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單位會議越多,說明領導管理水平越低,你怎麼看待這種說法?

語文小管家


這樣的說法太片面了,會議次數多並不代表管理水平弱,每個國家的領導人每天參加的會議被安排的滿滿當當,但是他們卻負擔整個國家的責任,因此說會議越多但是管理水平越低這句話是錯誤。

1、一個公司整體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體現了公司的發展速度及規模

就像題主所說,很多單位的會議是比較多的,但是這不代表他們領導的管理能力低,正可能因為公司企業比較大,產品比較多,因此需要更多的會議溝通,這都是在所難免的,相反正因為會議比較多,所以才可以看出這個公司的業務比較繁忙,公司的業績蒸蒸日上。

我朋友在一家電商做HRBP,每天晚上加班到十點左右,公司業務繁重,從下班六點多開始到晚上九點一般都會參加兩個產品會議,基本上每天都會有這樣的產品會議,因此很多工作時間都在開會,但是他們的公司業績蒸蒸日上,從2011年的一個小某寶門頭到現在3000多名員工,我想這都跟這些會議息息相關。

因此一個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各種會議,所以說會議不能體現一個公司的領導力,但是公司日益發展的規模跟速度才彰顯了公司的領導力水平。

2、高效會議會幫助公司解決更多的問題,無效會議讓公司發展不斷後退

這兩年培訓機構有一節課叫做高效會議,主要講的是如何在會議中提高效率以及在會議後如何做到落實跟跟蹤,就像上文的案例,會議雖然很多,但是都是高效會議,因此發展的很快,但是想要做到高效會議需要領導者需要比較高的職業能力,如果沒有這樣方面的能力,出現了無效會議情況。

無效會議最終的結果是導致公司發展不前,公司人才流失嚴重,最後要不一直是這樣大的公司,要不就是破產的情況,因此我們要避免無效會議,就算是不開會也不要出現無效會議的情況。

3、如何協調會議頻次

其實開會跟培訓一個樣,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時間、頻次把控的。

我曾經在一家電銷公司做培訓經理,主要做公司內訓工作,那段時間我就出現了一個這樣的問題,一週培訓幾次比較合適,因為培訓次數多了,就會嚴重影響公司業務團隊的業績,後來經過跟各部門的溝通,將一些通識類課程放到網上去自己觀看,將重要的培訓進行組織,這樣的話基本上一週也就一節,節約了大家時間,也促進了大家參與的積極性。

開會亦是如此,天天開好幾場,可能確實對於自己的業務幫助良多,但是這會開多了,肯定會影響工作,到頭來還是需要自己加班加點去完成,最後導致大家都不願意參加,因此要把握好開會的節奏更好,做到高效會議。

我們看待事物的性質,要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證去考慮,不要偏激,要公正的去看待並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成份。


筆記簿杏豆


有人說一個單位會議越多,說明領導管理水平越低。山西1哥的看法是,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說法,不值得采信。因為一個單位是不是會多,怎麼樣才算多,為什麼會多,原因比較複雜,並不能一言以蔽之。反過來講,一個單位會少,也並不足以證明領導的管理水平就高。以我多年的體會,一個單位會多,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其實和領導水平高低沒有直接關係。


第一,貫徹會議的會議

相信體制內單位的朋友對這個感觸比較深。上級開了一個重要的會議,要層層貫徹落實,不開會就是領導不重視,就過不了關。我認識幾個政府部門會務科的朋友,一般情況下晚上十點下班,就算是早的。籌備會議又是需要特別用心的事情,他們每天都處於高度緊張之中,生怕哪個環節不小心出了問題,造成不良影響。

第二,法定要求的會議

相信在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工作的朋友對這個有體會。從治理層面講,有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還有各式各樣的專門委員會。從黨群層面講,有黨委會、職代會。從經營層面講,也有不少是屬於制度安排的會議,這些會議一個都不可少,少一個都有瑕疵,都屬於履職不到位。

第三,解決問題的會議

任何一個單位,總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要得到妥善處理,就不能讓它自生自滅或者隨意積累。而要妥善處理,就總需要商量商量,議一議,這就是開會。尤其是經營性質的單位,凡是正常經營的,事情都不會少,內部的外部的,經營的管理的,所有的問題,不開會就解決不了。



總之,我認為會議多少,不足以判定領導水平高低。而且,會議越多的單位,說明這個單位是在發展期。反而是會議不多的單位,不是領導不負責任,就是單位在走下坡路,值得小心。

我是山西1哥,混跡職場30年,喜歡琢磨職場上的那點事兒。我所說的話,只給想聽的人聽,是你嗎?關注我,私信必復。

山西1哥


一將無能,禍害三軍。有些領導為了開會而開會,導致會議過多過長,可以說很多會議是沒有必要的。那麼領導開會的目的又何在呢?

