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為什麼當朝處理桑佩,圖倫升,鄭元芳三人?

紅雨說歷史


要是這三個拿著朝廷的銀子到民間放高利貸,明顯違法亂紀的人被老四胤禛處理了,那結果會是怎樣?很明顯,這是老四胤禛留給康熙皇帝的一個機會,同時,也是留給自己的一個餘地。

1.追比欠款前後的狀態。

因為到江南籌款賑災,胤禛還沒有到家,就被晉升為雍郡王,隨著地位的升高,很明顯,在其他皇子眼中,又多了一個強勁的奪嫡對手。從局勢上而言,老四胤禛面臨的前景更困難,因為將有人視他為眼中釘。

但是,一件煩惱的差事又落到了他的身上,那就是追比國庫欠款。誰都知道,這是一件十分得罪人的事,而且,其根節,在康熙皇帝本人身上,是他晚年過於縱容,才導致了國庫被官員拉扯得空虛無度了。

事情也得分兩看,從康熙的角度來看,他是眼見著太子失望,想以此考驗眾皇子中有誰能夠為朝廷分憂,為自己分憂,他其實是在出一道考試題,收不收的回來,能收回多少,似乎並不是問題的重點,重點是誰能出面做這道考題。

從其他皇子們推舉胤禛接手這個差事來看,實際上正是想以此挖坑,讓剛剛晉升為郡王的胤禛往裡面跳,準備看胤禛的笑話。

2.胤禛為何不按照鄔思道的“三種”情形落實追欠一事?

對於接不接手這件差事,鄔思道和胤禛的態度是一致的。對於怎麼收款,鄔思道提出了三種情形,只有按照這三種情形分門別類的執行,估計這個追欠的工作落實起來也並不是那麼困難。

但是,這似乎讓胤禛不為所動,打了個哈欠就自顧睡覺去了。

胤禛終究沒有按照三種情形進行追欠,而是採取了一刀切的方式,無論你是誰,怎樣欠的款,都必須在十天之內還完。這一下子就把各種各樣欠錢的官員都給逼出來了,有像魏東亭這樣的冤大頭,有像陳文勝這樣的酸秀才,有胤䄉這樣賣家當的皇子,也有賣官鬻爵的皇太子。

胤禛為什麼不分門別類執行追欠,而採取操切的辦法,不是他真不知道怎麼追欠,而是另有打算。一是把欠款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讓康熙知道狀況。二是他知道這個癥結在康熙身上,自己最終是辦不下來的,是想讓康熙自己來收這個場。三是辦砸這件差事,緩解與眾皇子之間的奪嫡角力。

3.漏網之魚,退守如意。

魏東亭死了,胤䄉賣家當,眾武官暢春園訴苦,皇太子賣官鬻爵,該暴露的都暴露了。最後剩下三個明顯犯法的傢伙塗倫升,桑佩和鄧元芳,這是老四胤禛的把戲,留給康熙親自來處理,讓康熙在重大問題上展示自己的話語權,將這件差事的最終權威解釋權還給康熙,既是對康熙的尊重,也是胤禛以退為進的策略。

通過這件事,胤禛達到了幾個效果。一是通過了康熙的考試題,康熙很滿意。二是康熙獲得了話語權,心裡很滿意。三是緩和了與眾皇子奪嫡角力,示弱於前,謀求有路。


青燈問史


《雍正王朝》中的桑佩、圖倫升、鄭元芳,可謂是朝廷的“大蛀蟲”。

劇情開篇,黃河爆發嚴重的災患,然而康熙皇帝對於如此的天災竟然束手無策,原因便在於國庫沒有錢。只不過,國庫的空虛並不是因為開支無度,而是全部被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員借去了。於是,康熙可以說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讓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去江南籌款賑災,說白了就是打著朝廷和皇帝自己的旗號前去“乞討”。

