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第62屆格萊美?

禿頭馬莉


格萊美一年復一年地提醒人們,自己是一個沒有骨氣的獎項。

對本屆獎項不滿的大家不該僅僅停留在所謂的“某某某不值得”層面,當你回顧格萊美近年來的行跡之後,看明白格萊美每年為什麼會頒獎給這些,才能看到更根源的問題。所以本篇並非單獨寫本屆格萊美,而是從延續幾年的Album of the Year,來看格萊美作為一個大眾音樂獎項的核心價值和公信力正在流失的現狀。

格萊美的罪狀諸多,最臭名昭著的是種族歧視。美國的樂壇,是由黑人藝術家主導的,任何一個有腦子的人都無可否認黑人對當代音樂的巨大貢獻。這和隔壁的奧斯卡不同,首先電影界黑人力量仍在崛起中,第二,奧斯卡在與時俱進的方面做得並不差。所以我們先問第一個問題,上一次黑人得年度專輯是什麼時候?答案是,2004年OutKast的Speakerboxxx和2005年的Ray Charles。可能有人會問,火星哥不是黑人嗎,問一個美國人,你就知道他是不是了。遙遠的不談,只看最近的十年,我認為格萊美是從13年起開始真正墮落的。從13年開始,黑人藝術家對當代音樂做出的無數影響深遠的貢獻,沒有一次被格萊美承認過。

近十年間,如果只是一次或兩次的忽視,格萊美也不會落到現在的名聲。回頭來看,我們發現當初為當今樂壇開天闢地的作品,沒有一件受到了認可。那麼縱觀格萊美的頒獎結果,其口味是如何呢,過去我們可能會說保守、求穩,但這並不是它的全貌,格萊美更接近的,是陳腐。

不過,這似乎又無法解釋其中的少數獎項,比如Beck的那年,和今年的Billie得獎。Beck得獎其實是個特例,是格萊美少數站出來說,我們沒有那麼陳腐,我們也認可小眾音樂,因此獎勵了在獨立音樂界深耕多年的Beck,即使Morning Phase與Beck較好的專輯相差甚遠,也要掩飾無論如何Beyonce不能給的惡意。那麼今年是怎麼回事呢?這要從格萊美的核心價值說起。

格萊美自我標榜為大眾音樂界最有權威的獎項,其公信力本應來自於嘉獎每年對樂壇做出卓越貢獻的音樂人。但事實是這樣嗎,當你看過歷年獎項的歸屬以後才會明白,格萊美僅僅是唱片工業內部的一個狂歡而已。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格萊美會頒給當年商業最成功的專輯,而非對音樂行業有巨大塑性作用的專輯;而且,格萊美一個大問題是,動機太明顯了,它的獎項只為一個目的服務,就是捧起一個他們認為最有潛力賣唱片的人。

所以能如何呢,是陪著學院繼續做夢,還是掙脫它的束縛,你自己選。


卡普西洛


第62屆格萊美剛剛結束,碧梨橫掃同類大獎,打破了黴女的記錄,一顆新星冉冉升起。


滾石對這一屆格萊美的看法大概主要有兩個觀點:

1. 碧梨與Lil Nas X的出席拯救格萊美

2. 整場格萊美都懷帶著對科比的緬懷



碧梨與Lil Nas X簡直就是是今年62屆格萊美的兩大超級英雄,一個綠色長髮披肩,一個粉色牛仔靴搶眼。碧梨橫掃通類大獎。將“最佳新人獎”頒發給碧梨的是Alicia Keys,而Alicia Keys之前拿最佳新人獎時,正是碧梨出生那一年,這個巧合真是太具有詩意了。而令人感動的還有一幕,美國仍在世的最偉大的作詞者Smokey Robinson,他在給碧梨頒發“年度歌曲獎”時,給了碧梨一個溫暖的擁抱,就彷彿將原創精神火炬傳遞給她一樣。Smokey在1959年出了他的成名曲“Bad girl"——這一年正是碧梨媽媽出生的那一年。

