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那么作,为什么贾宝玉还那么喜欢她?

毛荷西


有两句话,"情人眼里出西施″和"爱屋及乌"。意思是说,只要感情深厚,对方的一切都是美丽的;只要深爱对方,她身上的缺点都可能会是优点。林黛玉,在众人的印象当中,身体差,是个药罐子;眼泪多,是个娇气包;脾气大,是个小心眼。总之,她身上的这些特点放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不会受人喜欢的,尤其是不受女孩子喜欢。大家都认为她太会作,让人受不了。稍不小心她就会生气,惹得她泪水涟涟,让人莫名其妙。但是,为什么那么作的林黛玉,她的宝哥哥却那么喜欢他呢?有书君从男性的角度来分析林黛玉受宝哥哥喜欢的原因。

最近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用在宝玉喜欢黛玉上很合适。

首先,二人有前世姻缘。

本书开篇第一章说: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神瑛侍者天天用甘露为一株绛珠草灌溉,使它修成个女体。神瑛侍者意欲下凡,绛珠仙子道:"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绛珠仙子就是林黛玉。林黛玉见到贾宝玉,始终泪水涟涟,这就是她在用自己的眼泪来报答他用甘露的灌溉之恩。

世上的每对男女只是茫茫沧海中之一粟,为什么偏偏两个人就能相逢、相知、相恋,成为亲密爱人呢?这就是前世的姻缘。因此,缘分难得,一定要好好珍惜。

其次,林黛玉颜值高,是个人见人爱的美女。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不到十岁,娇小可爱的小姑娘。二人见面时,她在贾宝玉心目中是这样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的眉林黛玉的眼,林黛玉的身姿与呼吸,在贾宝玉的眼中,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动人可爱。这就是一见钟情啊。

美丽是一张通行证,可以带来名气、爱情,还有成功。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的美女,谁不喜欢?况且又是个多情的公子哥贾宝玉呢?

其次,林黛玉有才华,值得他人爱戴。

不必说林黛玉著名的《葬花吟》,也不必说林潇湘冠压群芳的《菊花诗》,单是香菱学诗一章足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才华卓越。香菱到大观园去和宝钗做伴,见众姐妹各个诗人模样,也跃跃欲试学习写诗。所拜教授者选中黛玉。黛玉先让她先看熟李白、王维等人的诗,然后让她作诗并谈心得。在林黛玉的精心指点下,进步很快。

宝黛读《西厢记》时,林黛玉只匆匆看了一会儿,二人就用里面的语言互相打趣。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在稻香村,贾宝玉看到一首长长的《桃花行》就能忍不住流下泪来,并断言此诗必为黛玉所作。

林黛玉的才华有目共睹,宝玉自然更是敬佩于心。

再次,二人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宝玉是贾母的孙子,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两人年貌相当,志趣相投。黛玉初进贾府,贾母就把她放在自己房中,与宝玉俩人住在大观园里。十二三岁搬进潇湘馆后,贾宝玉仍时时过常玩,二人床共枕谈诗词、聊心情是家常便饭。宝玉极喜欢与女孩厮混在一起,坐卧不避。

因此,二人朝夕相处、耳鬓厮磨且兴趣相投,日久生情也难怪。

最后,林黛玉不世俗,是宝玉的知己。

说贾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一点儿不为过,他最讨厌别人给他提仕途经济。湘云劝他:“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生气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父亲的打骂、老师的教诲、宝钗等人对他言里言外的劝导,都是围绕着他的前途而言。作为一个富家子弟,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肯定是有叛逆心理的。而他在林黛玉这里,就尝到了随心所欲的心灵的愉悦,自然,黛玉则成为他的知己。俩人谈情说爱,谈诗歌就是不谈仕途将来。黛玉的善解人意,超凡脱俗让宝玉的极欣赏。

黛玉颜值高,有才华,不世俗,善解人意,这让宝玉感到很舒服。尽管,黛玉身体弱、小心眼、不能干,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具备一个能干家庭主妇的优点。但是,宝玉是一个纨绔子弟,贪图享受,没有远见、不务实,能否担当家庭生活重任都难说。因此,喜欢黛玉,那是自然。