可以說,戶部虧空已然是讓康熙觸目驚心,更是讓其擔憂到了國家的發展與存亡,這也使得康熙是下定決心要追比戶部欠款,甚至不惜用封賞親王的方式來激勵皇子,足可見康熙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正如鄔思道將欠款的人群分為了三類並建議雍正區別對待一樣,康熙皇帝對於不同類型的欠款人,也採取了不同的截然不同的態度。

第一類,是確實不借款,生活難以為繼的。

清朝時期的俸銀製度,可以說是完全照搬明朝,且不說銀兩的購買力變化,這套標準本來就是非常的低,明朝時候的官員都難以為繼,更不用說清朝時候了,所以如果是真正的清官,沒有獲得額外的營生和賞賜,單靠這些俸祿銀子過日子,確實非常困難。

這其中包括了去暢春園向康熙求情的一眾老功臣,康熙皇帝明白了他們的苦衷,也選擇用自己的體己銀子為這些人來還賬,算是體現出了自己的“仁德”。

第二類,是本可不借錢,但是為了迎合風氣,而向戶部借款的。

這些人的代表就是老狀元陳文勝了,他僅僅是向戶部借款一兩白銀,為的就是不讓自己成為朝臣的“孤例”,進而遭到異樣眼光。而像他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他們並不靠借款生活,如果遇到追比也能立馬還清,只不過這是他們向康熙朝堂上不正的官場之風納的“投名狀”,為的也是自保。

所以,這些人雖然是可氣,但是並不可惡,還上錢也就罷了,康熙也並沒有追究,反而對於“挖空心思,百般羞辱斯文”的田文鏡予以了懲治。畢竟這個時候,對於康熙來說,還款是最重要,只要能還上錢,至於什麼原因、什麼理由、什麼樣的想法,都已然是無所謂了,反而是田文鏡的尖酸刻薄讓康熙感到了厭惡。

第三類,就是將借款挪作他用,用國家資源為自己牟利的,這種人不僅可氣,而且可惡。

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桑佩、圖倫升、鄭元芳這三人了。桑佩用借來的十萬兩國庫銀子,跑到民間放高利貸,每月坐收五千兩,而圖倫升、鄧元芳挪借國庫的銀子,同時利用漕運的船做買賣,每月進賬一萬多兩。

可以說這三人不僅置國家的安危與穩定於不顧,甚至還利用國家的資源牟取暴利,可以說,康熙對於這三人的所作所為是非常的憤恨,於是他當著所有皇子和官員的面, 將這三人“拔翎奪頂”,交付審議,而既然康熙都這樣說了,等待這三人的也必將了非常嚴厲的懲罰。

而康熙也希望藉著懲治三人的惡劣行為,整頓朝綱,同時對官員們以警示。


康熙當眾處理了桑佩、圖倫升、鄭元芳,實際上也是宣洩對於八阿哥胤禩的不滿。

戶部出現如此虧空,八阿哥胤禩無疑是當之無愧的“始作俑者”。

他是主管戶部的阿哥,協助康熙和太子胤礽署理戶部的事務,所以如果有朝臣想要向戶部借款,必然是要經過八阿哥胤禩的。而這在八阿哥胤禩看來,是一個絕佳的邀買人心的機會。

於是,前文中所說的欠款的三類人,不管通過何種方式向戶部借款,都能夠與胤禩建立交集。

那些生活困窘、無以為繼的官員,因為八阿哥批覆的戶部借款,生活得以維繫,可以說,這個錢對於他們來說是雪中送炭,必然對胤禩也會有著一絲感激之情。

那些為了迎合官場而借錢的官員,甚至出現了向戶部借款一兩的事情,換做其他人必然覺得是無理取鬧,大可不必,可是八阿哥胤禩對於這種的“荒唐”行徑,竟然還能大開綠燈,必然也會讓陳文勝之流對其也是頗有好感。

而至於桑佩、圖倫升、鄭元芳,那就更不用說了,隆科多就借出了三千兩,已經被逼到了變賣寶刀的地步,而這三人,且不說能借到十萬塊的鉅款,就是在追比欠款中從容的表現,也必然能夠知曉其背後有著勢力撐腰,甚至還獲取了一定好處,而這個人便是胤禩或者是八爺黨的其他皇子了。