碧梨和Lil Nas X出席格萊美,就是對格萊美最大的幫助:雖然這兩個新人可能需要獎盃,但格萊美更需要他們帶來的“新鮮血液”。“我坦白跟你們說吧,這周簡直太瘋狂了”,主持人Alicia Keys開門見山地說,“真的,發生的事太多了。”今年的格萊美在醜聞輿論之下舉行,臨開場前幾小時,科比逝世的消息又讓大眾大吃一驚。格萊美面臨著投票不公正、性騷擾、種族歧視、詐騙和腐敗等多項控訴,也難怪主持人Alicia需要一點鼓勵。”這是一個嶄新的十年,“她向世界宣告,”是時候迎接新鮮血液了。現在,我們拒絕負能量,拒絕陳腐制度,你們能感受到嗎?“

你想要新鮮?沒問題。碧梨接過獎盃後,展示了她一向的沉悶魅力:"這是我哥哥Finneas,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贏得年度專輯獎項時,她說:”我可以說嗎?其實我覺得Ariana(A妹)才該得這個大獎。“ 他的哥哥Finneas是她專輯的製作人,補充了一句:”我們走上這個頒獎臺的時候,既迷惑,又感恩。“他們表演了一曲”When the Party's Over"。兩個小孩,一架鋼琴,一首在臥室創作的金曲,這三樣元素助成了他們完美的演出。

當然,這屆格萊美滿懷對科比和他女兒的哀悼。主持人Alicia與Boyz II Men共同低吟一首葬禮歌曲It's So Hard to Say Goodbye to Yesterday(難以告別昨日),Lizzo以一句”今晚是致敬科比的夜晚!“開頭 ,帶來Cuz I love you與Truth Hurts的混編歌曲,並用一段長笛鳴奏結束表演。


所以今天,我們恭喜碧梨斬獲同類大獎,恭喜格萊美迎來新鮮血液,也哀悼,那些偉大人物,這場在科比建造的體育館裡進行的頒獎禮,滿懷著對科比的無盡緬懷與敬意。


禿頭馬莉


第62屆格萊美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斯臺普斯球館(湖人隊主場球館)如期開幕。而在頒獎典禮前,NBA傳奇巨星Kobe因直升機事故意外去世,格萊美臨時增加致敬Kobe的環節。從頒獎禮開場表演時歌手Lizzo的一句"今夜就是為了Kobe"到主持人、創作歌手Alicia Keys帶領全場悼念科比,格萊美的人文關懷也在這個時刻顯得格外動人。

作為全球流行音樂最權威、影響力最大的獎項,一年一度的格萊美頒獎典禮被視為流行音樂的風向標、音樂界的"奧斯卡"。在過去六十多年間,格萊美走出了一大批時代傳奇,但也在新世代下迎來了自己的"中年危機"。今年籠罩在"黑幕"質疑下的格萊美,也創下了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收視率,平均觀眾收視人數為1870萬。

格萊美也開始流量至上?

縱觀第62屆格萊美頒獎禮,從整體上來看,今年仍舊是保守與現代元素的結合,但同時,其網紅化、年輕化的趨勢已經達到歷年格萊美的頂峰,有點流量至上的意思。

首先,在傳統方面,致敬、傳承以及人文關懷仍是格萊美不變的初衷。無論從Lizzo紅毯造型致敬偶像流行女帝Britney Spears,到Usher聯手FKA Twigs和Sheila E.表演《Little Red Corvette》致敬已故巨星Prince;或者是從卡妹Camila Cabello深情獻唱《First Man》獻給自己的父親,再到空中鐵匠樂隊聯手Run-DMC以搖滾的方式致敬Kobe;抑或是Beyoncé憑藉《Homecoming》摘得最佳音樂電影、已故洛杉磯傳奇Rapper Nipsey Hussle憑藉《Racks In The Middle》獲得最佳說唱歌手,其背後的意義遠勝於表演或者是獎項本身。