俩人才真正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的仙人。

有书君语:有书君送福利啦!!私信有书君,回复“福利”即可【免费领取52本】高分好书,限时福利,不容错过哦~


有书共读


作为《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很多人对黛玉的看法都不一样,喜欢黛玉的人觉得黛玉举世无双,可是不喜欢黛玉的人又认为黛玉矫情做作,甚至也不懂为什么黛玉那么作,为什么贾宝玉还那么喜欢她?其实在我看来,黛玉如果真的不值得爱的话,宝玉不会为了她从一个博爱的人变成专情的少年,黛玉和宝玉一路走来,有很多他人不懂的感情。

第一,黛玉是宝玉的青梅竹马,初见就动心的人

黛玉和宝玉是青梅竹马,宝玉从未见过黛玉,可是他初见黛玉就觉得黛玉如神仙似的,一种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之感萦绕心头,也许从那一刻起黛玉就成了宝玉心中的软肋,从此之后他人可入眼,但是入心的只有黛玉一人。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不久之后宝钗入贾府,宝玉看到宝钗不觉目光都聚在她的身上,可是宝玉却拉着黛玉的手一起去见宝钗,那种不容挣脱而又坚定的动作,让黛玉会心的跟随。黛玉知道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之说,可是宝玉给黛玉解释了“亲不间疏,先不僭后”。黛玉明白也不再闹别扭,和宝玉一同去见贾母。

宝玉家中有无数的姐姐妹妹和丫头们,可是黛玉在众人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黛玉的行为举止和他人都不同,宝玉喜欢的就是黛玉的不同。黛玉也是宝玉第一次喜欢的人,这一种喜欢一生只有一次。

第二,黛玉是宝玉的知己,黛玉知道宝玉的不好却一直留在他身边

宝玉和黛玉虽然吵吵闹闹,但是感情却越来越好,不是时光太美,而是他们宝玉来越了解彼此。宝玉刚开始对众姊妹都是一样的,可是后来他发现黛玉是她的知己,黛玉知道他所有的不好,可是还是愿意留在他身边,所以他对黛玉越了解越喜欢,从情窦初开走向愿意交付一生。


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黛玉从不劝宝玉读书出仕。宝玉是贾政的二儿子,不出意外也就是贾府未来的继承人,所以众人对宝玉都寄予厚望,希望他读书出仕,光耀门楣,可是宝玉偏偏不喜欢读书,为此他不知道挨了多少责骂,可是宝玉就是不喜欢。身边的人大都不理解宝玉,只为黛玉从未劝宝玉去读书。

因为秦钟突发兴致去贾府的学堂念书,众人都盼他好好念书,可是只有黛玉笑话他去“蟾宫折桂”了。黛玉并非不希望宝玉学好,可是官场的尔虞我诈并不适合宝玉,自小出身官宦世家黛玉并不觉得做官有多好。世间不是只有一条路,宝玉可以选择他喜欢的生活,而且她相信宝玉也可以有别的出路。

黛玉不介意宝玉喜欢女孩子。这种体谅真心很多人都无法做到。黛玉知道宝玉喜欢照顾女孩子,黛玉并不介意宝玉对她们好,除了宝钗和湘云等会影响到她和宝玉爱情的人,可是后来大家都和解了,宝钗和湘云都主动和黛玉交好。

黛玉也不介意他各种荒诞的行为,只希望他好好的。宝玉爱红还喜欢吃女孩子嘴角上的胭脂,这一怪癖怎么都改不好,黛玉没有明说却暗示了宝玉,喜欢可以但是不要露出痕迹,让贾政知道了会打他。而后替宝玉擦去脸上的胭脂渍。

宝玉因为结交蒋玉菡等人被贾政一顿毒打,黛玉为他哭肿了眼睛,千言万语都化成一句“都改了吧”,黛玉没有说宝玉不好,也没有怪他犯错,只是难过他受伤。这样的劝慰和告诫别人都做不到,看到一个姑娘为自己这样伤心和真诚的劝告,不管是什么的心肠都会给融化,都会听他的话。

第三,黛玉对宝玉的爱从始至终都纯粹和深情,真诚拧巴却又至死不渝

黛玉对宝玉的爱从始至终都是纯粹和深情,从真诚拧巴走向挚爱,这是他们的倾城时光,也是记忆力最美爱情的模样。

宝玉晚间冒着雨来看望黛玉,在走时黛玉送了宝玉的玻璃绣球灯,宝玉也有一个可是害怕打碎了没有带来,黛玉却告诉宝玉“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怎么会存在了买椟还珠的想法”,在黛玉眼中宝玉最重要。