可以說,胤禩在主管戶部期間,濫用職權,向官員借款,造成了戶部虧空的現狀,應該承擔主要責任,這已經讓康熙對其深感失望,而他之後的表現更加讓康熙反感。

首先是在朝堂上,面對各地嚴重的災患文書,竟讓想要以地方官員“欺上瞞下”搪塞過去,藉機掩蓋戶部虧空的事實,完全是置百姓的死活與不顧。

其次,雍正清朝戶部存銀,十阿哥胤䄉在朝堂上竟以“越俎代庖”,批判雍正的行為,幫助八阿哥胤禩進行掩飾,無疑康熙對於這種拉山頭、築壁壘的言行也是極度的不滿。

再次,八阿哥胤禩整個追比欠款的過程中,不斷給雍正設置阻力,挑撥皇子之間以及皇子與朝臣之間的關係,甚至還出現了十阿哥胤䄉帶著官員上街變賣家當的荒唐事宜,這也讓康熙愈發對其厭惡。

所以,儘管康熙並沒有當眾提及八阿哥胤禩,為的是給自己兒子面子,但他通過懲治桑佩、圖倫升、鄭元芳三人的同時,也是在給胤禩提醒,同時更是在告誡胤禩要好自為之。


當然,康熙在對胤禩不滿的同時,康熙對於雍正和太子胤礽也有著莫大的失望。

對於雍正,康熙肯定的是其態度,但是失望的是其方法。

康熙讓雍正追比戶部欠款,看重的就是雍正的剛正不阿與嫉惡如仇,希望他能夠帶著“孤臣”的心態,完成好這次的差事,進而名正言順的獲取一個親王頭銜,算是為太子胤礽培育一個有實力的支持者與協助者。

然而對於雍正在此期間的表現,康熙並不滿意。他任用田文鏡不當,不僅官員們怨聲載道,甚至就連太子胤礽、魏東亭、乃至康熙皇帝都深受其累,而雍正追比的方式就非常的簡單,除了強制要求與曉以利害,再無其他手段,更是沒有按照鄔思道的要求進行細分和徹查,最終讓桑佩、圖倫升、鄭元芳之流成為了漏網之魚,依然可以拿著國庫的存銀獲取利益。

康熙用這樣的方式無疑是給雍正上了一課,告訴了雍正正確追比欠款的方式發法,而雍正也為此付出了一年俸祿的學費。只不過,雍正這個學費沒有白交,在其繼位之後用康熙的方式繼續追比欠款,使得國庫迅速充盈起來。

而對於太子胤礽,康熙已經無話可說。

戶部欠款,胤礽的虧空最大,本來還想著讓雍正幫其隱瞞,但是事情敗露之後,竟然不惜用賣官鬻爵的方式來填補欠款的窟窿,這已然讓康熙非常的氣憤。

而在這之後,竟然在未與康熙協商和知會的情況下,擅自做主將一次性還款變為了分兩年還清。儘管這樣讓朝臣們歡心鼓舞,但是對於康熙來說,卻不是什麼好消息,畢竟他現在就是希望能夠把欠款追回,填補國庫虧空,以防止再有災患和戰亂,而太子胤礽的做法無疑讓康熙的想法和激化徹底破產,國庫依舊空虛,康熙的心情可想而知。

氣不可遏的康熙面對此情此景,也只能用懲治桑佩、圖倫升、鄭元芳三人的方式來進行發洩,只不過,胤礽依舊是沒有理解康熙的想法罷了。

而康熙的一句“朕還能說什麼呢”,更是體現出了康熙內心中的無可奈何。


雍親王府


這件事要從鄔思道勸四爺追繳國庫欠款開始說起。老四因為是否接受追繳欠款的工作時也是非常猶豫,當時鄔先生就給老四進行了分析,鄔先生的話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皇帝想有一個人能去追繳欠款,如果接任追繳欠款的工作可以得到康熙的賞識。這一層意思鄔先生說的比較直接,老四聽了這段話之後就走神了,他此時已經打定主意接受追繳欠款大臣的職務,但是卻沒有聽到鄔先生後面半句話的意思。

