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經常會犯哪些錯誤?

中國龍的傳人


大二開始創業,目前正在第4次創業。以下內容從這8、9年的創業筆記中總結而來,還請各位看官笑納:
01.缺乏自律
第一次創業,是在大學,跟導師一起組建的團隊。在熟悉的大學環境裡面,能做到每天14小時:實驗室、課堂、圖書館。
但後來去軍隊做一個封閉式項目,三個月的時間裡,項目週期比較緊張:每天晚上12點後才能回寢室睡覺、每天早上6點半就得到辦公室。但經常還是會因為枯燥和對陌生環境的不習慣(全都是藉口),而在本應該休息的時間裡刷劇。
即便當時20來歲,但也是各種吃不消,後來由於體質變弱,出現嚴重的皮膚過敏,臉腫得像豬頭,可是項目工期很趕呀(no zuo no die),還是得繼續幹活。雖然項目本身並未受影響,但從此落下皮膚過敏的病根。
創業者面對的陌生環境、恐懼、誘惑往往會比普通人多數倍,如果不能讓自己的精神、身體處於良好的狀態,去克服人性天生對風險的恐懼和逃避,一旦進入自動化模式,就會因為人性造成“低級“的決策錯誤,任憑正常狀態下自己多麼無敵。而一旦經營開始出現問題,則會讓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越來越想逃避,形成惡性循環。
在後來的創業經歷中,我總會為自己制定比較嚴格的作息表,堅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玩兒和工作都酣暢淋漓,讓自己始終處於良好狀態。非外力阻礙的情況下,我的作息時間是這樣的:
5點半起床:洗漱 晨醒:6點-7點半 悟道、佈道。 昨日成果驗收 今日計劃調整 上午 8:30-11:30 午醒:12點半-1點半 下午 13:45-18:00 自由安排:18:00-21:30 悟道、佈道。 9點半睡覺,睡前: 今日總結 明日計劃
當然,作為技術創業者,自身的狀態好,產品研發工作才能比較順利,自身輸出的成果質量才會高。但是對於一些商務型創業者,做到以上作息則比較難:
有一個特別好的哥們兒,也是創業者。來北京的時候,借宿在我這兒,然後我有幸目睹了他晚上12點赴宴,然後凌晨3、4點回家,喝得爛醉。一方面心疼其創業不易,另一方面也一再提醒他:生意上的合作,拼全力可以,但拼命不行。連續一週都是這樣的生活狀態,然後哥們兒進了急診室……
我們在面對一些商業機會的時候,全力以赴是好事,但是如果上升到了拼命的程度,那就虧大了。(什麼事不能在晚上12點前談?又不是貓頭鷹。好吧,貌似很大一群人習慣了在深夜裡共商大計,尊重但不推崇)。
我經常跟創業朋友算這樣一筆帳:
假設創業10年獲得成功,每天苦哈哈地拼命、熬夜、肝腦塗地,30歲開始創業、40歲獲得了巨大的創業成功,但落了一身病,拖著病體“享受”了20年的餘生,然後病卒。墓碑上是寫上了自己的“豐功偉績”,但算算自己從創業開始到生命結束,是不是都是苦逼生活? 再有一種假設,從30歲開始創業,此志不渝,但凡事遵循道法而不急於一時成敗,別人花10年做成的事,我花20年做成,然後50歲獲得了巨大成功,但創業的每一天,都非常開心愉悅,退休後身體健康地享受30年,墓碑上照樣是“豐功偉績”,再算算自己從創業開始到生命結束,是不是既隨了自己的夢想,又未負自己走這一遭?
02.忽略外部環境
第一個互聯網自運營項目:國考大師,原本計劃通過答題功能實現收費的,但耗時半年研發出來的時候,發現有個競爭對手已經免費提供答題功能了。於是被迫成仁,當然,除了忽略外部環境外,更長遠的是欠缺了構建戰略的能力吧。於是當時惡補了一本書,叫做《戰略的智慧》。
我推薦所有創業者看一遍,雖然這本書不出名,但是把商業戰略講得挺系統的,當然,如果看官有更好的推薦,我也期望能有幸受教。下面是基於那本書以及後來我的一些實戰經驗,構建的戰略模型:
跑題了,但作為創業者,越是初期越是要找準定位,否則很容易費力去做出一些,已經爛大街的產品或服務。(這裡不展開講這裡面的細節,有機會可以另外起文分享)
任何生意在開始的時候,都需要先讀懂,再預測它的發展趨勢,並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驗證自己的預測是否準確,不準確的話,找到影響預測的因素是什麼,再接著預測,直到發現自己預測準確,然後站在未來,規劃競爭戰略。讀懂時代和預測未來需要刻進自己的潛意識裡,經常做預測,並且堅持驗證。