領導無能,以開會落實工作

上級安排了工作,然後就開個會吧,把上級的方案讀一下,提幾點要求,無非是大家要思想高度重視,嚴格抓好落實。領導既沒有說思路,也沒有講方法,更沒有具體的落實措施。如果幹不好,給上級理由是自己安排了,下級不重視不用心,把責任全部推到下屬身上。

領導感到沒地位,通過開會刷存在感。

這樣的領導總覺得下屬時時刻刻就應該圍在自己身邊,這樣才能顯示自己的領導地位。開會就是很好的辦法,這樣的會議既不安排工作,也不解決問題,就是聽領導講話。領導講的上到天文地理,下到國家形勢,經常還讓大家記筆記,就這樣的會議領導還總是樂此不疲。

領導爭權奪利,通過會議進行鬥爭

體制內有句話叫: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意思就是像人事調整等重大問題都是幾個領導小範圍商量確定後,然後才開個大會走個過場。可現實往往是由於權利鬥爭小會解決不了問題,然後根據大會會議少數服從多數這個原則,在大會上進行權利鬥爭,逼迫或利誘中間人士表態,從而爭取利益打擊對方。

所以如果出現上面這三種情況,結果就是會議越開越多,內耗越來越大,下級愈加反感。當然,也間接說明了領導能力不強,對單位的掌控力差。


參謀職場


有人說一個單位會議越多,說明領導管理水平越低,你怎麼看待這種說法?

我覺得這種說法非常有道理。為什麼要堅決治理文山會海?其根本就是要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

一個單位會議特別多,至少表明了以下幾個方面,而這些方面,恰恰就說明了領導管理水平的高低。

第一,會議越多,說明單位實幹精神欠缺,務虛的事務抬頭。

一個單位如果總是泡於文山會海,說明這個領導是不幹實事的,更是缺乏擔當的,總是想著以會議貫徹會議,以講話落實講話。這種會議、講話的事情多了,多半就是玩虛的,不會去幹實事。

一個不能幹實事的領導,一個幹不好實事的領導,肯定缺乏一定的管理水平。畢竟開個會、講個話,對於領導來說,不算什麼能力水平,會議有下屬安排,講話有下屬去寫,只要按時到個場,照著稿子念,又需要什麼樣的水平呢?

所以難怪有的領導事先不作功課,即便照著稿子念,也往往念出錯別字,鬧出大笑話。

第二,會議越多,說明單位的制度建設存在不足,總是需要靠“人”的作用來推動、來解決。

如何體現一個領導管理單位的水平,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單位的制度建設。一方面需要全面,另一方面需要科學,再一方面需要高效。現在有一些事情往往讓人看不懂,明明都是有法律法規規定的,大家照著做就行了,為什麼非得要通過層層會議才能落實到位?

這其中說明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制度規定的不夠細緻,缺乏可操作性,執行者不知道如何操作,只能等待每一次領導的安排與部署。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制度缺乏剛性的執行力,誰違反了制度,似乎受不到什麼懲罰,或者是懲罰的邊界不清,使得制度往往成為稻草人。

所以有的單位,明明制度很多,卻往往就是執行不了,沒有執行。而一個單位制度建設的好壞,恰恰就體現出了領導的高超管理水平。

第三,會議越多,說明團隊的執行力不夠,缺乏擔當精神,推一下就動一下。

一個單位的凝聚力、戰鬥力,當然要體現在整個團隊的合力上,這個合力需要分工協作,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不能你吹你的號,他唱他的調,否則就展露出領導的管理水平來了。

有的領導事無鉅細,什麼大事、小事都要管,捨不得放權,結果讓下屬無所適從,只得凡事都得聽從領導安排,而這樣的安排,很多時候就是大會小會,全無主動性可言。

有的領導獎罰不分明,用人選人規則不公正,嚴重挫傷了老實人的積極性,使得單位缺乏幹事創業的氛圍,這樣當然導致團隊人心渙散,誰也不想出力,只得說一下、動一下。

所以有的領導會上講得斬釘截鐵,實際操作中卻不能是非分明,久而久之,威信慢慢喪失,即便開再多的會,團隊的執行力也會大打折扣。

從三個方面來看,一個單位能不能有實幹之風,能不能有健全的制度,能不能有團結的團隊,檢驗的正是一個領導的管理水平。而當一個單位文山會海氾濫的時候,正是說明這三個問題越發突出,何以體現管理水平呢?


