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早年遊學,碰到朱元璋躺在地上,為什麼就能預測他成為皇帝?

醉墨客


提起劉伯溫我都知道他有未卜先知能力,劉伯溫的《燒餅歌》中很多歌詞更是精準地預測了從明朝滅亡到清朝崛起甚至到一直到民國時代未來500年的事。它作為一個謎團也是一直以來被很多人熱議甚至被很多學者研究的一個問題。

劉伯溫是否真的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是如何預測朱元璋就是未來皇帝的?

劉伯溫是如何預測朱元璋是未來皇帝的

劉伯溫是浙江青田人,從小便天資聰穎,有“江南第一才子”的稱號。在他23歲的時候就考中的進士,但可惜的是劉伯溫雖有治國平天下的報復但無奈沒有很好的平臺。雖然也當過幾年官但官運不是很亨通,當的都是一些小官。於是便回家開館授徒,偶爾會各地遊歷來新增自己的閱歷。

相傳就有一次劉伯溫遊歷到安徽鳳陽看到一顆大樹下有個放牛娃在睡覺。本來一個牧童睡覺也沒什麼可奇怪的,但牧童的姿勢剛好呈一個“大”字形躺在樹下。而他的趕牛鞭剛好放在頭頂上,大字上面加上一橫正好是個“天”字。劉伯溫感覺很有意思,於是在一旁觀察。更巧的時這時牧童又翻了個身,側睡在地上,弓起身、彎起腳一隻手在前,一隻手在後,剛好個“子”字。兩個字加一起就是“天子”。於是劉伯溫斷定此人日後必成大事,他就是未來的天子。而這個牧童就是朱元璋。

但這個故事聽上去可信度就比較地,很可能是朱元璋或是後人杜撰,為了表達朱元璋是天命所歸而編造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貧苦農民出身,出身並不尊貴也不是什麼皇室後人。但既然當了皇帝總要顯得自己跟其他普通人不一樣一些。漢高祖劉邦在成為皇帝后也有類似的神化自己的故事。

劉伯溫是否真的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關於劉伯溫未卜先知能力是有歷史記載的。

第一,劉伯溫勸朱元璋不要去救援安豐,但因為當時大多數人都主張救安豐,朱元璋沒聽劉伯溫“以靜制動”的規勸,親自去增援安豐,結果接下來發生的事如劉伯溫導演的一斑。被陳友諒乘機圍攻洪都,在洪都鄱陽蝴上與陳友諒軍隊作戰的時候,劉伯溫突然跳起來讓朱元璋更換戰船,結果朱元璋剛換了戰船還沒坐穩,原來的戰船就被敵軍擊毀了。這件事被當時傳頌後,劉伯溫就被坐實了未卜先知的能力。

《明史·列傳第十六》這樣記載:“與友諒大戰鄱陽蝴,一日數十接。太祖坐胡床督戰,基侍側,忽躍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太祖倉卒徙別舸,坐未定,飛炮擊舊所御舟立碎。”

但與其說是未卜先知不如說是劉伯溫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分析預測的可能的結果,並不能夠證明劉伯溫一定就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第二,如果說以上事件都不能斷定劉伯溫的未卜先知,那麼劉伯溫的《燒餅歌》卻無法用以上兩種方式來解釋。這也是劉伯溫到現在為止留給世人最大的一個謎團。

《燒餅歌》裡有很多歌詞精準了預測了未來發生的事。比如“閹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用拆字法女鬼就是魏,在加上是閹人剛好就是魏忠賢,這就是預測的明朝後期魏忠賢亂朝綱的事;

再有“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戎丁,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傑總無成,戊子己肚亂如麻。到處人民不在家。偶遇饑荒草寇發。平安鎮守好桂花。”木下一了頭是李,目上一刀是自,一戎丁是成。剛好是李自成。

然後他還預測了清朝的事“草頭加上石頭女,又抱孩兒作主張”這一看不就是慈禧嗎?不僅如此還有清朝滅亡“四面八旗難避日,遼陽思念舊家鄉”正是八國聯軍侵華。

如果是一兩句是巧合那麼如果是很多句呢?全部是巧合未免也太巧了。


歷史湮滅的足跡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窮,上不起學,由於營養跟不上,現代眼光來看長得有點醜。古代又窮又醜所以父母就跟他找了份事,就是跟地主放牛。