贾政点了学差外出公干,给了宝玉玩耍的空间却也给他留了作业。黛玉知道宝玉爱玩肯定会落下课业,黛玉早就用他的笔迹写了很多的小楷,这一份未雨绸缪是别人都没有想到心意。爱一个人从来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早就为他筹划了一切。

黛玉二入贾府,更多还是因为宝玉在这里。黛玉在父亲去世后变得成熟懂事多了,这一次回来给众人都带了礼物,宝玉都觉得黛玉长大了。可是黛玉还是愿意在宝玉面前表露真性情,她给宝玉带了最多的笔墨书画,看不上北静王得的珠串,却把宝玉送的两方就手帕视作珍宝妥帖收藏。

宝玉因为紫鹃的一句笑语而生了一场大病,黛玉同样大病一场。如果这一次宝玉活不,或许黛玉也就不在了。生死相随、不离不弃,这样的牵绊是别人不懂的深情。

黛玉一听此言,李妈妈乃是经过的老妪,说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紫鹃忙上来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鹃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

黛玉知道宝玉生病立刻自己的药就吐了出来,她从来没有对紫鹃说过重话,如今一反常态是着急,是害怕,是担心,众人都看得明白也知道。宝玉在黛玉心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黛玉爱宝玉比生命还重要。一生能够得到一人如此倾心相待,或许于愿足矣。

总之,每每生气闹别扭只不过想要确认她在宝玉心中的位置。黛玉爱哭爱闹爱对宝玉发脾气,所有的胡闹不过是想要求得宝玉的关注和确认自己在宝玉心中的位置,试问任何一个出于热恋中的姑娘,谁会没有这个过程。而且黛玉这些小脾气从来只对宝玉一人,对其他人黛玉都很宽容,黛玉虽然爱说笑,却从未真正对谁生过气,黛玉对人从来都是真诚至上,以心换心,正是如此,黛玉才成了宝玉今生挚爱。



小说红楼


黛玉很可怜,她在十二三岁的年纪带着病体被送入贾府。后来,她无父无母。

她多么渴望这个世界有人爱她,有人真心关心她。这本身没有错。

她渴望爱情的唯一性,也没有错。

可,有那么多的女孩喜欢宝玉,宝玉有那么多的妹妹要疼。不仅如此,那么多的丫鬟他也喜欢,甚至他还喜欢上了……。

我们没有在黛玉的处境考虑,所以觉得她作。

爱又是自私的,除了黛玉外,宝玉还喜欢那么多的妹妹们,黛玉怎能不难过。

一个无父无母的女孩,寄宿在外祖母家,唯一喜欢的宝玉,还那么多情,怎能不令人难过。

宝玉很善良,他也喜欢黛玉,甚至能琢磨体会到黛玉的心思。也能知道黛玉的爱意。

无奈的是

花飞花谢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

忍踏落花来复去。

花飞花落花满天

情来情去情随缘;

雁去雁归雁不散,

潮起潮落潮无眠;

夜深月明梦婵娟,

千金难留是红颜;

若说人生苦长短,

为何相思情难断。



天山雪莲开满山


林黛玉并没有很作,只是有点小性子,无非就是想求得关注,也是可以理解的,哪怕就是现在,比黛玉作的人多了去了。有的人可能一言不合就分开了,但能包容的也大有人在。再说,黛玉也有“作”的资本。所以,宝玉才会一往情深!


▶▶▶▶


一、像仙女一样的黛玉是宝玉的知己

▷“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泣非含露目。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看到这里,一个袅娜多姿,一身仙气的小美女跃然出现在眼前,谁人不喜欢,任何时候美女都是让人怜惜的。更何况一向认为“女人是水做的”宝玉呢!他喜欢黛玉自不必说了,一个“顰”就看出了宝玉对黛玉是多么地喜欢。


▷宝玉之所以能对女孩子体贴,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心思细腻的男孩子,感情上的期待也肯定比一般人要多,这是薛番、贾琏之辈所理解不了的。黛玉恰恰就是这样极度敏感、细心的女孩,她完全可以满足宝玉内心对精神上的需求,黛玉完全可以读懂宝玉的心。他们虽然闹别扭,但心灵是相通的,宝玉被打,“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由此可以看出黛玉有多担心宝玉,背后哭了多久!