碧翰烽


會議越多,管理越差,領導能力越低,這樣的說法只能出自不懂裝懂的人之口。

會議做什麼,會議就是集中群體的思想和智慧,形成共識和行動方案,落實責任,制定措施,接受結果的評判和檢驗。

沒有會議或者會議很少的公司,結果會怎樣?我們說企業最可怕的是“三拍”———拍腦袋決策,拍大腿後悔,拍屁股走人。而個人意志,一言堂,憑感覺的管理背後,總是存在決策無依據,信息不準確,方法和措施漏洞百出,結果是天天修正,時時返工,南轅北轍。

會議怎麼開那是有講究的。不是開會了事情就做好了,問題就解決了。

會就是集,把相關人員集中一起,議就是討論,把一件事或者幾件事情大家一起討論,充分發表意見建議。議了要形成決議,要有一個共識,就是“議而決”,形成共識,出臺方案了就要“決而行”。要把方法措施,責任人,完成的時間節點,完成的標準清清楚楚的白紙黑字寫出來,共同遵守,落實責任,接受獎罰。最後還要“行而果”。不能共識留在會議上,行動停在發言裡。要依據會議的紀要進行跟蹤,檢查,修正,要出結果,並且要用結果的標準去衡量。這就是體現能力和執行力。

當然,會議本身要講究效率,不要讓會議成為責任人推卸責任的工具,大事小事一律會議,不要沒有中心,東拉西扯,議而不決,也不要開起來沒完沒了,開成疲勞會。


西洲折梅


首先這個觀點是不太客觀的。把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會議的多少聯繫起來是可以的,但是並不是會議多少就決定管理水平的高低,我們更應該去分析的是會議的內容、效率和通過會議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由此判斷,這些會議是不是對公司管理有效的。

下面我就從:什麼樣的公司會議較多;如何分析會議與公司管理水平的關係;怎樣組織高效的內部會議,這三個方面來說明一下會議與管理者水平的關係。

一、什麼樣的公司會議多?

大家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有的公司喜歡開會,會議多,而有的公司會議卻少呢?這可能與公司性質和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

①轉型期的公司會比較多

轉型期的公司由於項目繁多,會出現有眾多的事務需要溝通和處理,而處理這些問題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其實就是會議!

通過會議,公司內部各部門可以快速達到目標一致,並且相互推進項目進展,儘快完成公司轉型。



②體系完善的公司常規溝通都在會議上

一般情況下,體系完善的大公司比小公司的會多,因為各部門的溝通需要走一個正規的流程,問題的跟進和解決都需要有記錄可查,以防問題被甩包,最後出現沒人管的尷尬。通過現場或者網絡會議的形式可以快速達到溝通的目的,並且將會議紀要分發抄送存檔,達到快速溝通迅速執行,責任明確的目的。

③同等規模的非獨立運營的子公司比獨立運營的公司會多

子公司的體系構建在母公司之下,公司的運營和決策需要通過母公司相關部門的審批或指導。這就導致這樣的子公司在日常運營中,除了需要內部的日常會議溝通外,還需要與母公司保持溝通頻率,以便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運營情況有所瞭解。

總的來說,也就是公司越大、組織結構越複雜、處理的問題越多,那麼公司的會議也就會比較多一些。


二、如何分析會議與管理水平高低的關係

我們先來看看通過會議來溝通有什麼優點:

  • 可以同時將所涉及的部門和人員都通知到,防止事後裝糊塗;
  • 會議有明確的主題和解決問題的流程,並且做出相應的記錄,對項目事項進行跟蹤;
  • 會議紀要通常抄送相關部門領導,對跨部門溝通起到促進作用。

正確有效的會議,其實是管理水平較高的體現,不管是海爾的“日清日畢”還是福特的“GQIP”都是通過大小會議以及相關的記錄材料來達到控制生產質量和生產節奏的目的。

下面我們來舉例說一下:

從時間來看,我們可以分為固定性的例會和臨時性的會議。

固定的例會相信大家不陌生,許多公司都有每週一次的周例會用來總結一週的工作和對接下來工作做出安排,有的公司可能會做到每日一會到兩會。

比如,在福特體系內,每天早間都會進行由管理者一同參加的晨會來溝通近期的技術和管理問題。這樣的會議其實是非常高效的,每天花個5-10分鐘的時間,把問題提出來,是否解決,是否需要跟進,需要哪些部門支持等等,大家快速過一遍,把時間節點給出來,大家對工作的輕重緩急自己也有了安排。未完成事項寫在白板上,有進度跟進,和時間節點,什麼時候完成,什麼時候劃掉。