當然,也有的創業者通過響應客戶需求來不斷優化自己業務的,只要自己組織結構轉型速度夠快,走“輸入響應,持續優化”的戰略也不失為大道(剛拿了百度A+輪融資的埃睿迪創始人就經常把這個掛嘴邊),但唯有一點:思想轉變和行為轉變是兩回事。如果思想一直隨客戶而變,但組織架構不能及時跟上變化,最終的結果恐怕會是:一事無成。原理上,標準化的產品或服務,廠商是要比任何單個客戶都要高瞻遠矚才是上策。
另一方面,不僅要做到自己準確看待外部環境,也要做好讓外部環境準確看待自己的形象工程(PR)。
創業者的精氣神代表的是一家企業的勢頭。如果創業者的PR形象是負面的,則外界對企業的印象也會大打折扣。
dong哥就是如此(所以說創業者苦逼嘛,好不容易功成名就了,都不能隨心所欲活一回)。
貌似例子不太恰當,dong哥這不是精氣神不好,這是精氣神太好了。(dong哥應該看不到,即使看到了,估計看在我是京東鑽石客戶的份上,應該也不會怪罪我吧。)但暫時也想不起更恰當的例子,相信看官已經懂了。
外部環境不僅僅是公眾,還有自己的團隊。自己在有點累的時候,跟合夥人抱怨一下、撒下嬌,你以為對方會心疼?或許真正瞭解你的人知道你是在撒嬌,但不是那麼鐵的人會是這樣想的:丫的,幹不動了,趕緊找備胎。
所以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跟商業上有關聯的任何人,樹立積極正面的、雷打不倒、風吹不動的可靠形象。
反過來,這樣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人的潛意識會讓自己的內外保持一致,當你對外打造了積極可靠的形象後,自己真的就會變得越來越積極可靠。
而且我始終堅信,自媒體渠道或者朋友圈,甚至是職場關係,絕不是用來發洩情緒的,情緒只能跟真正親近的人表露,對外要麼輸出正能量,要麼就保持沉默(所以,很多瞭解我或者瞭解這個社交原則的哥們兒、姐妹兒會在我朋友圈超過一週不更新內容時,私信“腫麼了”;超過一個月不更新的,直接打電話,丫的是不是跟人私奔了。跑題了,跑題了……)
03.錯誤評估自身能力
這是最可怕的bug!!!沒有之一,絕大多數的創業失敗都在這裡。不僅僅是下面的例子:
兩個合夥項目上,負責財務預算的人跟負責產品研發中心的我說:盡情把事情搞大,爺有錢。(略微進行了一點藝術加工) 這是什麼性質?這麼說吧:將軍上陣殺敵了,皇帝說我給你派了10萬大軍,將軍信心滿滿:先派3千先頭部隊試下敵軍情況,然後再派……這時,點頭兵來報:將軍,我們的人已經用完了。將軍只能朝著皇城方向,狂吼一聲:shit!
看官肯定會問:你這麼聰明的人,怎麼會在同一個坑裡摔兩次?
筆者只想呵呵。 第二次那個合夥項目,我原原本本地把上一次失敗的故事給他講了,並且在每次懷疑這個預算合理性的時候,都會再次與君確認,然後陛下永遠都是:盡情把事情搞大,爺有錢。於是經歷了第二個no zuo no die的朝代。
怎麼破?沒辦法,將軍要打仗,兵又不歸你管,兵歸你關了,糧草又不歸你管:
要麼不做將軍,自己做皇帝;
或者找一個陛下,要麼都不歸你管,要麼都歸你管;
有沒有第三種選擇?
有的,那就是化身為唐僧,在沒有緊箍的情況下,用你的咒去征服武力在你之上的那隻猴子。(祝君好運)
當然,也有第四種選擇,不對結果負責,怎麼著,反正勞資上一天班,有一天工資,就行了。當然,此類朋友不再本文的受眾範圍內,自動忽略。
04.不懂得打造同伴優勢
創業者面臨的孤獨比常人多很多,別看他平時對外有客戶、對內有員工,對上有父母,對下有子女,但是有些疑惑不能與客戶說、不敢對員工講、更怕父母擔心、子女大多數時候又不能答疑。(前段時間組建了一個私董會,在“勾引”別人加入的時候習慣了這些話術,但實際上掌握了打造同伴優勢的方法,客戶、員工、父母、子女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同道中人”)
打造同伴優勢的秘訣在於:培養真正懂你、但又跟你有所不同的人。太過相像的兩個人往往會犯同樣的錯誤或者走進同樣的盲區,可以跟他做朋友或者競爭對手,但不適合做同伴。
打造同伴優勢的具體方式,可以研究下“私董會”或者讀一本叫做“同道神力”的書
好像忘了強調打造同伴優勢的重要性,補充下:
邏輯很簡單。
同道而不同法的同伴能夠監督你,降低自律的難度;
他還能拓寬你的視角,幫你看見盲區;
最後,因為同道所以知道你的決策習慣,但因為不同法,總能比你看清走向未來之路還有哪些課要補。
而作為回報,你也應該為他做到以上三點,跟你的同伴一起:互通有無、互相成就。
為什麼最後還要放這張圖?
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許是在90後老太太的眼裡:創業就像這浪潮,潮起潮落,總有風平浪靜時。
全文對任何個人及公司無惡意,若不幸誤傷請及時與我聯繫。

