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战舰被摧毁后,会造成核污染吗?

张慧


我们平时说的核污染,通常都是指:

核反应堆出现故障(比如堆芯融化),放射性物质(包括核原料和反应产物,即核废料)外泄而导致的。所以,如果如果核动力战舰在战争中被摧毁,会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核污染主要就是看上面的核反应堆有没有遭到破坏,放射性物质有没有外泄,而在目前的军用舰艇中,使用了核动力的主要就是核航母和潜艇,其中核动力航母被击毁沉没的情况还没有发生过,但是核潜艇因为意外事故而沉没的事故历史中则是发生过不少。

▲堆芯融化

举个典型的例子,比如大家都应该听过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这次特大核潜艇事故发生在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旗下的这艘核潜艇当时正在巴伦支海海域参加军事演习,在演习过程中由于潜艇上的鱼雷燃料(主要成分有过氧化氢)出现泄漏而引发大火,火势蔓延到了整个鱼雷舱,使里面的鱼雷出现了殉爆,最终导致了潜艇沉没,艇上119名乘员全部遇难。不过,虽然这次的核潜艇事故很严重,但是除了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之外,并没有对附近的海域造成污染,也就是并没有出现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情况,在潜艇沉没的8天后,负责打捞和调查事故原因的潜水员就能够正常下潜工作了。

▲打捞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残骸

其实现代化核动力舰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它们都是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来保证核反应堆正常运行的,即使是在战争中遭到了打击,核反应堆也有一定的“自救”手段,即:核反应堆在事故中能够主动关闭,以避免出现堆芯融化等容易造成严重放射性物质泄漏的风险。就比如上面提到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它用来装载2个核反应堆的第五隔间相对来说有着更加牢固、厚实的外壳,在水中的抗压性能基本上可以跟潜艇本身的耐压壳持平,最大可以承受1000米深处水压的巨大压力,除此之外,主要反应容器拥有13厘米厚的钢质外壳,且是弹性安装,所以,其防御抗损能力和缓冲能力很强,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爆炸冲击。

▲核反应堆堆芯

所以,即使“库尔斯克号”潜艇是由于鱼雷在内部殉爆而沉没的,但是反应堆所在的第五隔间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并且在事故发生后自动关闭了反应堆堆芯(条状的控制棒可以控制反应堆反应速率的快慢,如果反应堆出现故障,那么可以通过插入足够多的控制棒,来使反应堆在短时间内停止工作,防止出现更大的事故),避免了堆芯融化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因此,现代的核动力舰艇,不管是核动力航母还是核潜艇,都是有完善的措施来保证核安全的,除了文中提到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之外,这里再举几个历史上发生过的核潜艇事故:

1、1963年4月,世界上的第一艘核动力舰艇,美国海军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科德角海域附近失事沉没。

2、1967年,英国皇家海军的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由于舱内进水沉没;

3、1968年,苏联海军的E—II级核潜艇发生水银蒸汽泄漏情况,导致艇上的全部成员中毒,潜艇最终在地中海海域附近沉没。

4、1968年,美国海军一艘“天蝎号”核潜艇在大西洋中部的海域失事沉没,上面全部99名成员全部遇难;

5、1989年,苏联海军的一艘M级“共青团员”号攻击型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海域起火沉没,42名乘员遇难。


以上几起核潜艇沉没事故,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人员伤亡,但是都并没有造成沉没海域附近的核污染,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核动力舰艇如果被击毁,是不一定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核污染的,潜艇本身的自救措施可以保证核反应堆在事故中自动关闭。至于说沉没的潜艇会不会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水压,而使反应堆遭到破坏,这个也不用担心,首先,前面提到了,反应堆所在隔间的抗压能力很强,一般的深度还达不到破坏反应堆的程度,如果是几千米甚至是上万米深的海域,那么即使出现了放射性物质泄漏,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大,毕竟,说到放射性元素,海洋才是最大的放射性元素“仓库”,人类核动力舰艇上的那点放射性物质,对于海洋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哨兵ZH