故事1,朱重八天意使然,小時候和很多小孩假扮皇帝,輪流扮皇帝,輪到朱重八,當時他要斬犯重罪的罪臣,別的小孩都不聽話,突然一支樹枝斷了,剛好打死扮罪臣的小孩,所有的小孩都跪在地上喊萬歲。後來朱重八在小孩裡的威望很高。

故事2,朱重八膽肥心眼多,他和別的夥伴一起跟地主放牛,當時由於天災人禍,牛在當時是不準殺,更別說吃牛肉,但朱重八和夥伴們想吃,於是朱重八就想了個壞主意,他和夥伴把牛殺了,把整條牛尾留下,吃飽後,他讓夥伴拿著牛尾站在崖邊,他故做慌張的向地主報信說牛跌下崖,夥伴正拉著牛尾,結果地主帶人去,夥伴說牛已經跌下去了,牛尾拉斷。

故事3,朱重八天子之象,朱重八放牛期間,有一天劉伯溫路過,朱重八頭枕扁擔,四肢張開睡著,劉伯溫遠看是個天字,走近叫他,沒叫醒,朱重八謎糊之間又換了個姿勢,身體彎曲,把扁擔放在腰間,劉伯溫一看是個子字,頓時把劉伯溫驚呆了。

故事4,朱重八經徐達介紹加入明教,當時明教教主張無忌愛美人不愛江山,朱重八在明教五行旗做小頭目,慢慢做大,並打敗當時在丐幫的陳友諒,後來一統天下。好累啊,瞎扳累死人了。


小迷徒359


劉伯溫是元末明初一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能。

劉伯溫早年間曾在元朝廷為官,當時官場腐敗、正義難伸,劉伯溫心情十分鬱悶,所以他決定辭去官職,遍遊天下。

當他在徽州遊玩時,聽聞歙縣有一仙人洞,洞裡住著一個瘋和尚,嘴裡老是念叨一句話:“朱劉和天下,只等有緣人。”但周邊鄉鄰沒人知道他的來歷。劉伯溫很是好奇,決定一探究竟。

這一日,來到了仙人洞,只見一和尚盤坐於一青石之上,微閉雙目。劉伯溫開口道:“學生青田劉伯溫,特來拜見大師!”

和尚聞聲雙目微睜,打量了一番劉伯溫,開口道:“來了就好,來了就好。”劉伯溫十分納悶,正欲開口,和尚接著說:“我乃周顛,在此等候你多年。現傳你一本奇書,輔佐新主平天下。元神俱滅,龍興鳳陽!”


說完這句話,和尚化作一縷青煙,飄然而去。只見青石之上留有一本書,劉伯溫拿起一看,書面寫著“六甲天書”四個字。接著劉伯溫回味了一下和尚最後一句話,應該是說元朝要滅亡,而新的真龍天子在鳳陽。

劉伯溫下了山,當即啟程趕往鳳陽。但鳳陽那麼大,如何尋找真龍天子呢?一般真龍出現都會天生異象,劉伯溫決定從“異象”開始下手。

劉伯溫經過多方打聽,終於探得一朱姓農民家的兒子朱重八,出生時有與常人不同之處:朱陳氏在臨產前一天晚上,夢見一位神仙給自己吃了一粒金光閃閃的仙丹。

結果第二天就生了孩子,分娩當天之時臥室忽然充滿了紅光,鄰居們都以為老朱家著了火,紛紛前來幫忙滅火。

劉伯溫此時並不能確定朱重八是否就是他要找的人,於是他決定當面觀察一番。經打聽後得知,朱重八在後山幫地主劉德家放牛。


當劉伯溫趕到後山時,只見是一個放牛娃頭枕一條趕牛鞭,四仰八叉躺在草地上睡覺,劉伯溫仔細一看,這個姿勢象煞了一個“天”字。

劉伯溫看著這個姿勢很好笑,不禁童心大發,他折了一根狗尾巴草在放牛娃腳板底下撓起了癢癢。放牛娃腳底被撓的難受,不覺翻了一個身,側睡在草地上,一雙手放到身前,一隻腳伸直,一隻腳掄到身後。