第二層,鄔先生對追繳欠款的人進行分類,認為其中一部分是不得已借款,一部分人是故意借款。這裡面的潛臺詞就是讓老四抓住那些故意借款的人,而先不急著追繳那些不得已借款人,但是老四當時已經走神,沒有在意鄔先生這句話,鄔先生也沒有繼續說下去了。

後來老四擔任追繳欠款大臣之後,就鬍子眉毛一把抓,結果產生該抓的沒有抓,不該催款的催款,最後逼死魏東亭,成為了眾矢之的。

康熙在朝會上對追繳欠款的事件進行總結,老四也是主動承認自己的一些問題,但是康熙的想法是就此打住,對老四不追究更大的責任,只是說老四做事太過操切。當所有人都以為追繳欠款的事情就此結束之後,康熙突然對桑佩,圖倫升,鄭元芳三人進行問責,並且直接將此三人借款國庫錢用來謀利的情況公之於眾,將三人交付刑部問罪。

康熙此舉有三個用意:

第一、保護老四。

因為老四追繳欠款太過操切,最後逼死大臣,如果此時康熙不站出來為老四撐腰,老四很可能就被朝野群起而攻之,打壓這幾個人就是告訴大家,不要在這個時候攻擊老四。

第二、告誡借款的人。尤其是那些借款謀利的人,讓他們好自為之,不然這三個人就是他們的例子。也說明康熙對欠款人員的底細都非常清楚,懲戒此三人就是警示借款之人,也說明追繳欠款會一直進行,尤其是對那些不法之徒。

第三、就是教老四等人處理事情的方法。老四擔任追繳欠款的大臣,結果鬍子眉毛一把抓,沒有對追繳欠款的人員進行分類,所以沒有成效,而康熙當場指出的三個人,是追繳欠款最應該追繳的一批人。這是教雍正怎麼去辦事,相信雍正也會因此學到不少東西。

將追繳欠對象分類,康熙和鄔先生的想法不謀而合,可惜當時雍正沒有聽清楚鄔先生的第二層意思,不然追繳欠款辦理的會更好。


帝國烽火



自從胤禛接手追比戶戶欠款的差事之後,前前後後發生了很多大事,最著名的是魏東亭被逼自殺;老狀元因為一兩銀子而遭羞辱,引起了勳貴們的極力反彈。十阿哥當街賣家當,更是大出難題。

這個局面,此刻如果康熙不出面,不但對胤禛越來越不利,甚至可能會危及朝局。

鄔思道分析的這三類人,其實康熙都瞭如指掌。康熙甚至連每一個人的具體情況,都是心知肚明的。康熙甚至知道造成如此格局的原因所在,總根子在自己身上。


魏東亭等勳貴之所以敢大肆的向國庫借銀子,實際上大部分都花在了自己的身上,

正是自己晚年的好大喜功,貪圖享逸,才造成了這樣的一個格局。而桑佩等人利用職務便利,大肆借銀,損公肥私,是因為自己對吏治的寬縱,造成的惡果。甚至他可以清楚的看到朝廷已經被各種利益鏈條和潛規則給割裂的四分五裂,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如果康熙再年輕20歲,按照康熙的性格,是必定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革除弊政,澄清吏治,匡補過失的。

但是年紀大了,求穩成為了康熙的第一要務。

所以康熙不太願意去觸動那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他只希望一切都安於現狀,不要出任何大亂子就行了。他用親情維繫皇親宗室,用恩德感化勳貴功臣,用寬縱來籠絡百官群僚。但是這表面的風平浪靜,讓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康熙惴惴不安。


果然康熙四十六年,黃河爆漲,十幾個河堤決口,數百萬災民流離失所。而此刻,朝廷竟然拿不出銀子來賑災,不單拿不出銀子了,連國庫裡還剩多少銀子,主管戶部的胤禩和負責監國的胤礽竟然都無法拿出一本清楚的賬目來。