而網紅音樂人、年輕音樂人的大放異彩,甚至是全盤碾壓成為今年格萊美的最大特點。其中,Billie Eilish 6提5中,成為史上第一個橫掃年度製作、年度專輯、年度歌曲、最佳新人的女歌手,也是達成此成就的最年輕藝人,而Billie Eilish、Aerosmith+Run DMC表演期間更是達到本屆格萊美收視人數的最高峰2070萬人次,是本屆格萊美當之無愧的流量之王。

Lizzo 則8提3中,獲得最佳流行歌手、最佳當代城市專輯、最佳傳統R&B歌手三項大獎,從嗨爆全場的開場表演,到打敗Billie Eilish、Taylor Swift、Beyoncé、Ariana Grande奪得最佳流行歌手,展示了大碼女孩的舞臺魅力。Lil Nas X 6提2中,摘得最佳流行對唱/組合、最佳音樂錄影帶兩大獎項,其在格萊美頒獎典禮上與Billy Ray Cyrus、防彈少年團BTS、Diplo、Mason Ramsey合作帶來的《Old Town Road》《Rodeo》掀起了全場的高潮。

毫無疑問,Billie Eilish、Lizzo、Lil Nas X無一不是在流媒體時代的現象級歌手,憑藉各自代表作《Bad Guy》《Truth Hurts》《Old Town Road》在TikTok上病毒式傳播,在世界範圍內收穫了極高的知名度。

從頒獎結果來看,則體現為女性音樂人的強勢崛起、音樂作品曲風的加速融合。相較於2019年男性女性、黑人白人對半開讓人無法吐槽的政治正確,無論是通類獎項還是整體音樂人的性別情況,女性音樂人在本屆格萊美又一次刷足了存在感。

在曲風方面,多個音樂人憑藉同一作品獲得多個領域的獎項,譬如Gary Clark Jr.憑藉《This Land》摘得最佳搖滾歌手、最佳搖滾專輯、最佳當代藍調專輯三大獎項;Lizzo憑藉《Cuz I Love You》獲得最佳當代專輯,轉頭又憑藉《Cuz I Love You》這張專輯中的單曲《JEROME》獲得最佳傳統R&B歌手。不同音樂風格之間的界限變得越發模糊,格萊美也在音樂審美上逐漸向以95後為代表的Z世代靠攏。

對比新生一代音樂人或者是網紅音樂人首次入圍即斬獲各類重大獎項,Ariana Grande5提0中、Taylor Swift3提0中、Lana Del Rey2提0中、H.E.R. 5提0中的陪跑,也引起了關於本屆格萊美的諸多爭議。到底是歐美音樂圈的迭代加速,還是已逾"花甲之年"的格萊美評選標準的改革過於極端化,都是值得讓人深思的問題。再結合年初的格萊美CEO醜聞,今年格萊美獎項的歸屬更加顯得說服力欠缺。

格萊美的黑幕羅生門

在2020年第一個月裡,格萊美可謂是風波不斷。

從美國國家科學院錄音藝術與科學學院(後簡稱錄音學院)首席執行官Deborah Dugan被曝因"不當行為"被休"行政假",到Deborah Dugan起訴錄音學院並轟炸式地揭露了格萊美的骯髒黑幕,再到Taylor Swift宣佈退出格萊美表演以及Champagne Billecart-Salmon宣佈取消贊助,"黑幕"成為格萊美2020年的開年核心詞。而根據Deborah Dugan提供的備忘錄顯示,格萊美與Deborah Dugan的恩怨實則已經早已埋下伏筆。

隨著錄音學院與Dugan口水戰的升級,關於性騷擾、投票腐敗的指控被披露,格萊美的公正性、權威性遭受到史無前例的質疑,並直接把大眾拉回到格萊美這幾年持續不斷的醜聞風波。這也是錄音學院董事會以及錄音學院會員們目前最擔心的問題。

根據Billboard報道顯示,一位錄音學院的內部人士強調,如果格萊美想要試圖擺脫這兩年飽受質疑的現狀,那麼與Dugan和解是非常必要的,他甚至反問Billboard:"在解決危機前,錄音學院還要拖多久?"