劉伯溫再一看放牛娃的睡姿,不覺大吃一驚,這不是一個“子”字嗎?聯想到剛才看到的那個“天”字,合在一起,正是“天子”兩個字。

此時劉伯溫確信這個朱重八就是他要找的人。於是他什麼都沒說,直接回到了家鄉青田。他後面要做的就是苦修《六甲天書》,等候真龍天子召喚。

多年以後,朱元璋高舉義旗,劉伯溫前來輔佐,朱、劉合璧得以和天下。

以上內容乃民間傳說,勿當正史解讀。



花木童說史


在很多版本的書籍中提到早年間劉伯溫在遊學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放牛娃在樹下熟睡,劉基通過察言觀色,看這名放牛娃睡姿,大吃一驚,甚至從馬背上跌落下來,認為這個放牛娃就是真命天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劉伯溫早年遊學

劉伯溫少年時期非常聰穎,古文雖然非常繁雜,但是其能夠過目不忘,吟詩作賦,文章詩詞,無所不通,而且能夠知天文懂地理,因此被鄉里人公認為“神童”,以至於他的名聲流傳非常廣泛,引起元朝重視。

劉伯溫在考試上節節勝利,被委任為官員。但他對於蒙古人的驕橫跋扈與民族欺壓的政策,失望透頂,因此不久之後決定辭官回鄉,到處遊學。

當時的老百姓都沒有什麼知識,而對引經據典、卜掛推算的劉伯溫非常的崇拜,認為劉伯溫就是傳說的神仙。基於此,劉伯溫在當時定然是一言九鼎,說話非常有分量的。

2、劉伯溫與童年朱重八相遇故事簡介

據說,劉伯溫早年遊學到鳳陽縣,發現了一個牧童,在大樹下酣睡。劉伯溫騎在馬上,分析牧童的睡覺的姿勢以及他的神態,大吃一驚,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的真命天子。而這個在樹下酣睡的孩子就是朱元璋。

但是深度分析這個孩子之後,於是搖搖頭,說這個孩子命比較苦,與佛家結緣,與乞丐結緣,其父母在他年幼之後,定然會先後去世。從劉基分析與朱重八此後的人生經歷完全符合。但是這裡面有很大的玄機,與其說劉基神機妙算,不如說故事背後存在著魔術。

3、劉伯溫預測朱元璋的原由分析

他之所以預測朱元璋將來能夠成為皇帝,其真實性存在著的很多疑問。劉伯溫在元末明初以及名滿天下。其給予人們帶來的印象就是高深莫測,如同道人與神仙。當事人們都是非常迷信的,對於遊學、善於的卜掛的人,可以說是深信不疑的。

而明朝初年,流傳劉基預測朱重八能夠成為皇帝的故事,非常有可能就是造勢。正如當年劉邦斬殺白蛇,正如隋朝末年,李氏取天下等,這是都是人編造出來的,就是造勢,就是上天讓劉邦與李淵等人成為新朝的皇帝,這對於糊弄沒有什麼知識水平的老百姓是非常有用的。

劉伯溫在人民的心目中的地位固然是非常崇高的,因此元朝末年流傳劉基在早年間預測朱重八能夠成為皇帝,實質上就是為他登基造勢,使人民信服,只有朱重八才是真命天子,這對於朱重八獲得天下人的支持,以及奪取談下提供幫助。

因為當時除了碩大的元朝之外,還有陳友諒以及張士誠,而朱元璋輔助的小明王也死的非常蹊蹺。如果他直截了當的登基,很難使人信服。

基基於劉基在天下威望非常大,朱元璋完全可以藉助劉基的嘴,說早年間劉伯溫為自己卜掛,或者劉伯溫第一眼看到自己,就認為他朱重八是真命天子。

因此,劉伯溫在早年遊學時,預測朱重八能夠登基,也許是完全杜撰的,甚至劉基根本沒有見過在樹下熟睡的朱元璋,這也是古代君王取天下的慣用的伎倆。


小小嬴政


據說,劉伯溫早年遊離四方,有次途徑安徽鳳陽時,看到正在田裡放牛的孩子朱元璋,當時朱元璋在靠在牛身上睡覺,只見他仰面朝天,整個人呈一個“大”字型,劉伯溫看了很吃驚,心想:這不是一個“天”字嗎?

