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的戚夫人被做成“人彘”還能存活數月,生命力那麼頑強嗎?


漢高祖的戚夫人被做成“人彘”還能存活數月,生命力那麼頑強嗎?


漢高祖的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人彘”,她的生命力真的那麼頑強嗎?

這事吧,不在於戚夫人生命力有多頑強,而在於人們有多麼能以訛傳訛,胡編亂造。

自媒體時代,看慣了各種歷史“解讀”,再回頭看諸如劉寶瑞的“歪批三國”,簡直正經的不能再正經。

人彘到底是什麼

按照網上“主流”的“解讀”,戚夫人被做成的人彘是:

砍掉四肢(近髖關節和肩關節處),割掉鼻子,挖掉雙眼,銅液灌耳,啞藥灌喉,然後裝進馬桶(廁所)中,做成半人半豬(彘,就是指豬)的怪物。


漢高祖的戚夫人被做成“人彘”還能存活數月,生命力那麼頑強嗎?

也就是要讓人豬狗不如,生不如死。

實際上,這套說辭都是後世戲曲家發揮出來的。

歷史上真正關於戚夫人被做成“人彘”的記載只有兩處:

《史記·呂太后本紀第九》的記載如下: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倉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

《漢書· 外戚傳第六十七》的記載是:

高祖崩,惠帝立,呂后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髠鉗衣赭衣,令舂。……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燻耳,飲喑藥,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居數月,乃召惠帝視“人彘”。帝視而問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

且不論很多史書的記載本身並不可靠,關於人彘的以上兩處記載就存在的自相矛盾。

比如,最為關鍵的信息,被做成人彘存活的時間。

如果以現在多數人的解讀,做成“人棍”式的人彘,還能存活至少“數月”,需要相當好的手術條件和技術,以及有效的抗感染藥物。

砍掉四肢的人彘不能長時間存活的兩個必死難關

其他不論,但說網上流行的“砍掉”四肢的人彘說法,古代沒有外科技術的情況下,這樣製成的人彘根本沒有機會存活數日,遑論數月。

因為,這裡有兩個必死無疑的鬼門關:

大出血關


漢高祖的戚夫人被做成“人彘”還能存活數月,生命力那麼頑強嗎?

人體上臂和大腿部位的主要動脈分別稱為肱動脈和股動脈(肱股之臣的肱股),直徑都有嬰兒小手指那麼粗。

如果從近髖關節和肩關節處砍掉四肢,4條大動脈被切斷後,在高到200毫米汞柱血壓壓力下,血液會噴射而出,在短短十數秒內血液就會流“幹”,致死。

有的網友見過殺雞吧,殺雞就是切斷雞的頸動脈,鮮紅的血會噴出,如果流出的是暗紅色的血液,那就是“殺錯”了血管了。

砍掉人的四肢,出血速度遠比殺雞快得多。

也就是說,在沒有現代手術止血技術的情況下,砍掉四肢,人在很多時間內必然會大出血而亡,沒有任何生存的機會,當然不可能會有機會“居數日”,甚至“居數月”。

感染關

還記得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的故事吧?

漢高祖的戚夫人被做成“人彘”還能存活數月,生命力那麼頑強嗎?

白求恩作為受過專門訓練的外科大夫,深知無菌術對於手術和接受手術的人預後的意義。

在沒有以磺胺藥、青黴素為代表的抗菌藥發明和使用之前,造成人類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必然是細菌感染。

即使是深知其中利害的白求恩,僅僅因為一不小心劃破了手指造成感染,又搞不到磺胺藥抗感染繼發全身感染、敗血症而死亡。

有人說,白求恩的死是由於搞不到青黴素,這並不正確。因為,白求恩死亡的1939年,青黴素還沒有大規模商業性生產。

還有,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國中兩大頂尖人物,關羽和周瑜之死嗎?