这要看摧毁的是什么战舰,如果是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号巡洋舰被人打沉了,那或许会有着核泄漏并造成核污染的情况发生,毕竟驱逐舰体量不算太大,但若是航母被击中的话,那不用担心,因为很难发生核泄漏。



航空母舰是这个星球上最难干掉的东西,这不仅仅是体现在美国对其进行的打击试验上。甚至其核反应堆本身亦是如此。工程师在设计航母时便考虑过相关的问题,他们为核反应堆设置了防护措施,若是发生核泄漏,这些防护装置会将污染源进行隔绝,抑或是中和。总之没那么容易产生核泄漏。
其次若是航母遭到不可挽回的攻击,那舰上的船员也会在第一时间关闭核反应堆,这是作为一个士兵最基本的素养,02年俄罗斯潜艇出事的时候,俄罗斯官兵就关闭了核反应堆,避免了污染的危险。还有就是核反应堆原料的浓度并不像核武器那么高,其所含的浓缩铀只有3%,而核武器的浓度要达到90%,所以就算发生爆炸也不会达到核武器爆炸的那种程度。



所以核动力战舰被摧毁的话,除非一发直接命中反应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是不会产生核污染的。

飞猪涨姿势


会造成污染,一定会造成核污染,但是这个污染的程度就不一定了,有可能轻可能重。要取决于核原料的数量,剂量和类型。但是核动力航母或者是潜艇如果被击毁所造成大面积核污染的情况不多见。一般所造成的污染都是小剂量,慢慢释放出来的辐射。

参与到战争中而且使用核这种能源的作战舰艇也就是核航母和核潜艇了。设计支出设计师就考虑到了,如果这种装备被攻击到了,那么会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核污染呢?结果是如果不加以防范,肯定是会造成大面积污染的,所以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为和反应堆设计了牢固的保险。核反应堆不比原子弹,原子弹是将原子弹中的所有核物质在一瞬间完全点燃,使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爆炸冲击波。而核反应堆就是可以控制的原子弹的反应,他会是使核物质慢慢反应一点点释放出热量。这就好像砸一个冰块,原子弹就是用锤子一锤子下去将这个冰块打碎,喝反应堆就是用热水慢慢向这个冰块上浇热水,让他一点点融化。

而核反应堆控制核原料释放的过程使用钨棒控制。如果想让核反应堆停止工作,那么完全可以将钨棒全部插进去,阻止核反应的进行。而如果核航母或者是核潜艇在受到攻击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将核反应堆关闭,使核反应不至于过热而发生泄露。而且核反应堆边上有一层厚厚的保护层,除非是攻击正中核反应堆,才有可能将核反应堆完全破坏。而且核反应堆的位置一般是舰艇上最安全的位置,不会那么容易攻击到的。

虽然有了以上的防范措施。但是核动力设备如果被摧毁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量的核辐射泄漏出来。即便是核反应堆完整的沉入海底,那么它也会慢慢的释放核辐射。虽然现在发布公告说只要核辐射不超过一定的剂量就对人体没有危害。真的没有危害吗?也许这个危害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且还有一些辐射是没有办法用仪器检测得到的。在深海海洋中的核反应堆,虽然没有直接威胁到人类,但是在海洋中的核反应堆比在陆地上的核反应堆更危险。因为洋流的影响,那一个区域的海水会流向世界各地。更恐怖一点,也许我们正在使用,受到核污染的海鲜类产品。


沐风谈兵论道


核动力舰艇的反应炉结构属于一种高压密封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核反应堆都是被很多防护装甲和水密舱包围起来的,也就是说,即使核动力舰艇被击毁,核动力舰艇相应的反应堆结构也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核泄漏事故。核动力舰艇发生事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仅仅是从俄罗斯手中租借核潜艇的印度来说,其发生的各种核动力潜艇烧毁事故,碰撞事故就不亚于三次,而在事故过后,丝毫没有见到印度媒体披露任何和核动力潜艇核反应堆泄漏的的消息,这足以看出核动力舰艇是没那么容易发生核泄漏的。 并且,相对核电厂而言。核动力舰艇的核反应堆结构内的核燃料跟浓度一般来说都相对较低,即使不小心流入海里也很容易就会被海水净化掉,就是福岛核电站的泄漏事故也并没有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海洋造成多么大的影响。核动力舰艇的泄漏事故是存在的但是相对而言都是可以控制的,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苏联核动力潜艇在远洋航行期间就曾不止一次发生过核动力系统障碍事件,但是最终都化险为夷,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明核动力潜艇,或者是核动力舰艇并没有那么容易发生泄漏事故。