此等危機前所未遇,這讓康熙寢食難安。幸虧在諸皇子當中,胤禛脫穎而出,敢於擔當,做事有法,這讓康熙眼前一亮。胤禛的鐵面無私,大道為公,替康熙解決了燃眉之急,也替朝廷挽回了局面。這讓康熙燃起了培養一個改革之君,替自己匡復得失的想法。

因而”追比戶部欠款”,不單單是對胤禛的考驗,同時也寄予了康熙非常大的求成的希望。

如果在自己有生之年,認真就能夠替自己革除了弊政,澄清了吏治,那是何等的三生有幸啊。然而現實事實上還是比較嚴峻的,儘管在此前康熙也替胤禛鋪了很多路,中間又給予了很多的幫助。但是,現實實際上是複雜的,面臨的問題也是嚴峻的。


所謂積重難返,的確這個也為難胤禛了。胤禛做事過於嚴苛,不善用恩,遇到此等背後關係複雜的問題,往往揪住表面不放,而不懂得背後的疏通與迴旋。

於是就造成了處處被動的局面。因而康熙評價胤禛“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這一次卻該查的沒查,不該查卻往死裡查,弄得不該死的死了,該辦的沒有辦。”

很顯然,康熙對胤禛造成的這個被動局面非常失望,但是作為康熙首要考慮的是,穩定局面。


在處理完十阿哥之後,立刻嚴辭問責桑佩、圖倫升,鄭元芳等三人,分毫不差地道出了,他們借了多少銀兩,以及銀兩的去處和獲利多寡。當場解職交都察院和刑部嚴加審訊。措施之迅速,打擊力度之大,讓很多在場的人目瞪口呆。

到了這一步就不單單是替胤禛收拾爛攤子了。而是震懾那些躲在背後的蠢蠢欲動的反對派和既得利益集團。

不要以為我康熙老了,就害怕你們起皮,對你們聽之任之了。實際上,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連那些不起眼的胥吏的情況我都瞭如指掌,收拾你們也就是眨巴眼的功夫。誰都有一本爛賬,這賬本就在我康熙的心裡。哪個不服氣的,想跳出來挑事兒的,桑佩、圖倫升,鄭元芳就是你們的下場。

這一招實在是高,不服不行。那些準備拆胤禛臺,把胤禛逼倒的人,此刻誰敢再出來亂說亂動?


最終再由胤礽提出一個“兩年清還欠款”的方案,把最大的”人情”再留給儲君去散發。裡子面子就全齊了。事態也就在最小代價中平息了。

但事實上康熙還是心有不甘的,因為一切又都回到了“保持現狀”的局面。所以胤禛還需要繼續接受磨練。康熙一直到臨終前,才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對胤禛和盤突出。這也是胤禛十三年如一日,廢寢忘食,孜孜不倦,目的就是完成康熙的臨終夙願,“革除弊政,澄清吏治,匡補朕的過失”。


炒米視角


康熙的帝王心術,在《雍正王朝》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為追繳戶部欠款的工作開總結大會的時候,康熙處理了桑佩、圖倫升、鄧元芳三人,這也說明了他才是大清帝國的話事人。

這三個人借國庫的錢賺外快,有錢不還,康熙處理他們能夠以正朝綱

桑佩借了國庫十萬兩銀子,跑到民間放高利貸,每月坐收五千兩。


圖倫升、鄧元芳挪借國庫的銀子,又利用漕運的船做買賣,每月進賬一萬多兩。

這種明顯損公肥私的行為,康熙必須予以打擊。如果不處置這幾條蛀蟲,國庫會被掏空。

更令康熙生氣的是,他們一邊給康熙戴高帽子,一邊謊稱想辦法還錢,實際上賺得盆滿缽滿。這完全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康熙不會容忍有人在自己眼皮底下欺君。