實際上,兩人終極的死因都是一次箭傷後的繼發感染。

即使,直到上世紀70年代,在磺胺藥和青黴素極其短缺的我國農村地區,很多年輕力壯的人也會因為小小的皮膚感染引發敗血症而死亡。

最近十幾年來,耐藥菌的產生,就讓很多科學家高度緊張,稱一旦細菌對所有抗生素產生耐藥,人類將會回到“沒有醫學的黑暗時代”。

看到沒,抗生素幾乎被視為了醫學的代名詞。

在沒有無菌術,沒有抗生素的情況下,砍掉一個人的四肢,即使不會因為大出血當場死亡,四個巨大創面的感染也會在很短時間內產生敗血症而死亡,怎麼可能有機會生存數日,數月。

不要忘記,還是被扔進廁所的情況下。

這還不算,實際上,按照目前流行的“人彘”的解讀,挖掉雙眼,和銅液灌耳造成的感染風險一點都不必砍掉四肢後形成的創面感染來的低。

因為,挖掉雙眼,和銅液灌耳造成的四個感染性窟窿是細菌最好的培養基,細菌的生長比在四肢創面更旺盛。

更關鍵的是,眼窩和耳窩都是顱腔的近鄰,相互之間有血管和神經通路直接相連,很輕的感染都有可能直接擴散進入顱腔,造成顱內感染。

這種感染,根本就不需要全身擴散和敗血症,就容易因為顱內壓升高、腦疝而死亡。

也就是說,砍掉四肢、挖掉雙眼,和銅液灌耳帶來的創傷形成的細菌感染,也會讓“戚夫人”即使在萬萬億分之一的機會闖過大出血關後,再次面臨必死無疑的感染關。

換言之,按照目前網上流行的“人彘”說法,戚夫人根本就沒有機會被成功做成人彘,遑論還要生存至少數日、數月。

斷錯一個關鍵字

假設戚夫人真的被做成了人彘,這其中必然存在某種“不對頭”。

問題出在哪裡呢?

從醫學和古漢語兩個層面結合來看,幾乎可以斷定,後世人們對歷史記載中“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的“斷”字做出了錯誤解讀。

按照目前流行的說法,“斷”字都被解讀為砍掉,或砍去。

但是,無論古漢語還是現代漢語中,“斷”本來就是多義字:

既可以理解為是離斷性的“去掉”,比如,上述記載中的“去眼”,就是指挖掉眼球;

也可以是還沒有離斷的分成幾截,在指四肢時尤其經常這麼說,比如,人們常說的“打斷誰的狗腿”,就是打成骨折,並不是砍掉。

古漢語極致的簡略導致幾乎所有記載歧義頻仍,要理解真正的含義需要結合時代背景,和一些常識性知識作為旁證、佐證。

因此,結合上述醫學常識分析,“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中的““斷”字必然不會是砍掉,而只能是“打折”。

漢代廁所也不是後世的馬桶

根據記載,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後,被“使居廁中”或“使居鞠域(也是指廁所)中”。

但是,後代的馬桶廁所是宋代江南的產物,在漢代我國的廁所是一種人豬共用的糞坑式廁所。

這一點,從現存的大量漢墓出土隨葬陶製廁所模型就可以充分說明。

漢高祖的戚夫人被做成“人彘”還能存活數月,生命力那麼頑強嗎?

其實,直到上世紀70年代,甚至今天,我國農村仍大量存在這個模式的廁所。

正確地認識到漢代廁所的這種模式,非常有助於人們正確理解“人彘”的含義:

所謂人彘不過就是把人丟進養豬的糞坑,當豬來養,從而達成讓人“豬狗不如”的極致的人格侮辱和摧殘。

打斷四肢,然後扔進養豬的廁所,這個人不就是被活生生的變成了豬嘛。

人彘的“去眼燻耳”也不符合常理

既然製成人彘最主要的動機是讓死敵生不如死,豬狗不如,意味著人格上的摧殘遠比肉體上的折磨更被看重。

那麼,“去眼燻耳”這種破壞人體兩大感知系統的做法就顯得極其愚蠢。

既然動機是人格上的摧殘高於肉體上的折磨,毀掉視聽感知後的人彘幾乎就成了一堆肉,如何達成人格摧殘的目的?

你在她面前再怎麼炫耀,再怎麼極盡侮辱之能事,對方沒有感知,豈不是瞎子點蠟嘛!

因此,本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戚夫人生命力有多頑強,而在於後世人們對人彘的解讀和理解發生了根本性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