所以,如果公司不僅僅是依樣畫葫蘆,只學習了大企業會議的外殼,而是真正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來組織和執行會議,那麼,會議多並不是管理者管理水平低的表現。



三、怎樣組織高效的公司內部會議。

下面根據我的實際經驗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來組織高效會議的:

①選擇適合的成員參加,讓問題快速有效解決。

選擇成員需要從項目或者事件的主體和客體出發,以部門為單位邀請。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來確定與會人員的級別。

比如,只是顧客對產生質量的個別投訴,但因為顧客人比較著急,非要儘快給出答覆,那麼在組織會議的時候,需要通知相關部門人員到場,分析原因,儘快做出臨時改進方案,來安撫客戶。

而在這個投訴發生後,我們檢查庫存,發現是產品設計問題,導致庫存產品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這時候,事件的嚴重程度上升,這不光涉及到了單個產品,有可能還涉及到整個批次的產品設變,所以在組織會議時,我們至少要邀請相關部門主管或以上的人員一起參與討論。

②提前對會議做好規劃,避免會議拖沓。

會議時間通常是比較難以控制的,大家在討論中很容易陷入一兩個問題的爭論,而導致會議的拖沓和無效。

所以,要想控制好會議時間,組織高效會議,就需要我們在會議開始前,對會議主題、會議需要討論問題、跟進方式等做出詳細的規劃。雖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是在工作中,完善你的計劃還是對任務的完成非常重要的。



③對會議做好現場控制,防止會議討論內容跑偏。

會議通常需要從重要問題開始討論,遇到各方無法達成一致時,做好記錄,抄送領導溝通,而不是一味糾結於此。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這次會議的時間內容在可控範圍內,而不至於陷入無休止的爭吵中!

記住,開會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


最後總結一下:

有效的公司會議與公司的管理水平是成正相關的,並不是壞事。

我們需要通過一些手段來提高會議的效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其中包括:選擇適當的參會成員,提前做好會議規劃,以及會議現場的把控。

如果不是模仿空殼的形式主義會議,那麼會議在管理過程中的作用也是積極正向的,並不是如題主所說“會議越多,管理者水平越低”。


曉琴是誰


這要看會議是企業內部管理例會、銷售業務例會,還是一般性解決技術、管理方面問題的會議。會議性質不同,開會頻次多少與領導企業管理水平並非成反比。舉幾則實例說明:

十多年前我入職深圳沙井港資某大型塑膠企業,任中級管理幹部,該公司是我見過例會最多的企業,每天早上9點生產部長召集各部門開會,內容是:一、審核昨天各部門提出的問題解決的結果,二、今天提出存在的問題,三、協調各部門之間共同存在的問題。沒有廢話,會議短時高效。該企業是執行汽車行業ISO/Ts16949管理標準,產品賣給汽車行業如廣汽、上汽等,也給世界電動工具巨頭博世等企業的產品配套。每天開例會管理高效啊。

在直銷、保險等以銷售為主的企業開會真是多,我曾進入這些行業做過銷售。行業內有這樣一句俗話:銷售人員三天不進會場面目可憎。許多企業銷售人員每天要開早會:鼓士氣、定目標,晚會:報成果、分享經驗和療傷等等。平時動不動就要開大大小小的會議,可以說會議的頻次與銷售業績成正比,沒有進入過這個行業很難理解為何會議如此之多。

另外,會議的頻次多少也與企業處在非常規快速發展期還是平穩時期有很大關係。如果企業處在快速發展期,會出現大量的超出現有管理標準的新問題,這就需要臨時增加會議次數來解決。這種情況也並非開會越多領導管理水平越低。

如果會議務虛空運作,會議變成領導演說廳,會議開過從不追蹤結果,或以會議來代替日常管理等等,這樣無效或低效的會議的確會越開問題越多,惡性循環,這種不會高效運作會議的領導,才是題目所說的企業會議越多說明領導管理水平越低。


職業者之家


開會一定要去地頭上,現場工作地點,發現問題就要及時處理,當日解決。千萬不能坐在屋裡,圍著桌子,念發言稿,喝茶,做記錄,如果是這樣的“會”,就是左耳進右耳出形式主義的會,也沒有什麼意義!


春天來了7270


只有開會才能顯示出領導的權威,會議讓領導們充分展現自己的無能,和高高在上的醜惡嘴臉,滔滔不絕的廢話感覺權利無限的膨脹,檢查紀律,檢查衛生,檢查物品擺放,檢查已學習資料,扣錢扣錢,看看多威風,說一不二,只有在更大的領導來了時,它們搖著尾巴端茶倒水,阿諛奉承,被罵的狗血噴頭。你們也是這樣嗎?