暴走的產品總監


創業的合夥就像一個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很多合夥人都會搞不清楚自己的位置都想當老闆!

是誰成就誰沒有什麼意義。我們是創業合夥人,所以我們做好自己能夠做的事情是最重要的。”

  1. 創始人頭銜是創業公司最大的災難源泉

創業自古以來是一將成名萬骨枯,創業前要明白你到底是想要創始人的頭銜還是想做一個特NB的基業長青的公司?如果你真的想做一個牛逼的公司就不要痴迷於創始人的頭銜。

2.要明白創業中你的專業不是必需品

大部分公司是一個專業人才(以下簡稱專業創始人)加一個懂管理運營的人(運營聯合創始人)構成(如果你的創世團隊沒有這個基礎架構,祝你好運儘快找到你的另一半,尤其是缺乏運營聯合創始人的)。

這種創業公司往往是專業創始人發起(本文以這種專業創始人為發起人也就是真正的創始人,然後拉幫結派找到運營聯合創始人的情況舉例,如果你的情況相反換位思考就好),但是專業創始人在於公司的管理往往是天馬行空不得其法。專業的創始人要明白,一個企業的成功,專業只是一方面,真正重要的是執行力、是運營的能力,你的專業不是不可替代。

3.不要拿自己的才華和資源YY了

創業公司一般分為兩種:

1、顛覆性的宇宙級產品:發明了一個宇宙飛船可以靠說話就能飛行

2、發現市場的一個藍海做出了新品類,或者發現市場供給不平衡

基本所有的創業都屬於第二類,基於第二類你要明白世界上不是隻有你在創業,現在是全民創業,這兩年一看名片全是創始人,不知道的還以為中國上演創世紀呢。

那麼作為第二類平庸的創業公司,你的核心要明白對於公司,運營的人是十分重要的,運營是包括公司管理,推廣等所有和專業不相關的內容,同時運營並不是說公司只有兩個人就不需要運營,谷歌能做成世界最大的公司就是因為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是當做一個公司在運營。

專業創始人作為公司的發起人要明確公司沒有運營聯合創始人必定做不起來的,但是沒有你這個專業人士,你的運營聯合創始人是萬金油換個平臺照樣槓槓的。不要老拿自己的才華、資源YY了。

常見的對話:“我手上有什麼資源或者產品,咱們投點錢好好運營就能掙錢了!”