於是,劉伯溫又走近朱元璋身邊,抓了一把狗尾巴草,在他腳上撓癢癢。睡夢中的朱元璋覺得腳底有點癢,就下意識地轉了一個身,彎起了腳,弓起了身,一隻手在前,一隻手在後。劉伯溫一看,頓時驚出一身冷汗:這不是一個“子”字嗎?

兩個字聯繫到一起,就是天子。劉伯溫當場就斷言,這孩子身上有帝王之氣,貴不可言,將來一定會成為皇帝。後來果不其然,朱元璋長大後,真就成為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數百年來,這個故事被很多人傳得是神乎其神,但其實呢?這不過是標準的民間故事。



因為,劉伯溫比朱元璋大17歲,據史書上記載,劉基早年一直在家鄉浙江青田讀書,直到他17歲時,他因探訪程朱理學故里徽州,才來到安徽。而此時,朱元璋才剛剛出生,所以兩人不可能產生交集。而在探訪完徽州後,劉伯溫又繼續回到家鄉讀書,然後在他23歲的時候,到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

但是,因為當時正值兵荒馬亂,戰火連連,所以劉伯溫在考取進士後並沒有立馬當官,而是在家閒居三年。等到他26歲時,才被元朝廷授予江西高安縣丞(正八品)的職務,此後5年,他就一直在江西高安縣生活。換句話說,劉伯溫從23歲到31歲期間,他只待過三個地方,那就是大都、浙江青田和江西高安縣。

此時的朱元璋,剛好是從6歲到14歲,卻一直呆在安徽鳳陽的某個村裡面,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劉伯溫並不存在所謂的到安徽鳳陽遊離,他和少年的朱元璋,也沒有任何交集。



再退一萬步說,如果劉伯溫真有遇到朱元璋,他還算出朱元璋就是未來的天子,那他為什麼不提前押寶下注,非要等到朱元璋已經發展壯大,並下詔邀請他來南京時,他才來呢?甚至而言,既然他已經知道元朝將要被朱元璋取代,他為何還協助元朝鎮壓過農民起義,甚至還因為元朝想要招降起義軍,結果一怒之下而辭官,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呢,這個所謂的傳言,就和那些所謂的什麼你老媽被龍給姦汙,還有什麼你老媽生你時,夢到太陽入懷;什麼有人能從你頭上看到五彩祥雲;什麼神秘的老人,說你面相貴不可言;還有什麼十八子得天下一樣,都是御用文人為神話皇權而拍的馬屁,

他們這樣宣傳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告訴世人,這些人之所以能當皇帝,那是命中註定。


我是趙帥鍋


話說劉伯溫是天神下凡,是玉帝派其來到人間尋找真命天子,並對其進行輔佐,重塑乾坤,再續天下,因此劉伯溫自帶天神光環,具有識別世間萬物的本領,再加上朱元璋本身就是真龍天子,具有真龍之氣,以及他那“不一樣”的睡姿,二者相遇,便見分曉。當然,這隻能當故事聽。



青年劉伯溫與少年朱元璋

話說二十多歲的劉伯溫雖考取功名,但是仕途不順,原來是劉伯溫生性高傲,為人清廉正直,有崇高的理想,是一個想要有一番作為的年輕人。但是他的同僚卻都是一群久居官場的老油條,吃著俸祿卻不做事,整日花天酒地,儘想著如何沾花惹草,逍遙快活。因此劉伯溫與眾同僚們雖然同為朝廷官員,卻顯著格格不入,絲毫無法融合進去,顯著涇渭分明,劉伯溫對比卻空有一番熱情,卻無處著力,又不想隨波逐流,最後只好選擇退出,另尋一番天地。



而此時的朱元璋還僅僅是一個少年,一個不知道天有多大,地有多寬,只知道想要填飽自己的肚子,做著每天都能夠吃大燒餅的夢的一個放牛娃娃。朱元璋此時談不上理想,也談不上抱負,只能談做夢,做一個吃的飽飽的夢。其一天的生活就是,放牛、吃飯、餓肚子、睡覺。但是誰也不會想到這就是這樣的一個娃娃,以後竟然會主宰天下,不,只有劉伯溫知道。


劉伯溫遇到席地而躺的放牛娃,為何預測其未來能夠成為真龍天子?