▷在贾宝玉的心里,林妹妹是必须要疼爱的。他看到平儿被贾琏夫妇欺负,就怜她无父母兄弟姊妹,暗自泪流,平儿和他并没有感情,尚且如此。他的林妹妹也是孤苦无依的,宝玉能够体会黛玉的心思,知道她的伤感是因为自己的身世。就像他看到那首《桃花行》,一下子就知道是黛玉的手笔,这也正说明宝玉的心是盯在了黛玉的身上。有时候和黛玉生了气,转念一想不能让林妹妹不开心,很快就来给道歉,哄黛玉开心。


有时候,看到宝玉的这些举动,真是让人感动,他那么善解人意,其实他也就是个娇生惯养的孩子。第十九回,宝玉赖在黛玉那里不走,黛玉推他去找别人玩,宝玉道:“我往那去呢,见了别人就怪腻的。”他觉得只有和林妹妹在一起才开心。


▷黛玉看到宝玉的腮边胭脂,用手帕为她擦拭,黛玉是那样的自然,没有一丝做作,完全就是兄妹间的真情。她没有像别人那样对宝玉喜欢胭脂的行为表现出不屑,更没有责备,她同样理解宝玉喜欢胭脂的原因,他俩在床上说笑打闹,毫无无半点杂念。在宝玉心中林妹妹是高贵圣洁的,就像云雨之事,他只会找袭人,绝不会找黛玉。同样,袭人会追问那些事,黛玉绝不会提及。



二、黛玉的才华让宝玉折服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很佩服有学问的人,喜欢和他们聊天,从中能学到知识,也会受到感悟。总归要比听一个只知家长里短的人说话要舒服得多。

就像宝玉,他和黛玉聊天肯定比和袭人聊天有趣得多。这也是宝玉喜欢黛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黛玉比他强,他崇拜她。

从《大观园题咏》,到探春组织的《海棠诗社》及《芦雪庵即景联诗》黛玉都是名列前茅,表现出众。哪怕在平时生活中,黛玉的才华也时有发挥。


▷第二十三回,宝玉一直想对黛玉表白自己对她的感情,又一直不敢和黛玉说,他们俩人共读《西厢记》后,宝玉想试探黛玉,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生气吓唬他,要去告状,结果宝玉求饶,黛玉就笑话他是“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暗讽他是小胆无用的人,黛玉反应可以说是才思敏捷。


这样在一起斗嘴他俩才觉得有意思。他们俩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矛盾,在吵吵闹闹中感情不断得到升华,老太太说他们“不是冤家不聚头”,老太太说的这句话满含爱意,听的人都明白这句话对他们来说就是:缘分、宿命。



三、黛玉不只是敏感,爱使小性子的人,还是幽默风趣的高手

大家知道的黛玉才华横溢,也知道她爱哭,爱使小性子,个性敏感,说话刻薄。却忽略了她个性中幽默风趣的一面。


▷第二十回,宝玉和黛玉正在聊天,湘云来了,她叫宝玉二哥哥,黛玉取笑湘云咬舌头,说她喊二哥哥喊不出来,变成“爱哥哥”,这样的玩笑对于段子高手黛玉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接着黛玉又继续拿湘云打趣,说她下围棋的时候就会是:“幺爱三四五”,湘云反击黛玉:“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可听‘爱’、‘厄’”。黛玉就要追到湘云,宝玉笑着为湘云求情。姊妹之间的感情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变得亲密无间。

▷第四十二回, 宝钗为惜春开了个画画用品的单子,让宝玉写单,准备去找老太太去要。需要的东西非常多,列了长长一串,黛玉听宝钗说到“风炉两个,沙锅大小四个,新瓷罐二口,新水桶四只,一尺长白布口袋四条, 浮炭二十斤,柳木炭一斤,三屉木箱一个,实地纱一丈,生姜二两,酱半斤”时黛玉忙接口说道: “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起初还不解地问道要这些东西做么用。黛玉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妙颜色吃的。”


黛玉的思维真是灵敏,反应极快了,众姐妹听了黛玉的话笑个不止。黛玉这种搞笑水平要是放在现在主持节目,一定是金牌主持人。黛玉看到大家这么开心,仍意犹未尽,继续打趣宝姐姐。

拉住探春悄悄地说:“你瞧瞧, 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她糊涂了,把她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听黛玉这么说,探春笑个不停,又把这话学给了大家,又逗得大家欢笑一回。与这样的黛玉在一起不开心吗?


