搶的香餑餑,如果還是按從前的待遇,那肯定是很難招到博士後。因此,近年來,各地各單位紛紛調整政策,博士後待遇在全國範圍內出現了普漲。



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博士後待遇都是分層次的,並不是一個標準。其中最普通的博士後是參照講師的標準制定的。由於博士後都是臨時聘用人員,有考核任務,所以,待遇會比講師高一點點。而對於優秀博士後,比如有突出的成果,將來要作為教師後備人選的,學校會參照副教授的標準給待遇,這是目前優秀博士後的主流待遇。還有一些高校,會為海外名校(全球前50)歸國博士按教授的標準提供待遇,一般就是30萬。這個待遇山大、南開大學等高校都明確列出來了。不過,這個待遇的廣告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為能符合條件的海外博士,大多會繼續在國外做博士後,然後回國申報青年千人,沒有人會畢業回國做博士後的。



所以,題主說的博士後待遇高於教授的情況在實際中很少很少,也不存在正不正常的問題了。


高校人才真經


外行人看熱鬧啊!博後先不說是科研打工仔。最主要的是你對教授的待遇一無所知,千萬別看工資條,那是麻痺你的。看看他的項目和手下的免費博士碩士民工。貧窮限制對教授待遇的想象力啊


漢唐憶


博士後與教授是人間最大亂象,過去教授一定是滿肚子學問,高校多少年講師難成教授,現在教授近親繁殖成堆。慱士後過去是給畢業的愽士獨立空間研究課題,現在是套取科研經費支承單位門面的好去處,具體愽土後教授那個吃香還要看有沒有真才實學


把v


這是科研成果產出的主力軍啊,定那麼高的考核標準,合著這個物價,不改薪資待遇怎麼招人過來幹活


手機用戶64296108693


臨時工不高怎麼吸引人。 美國的博後工資低也一堆牛人去,誰讓人家科研實力強呢。。


軌跡96953


博士後都是臨時工,給教授打工的!就像強東哥只拿1塊錢工資,能說他們公司高管比他強嗎!


Shuzhang


現在的高中校必須嚴肅整頓了。追究求唯文憑,偏地都是博士,博士後,追求高,大,上。不分類別,學科差異,一律國際化,師生必比倒掛。不少學校博士畢業生,碩士畢業生遠遠超過本科生。而學生基本的做人,做事,社會公德,法律法規,勞動觀念全無。問題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