話說,青年劉伯溫離開了不喜歡的官場,四處遊歷,而少年朱元璋則仍然放著自己的牛。一天,二者相遇了,此時正是響午,日頭高照,萬里無雲,劉伯溫帶個草帽,手握摺扇行走在鄉間小路上,走著走著看到前面有一棵幹壯葉茂的大樹,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劉伯溫此時正好有些炎熱,熱汗直流,汗流浹背,於是便想走到這顆樹下,乘乘涼,歇一歇。但是又走著走著卻看到樹底下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衣著破破爛爛,嘴叼著一顆稻草,四仰八叉的呈大字躺著,雖然一看就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但是好一生富貴樣。


劉伯溫走著走著來到了少年的面前,看其一番好生自得的樣子,起了興趣,想要逗一逗這個孩子,於是順手摘取了一個狗尾巴草,用來撓這個少年的腳心。但是這個少年並沒有醒,而且由於比較癢,懶洋洋的翻了一個身,這一翻可不好,劉伯溫一下子愣住了,並且驚出了一身的冷汗,原來是起初這個少年仰殼呈大字躺著,這一翻身,少年一雙手放到身前,一隻腳伸直,一隻腳掄到身後,這不正是一個子字嗎!而其睡覺的時候碰巧將鞭子橫放在了頭上,那豈不是不是大而是天子,這一結合豈不是“天子”,此少年竟然具有帝王之氣,將來可了不得,很有可能就是未來的天子。但是劉伯溫雖然驚歎,但是自知要順從天意,時機未到,不可逆天而行,於是便悄悄的離開了。


很顯然,這是一個民間故事,劉伯溫未追隨朱元璋之前,二人從未謀面,更沒有這番經歷。劉伯溫確實很有才華,為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又為官清廉,正是平民百姓們所追捧的影響,因此百姓們有意突出自己所喜歡的影響,甚至將其神話,為其塑造無數個有血有肉的故事。劉伯溫“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等等故事,大部分都是這樣流傳下來的吧!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三位布衣起家的皇帝,他們分別是西漢的劉邦,東漢的劉秀,和明朝的朱元璋。而朱元璋,是最被漢人認可的布衣皇帝,被認為得位最正,崖山海戰以後,元朝滅了南宋,陸秀夫帶領10萬軍民跳海殉國,情景之慘烈,讓人扼腕嘆息,朱元璋滅元的壯舉,總算為漢人出了一口惡氣。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出生於安徽鳳陽,他的父親名叫朱五四,他的名字叫朱重八,朱元璋這個名字是他投奔郭子興以後起的,說到這,大家或許有些奇怪,這名字怎麼都帶個數字呢,原來元朝規定,平民是不允許有名字的,他們的名字只是一個代號,起代號的規律是按照出生年月日,或者按照父親年齡加母親的年齡,生他的時候,他父親四十五,母親年齡四十三,那他的名字就叫八八,因為叫朱八八不好聽,就改稱朱重八。

元朝的時候還有一個規定,就是封戶制,把老百姓的職業都給固定了,種菜的子孫就只能種菜,打鐵的子孫只能打鐵,賣豆腐家的後代,只能賣豆腐,老朱家被規定為淘金戶,可金子並不是那麼好淘的,所以為逃避懲罰,從他祖父朱初一開始,就開始舉家搬遷別處,後來他爸又輾轉來到鳳陽,租了幾畝薄地,才勉強過上農民的生活,朱重八的童年就是在鳳陽度過的,主要工作就給地主放牛。

話說有一天,朱元璋放牛的時候,被暖暖的陽光照著,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另一位主人公出現了,他就是劉伯溫,劉伯溫在元朝考中進士,因為元朝時,漢人被視為末等公民,因此一直沒有得到重用,只被點為一個縣丞,就是八品的縣官助理,就一個八品官,劉伯溫也沒有當長,因為他性格耿直,得罪了當地的豪紳。