所以黛玉是个非常和善之人,有些人光看到宝钗稳重得体,成熟大方,却不知她最缺乏的是真实的一面。黛玉的这些闪光之处,宝玉都能够发现,所以他才那么喜欢她。



Mr卡季奇


林黛玉的“做”,实际上是爱的表现。他们那个时代,婚姻要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为男女之大防,不被礼教所允许。

贾宝玉与林黛玉本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时,开始两情相许。然而两人的爱慕并不能直接表达或表现。

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宝玉偷看《西厢记》被黛玉偶遇一节,宝玉就先是遮掩,因为这种书在当时是禁书,相当于我们现在抵制的黄色书刊。后见黛玉被吸引默默记诵,宝玉脱口而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听了,登时发怒要去告诉舅舅舅母。实际上这是宝玉第一次主动表白,而黛玉却为礼教束缚根本不可能正面回应。

正因为心口不一,两人难免频繁产生误会。尤其是当宝钗来了有了“金玉良缘”一说时,黛玉心生疑惑,难掩对感情的不自信。黛玉因宝钗而起的“小性”其实是因爱而起的真情流露。宝玉懂得黛玉、自然心有灵犀。初恋中的小情侣,不都是因为深爱才会相互牵挂、容易吃醋,以至于伤心流泪,又由爱而生怨吗?

宝玉深知黛玉之心,故做《红豆曲》,《红豆曲》恰恰就是在形容黛玉: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大观园中,宝钗、袭人甚至湘云等人都曾劝宝玉着意功名,唯有黛玉不曾说过这样的话。

宝玉鄙视功名利禄,黛玉亦对此不屑。

所以两人实是心意相通、互为知己,黛玉多愁皆为宝玉,宝玉深知其故才会痛惜。


繁星点点2004


很高兴有机会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猜想这个提问者可能是一个男性吧?可能也没完整的看过纸质版的《红楼梦》前80回,不知道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如有冒犯,还请见谅,现在回到正题,林黛玉那么作,宝玉为什么那么爱她?感觉有点别扭,因为在我心里黛玉是不作的,嘿嘿。

黛玉和宝玉是木石前盟,他们两个之间有一种真情和深情是别人不能体会和介入的,也无法替代,黛玉在宝玉面前是真我的样子,宝玉在黛玉面前也是真我的样子,并没有故意做出什么样子来,所以谈不上作啊。

宝黛第一次见面,宝玉说“这个妹妹我见过”,问黛玉有玉没有,黛玉说没有,宝玉摔玉。黛玉只能哭了。两个人很多次的斗气和误会,都是因为后来来了一个薛宝钗,还有金玉良缘压着他们,想像一下,两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小女孩,只是两人心里有所感应,但是,又没有什么承诺,黛玉有时哭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宝玉每次反应过大,让她误会宝玉是在乎金玉良缘的,宝玉又觉得自己一心为了黛玉,黛玉还不理解他,经常拿金玉良缘来醋他,张道士提亲以后,俩个又闹翻了。这一次宝玉又要摔玉,黛玉剪了荷包和玉穗,两人这一次闹的有点大,黛玉不理宝玉,宝玉就觉得很无趣。宝玉给她讲清了亲疏关系以后,二人和好,凤姐把他们带到贾母面前。

后来有一次俩人闹了别扭,在葬花的地方俩人无意遇见……宝玉和黛玉之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争争吵吵,打打闹闹,哭哭笑笑,才特别动人和感人。每次吵闹之后,他们的感觉就更深一层。

后来,黛玉在听到宝玉与湘云,袭人对谈话,知道宝玉和她是一样的,不喜欢仕途经济,俩人互为知己,宝玉对她说“你放心”,从那以后俩人吵闹很少了,更多了一些对彼此的体贴和关心,还有牵挂,特别是宝玉,每天都会亲自去看黛玉好不好,风雨无阻,有次被揍了,不能去,就委托晴雯宋手帕给黛玉。这些都是这本书里最动人的一些情节,如果没有这些,宝黛之间会很空洞,爱情不就是这样子的吗?吵吵闹闹,又和好如初,甜蜜的,又是苦涩的,心有灵犀,不说一言,已知对方心意。