給胤禛上了一課,也是一種批評,讓他以後留點心

胤禛負責追繳戶部欠款,結果該追的銀子沒追回來,該緩一緩的還鬧出事。像桑佩、圖倫升、鄧元芳這樣的人,胤禛絲毫沒有覺察,還要等到康熙來處理,這是他工作失職。

康熙每宣佈完一條罪狀,鏡頭都會對著胤禛。康熙通過處置他們,間接地告訴胤禛:看人不要看錶象,嘴上沒錢的說不定腰纏萬貫,你的案件偵查工作沒有做到位。

通過這三個人以儆效尤,告訴其他欠款的人,趕緊還錢

欠款的官員太多,收上來的欠款不足三成。康熙之前已經發話,沒還錢的全部抄家,結果大家還安然無恙。如果不拿出點雷霆手段,那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大多數人的欠款都沒有還清,也不能真的全部處置,否則朝堂都會門可羅雀。於是,康熙只能抓幾個典型。讓他們成為欠債不還的“榜樣”,引起其他同類人的警覺。

康熙通過這件事,告訴胤礽和臣工,自己才是大清帝國的老闆,掌握著朝廷的最終決策權

追繳欠款的期限快到的時候,胤礽卻當眾宣佈分兩年還清。欠款的官員一聽,歡呼雀躍,對胤礽是感恩戴德。

胤礽的這一舉措,直接宣告了胤禛的工作失敗,否決了康熙的聖旨,同時還為自己贏得了名聲。

胤礽唱了白臉,康熙和胤禛成了黑臉。康熙看到胤礽越權行事,心裡很失望,卻也不好說什麼。

官員聽了胤礽的話,忘了康熙的聖旨,這還了得?

康熙通過處置這三個人,讓官員知道:胤礽的話不完全有效,他還沒上位,我才是你們的老闆,記得以後聽我的。

也是在敲打胤礽:不要搶我的風頭,不要收買人心,更不要否定我的命令,我的話比你更有權威,薑是老的辣。

追繳戶部欠款的難度之大,超越了康熙的想象,讓他只能無奈地默認胤礽的行為。處置桑佩、圖倫升、鄧元芳,是康熙為大清除國蛀,為自己找權威,為朝堂立“標杆”。


秋媚讀史


康熙作為聖祖仁皇帝,在雍正王朝中的表現真真當得起一個“仁”字,對兩度廢立的太子胤礽的態度,對雍正追繳戶部欠款處事操切的各方面處理,賞罰得當,一派仁君風範。

《雍正王朝》當朝處理桑佩、圖倫升、鄭元芳的劇情是這樣的,康熙首先對自己的兒子分個的問話並且當眾對十阿哥處罰,由十阿哥提及康熙替三阿哥還錢的“不公平”對待,而獎勵三阿哥,十阿哥愚笨的拿自己借國庫的錢買園子休戲樓和三阿哥借庫銀著書相比,康熙的兒子也是有大不成器的。這是康熙先從兒子們著手公平的獎罰分明。接下來就是桑佩、圖倫升、鄭元芳三人了,這三人到這時還存僥倖心理,想矇混過關,康熙問話還錢,他們回答想方設法湊錢還錢。康熙是誰,他們那點家底早被查的倍清楚了。康熙原話:“可惡,你們還要借款還錢,桑佩,你借戶部十萬兩銀子,到民間放高利貸,每月坐收五千兩,這些年你也撈夠了吧?圖倫升、鄭元芳,你二人挪借國庫的錢,又利用漕運的船做買賣,每一次進項都在萬兩以上,是不是?像你們這等貪贓枉法之輩,聖人的恕道難道是為爾等所設的嗎?立即給我拔翎奪頂,交都察院和刑部嚴加審訊。”



這就是一代明君,上行下效,賞罰分明,雷厲風行,國法面前人人平等,一代仁君風範。


慧語心得


10天還清欠款,逾期就抄家,這是康熙放出來的豪言。也正因為有了這句話,四阿哥胤禛才敢放開手腳去追比戶部欠款。結果呢,10天過去了,欠款收了不足三成,沒還錢的也沒被抄家,真是啪啪打臉。