劉伯溫被罷官以後,在回鄉的路上,看到了一個牧童,頭靠著牛,四肢伸開,仰面朝天在睡覺,他那個睡姿,活脫脫就是一個“天”字,毋庸置疑,那個牧童就是朱元璋。

劉伯溫見他的睡姿可愛,就故意逗他,撓了一下他的腳心,牧童的身體翻動,變成了側臥,雙手抱頭、手裡放牛的鞭子,慢慢地移到腰處,形成一個“子”字,劉伯溫見了,吃驚非小,於是他細細看了朱元璋的面相,發現他腦門上紫氣翻騰,似有龍在盤旋,果然是天子之相!

於是就拜請朱元璋出山,最終將元朝推翻,建立了大明王朝。


據說朱元璋在起義時候,時間定在陰曆的八月十五,為了防止消息洩露,劉伯溫想出了一個計策,把寫著“八月十五起義”的紙條,放在一個小餅裡,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以後,為了紀念那個發跡的日子,於是就規定每年的八月十五都要慶祝,並將當年起兵時,秘密傳遞信息的小餅,命名為“月餅”,賞賜群臣分食,就這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其實這只是民間傳說,類似的民間傳說還有很多,比如“泥馬渡康王”,事實本來是金國大兵壓境,北宋答應金兵的條件,以親王為質,趙構就是康王。宋欽宗答應後,趙構就被質到金國,可金兀朮見到趙構,怎麼看也不像個親王,就懷疑宋朝弄虛作假,就讓他回去了,因為趙構是被放回來的,根本就沒有什麼追兵,更沒什麼兇險。

可人家趙構卻硬生生杜撰出一個泥馬渡康王的故事,描述他機智勇敢地,從金國逃回來,夜宿判官崔鈺的廟裡,金兵追來,情況非常兇險,崔判官把他叫醒,指派泥馬馱他過河,擺脫追兵化險為夷。

這個故事就是為了烘托強調趙構的君權神授高逼格。有好事者,專門分析了他回來的路線,發現他這故事編得根本驢頭不對馬嘴。

還有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說什麼啊赤帝之子斬了白帝之子,這故事還被司馬遷收錄進史記,其實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這故事也是編造的。


他們之所以熱衷編造這些故事,無非是為了美化自己,證明他們成為統治階級的合理性,是老天爺的安排。 朱元璋的這個故事也一樣,誰都知道劉伯溫能掐會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名號甚至比諸葛亮還要響亮,民間一直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之說,這樣的能人一眼就看出來朱元璋小時候就能當皇帝,那結果還能錯嗎!由些推斷,朱元璋雖然出身布衣,但卻是真命天子下凡,當上皇帝也是理所應當。


歷來現實


10歲的朱元璋在給地主劉德家放牛,這天晌午,他又累又餓,躺在樹蔭下發呆,不由得想起爹孃經常給自己講的家族逃難史。

聽父母講自己家世代農民,祖籍是江蘇句容縣(今南京市句容縣)通德鄉的朱家巷。

父親和爺爺像蝸牛似的,搬家搬家再搬家

爺爺朱初一被地主和蒙古統治者剝削的無法生存,帶領全家老小背井離鄉,逃到了淮河岸邊的泗州盱眙(今安徽盱眙)墾荒種地。自己爺爺死後,家裡更是一貧如洗,老爹朱五四又四處遷移,歷盡艱難。他50歲時,才在濠州鍾離縣(今安徽鳳陽)的東鄉定居下來,就在這裡他臨到了一件喜憂參半的事,喜得是老來得子有了兒子朱重八(朱元璋),憂的是家中貧寒,食不果腹,該怎麼養活朱重八。從出生那天起,朱重八就沒吃飽過。