看看宝玉和宝钗的相处模式,真是相敬如宾,这是爱情该有的样子吗?宝玉在宝钗面前是有一些拘谨的,宝钗在宝玉面前是庄重的,要说作,他们两个在一起到有些作。

黛玉是宝玉的知己。在黛玉那里宝玉是完全放松的,展露自我的,和她在一起,好像脑袋都灵光了,做诗,讲笑话,人都是活泼泼的。情到深处,爱到浓时,才有眼泪。何况二人在一起时,更多的时候是脉脉含情,笑意盎然,宝玉是不愿意离开黛玉的,只要有时间就会去找黛玉,怎么会烦呢?没有黛玉的时候,宝玉才觉得烦呢。











江边李


林黛玉不是作,是心思细腻,谨小慎微。因为听她母亲生前说过,她这个外祖母不一般,不仅是史候府的千金,又是国公夫人;是真正的鸣钟鼎食之家。不论是说话做事的气度,还是眼界见识,都不是林家仕宦所能比的。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若人笑话;所以处处留心,步步留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

按照小说主线,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就是一个前世还泪的过程。林黛玉的前世,是灵河岸边,三生石旁的一株绛珠仙草,得到贾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的甘露浇灌,才修炼脱离了草木胎,修成了女体绛珠仙子。神瑛侍者要下凡历劫,绛珠仙子也就下凡来要把一生的眼泪还给他,当这泪干了,浇灌之恩也就还完了。

所以“宝黛之恋”也有说法,叫作“木石前盟”,换句话说,这两人的爱情是天注定的了,没法子改的,改了,她的泪就还不成了,也就没办法完成在警幻天登记的任务,自然也就无法重返警幻天了,这小说也就写不下去了,或者说写死了。

跳出文学著作的主线,单论情节而言。首先林黛玉真的很漂亮,她刚入贾府的时候才6岁,已经是一个美人胚子了,相貌生得好,体态也长得好,关键是气质还很美,自带一股风流。就男人看女人的德行,第一眼肯定的相貌,第二眼是身材,这两样都不差,才会欣赏内在。

其次,林黛玉让贾宝玉感觉似曾相识。这一点很重要“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现在的人谈恋爱,都讲究感觉,闪光点,还有吸引力,这些特性,而恰恰林黛玉身上就有吸引贾宝玉的那种感觉在这里,这就给贾宝玉喜林黛玉奠定了基础。

再次,林黛玉虽然对其它人都保持着距离,却独对贾宝玉没有戒备心理,对贾宝玉也好,会给他整理衣服。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偷看禁书《西厢记》的时候,对书中,也是对现实的做法的观点一致,这就是眼下所说的“三观合”,林黛玉从不劝贾宝玉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这样贾宝玉感到很舒服,和林黛玉在一起的时候舒心轻松又惬意。

这就是为什么贾宝玉会喜欢林黛玉的原因。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7254526737680881"} --}

西怜宫


宝玉不仅是携着通灵宝玉长大的,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他的一生生活可以说是生活在女儿国当中,身边优秀的女孩子数不胜数,并且大多婀娜多姿,那么宝玉为什么偏偏只爱黛玉呢?


一、貌美如花

喜欢一个人最直接的原因,当然就是因为她的颜值很高,貌美如花了,宝玉对黛玉亦如此。

《红楼梦》中对黛玉外貌的描写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眉毛仿佛笼着又仿佛舒展着,眼神中欢喜与忧愁并存着,如雾一般朦胧让人难以辨识。两边的酒窝将它忧愁的姿态全部显现出来。身子柔弱如同承袭了一身的病。眼睛含着泪光,轻轻的喘着气。在安静的时候就好像花朵一般迷人,行动时像弱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心智比比干还要聪明,病态的美,比西施更加漂亮。

如果看到这样的美女,有谁会不喜欢呢?所以宝玉对黛玉的喜欢最直接就是源于她的外貌。


二、知我心者谓我忧

宝玉喜欢黛玉而不是喜欢其他人,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黛玉真正的懂他,在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将黛玉和宝玉作为了封建反叛精神的代表人物。

黛玉只希望宝玉可以活得得自然活得真率。她并不强迫宝玉去读自己一点儿都不感兴趣的圣贤书籍;而反观宝钗的话,他一心只想着改造宝玉,让他专注仕途经济,走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路子,这其实已经泯灭了他的性情,已经不再为自我而活着。

宝玉会吃这一套吗?显然不会的,所以它从根本上来讲是不喜欢宝钗的,另外黛玉还同宝玉一起看《西厢记》这种书籍,二人可以说情投意合惺惺相惜。


三、精神相通

黛玉和宝玉的相爱更像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在宝玉看来,整个大观园以及整个贾府中只有黛玉一人了解她。有些人也许认为林黛玉小姐性子过重,她尖酸刻薄任性,心事很重,整日想的比别人多很多。

所以很多人认为林黛玉这样的人并不适合做恋爱对象,因为她完全不符合古代封建女子的规范,她女工活根本不会做,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中黛玉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并且认为她很作,宝玉知道这一点吗?