你要錢?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如果你有10個億買塊地理論上都不會賠錢,但是你有10個億嗎?沒錢?那就只能好好運營公司,你會運營嗎?從0到1難,1到N容易。所以放下你的虛榮心尊重你的運營聯合創始人。

4.創業的合夥就像一個一夫多妻制的婚姻

如何才能維繫好脆弱的創業合夥關係?我上一篇文章《創業公司正在讓小股東拖垮》說過(點擊閱讀原文可以看到),“創業的合夥就像一個一夫多妻制的婚姻一樣,遵循三從四德,擺明自己的位置,為你丈夫默默的做好所有的事情,因為你的丈夫(大股東)才是付出最多的人!同時協調好三妻四妾的關係大家坦誠相待。”大股東、核心發起人要協調好你所有妻妾的關係,不要鬧內訌;小股東也多些忍讓尊重。

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可能的情況下讓另外一方以創始人的身份出現,在媒體上更多曝光的是他而不是你!

第一:你說的越多就會越讓人質疑你的能力(像小馬哥那種專業出身還能站在臺前的人除外),一般專業創始人面對媒體只有前兩次比較精彩講的是創業歷程,後面的內容基本就是無限重複。

第二:對於媒體和推廣的把控你根本不懂

第三:對於公司管理這些問題你根本就不知道怎麼說


5.不想當創始人的合夥人不是好廚子

經常有身邊創業的朋友和我說,沒事我的運營合夥人不在乎,我告訴你個真相,運營合夥人這麼說只有兩種可能:

1、 他確實不懂同時不想企業怎麼做大,這種合夥人建議你PASS,不想當創始人的合夥人不是好廚子

2、 他很在乎又不屑於和你去爭,想的只是這家公司先做做看看吧,做大了我分點錢再另起爐灶,失敗了我就當學經驗了

劉邦大哥曾經說過:“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翻譯成精簡版普通話:文不如蕭何,武不如韓信,謀不如張良,然能成事者,善用人也!

大家理解這句話可能更多的想法是劉邦會用人,其實他的核心在於對於人才的尊重,我就不相信張良、蕭何、韓信那個不想當皇帝的。用人不僅體現在發現每個人適合幹什麼,更多的是如何對於他人 應有的尊重讓他們理解你。


6.尊重在於隱忍

尊重不在於口頭的尊重,而在於隱忍,比如:

1、 公司內部彙報一律聽運營聯合創始人的決定,不符合你心意的內容會後與運營聯合創始人單獨溝通。在會上當著員工讓他有足夠的權威。

2、 名片上、在對別人的介紹上要把他作為創始人而你只是聯合創始人。

很多專業創始人往往覺得自己是公司發起人在團隊面前要多表態表明自己的地位,醒醒吧你對於公司運營的那些二把刀想法和天馬行空的決策在你那些歷盡職場磨練的員工看來簡直是:

“是不是有病啊,這都行?”

“真沒法弄啊!真不知道這公司怎麼活到現在的”

作為一個真正的創始人,企業管理者要明白,你的企業管理能力在於隱忍,不懂的地方不要說話,充分的相信你的團隊!你只要盯住企業的財務收入,如果三個月財務收入沒達標把你的運營聯合創始人叫來狠罵一通甚至拿下他!這才是你的威嚴,才是你知人善用的地方(老話:文不如蕭何,武不如韓信,謀不如張良,然能成事者,善用人也!)。一個領導要做到威而不嚴!

你要明白你的目的不是在於創始人的稱號而是一個基業長青的企業。公司的股份比例不等於對外的傳播比例和對內的管理比例

想贏兩三個回合,贏三年五年,有點智商就行;要想一輩子贏,沒有德商絕對不行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Vincen的一家之言


創業的菜鳥,非常容易犯的幾個錯誤如下:

1、將偽需求當成剛需,結果折騰半天,自己團隊做出的產品沒有人願意買單。這是非常尷尬的,基本上沒有找準需求去創業的話,那創業第一天就已經註定失敗了。

2、沒有選擇好合夥人。選擇合夥人需要經過時間去磨合和考驗。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就是這個道理。很多時候創業者沒有找到好的合夥人,經不起困境的考驗,是非常容易散夥的。CEO來信君最佩服的還是史玉柱和他帶出來的團隊,即使最低谷的時候,依然有人陪在他身邊,說明史玉柱的管理或者平時待人應該還是不錯的。