朱元璋到了10歲時,其父親朱五四為了躲避元朝沉重的苛捐雜稅和徭役,再次搬家。全家來到太平鄉的孤莊為地主劉德種地,這時的朱元璋就為劉德家放牛。


朱元璋放牛

在放牛的生涯中,地主的打罵是少不了的,餓肚子,就是家常便飯。幸好有徐達、湯和、周德興等小朋友和朱重八在一起愉快地玩耍,要不朱重八的童年該有多灰暗。此時的朱元璋聰明伶俐,鬼點子多,很有號召力。有一種遊戲是他最愛玩的,每天都樂此不彼,那就是“當皇帝”,皇帝的扮演者永遠都是朱重八。他往高處正襟危坐,讓這些小朋友跪在自己面前,高呼“萬歲”。


這天他玩累了,徐達、湯和等小朋友也都回家了,只有朱元璋還在放牛。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照在朱元璋的身上,暖洋洋的,不知不覺他睡著了,就在他睡著的過程中,被劉伯溫遇見。

劉伯溫初遇朱元璋

劉伯溫自幼聰明好學,12歲就考中秀才是個“神童”,他看書過目不忘,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愛好,潛心鑽研揣摩,擅長看天文觀天象,能掐會算。《明史》記載,

“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

他青年時是個“學霸”,23歲考中進士,26歲在元朝為官,位居正八品。他忠於職守,執法嚴明他常常深入民間,在明察暗訪中,處置了許多的貪官汙吏。


這一天,27歲的劉伯溫騎馬遊訪,來到朱元璋放牛的地方,看到一個頑童睡的正酣,睡相讓人震撼。只見這小牧童頭枕一扁擔,雙臂伸直,兩腿叉開,身體成“大”字與那根扁擔合為一體,劉伯溫打眼一看這是一“天”字。他正想掐指一算,遠處的黃牛“哞”的叫了一聲。也許是小牧童的職業習慣,他抓起身邊的牛鞭,把身子側向一遍,好像要起身的樣子。可是他竟沒有睜開眼睛,只是把牛鞭棍橫放在腰間,兩隻小腿膝蓋彎曲,腳趾指向正後方,也許是太累了,他又酣睡過去。劉伯溫一看驚的差點跌落馬下,這姿勢分明是一個“子”字。合起來為“天子”。劉伯溫近前仔細觀看這小牧童面相,牢牢記在心裡,輕輕策馬遠去。

劉伯溫在正八品官職上工作了五年,由於他的正直,執法嚴明,得罪了很多的權貴,這些人聯合起來報復陷害他,劉伯溫只好辭官。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9年後),元朝朝廷又起用他,工作了不到一年,看不慣內部官場的腐敗,又辭職。隱居了,就這樣反反覆覆。劉伯溫的確是個人才,被朝廷多次起用。


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伯溫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和劉伯溫一同的還有葉琛、宋濂、章溢。劉伯溫見到朱元璋,定睛一看,朱元璋就是當年的小牧童。又見朱元璋出口不凡,《明史》,太祖勞基等曰:

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紛,何時定乎?’”溢對曰:“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惟不嗜殺者能一之耳。”



劉伯溫接受了朱元璋的委任,當了朱元璋的謀臣。他提出一個讓朱元璋為之奮發的建議,那就是剿滅元朝,建立新國!

文中劉伯溫遇見放牛娃朱元璋的片段,來自民間的廣泛流傳,大家當故事聽好了。其它的來自正史記載。祝大家閱讀愉快!


小姐姐講史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在元末明初,劉伯溫的名聲可不亞於諸葛亮,甚至還超過諸葛亮。他是朱元璋手下第一謀士,幫助朱元璋戰勝陳友諒,元朝等強敵,最終統一天下。關於劉伯溫的故事也是神乎其神,最出名的就是劉伯溫算命了。


當年朱元璋還是一個放牛的孩童,劉伯溫便遇見了他。劉伯溫早年四處遊學,正巧路過朱元璋的老家安徽鳳陽。而朱元璋負責給地主家養牛,每天都是如此,由於當時朱元璋年紀還小,所以放了一會兒牛便有些累了,他把牽牛的繩子固定在樹樁之上,然後自己便躺在一旁的草地上休息。

恰巧這時候劉伯溫路過,他看見這個放牛娃便想逗他玩,劉伯溫靠近朱元璋,看見朱元璋睡得四仰八叉,雙手與雙腳都張開來,用一根木頭當做枕頭,面朝著頭,朱元璋的四肢與木頭形成了一個“天”字。