這位內部人士所言的"兩年"危機,實則是指開始於2018年第60屆格萊美的"性別歧視"風波。2018年,時任錄音學院首席執行官Neil Portnow發表了引起輿論一片撻伐的女性音樂家們要"加把勁(Step up)"的言論。此言論將格萊美史無前例的推向了風口,大量的女性音樂人要求解僱Neil Portnow,最後錄音學院在民聲鼎沸中宣佈成立了特別工作組,審查錄音學院以及音樂界缺乏包容性和多樣性的問題。

而這一事件也直接導致2019年第61屆格萊美獲獎名單中女性音樂人的暴增。Dua Lipa在拿到最佳新人獎時還不忘回嗆Neil Portnow說:"I guess this year we've really stepped up!(我想今年我們可真是進步了)"。但第61屆格萊美的激進努力再次被今年的CEO醜聞打破。

另外一位行業內的高管則認為,Dugan提出的每一項都應該被調查。在錄音學院或者是行業內來說,存在的諸多問題已然不是一個秘密。根據錄音學院特別工作組2019年12月12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以及格萊美的相關資料顯示,在1957年至2019年間,總共有32名高管擔任過錄音學院主席職務,其中2位為非裔美國人、2位為女性。而在學院董事會數據中,自2012年以來男性佔比為68%,白種人佔比69%,而當前董事會的女性比例僅為35%,且其中50%的受託人任職三年或三年以下。

而選舉程序的陳舊、選舉人員比例的常年穩定化,也使得"學院不斷選舉相同的人,新的、代表性不足的聲音很難介入到錄音學院的實際運作中" 。也就是說,在選人程序無法變更的前提下,無論是Dugan還是Harvey Mason Jr.抑或是接下來的任何一位接任的首席執行官,必須要面臨如何變革的問題。

2020年1月24日,Harvey Mason Jr.在向錄音學院成員的信中寫道:"我保證會公正且誠實地處理調查結果,並盡一切努力作出相應的調整,同時確保我們的學院是一個尊重多元、具有包容性且安全的工作環境。"但特別工作組有兩名工作人員在Variety的採訪中提到,特別工作組的工作"完全是徒勞無功的浪費時間,是沒有任何結果的",而其中一名成員在報道中說道:"我們的提議沒有一個被執行過",並透露小部分特別工作組的會議是由錄音學院的高管參加的,這些會議本身就是"令人窒息"和"尷尬"的。

伴隨著錄音學院以及格萊美聲名的下跌,從2019年61屆格萊美直播中Drake針對錄音學院的發言畫面被切斷事件,到近幾年含Jay-Z、Beyoncé、Ariana Grande、Childish Gambino、Taylor Swift等大量獲得提名甚至是獲獎音樂人的缺席,再到今年星光黯淡的第62屆格萊美紅毯,格萊美早已不是音樂人"非去不可"的頒獎禮。

而格萊美的重重危機,其背後暴露的其實是音樂行業獎項在流媒體時代中不同程度上遭遇到的困局,這種困局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的各個領域。從如何保證行業、商業價值,到如何平衡到音樂人、大眾的訴求,甚至到如何體現出文化引領作用,每一項都是主辦方需要考量的問題,這也是格萊美神壇跌落、逐漸平庸化的原因之一。但即便如此,仍舊不能否認的是,格萊美依然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歐美頒獎禮。

"老留聲機"的價值依舊

格萊美音樂獎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錄音藝術與科學學院創立於1958年,名稱"格萊美(Grammy)"則是英文Gramophone(留聲機)的變異諧音。第一屆頒獎典禮於1959年舉行,其旨在鼓勵有才華的音樂人、歌手及幕後音樂製作人。格萊美的權威性、公正性、廣泛影響力之所以能夠為世界音樂人所推崇,主要在於兩個方面。

首先在於美國在流行音樂的中心位置。雖然近幾年流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音樂產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全球化,巴西、中國、韓國等興起市場的繁榮看似讓美國這個傳統意義上世界第一唱片市場的影響力有所削弱。但事實上,無論是從全球範圍唱片業還是單個唱片公司的數據來看,美國作為最具有商業性的全球音樂玩家的地方從未動搖。