此外,核动力舰艇被击毁后发生的泄漏事故一般来说都是可以管控的,由于侦察卫星可以迅速定位到核动力舰艇在被击毁时的最后位置,所以一般来说,核动力舰艇的泄漏事故并没有那么可怕,毕竟历史已经证明了一切。而且随着核动力舰艇核反应堆装置安全程度的上升,在将来可能将不会再出现泄漏事故。


浩汉防务论坛


核,这是人类掌握的最强大的力量,不仅用于民用的核电站建设,还被军队搬到了各种战舰上,比如核动力的航母和潜艇,这种设计的优势显而易见的:在长达几十年的舰艇服役生涯中,核动力航母和潜艇都不需要进行燃油的补给,唯一限制舰艇续航能力的只是舰上人员所用的物资和精神状态。而且可以一直以一个较高的航速巡航不需要担心油料不足的问题。而劣势也很明显:一旦被击沉,这些飞奔的污染源很可能造成核泄漏。

核动力战舰都是将反应堆放置在舰艇最核心的位置的,也就是靠近舱底的地方,这减少了被攻击的时候反应堆被击中的可能性,而且即使被击中也不会发生武器级核爆,因为燃料的浓度无法支持它发生那样的反应,但是正是因为它不会爆炸,所以它的放射源也并不会因为爆炸而被消耗。船只如果是反应堆被击穿沉没的,那么从她沉没开始反应堆就会不停的开始对周围的海洋造成污染。而即使沉没时反应堆没有受伤,在千米深海的水压和海水腐蚀等等因素也会导致反应堆的外壳逐渐损坏,最终放射性物质泄露对海洋造成污染,若是刚好沉没在洋流区域,污染甚至会随着洋流传遍全球,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本身造成巨大的灾难。

所以不管有没有伤到核心,核动力舰船的沉没都会造成生态的污染。


紫龙防务观察


核动力装置在产生热核反应过程中才会发生大量的核辐射。如果核动力舰艇被击毁,首先要看它被击伤的位置和程度。如果击伤的是核动力舱以外舱室,舰艇会有自我保护能力,及时关停核反应堆的工作,将不会造成核泄漏事故;如果是击中了核动力舱,其舱室内部装甲保护装置很先进,一般来说难已击穿。退一万步来说,就是击伤了核动力舱,热核反正堆的反应釜的内、外装甲也是很难击伤的。当核动力舱室一经遭到破坏,反应堆就会自动关停。其装甲就是能抵御外来攻击与内部热核反应时抗辐射与泄漏的专用材料,这些都经过科学家严格设计与检测过才能上舰安装的。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舰载核反应堆


鲍尔金vs巴特尔


核动力舰艇被击毁了是不是会造成核泄漏?

只要被击毁姿势对,他是不会漏的。可惜战争的话死的姿势是不可能对的。总不能要求敌国的反舰导弹,不打你的核反应堆吧?