接著劉伯溫從附近拔了一根狗尾巴草想逗朱元璋一番,朱元璋那時候家裡很窮,也沒有雙像樣的鞋,劉伯溫便用狗尾巴草不停拔弄著朱元璋的腳心。或許是朱元璋實在太勞累了,他感覺有人在弄他的腳心便抬起頭一看,看見劉伯溫也沒說什麼,便繼續閉上眼睛睡覺了。劉伯溫則繼續用狗尾巴草撥弄著朱元璋的腳心,這時候朱元璋翻過身來,身體略微傾斜,腿往上移動,朱元璋的身體便形成了一個“子”字。


劉伯溫大為吃驚,剛才的“天”字與現在的“子”字,連在一起不就是“天子”二字,緊接著劉伯溫又為朱元璋算了一卦,才知道朱元璋竟然是天子命。不過當時朱元璋還年幼,就算劉伯溫此時跟著他也無任何用武之地,還不如繼續遊學,等到朱元璋需要他的時候他再出現,所以劉伯溫又繼續開始遊學。


麥地傳奇


劉伯溫自幼聰明伶俐,早年對道學非常感興趣,他的家境相對殷實。他經濟上沒有壓力,常去拜訪道家名師,因而學到許多道家的知識。據說他能做到閉氣七天而不亡,而關於道家的相學、預測學、縱橫捭闔之類,他也都是瞭然於胸。



劉伯溫早年經歷

劉伯溫十二歲考中秀才,被譽為神童,十四歲熟讀春秋經史,十七歲在程朱理學方面,造詣已很高出同輩人,後有機會接觸到道家名師,他被深深地吸引,在名師指導下,對《六甲天書》、《奇門遁甲》有很深地研究。

二十三歲那年,劉伯溫趕赴元朝京城大都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但那時是元朝末年,兵荒馬亂,狼煙四起,社會動盪不安,劉伯溫為避禍,無奈地在老家閒居三年。



劉伯溫邂逅幼年的朱元璋。

劉伯溫閒居三年後,因為一直對道學的興趣,就離開浙江,四處遊學,繼續研究道學。

一次,劉伯溫經過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時,碰到一群小孩子在放牛,在嘰嘰喳喳玩耍。但這群孩子中,有一個孩子很特別,不與別的孩子一起玩耍,獨自躺在草坡上看夕陽,而且腰間壓著一根扁擔。

劉伯溫看這孩子骨骼清奇,再看遠處的夕陽,突然間夕陽下雲彩繚繞,雲彩隨風飄飄忽忽間,呈現出龍鳳飛翔的形狀,景象非常吉祥尊貴。

深懂道學的劉伯溫深知這是瑞兆,再定睛一看,這個孩子正大字型躺在草地上,腰間壓著一根扁擔,劉伯溫心裡一驚,這不是一個“天”字嗎?難道這孩子是將來的真龍天子?



劉伯溫立馬去對這孩子說:“孩子,你叫什麼名字,幾歲了?”

這孩子倒也不怕生,很鎮定地說:“我叫朱重八,今年八歲了,家裡窮,在替財主家放牛呢。”

劉伯溫又問了孩子的八字,這孩子挺爽快的一一回答。劉伯溫經過一番細算之後,這孩子果然不凡,必是將來的帝王,於是對他對說:“將來機緣一到,我們再相聚。”

這孩子聽了,感到莫名其妙,想仔細再問,可劉伯溫已經離去。朱重八隻好作罷,起身繼續放牛去了。



劉伯溫成為朱元璋的謀臣

朱元璋二十五歲時,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跟隨郭子興一路南征北戰,並娶了郭子興的養女馬氏為妻。

劉伯溫與八歲的朱元璋離別後,在元朝擔任官職期間,浮浮沉沉,屢屢不得志,乾脆辭職閒居在家,等待時機。劉伯溫一直記得那次與朱元璋的邂逅。

公元1360年,時機到來,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委任劉伯溫為他的謀臣。從此以後,劉伯溫大展拳腳,幫助朱元璋打天下,成為開國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