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大悲老人朝聞道,夕死足矣,淺析金庸筆下的武學真諦

影視劇《俠客行》中,作為武林高手登場的大悲老人,剛一登場就不幸中了長樂幫的暗算。

即便正好被路過的石破天和謝煙客救下,也因受傷太嚴重,命不久矣。

謝煙客認定大悲老人已然無藥可治,於是勸說石破天不要做無用功,"他已經剩下半口氣,包也沒用了。"

石破天直言道,"是傷就得包,不包還是傷!"

"好啊,你小小年紀就悟出武學的真諦。"聽到石破天的回答,身受重傷的大悲老人居然開懷大笑,“我白活了,可也沒有白活。”

《俠客行》:大悲老人朝聞道,夕死足矣,淺析金庸筆下的武學真諦

是傷就得包,不包還是傷?武學真諦?白活還是沒白活?

感覺完全不同的內容,相差甚遠,怎麼就扯在一起了?

大悲老人朝聞道,夕死足矣,最終悟出了什麼?

帶著種種的疑惑,淺析大悲老人窮其一生所追尋的武學真諦。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身懷上乘武功秘籍,卻無計可施,這大概就是大悲老人大半輩子都為之苦惱的事情吧。

大悲老人研究泥娃娃多年,卻沒從中學習到更高深的功夫。

殊不知,表面的功法只是其次,泥娃娃的精髓只有去掉表面的泥土才能真相大白,裡面的羅漢伏魔神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寶貝。

《俠客行》:大悲老人朝聞道,夕死足矣,淺析金庸筆下的武學真諦

這門神功集佛家內功之大成,深奧精微之極,乃少林派第一精妙內功,併兼陰陽剛柔之用,可謂是相當絕妙。

然而,即便寶物在大悲老人身邊多年,還是沒有被參悟。

因為泥娃娃這樣的寶物來自不易,大悲老人向來小心呵護,並用精美的盒子包裝,不敢輕易磕碰。

擔憂因自己毛手毛腳,將其損壞,有可能會與神功失之交臂。

正是有這樣的擔憂,因此大悲老人即便猜測泥娃娃內有乾坤,不敢,也不捨得去嘗試。

從而導致他苦尋多年,卻不得其道。

有趣的是,這樣別具一格的寶物,與聞名江湖的倚天劍和屠龍刀有異曲同工之處。

在《倚天屠龍記》中,所有江湖人士都知道一句響噹噹的口號,“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眾人都以為這是在讚頌倚天劍和屠龍刀兩件兵器,寓意其鋒利無比,削鐵如泥。

《俠客行》:大悲老人朝聞道,夕死足矣,淺析金庸筆下的武學真諦

殊不知,其實是指藏在倚天劍中的《九陰真經》和屠龍刀裡的《武穆遺書》。

而得到武功秘籍的方式,就是刀劍互砍而斷。

試問,世間有誰有這樣的膽量,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抉擇呢?

道聽途說不可盡信,有可能刀劍全毀,武功秘籍也沒有影子,落得兩手空空。

因此,狠下心,做出抉擇,顯得非常重要。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唯有懂得割捨,懂得放棄一些東西,承擔一定的風險,才能富貴險中求。