3、創業者盲目擴張,很容易導致資金鍊斷裂(相當於步子邁達後扯著蛋了)而失敗。

比如樂視的創始人賈躍亭,他所謂的生態化反,到最後還是沒有能夠支撐他的生態走下去,反而迫使他拆東牆補西牆,挪用了樂視體育十幾億的資金去造車或補充其他業務。這是非常不應該的。創業者沒有把握好創業節奏。

(PPT做的再好,也不如創業節奏把握的好)

再比如2017年倒閉的一些共享單車項目,都是因為盲目擴張最後資金鍊斷了不說,還坑了不少人的押金。

4、創業者的股權分配問題,也是重中之重。許多創始人因為最初股權沒有分配好,而最終鬧分家。三個人合夥的,容易相互撕扯,比如新東方的三位創始人當時就面臨這樣的情況;兩個人合夥的容易分家,比如真功夫創始人夫婦就是如此。

我覺得在股權問題上踩了坑,又處理的很好的,就屬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了。劉永好與其他三位親哥哥一起創業的時候,股份是每人25%,劉永好今年在亞布力企業家論壇上透露,當時他們四個人分別叫主席、董事長、總經理、總裁,權力一樣大。在公司小的時候大家還能目標一致,但當公司大了之後問題就會很多。最後還是劉永好留在了新希望繼續做,其他的三位兄弟各自拿錢出去做自己的事業了。

劉永好四兄弟的創業故事,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以上四點,基本上是創業初期很容易遇到的問題,也是創業者經常犯的錯誤。大家創業之前還是應該三思而後行。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創業前多摸摸市場行情,多跟創業者去交流,其實很多坑是可以避免的。

歡迎關注CEO來信,有更多CEO動態,最犀利的視角分析。


CEO來信


從我自身經歷以及身邊所遇到的創業者容易犯的錯誤主要有以下這些

1.財務模糊 一些創業者往往因為自身缺乏對於財務及會計相關的知識及經驗造成資金流入及流出出現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不會算細賬。

2. 急於擴張 有些創始人由於過於著急搶佔市場,直接把前期的市場調研等工作忽略掉,導致效果於預期背道而馳。

3. 對關鍵環節缺乏絕對控制 創始人在項目前期可能因為人力的原因或者是渠道資源的原因,在某一重要環節過於依賴別人或第三方,後期可能會被綁架或無能為力。

其實以上這些對於創業者來說都是相當致命的,即使有非常好的項目戰略規劃,非常好的商業模式,也很難逃過這些問題帶來的打擊。

要避免這些錯誤,我想應該是把自己沉澱下來,在團隊的組建和人才的選拔上下功夫,不能盲目的擴招人員,另外需要深入市場,多聽市場的反饋,從市場運營中多多總結。在自己項目的關鍵供應鏈的結點做到絕對的自主把控。

希望可以幫到一些創業的朋友。


人工智能專欄


排名第一的錯誤,就是想租間大辦公室。


這是一種很多人都會有的衝動,因為你總覺得你的公司會迅速擴大,你會需要僱越來越多的人,所以你就開始計算,並且非常樂觀。但實際情況呢?你真的需要一個大辦公室嗎?你真的能夠或者說你真的需要快速擴充團隊嗎?實際上在創業過程中,會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比如一種很典型情況,經濟危機到來,一切糟糕透頂,你得用一些實際成績而不是概念去融資,但是當經濟蕭條下來,融資也會變困難,而這種外部大環境,你其實根本就無能為力,這個時候,你就會非常認真地考慮應該如何花錢,然後進行排序。其實誠實地說,一個初創企業最好的工作地方,就是像Wework這樣的聯合辦公室,你可以先租3-6個月,甚至像Wework是可以一個月一個月付費的。


錯誤之二,就是在產品推出前花太多時間想細節。


其實早期對於產品,你只需要基於判斷用戶行為即可,你的關注點應該是:用戶的流量從哪裡來,用戶的流量又去了哪裡,此刻他們正在用什麼。但是很奇怪的是,很多創業者都會對產品推出的時間一拖再拖,為什麼呢?因為想要完美,想要把所有的功能都加上去,但這是非常錯誤的,實際上在你擁有10萬級別的用戶前,你的每個新增功能都必須是必要功能。尤其如果你是一個創始人的話,關注未來前景很重要,因為你會更容易意識到,未來的某個中期你想要什麼東西,而不是將未來與目前的產品混為一談。


