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战“疫”中的忻医人

记不得哪位名人说,世上没有天生的英雄,因为有人需要,而愿意牺牲自己才成为英雄。

直击!战“疫”中的忻医人


直击!战“疫”中的忻医人

阖家团聚时刻,冲在前线,逆风而行,吃盒饭,昼夜坚持,紧急布署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他们是领头人;坚守岗位接诊,院内各个入口测体温,医技检查与病患近距离接触,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诊治病人,他们是直面病毒的“战士”。

直击!战“疫”中的忻医人

忻州市人民医院,这是一个敢打敢拼、无私奉献的团队: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支援汶川,2009年以来鏖战手足口病流行。2020年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定点救治医院,忻医儿女再战“疫”场!

直击!战“疫”中的忻医人

诊治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领头人

自1月16日参加省卫健委召开的电视电话会后以后,我院领导立即响应,成立了领导组,拟定了《忻州市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根据国家出台的防控和诊疗方案,院领导所有班子成员,带领各自分管的部门和负责人,不分昼夜,通宵达旦,不断重新制定、调整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调整发热病人就诊流程等,分兵把守,责任到人,要求发热门诊24小时值班;同时设置预检分诊点,24小时专人值守;召开专门办公会,李鹏飞院长亲自安排部署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现、报告、诊断、治疗、检验、疫情防控等工作;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和防控等相关知识培训;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防控流程进行现场检查,逐一安排、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几乎天天深入感染病区完善医护人员、诊疗设备和药品的调配,对发热门诊的流程、布局、医务人员防护、病室的准备、医疗设备的配备、药品、医技检查相关事宜进行部署和检查;对后勤保障人员如车队司机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知识培训;指定2辆救护车为专用车。

全国疫情在不断加重,我院的防控意识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院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支持下,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坚强带领下,从干部到职工,从临床到后勤,大家拧成一股绳,没有节假日,没有抱怨,没有任何条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都勇敢的冲在抗击病毒前沿。300多万忻州人民的英雄就是这个样子的。如果说是人民群众成就了英雄,那么,请看我们直面病毒的战士,这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直击!战“疫”中的忻医人


直击!战“疫”中的忻医人


直击!战“疫”中的忻医人


直面病毒的战士

直击!战“疫”中的忻医人


打通副院长张玉萍专家的电话想了解一下她们个人情况,电话那头是张院长正在会诊 新病人的讲话内容。打通梁淑云主任的电话,也是仓促说了半句,就看病人去了。听电话那边,又来新病人了。无需用文字描述她们,无需用图片证明她们。我们无法看见她们具体做什么?只能通过断断续续的电话,还原点工作情况。“疫情就是命令,走,我们再看病人去!”感染内科主任梁淑云、副主任杨付章带领科室医护人员没有二话,一次次直接冲上前线,直面病毒!自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专家组组建以来,梁主任从自身学习开始,培训医护人员,制订诊疗防控方案、发热就诊流程,隔离病区布局设置等工作一直参与其中,而隔离病区的管理和诊疗工作更是离不开她。病区内一线医生只有三名,他们每天上班连轴转,尽管医院给提供很好的后勤保障,饭菜和饮水足量供应,但穿脱隔离衣是一大问题,程序烦琐且防护服紧缺,为了减少污染,避免浪费防护服,一线医护人员就尽量少吃喝或者不吃喝,长时间佩戴双层口罩和护目镜所带来的不适,使许多人病了:

29日,护士张宝英因连续加班,心脏供血不足眩晕,服速效救心丸缓解后继续工作

31日,护士潘丽芳,颈椎病发作,呕吐不适,可今天她又出现在班上,面对大家的关心,她在微信中说:我今天好多了,会自己对付,不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

护士杨洁眼熬红了,结膜炎双目通红坚守岗位。

在隔离病区,护士是离病人最近、和病人接触最多的人,防护也最为严格。“三级防护。什么意思呢?需要先戴上口罩、帽子,然后穿上隔离服,戴上护目镜,穿上高筒鞋套。”护士郝瑞霞说,全副武装之后进入隔离病区中的隔离病房,在这里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需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输液、标本采集等护理工作,同时照顾病人饮水、吃饭等日常起居。这样的状态,每一个班需要坚守6个小时。

直击!战“疫”中的忻医人


如果想知道在隔离区工作的感受,听听护士王奇霞的讲述——

昨天我上的夜班,一进去就是六小时,因为戴N95, 外面加外科口罩,护目镜同时在一个地方卡着,鼻子一点气也呼吸不上,一直用嘴呼吸,嘴呼吸都不是太顺畅,得用力呼吸才可以,两个多小时的时候感觉明显缺氧头晕,想吐那种,到了四个多小时的时候就开始心里特别烦躁焦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觉得就是快要达到极限了,六个小时后出来喉咙因过度深呼吸,老觉得有异物肿厚感,和我搭班的刘佳一直想吐,我们通过对讲互相加油鼓励。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常人难以承受。

是的,常人难以承受的不适和重负,我们年过半百的医生承受了,豆蔻年华的娇弱护士坚持了。这群可敬的人用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正谱写着忻医人顽强抵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