康熙是聖君,這次真是丟盡了臉面。但丟臉面是小,以後怎麼辦?這次說10天還清,不還就抄家,結果食言了,下次再說點什麼別的,大臣們就更不當回事了,久而久之,這皇帝當的還有權威嗎?權威都沒了,誰也震懾不住,底下就更得為所欲為。所以,康熙說什麼也得小小的殺雞儆猴,敲山震虎一下。

當然,追比戶部欠款的事兒被胤禛搞得滿城風雨,天怒人怨,這是事實,所以要先把局面穩定住。於是,為了平息大臣的怒火,眾矢之的田文鏡被處理了,外放到陝西做知縣,實則是變相保護,留個機會給未來的新君去起用。正當大家認為這事兒要了結了的時候,康熙突然發飆了。



他指著桑佩、鄧元芳、圖倫升,一五一十地說出這三人欠了國庫多少銀子,拿著銀子去幹什麼了,又獲了多少利,然後立即下令將此三人革職,交部議處。藉著處理這三人,康熙明擺著告訴大臣們:

第一,我不是老糊塗了,你們乾的事兒我全門兒清,想處理你們,分分鐘的事兒。

第二,我之所以饒過你們,是因為我想睜一眼閉一眼,可是,如果不想睜一眼閉一眼了,桑佩、鄧元芳、圖倫升就是下場,所以我才是那個把控全局的人,你們最好都小心著點,不要幹那些不法勾當,老老實實做官辦差,服從我的命令。



此外,處理桑佩、鄧元芳、圖倫升也是給胤禛提個醒。辦差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要總是用蠻力,要分門別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比如像這老三位,不處理他們幹啥?而像魏東亭這種人,人家為啥欠債你心裡不清楚嗎?能緩一緩就緩一緩嘛。

最後康熙默許了胤礽提出的分兩年還清欠款的主張,畢竟之前搞得轟轟烈烈,現在也不能就這麼戛然而止,以後連提都不提了。所以,即便胤礽是自作主張,康熙也只能打掉了牙往肚子裡咽。分兩年還清,這樣既給了太子一個面子,也讓自己別沒了面子。


達摩說


這就是帝王之術,康熙當庭處理了田文靜,是為了籠絡臣子之心,田文靜是替罪羊。他希望老四雍正能下手整治,又擔心朝局不穩。常言道,法不責眾嘛。所以只能籠絡大臣,明裡懲罰四爺和田文靜。

但為了殺一儆百,讓四爺的追逼欠款不至於前功盡棄,又要警告太子越俎代庖了,所以就當眾懲治三個大臣。這樣做就是警告大家,款還是要還的,誰有錯皇帝都清清楚楚,並不是不追你了,而是讓一步。

也告訴雍正四爺,你做事很好,但還是不到位,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這是在教四爺如何辦差。


不肖影視


《雍正王朝》是由一系列的大的事件連接起來的一部經典的歷史大劇,而這些事件圍繞的中心事件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

追比國庫欠款事件是整部劇中的第二件大事件,而這件事情卻是由第一件事情江南賑災事件引起來的,四阿哥胤禛在第一件事情不僅收穫了民心,還有康熙的讚揚和賞賜(封為郡王)。

胤禛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的警覺,使自己處在了風口浪尖之上。

太子和八阿哥都舉薦胤禛擔任追繳國庫欠款大臣,將這件“燙手的山芋”丟給了胤禛,目的就是要胤禛得罪所有欠款的大臣,而且完不成任務,還會降低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消除江南賑災事件給康熙帶來的好感。

胤禛被逼上梁山,不接也得接。

在前面的問答中我們提到過胤禛的策略是儘快結束這件事情,因此做事就非常的嚴苛,目的就是要逼得有人找康熙,儘快結束這件事情。

因此胤禛對於這些損公肥私的人員的調查和逼迫並沒有太甚,因為這些人對自己的策略並沒有太大的幫助,而且自己也沒有權利處置這些官員。

康熙之所以在追款總結大會上處理這三個人,就是為了殺雞儆猴,告訴欠款官員如果有錢不還,這就是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