根據IFPI歷年的數據顯示,在2004年至2018年間的全球音樂市場排名中,除2010年由日本佔據外,其他14年間的全球音樂霸主都是美國市場。而在2014年至2018年5年間,美國保持了持續的增長。2018年,美國市場在19.1億美元的全球市場總額中貢獻了6.64億美元,佔整體市場總額的34.8%,比2014年同期增長2%。

其次,就推選作品的程序以及專家評審方面而言,錄音學院會員的專業性、參與性與評選機制的公正性,雙向推動了格萊美獎項的行業價值。格萊美評選流程分為評委組建、作品報名、初步審查、第一輪投票、第二輪投票、提名名單公佈、最終投票、頒獎典禮七個部分。評委組建部分由國錄音學院操刀,它是一個由眾多資深音樂人組成的機構,已在美國各地設置了12個地區分會和一個製作人與工程師分會,目前會員超過萬人。歌唱家、演奏家、作詞人、作曲人、指揮、攝影以及專輯製作人等15類專業人員均可申請擔任評委,但只有那些至少已有6件作品出版發行的人才有資格擔任此職。

當作品經過多元渠道被推薦上來後,首先要經過來自音樂界各領域的150多名專家篩選和資格確認,在符合當年音樂作品提交標準的前提下,專家評審會對作品進行分類,後進入第一輪投票。在格萊美初期,在第一輪投票中,每個評委在除年度製作、年度專輯、年度歌曲和年度新人4個通類獎項外,只能從其中挑選自己專精的9 項進行投票,初評後的名單再交評委進行第二輪投票,每個評委的投票權除通類獎項外只能選擇8個獎項進行投票。

但隨著音樂產業的轉型以及大眾審美的變遷,每年的格萊美都會有所調整,獎項也由最初時的12種分類、28個子類增加到後來的32種分類、110個子類,並在2019年第61屆、2020年第62屆分別下降至75個、84個子類。除了通類獎項中的年度製作、年度專輯不變外,其他獎項總是略有不同。

譬如1988年第31屆搖滾音樂中重金屬音樂的加入,以及2015年第57屆將福音音樂與當代基督教音樂區分開、在美國根源音樂領域新增"最佳美國根源音樂表演"等都是格萊美在音樂分類細化方面做的調整。此外,1962年Bing Crosby開啟的終生成就獎也是格萊美的特色獎項之一。

格萊美在近幾年的投票規則也有所調整,2019年第61屆格萊美規則中世界音樂類獎項直接由評審委員會審核提名,而其他獎項普通投票者在第一輪投票中投出前15名,之後15個候選者由專門的委員會進行不記名投票並確定出最終的五個提名。而在2020年第62屆格萊美評選中專門委員會的職權進一步擴大,除了存在兩輪投票的機制外,其中專輯說明類、歷史類、包裝類、混音類以及沉環繞式音頻類直接由委員會決定提名名單,而另類音樂類、喜劇類、音樂劇類、流行類、朗誦類、當代流行類、視覺媒體類則直接由專家投票提名,無需經過委員會決定。

另外,從2020年第62屆格萊美公佈的流程中可以看出,在提名之後的獎項歸屬一塊,格萊美並沒有詳細的說明,而這也是近年來,格萊美屢遭質疑的原因之一。在提交作品的時間段上,格萊美也並沒有宣稱得那麼嚴苛,至少第62屆格萊美Lizzo憑《Truth Hurts》(2017年9月19日通過華納音樂集團發行)摘得最佳流行歌手頭銜就不能自圓其說了。

與此同時,格萊美收視人數的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根據數據顯示,繼2005年至2009年收視人數均跌破2000萬人次的收視低谷後,2018年後的格萊美又一次回到了谷底,而2020年格萊美頒獎禮前的醜聞更是給今年的收視率雪上加霜。2017年第59屆格萊美從席琳·迪翁(Celine Dion)的"回憶殺"到Adele與Beyoncé正面對撞話題的創造,從主持人替換成人氣主持James Corden再到各樣的舞臺小狀況,被媒體戲稱"格萊美拼了,但它似乎已經將所有可以打的牌都打完了",但當年的收視人數只有小幅度的提升。而今年的第62屆格萊美更是達到了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收視人數,平均收視人數僅為1870萬人次,低於去年的1990萬,格萊美收視的乏力肉眼可見。