世風日下見利忘義


這個種說法毫無根據,沒有任何可取之處。谷歌公司平均每天都要開上百次會,而廣為人知的華為公司一年要開多達20萬場會議,這些數量要比一般的公司高多了吧?你能說谷歌高管的領導水平低?你能說任正非能力不行?

什麼是會議?

所謂會議是指有組織、有領導、有目的的議事行為,會議有三個基本要素:討論、決定和行動。

1.錯誤的結論將眼光放在片面的表面現象上,瞎子摸象。

在會議的表面構成中,會議組織、會議有序進行和會議目的達成工作都是在進行的。只是一些工作在會前進行,一些工作在會後進行。

一些人僅把眼光放在會場這一點,忽略了會議整體、更忽略了會議的其他工作和自己應該擔當的角色。瞎子摸象!

2.會議三部曲你知道了多少?

一個完整的會議,本身有討論的過程、有決策的過程,還有之後按照會議決定執行的過程。

你知道多少?看到了什麼?就看到會場上那點現象嗎?

3.會議如此不堪,哪一家公司不組織開會?

公司發展越大、公司越強,會議越多。因為規模越大需要討論和決策的事務越多,公司越強面臨的群體和不確定性決策越多,哪個不需要會議?

領導管理水平低,難道那麼多公司領導都不行?領導管理能力都不行還把公司做的風生水起?

為什麼會有題主這樣的結論?

1.公司本身管理存在問題。

如果員工對於公司會議較多有意見,確實反映了公司的管理問題。這管理問題有兩種可能:

A.公司官僚風氣濃重,會議成為形式

一些公司沒有發揮會議本身的作用,沒有注重會議的目的性和會議的決策與行動,而是將會議當成了俱樂部,要麼炒翻天最後不了了之,要麼成為扯皮會。

這說明公司的會議管理存在問題,導致會議功能失效。而導致會議功能失效是管理者的責任。

但只能說管理者沒有盡到責任。這與管理者水平高低卻沒有關係,因為一些領導水平高不作為也一樣沒用。

B.會議本身是不錯的,但是工作管理出現問題

會議本身沒有問題,領導也按部就班的進行管理。但是,卻存在一個極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公司的目標管理、計劃管理以及績效管理缺失或者無用,導致員工閒得沒事,工作時間心思不在工作上,而是挑公司的毛病,挑領導的毛病。

給了一些員工閒得無聊的時間和精力,這是公司管理最大的敗筆,是領導最沒有管理水平的體現。

2.人云亦云,不滿情緒的發洩

在一個公司的員工群體中,大家總有不順心的時候,總有些矛盾存在。一些員工“記仇”、“小氣”、“自私”,因為一點小事、一句批評或者一點私利,對於公司或者領導恨之入骨,不能釋懷。整天惦記著如何“報復”,身上帶有巨大的負面情緒,並不斷傳播自己的負面情緒,形成負能量。

這些人心思不在工作上,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職責,不知道公司有問題自己也有一份責任。以一個“身外之人”旁觀者的身份在瞧公司的哈哈笑,吹毛求疵,亂下結論!總擔心公司沒有問題,一旦有一點毛病,他就在那裡散佈何種惡意言論,比如說“公司快不行了”“這樣下去幹不了多久”,“就那破水平,真不知道怎麼當上的領導”等等。


導致會議低效的管理原因是什麼?

衡量一個領導在會議問題上的管理水平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會議效率,就是能否把會議開的高效,能否高效解決問題、達到目的;一個是參與人員的滿意度,就是參會人員有沒有認同感。

1.實事求是的說,一些公司的會議質量確實不高

或者是領導的原因,或者是文化的原因,一些公司的會議通常又臭又長,浪費時間,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幾乎所有會議都有這個問題。

這是領導的問題,是領導在管理上出現了問題。不管是水平問題、能力問題還是責任問題,可以一刀切,定義成領導的“管理水平不行”。但是這種定義,僅限於對於當時當地實際會議的管理體現。至於說,領導的管理水平到底怎樣不好說。

2.會議過於注重形式,不注意參會人員的認同感,會造成效果不佳

會議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場所,需要發揮在場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一些會議的組織者將會以搞成“發佈會”,身在其位、高高在上,不給於參會者發言的權力和機會。這樣的會議是失敗的。不但會失去會議的目的,還會造成參會人員的反感。

結論:

綜合來說,決定能夠將會議與領導管理水平聯繫起來的是會議本身的效率、效果以及參會人員的認同感,這是評價領導管理水平的指標,與會議數量多少沒有關係。只是低效的會議越多,造成的負面影響越大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