循序漸進,一步一步走

正所謂,欲速則不達。

我們越是一味地求成,反而會亂了自己的節奏,從而本末倒置,越來越差。

在劇中,雪山派掌門人白自在因早年服用過靈藥,內力大增,因此功夫遠勝於他的師兄弟們。

一葉障目的白自在,其實更適合另外一個名字,叫白自大。

《俠客行》:大悲老人朝聞道,夕死足矣,淺析金庸筆下的武學真諦

他爭強好勝,自稱“古往今來劍法第一、拳腳第一、內功第一、暗器第一的大英雄,大豪傑,大俠士,大宗師”。

可惜的是,天外有山人外有人,江湖之中,修為、功夫比他高的人數不勝數。

當井底之蛙的白自在走出凌霄城,跟各種形形色色的高手比試,堪稱大型打臉現場

在跟石破天比試內功的時候,不斷出拳打人的白自在不但沒有傷到石破天,反而將自己的雙拳打得紅腫。

《俠客行》:大悲老人朝聞道,夕死足矣,淺析金庸筆下的武學真諦

如此對比之下,白自在自行羞愧地摘掉內功第一的頭銜。

看到俠客島的童子用斷腸草、索命花等毒藥熬製臘八粥,於是白自在想要行俠仗義,教訓那個膽大的童子。

萬萬沒有想到,那看似普通的童子居然武功跟白自在不相上下,而且童子這個功夫實屬平常,在場的俠客島童子水平都差不多達到這個級別。

臉上無光的白自在,連忙將拳腳第一的頭銜也去了。

俠客島邀請大家喝臘八粥,石破天因相信龍木島主的誠意,於是心無芥蒂地第一個喝下,而白自在見石破天乃英雄氣質,讚許之後也喝下了臘八粥。

一番感慨之後,白自在自認自己是第二個喝下臘八粥,主動摘掉大英雄、大豪傑的稱號。

《俠客行》:大悲老人朝聞道,夕死足矣,淺析金庸筆下的武學真諦

得知關於俠客島濫殺無辜乃是謠言,面對江湖之中作惡的門派進行罰惡,這樣人才濟濟的俠客之風,是雪山派望塵莫及的,因此默默地抹去了大宗師的頭銜

在一次次的打臉過程中,與其說白自在是不自量力,倒不如說是事實讓他認清了自己。

迷失在別人的吹捧中或自己一味地自大,終究只會故步自封,成為笑話。

人只有認清了本分,清楚了自己的本事,腳踏實地學習,才能比昨天的自己更加厲害。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跟眾多大俠相比,劉一手的功夫實在是拿不出手,因為他根本不是門派之主,而是普通烙大餅的。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毫無功夫的人,比白自在等人都厲害,早早悟出武學真諦。

因聽聞俠客島有銀子可以賺,於是毫無功夫的劉一手帶著女兒奔赴俠客島。

雖說沙漠上吃喝都是困難的事情,然而劉一手卻擅長留一手,乾糧、水袋都準備地十分充足。

誰知,竟遇上了百年一遇的飛沙走石,被風沙掩埋。

所幸的是,石破天回頭相助,耗盡內力相救,這才讓他們父女倆從鬼門關拉回來。

感恩戴德的劉一手,為了讓大家齊心協力幫助石破天,於是將身上僅存的乾糧分發給其他人,讓大家吃個飽。

《俠客行》:大悲老人朝聞道,夕死足矣,淺析金庸筆下的武學真諦

因乾糧所剩不多,眾人飢餓難耐,於是劉一手用三分剩飯幹、三分野草,還有四分觀音土,製作了“無米之炊”,為大夥解決了面前的困境。

在沙漠之中,十有八九的野草都是有毒的,然而劉一手卻可以製作出美味的燒餅,靠的正是他多年的手藝。

人總是需要吃飽喝足的,不能因為野草有毒就束手就擒,聽天由命。

凡事要記得自己的初衷,那就是讓大夥吃飽。

毒草又如何,世上萬物都相生相剋,凡是有毒的東西,就一定有治它的辦法。

所謂解百毒的方子,其實是生死攸關的時刻,憑藉著經驗親自去嘗試。

《俠客行》:大悲老人朝聞道,夕死足矣,淺析金庸筆下的武學真諦

正如上乘武功,練成在有意無意之間。

在劇中,劉一手雖沒有武功傍身,但因他不忘初心,勇於嘗試的精神,贏得了眾人的尊敬,成為半個武林中人。

不僅如此,在小漁村的狂歡夜中,劉一手也憑藉著自己出色的廚藝,賺得盆滿缽盈,成為劇中的人生贏家。

《俠客行》中並沒從大悲老人的口中得出他所參悟的武學真諦,然而卻經過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將這奧妙無窮的武學真諦,表現得淋漓盡致。

"是傷就得包,不包還是傷!"

包紮傷口看似與參禪截然相反,卻殊途同歸。

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正是石破天無意間的一句話,點破了大悲老人困惑多年的心結,讓他豁然開朗。

朝聞道,夕死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