但即便如此,格萊美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其社會影響力已經遠遠超過獎項本身所包含的意義。一方面,格萊美收視人數的下滑並不全然與格萊美本身有關,隱藏在其背後的是全球音樂產業在數字時代的持續衰落。根據IFPI有關音樂市場收入數據顯示,2001年至2015間,全球音樂市場經歷了長達15年的下滑期,即使在2017年數據所有拔升,並在2018年升至19.1億美元,但與1999年繁榮期的25.2億美元仍有很大差距。

而從廣告收入來看,格萊美在2005年的單支30秒的廣告價格已達70萬美元,並在2012年升至80萬美元,即便在收視人數再度下滑至1980萬的2018年,格萊美單支30秒廣告仍達到100萬美元。

就格萊美對音樂作品的拉動來說,以2018年為例,在頒獎典禮結束後,在格萊美當天表演過或者獲獎的歌曲都獲得了顯著的銷售增長。其中單曲《Praying》銷量在一天之內增長了720%、單曲《Despacito》增長263%、《24K Magic》增長176%、《That's What I Like》增長186%。而在1月28日,A妹Ariana Granda熱單《Imagine》在格萊美演出後,重新進入iTunes美國榜單前200名,"格萊美效應"依然不能小覷。

結語

在傳統唱片時代,行業獎項與音樂傳播者、受眾均有密切地聯繫。行業獎項的意義不僅在於對上一年度音樂製作者、作品或表演者的總結與表彰,更在於對受眾的審美引導作用,並同時讓音樂作品得到最大範圍的傳播。從這個角度來說,行業獎項是音樂傳播過程中連接音樂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必要中間環節。

而在流媒體時代,這一切都被打破了,一首歌的爆紅通過流媒體可以輕鬆實現,行業獎項對於音樂人的宣傳意義與控制力顯然沒那麼強了。在娛樂方式多元化以及傳播方式去中心化的流媒體時代,格萊美對於熱門流量以及話題性的創造上有所倚重、對於規則的彈性和日趨大眾化或許無可厚非,格萊美從"專業導向"轉至"專業+商業導向", 可以看作是順應時代的嘗試。

但順應時代的背後也不必然是掌聲。2019年第61屆格萊美頒獎禮上,加拿大說唱歌手Drake直接將矛頭對準錄音學院,其說道:"如果有人會努力掙錢買你的演唱會門票,我保證,你不需要這個獎,你已經贏了。"

這其中展現的並不是孤例,而是眾多音樂人對於格萊美的反彈,美國的全美音樂獎、MTV音樂錄影帶獎等都曾遭遇到類似的批評。而格萊美所做的,只是先跟上這時代罷了。








小兜芽


對於往屆格萊美一直都在關注,這一屆獲得提名的和獲獎的大多數都是新人,我感覺是一種倒退,音樂的前輩是後輩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怎麼能抹殺呢?

1月28日,本屆格萊美頒獎禮創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收視率,平均觀眾收視人數為1870萬,在18-49歲的成年人中收視率為5.4,與去年同期的1990萬平均觀眾收視人數及5.6的收視率相比,下降了6%。據悉該數據是尼爾森對收視人群做的初步統計,最終數據將略有調整,此前格萊美頒獎禮收視最低的一屆出現在2006年,當年平均觀眾收視人數為1700萬。

但數據也顯示,第62屆格萊美頒獎禮觀眾收視人數頂峰出現在“碧梨”Billie Eilish和Aerosmith、Run DMC表演期間,達到2070萬人次。

而格萊美的重重危機,其背後暴露的其實是音樂行業獎項在流媒體時代中不同程度上遭遇到的困局,這種困局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的各個領域。從如何保證行業、商業價值,到如何平衡到音樂人、大眾的訴求,甚至到如何體現出文化引領作用,每一項都是主辦方需要考量的問題,這也是格萊美神壇跌落、逐漸平庸化的原因之一。但即便如此,仍舊不能否認的是,格萊美依然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歐美頒獎禮。