核动力舰艇为了预防核泄漏。有非常多的预防措施,

如果不是这些防泄漏措施及时产生的作用的话,那么库尔斯克号在巴伦支海沉没了,巴伦支海还有活人吗


紧急情况下核反应堆会紧急停堆,但是这东西终究是心理安慰多过实际效用。

虽然说世界上核动力舰艇没有少沉没,发生严重的核泄漏事故的也没有几个。

但是他们沉没的时候有充分的时间,让反应堆紧急停堆紧急停堆,拔出核燃料棒。就是库尔斯克号,都能把反应堆给停了。

但是,有个前提反应堆,不能直接被击中,如果核反应堆直接被击中的话,甭管什么防泄漏措施,他都没有效果,等会那就是该漏就得漏。

那多厚的装甲怎么抗住这东西,怎么看怎么不靠谱?然后吗,另一个防泄露的措施就来了,也不叫措施其实就是死的时候对其他人影响没那么大,这是因为核动力舰艇的一般是在远海,所以漏就漏吧




对没错,核泄漏就核泄漏吧,核动力舰艇都被击沉了,那也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了,核泄漏算什么?头疼应该是本国领土上空的辐射应该怎么处理吧?头疼这东西干嘛?


啸鹰评


图为俄罗斯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冷战时期,地球上不止一次差点发生过核战争,许多人都是谈核色变。冷战时期不仅仅是核潜艇,还有巡洋舰以及核动力航母等等都装备了核动力系统。最典型的就是苏联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很多人好奇,这类船只一旦被击毁,会造成核泄漏么?

图为核反应堆堆芯组件,可以看出体积不是很大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特别担心,我们平时看到的核反应堆一般体积都特别巨大,其实真正的核反应堆堆芯还是比较小的,剩下的就是防护装置了。核反应堆本身就是高压装备,因此其设备外壳结构极为坚固。

核反应堆坚固的防护措施


我们都知道核反应堆是有放射性的,一条船的空间一共就那么点大,等于说数百号人整天都挨着核反应堆在工作。为了避免辐射伤害人体,在核反应堆外壳还有层层保护设施。这些抗辐射防护层就是天然的装甲,战舰在设计制造的时候也会给动力区设置装甲。


除了物理抗损性外,核反应堆还有各种监测手段和保护装置。核反应堆最怕的是冷却回路中断造成升温导致堆芯融化或者爆炸,而现代堆芯技术可以很好的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实在不行就紧急停堆。就连设备制造粗狂杂乱的苏联,尽管核反应堆故障频发,但是也极少出现泄漏的情况。可见核反应堆的安全还是十分有保障的。


军情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各位读者大大点波订阅关注吖~


区域拒止


一般来说,核动力舰艇被击毁以后,并不会形成太严重的核泄漏。这首先是因为所有的核动力舰艇都对核防护有着很高的要求。比如,俄罗斯破冰船使用的KLT-40型核动力设备中,其核辐射屏蔽系统就包括了铁-水屏蔽罐、干式活盖屏蔽壳以及装在防护壳壁上的外围屏蔽层。这几层防护系统使用的材料包括钢材、蛇纹石水泥和水。

核动力船舶安全法对于核屏蔽系统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了在遇到事故的时候,仍然要保证屏蔽效果。这些事故状态中包括一些极端情况,比如蒸汽发生器管道全面断裂、冷却剂全面流失以及撞船、沉船、搁浅等等事故。在这些情况下,都要求核动力设施能保证全体船员、居民和周围环境免受放射性危害。俄罗斯破冰船在设计时甚至还要求在经受超高内、外压力时(如一回路管道断裂造成内部高温高压,或者沉入深水造成外部高压),仍能保证保护壳有足够的强度。

民用核动力船舶的设计尚且有如此高的标准,军用船舶的标准只会更高。例如,美国海军核动力舰艇设计中要求,核燃料棒要能够承受50倍重力的冲击,并保证燃料棒内的核物质不泄露;同时,核动力设施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若干道安全保护措施,保证核物质不会泄漏、反应堆也不会过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海水本身就是良好的辐射屏蔽材料。迄今为止,人类已经有很多艘核动力船舶沉没在海里,其中美国的“长尾鲨”号潜艇甚至变成了碎块,但这些核动力设备并没有发生值得一提的核泄漏。所以,尽管放心吧。T


联合防务


那就不一定了。要看命中部位和被毁原因。比如二战后反舰导弹击毁的舰船不少是水线以上被命中然后起火烧毁的。舰船动力系统核心部件一般在水线以下,未必就一定会泄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