显然他也是知道的,但是宝玉喜欢的并不是黛玉的作,而是他了解自己,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觉是最舒适的。那宝玉如何解决黛玉作的问题呢?这就不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了,但是宝玉从小生活在女儿国中,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所以不能仅仅因为黛玉的作,从而就否定了宝黛的爱情,因为他们的爱是至深的,是从灵魂深处引起的共鸣,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拥有这样的爱情我也愿意。


微光人文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爱而不能,弃而不舍,让人唏嘘不已、悲伤欲绝。林黛玉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的眼里是“作”,而对贾宝玉来说,这样的“作”或许是最能吸引贾宝玉对其所爱的行为。他们虽然爱的深沉,爱的真切,但也架不住封建社会制度下的“棒打鸳鸯”,最终还是一场爱情悲剧。《葬花吟》是林黛玉所吟,看似写花,实则写人,写出了主人公幻想着幸福和自由,但事与愿违,欲望不达。

爱一个人不是只爱其优点,对方的缺点也是你欣赏的一部分,优点和缺点是平衡“爱”的砝码,也就是说,爱一个人就要爱其的一切。不管是“作”也好,还是“不作”也好,它们都是爱情的调味剂。

林黛玉和贾宝玉正是由于“作”,他们才爱得真切、爱得甜蜜;至于他们的爱情悲剧只是另一说法。


ZBP坝上人


很多人在读过《红楼梦》后,都认为林黛玉很作——动不动哭鼻子,对贾宝玉要求几近苛刻......大部分读者认为林黛玉孤高自诩、目无下尘、尖酸刻薄。很多人始终对贾宝玉会喜欢林黛玉十分的不解。这是为什么呢?

本人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对林黛玉所谓的“作”有一个全面具体的认识。可以说,林黛玉所有的“作”,都是因为对宝玉深深的爱。

1、林妹妹是孤苦无依的,她的身世才会让她那么的伤感,在贾宝玉的心理,他知道林妹妹心中的凄苦。林妹妹的柔弱,让贾宝玉情不自禁的心生怜爱,情不自己。

2、黛玉真心爱宝玉。小丫头给宝玉戴个斗笠也戴不好,惹得少爷脾气的宝玉骂,黛玉直接叫过宝玉替他戴帽。完毕之后还要“端相了端相”,这一切都做得非常自然,如同鱼在水中游。这就是黛玉对待爱情的忘我,此刻的她眼中只有宝玉 ,她对自己的行为是不会考虑什么的,这也是黛玉真性情的流露。

3、所有的“作”背后都是爱。对于林妹妹的小性,哪一次不是为宝玉而起,因为爱,因为在意,也因为一切都是朦胧的,才会有那么多的争吵,那么多的试探,还有那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愁。而每一次争吵,不是让他们生疏,而是更加的亲近,每一次争吵过后,宝玉都体会着那爱的温馨。

4、两人心意相通,,林黛玉的“作”宝玉是理解的。宝玉喜欢黛玉的“不饶人的嘴”。林妹妹有着不饶人的嘴。十九回的一段,宝玉和黛玉在床上歪着,宝玉说“没有枕头。咱们在一个枕头上吧。”黛玉说:“放屁!外头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看到这儿我不禁要笑,其实黛玉也是很生活化的,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她是一个可爱的姑娘。

最后我想起了一首歌,苏芮演唱的,林黛玉所有的作,都是因为她“快乐着宝玉的快乐、悲伤着宝玉的悲伤”,所以宝玉喜欢黛玉也就可以理解了。

   苏芮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梦着你的梦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路过你的路 因为苦过你的苦

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 追逐着你的追逐

因为誓言不敢听 因为承诺不敢信

所以放心着你的沈默 去说服明天的命运

没有风雨躲得过 没有坎坷不必走

所以安心地牵你的手 不去想该不该回头

也许牵了手的手 前生不一定好走

也许有了伴的路 今生还要更忙碌

所以牵了手的手 来生还要一起走

所以有了伴的路 没有岁月可回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