呼呼哈


第62屆格萊美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斯臺普斯球館(湖人隊主場球館)如期開幕。而在頒獎典禮前,NBA傳奇巨星Kobe因直升機事故意外去世,臨時增加致敬Kobe的環節。

從頒獎禮開場表演時歌手Lizzo的一句"今夜就是為了Kobe"到主持人、創作歌手Alicia Keys帶領全場悼念科比,格萊美的人文關懷也在這個時刻顯得格外動人。

作為全球流行音樂最權威、影響力最大的獎項,一年一度的格萊美頒獎典禮被視為流行音樂的風向標、音樂界的"奧斯卡"。在過去六十多年間,格萊美走出了一大批時代傳奇,但也在新世代下迎來了自己的"中年危機"。今年籠罩在"黑幕"質疑下的格萊美,也創下了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收視率,平均觀眾收視人數為1870萬。

縱觀第62屆格萊美頒獎禮,從整體上來看,今年仍舊是保守與現代元素的結合,但同時,其網紅化、年輕化的趨勢已經達到歷年格萊美的頂峰,有點流量至上的意思。

首先,在傳統方面,致敬、傳承以及人文關懷仍是格萊美不變的初衷。無論從Lizzo紅毯造型致敬偶像流行女帝Britney Spears,到Usher聯手FKA Twigs和Sheila E.表演《Little Red Corvette》致敬已故巨星Prince;或者是從卡妹Camila Cabello深情獻唱《First Man》獻給自己的父親,再到空中鐵匠樂隊聯手Run-DMC以搖滾的方式致敬Kobe;抑或是Beyoncé憑藉《Homecoming》摘得最佳音樂電影、已故洛杉磯傳奇Rapper Nipsey Hussle憑藉《Racks In The Middle》獲得最佳說唱歌手,其背後的意義遠勝於表演或者是獎項本身。

而網紅音樂人、年輕音樂人的大放異彩,甚至是全盤碾壓成為今年格萊美的最大特點。其中,Billie Eilish 6提5中,成為史上第一個橫掃年度製作、年度專輯、年度歌曲、最佳新人的女歌手,也是達成此成就的最年輕藝人,而Billie Eilish、Aerosmith+Run DMC表演期間更是達到本屆格萊美收視人數的最高峰2070萬人次,是本屆格萊美當之無愧的流量之王。


金品音樂


我一直覺得雖然格萊美這一獎項確實對歌手來說很重要,但格萊美是定義不了一張專輯的成功與否的,一張專輯的成功或是好壞也不需要格萊美來定義,而且近年來的提名和獲獎都很讓人疑惑啊,reputation整張專輯難道只值一個提名嗎,Melodrama真的太可惜了,我一個不太聽rap的人但是真的很喜歡的humble,年度歌曲的提名都沒有,7全靠old town road灌水樂評沒眼看還拿了年專提名。

雖然我挺喜歡火星哥的,也喜歡that's what I like的旋律,但是這歌詞什麼營養都沒有居然能拿年歌,是自殺熱線這首歌的立意不夠嗎

所以吧,沒拿格萊美並不能說明什麼。

但是另外還是把格萊美獎主辦方和獲得格萊美獎的歌手區分開吧,很多人攻擊碧梨真的沒必要。

bad guy讓碧梨成為獲得billboard冠軍單曲的首位00後,這張出道首專首周銷量(含灌水)達到了30.7w,2019年美區全面銷量236.1w(含灌水)拿到了第二。

樂評方面,也還可以,選了國外的pitchfork和國內的豆瓣舉例子

是,我也覺得lover實銷很棒但連一個年專提名都沒很可惜,nfr口碑超棒tun商業成績超好沒拿下獎盃很可惜,但是真沒必要說什麼bad guy是辣雞歌(我看到微博上的一條評論)之類的話。

我是泰勒斯的粉絲,還記得十年前,當泰勒斯的Fearless拿下年度專輯併成為年度專輯的最年輕獲獎者那個晚上,她在表演的時候出現失誤高音走調,當時真的蠻多惡評的,什麼泰勒斯在一晚上就毀掉了自己之後音樂生涯的話balabala。

今天,Billie打破了記錄成為了最年輕的年度專輯獲獎者,也橫掃了四大同類。對比當時的泰勒斯,碧梨也受著相當大的惡意。

真的,罵格萊美就行了,攻擊碧梨乾嘛,她真的挺棒的。

再次恭喜碧梨橫掃

nfr和tun大概是呼聲最高的兩張專輯了,挺可惜的,但是不得獎並不影響這兩張專輯是多少人心中的摯愛。


影音娛樂萬花筒


2020年第62屆格萊美頒獎禮於北京時間1月27日結束,1月28日,據尼爾森統計,本屆格萊美頒獎禮創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收視率,平均觀眾收視人數為1870萬,在18-49歲的成年人中收視率為5.4,與去年同期的1990萬平均觀眾收視人數及5.6的收視率相比,下降了6%。據悉該數據是尼爾森對收視人群做的初步統計,最終數據將略有調整,此前格萊美頒獎禮收視最低的一屆出現在2006年,當年平均觀眾收視人數為1700萬。

但數據也顯示,第62屆格萊美頒獎禮觀眾收視人數頂峰出現在“碧梨”Billie Eilish和Aerosmith、Run DMC表演期間,達到2070萬人次?


wheat麥子


這屆格萊美的表演水準很不錯,新人老人都可圈可點,感謝格萊美為這個十年開了個好頭,所謂的“五大時代”終於能結束了,矯枉過正的媒體樂評與狂熱偏執的粉絲都被學院驚得目瞪口呆,這就是格萊美的魅力。最關注Billie Eilish和Ariana Grande


小呲溜殿堂音樂


年專是最具含金量的獎項,然而頒得最爛。碧梨值得,打雷、杏菜更(♾個)值得。我喜歡碧梨,但是那些朗朗上口的pop songs,不是說不好,我洗澡時候天天循環wish you a gay;但是就是和norman fxxking rockwell不是一個層次的音樂,懂嗎?lana del rey的音樂是有思考有靈魂的,脫離時代的浮華,極具哲學思辨,外網評價她過幾十年就是鮑勃迪倫。不說了,抑鬱。這樣也會把碧梨推到眾矢之的。拿獎的人、沒拿獎的人,雙方歌手、粉絲都不滿意,這獎頒出來是搞笑嗎?

對於往屆格萊美一直都在關注,這一屆獲得提名的和獲獎的大多數都是新人,我感覺是一種倒退,音樂的前輩是後輩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怎麼能抹殺呢?

1月28日,本屆格萊美頒獎禮創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收視率,平均觀眾收視人數為1870萬,在18-49歲的成年人中收視率為5.4,與去年同期的1990萬平均觀眾收視人數及5.6的收視率相比,下降了6%。據悉該數據是尼爾森對收視人群做的初步統計,最終數據將略有調整,此前格萊美頒獎禮收視最低的一屆出現在2006年,當年平均觀眾收視人數為1700萬。


抖陰搜高能遊戲菌


2020年第62屆格萊美頒獎禮於北京時間1月27日結束,1月28日,據尼爾森統計,本屆格萊美頒獎禮創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收視率,平均觀眾收視人數為1870萬,在18-49歲的成年人中收視率為5.4,與去年同期的1990萬平均觀眾收視人數及5.6的收視率相比,下降了6%。據悉該數據是尼爾森對收視人群做的初步統計,最終數據將略有調整,此前格萊美頒獎禮收視最低的一屆出現在2006年,當年平均觀眾收視人數為1700萬。

但數據也顯示,第62屆格萊美頒獎禮觀眾收視人數頂峰出現在“碧梨”Billie Eilish和Aerosmith、Run DMC表演期間,達到2070萬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