順便說一句,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硅谷或者美國科技的前沿信息,可以關注微信號“硅發佈”。


硅發佈


作為創業者,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企業或者創業項目能夠在眾多的外界因素中擁有一席之地,創業可能會是你所做的事情中最困難的一項,因為創業就相當於向世界推薦一種新的東西,並且很多時候都是世界拋棄你。所以,瞭解普通創業者所犯下的錯誤並避免相似的錯誤再次出現就尤為重要。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創業者常犯的錯誤。

1錯誤的市場定位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錯誤的市場定位會給你反饋錯誤的市場信息,導致你不能及時的做出調整,或則你所創新的項目,在你還沒有生產出來的時候,市場上早已經有了該商品,那麼就說明你沒有及時的去了解市場,你的產品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就很容易被其他的類似品淘汰掉或者壓根就沒辦法上市,因此及時的去定位市場的需求,對於每一位創業者都至關重要。名人說過,成功語言高瞻遠矚,要懂得去選擇一個有潛力,有發展前景的市場,提前預知市場存在的風險並及時的做出調整,才能讓創業者在兇險的創業中存活。

2錯誤的合作方式

對合作缺乏真誠,眼前一套眼後一套,總想去貪小便宜,在做事時自己不出力,在獲利時又想得到最多的利益,因此在合作中耍小聰明,把其他合作者當做傻子,其實最終必將聰明反被聰明誤,失去其他合作者的同時也會導致項目的破裂,最終導致項目創業失敗。因此,作為一個創業者,如果需要和別人合作,就一定要真誠的與對方相處,因為此時你們只有一條心才能使你的創業得到最大成功,俗話說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難得折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創業的時候,學會合作是每一位創業者都必須具備的一種品質。

3對事情的處理較差

不害怕失敗是好事,但是失敗之後不去找失敗的原因就特別可怕,因為你缺乏對事情的處理能力和對事情的總結能力。因為創業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你既需要有失敗的總結,又需要有承受失敗的心理能力。同時,在創業時眼高手低,排場做大,但卻容易忽略自己的經濟基礎,卻不知道,這其中存在著種種危險。這說明你缺少對經濟的預算和處理能力。因此,作為創業者,你必須要通過各種方式去完善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

4盲目追求多元化

俗話說幾多不壓身,作為創業者來說,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應用在產品上就不一定能產生效果,因為盲目的追求多元化,導致最終所做的產品特點不突出,就很容易被其他單個特點突出的產品所淘汰。澳柯瑪集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此,首先創業者所做的就是先重點去做一樣產品。先讓該產品在市場站穩腳跟。

5過度的依賴別人

我們說,合作是促使產品進步與完善的一種方式,但是過度的信任別人,認為別人所做的調查就是正確的調查,自己卻沒有去了解。江湖氣太重,就很容易在自己不瞭解市場的情況下,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就是過度的信任別人或則說成是過度的依賴別人所犯下的錯誤。因此,在創業過程中,既要學會相互合作,又要懂得獨立。有些事必須得去自己調查過後才能下決定。

創業過程充滿了危險,一步走錯滿盤皆輸。因此創業需要謹慎。同時要懂得去吸收前人所犯錯誤。從中吸取經驗。讓自己能在創業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的平穩。萬事開頭難,良好的個人品質就是成功的一半了,因此,創業者要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提前預估產品上市所存在的風險,提前做好風險評估,當遇到的時候就不至於手忙腳亂。以上是我覺得作為創業者我們應該避免的五種風險。希望能對你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財經趣彈


創業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憑激情與衝動做大做強的概念。從他的投資開始,就垮臺了。因為現在人創業主要就想兩件事:如何找到好的項目?如何找到錢?這兩個思維代表了大多數創業者的心態。可是現在的中國企業,已經不是投資的融資的時代了。

做過項目的人都知道,再怎麼找都是沒用的。所以務實相當關鍵。

在一個投資過度的時代,創業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
許多民營企業的創業的成功在於他把握了一個專業的切入點,而後,碰到了一個很好的機遇(政策的扶持)所以整個經濟就上去了。有了這些就是他成為企業創業的奇才。擁有上億的資產。然而再要往下走下去的時候,就會發現,幸運之神不會再光顧了。

所以現在創業,一定要把握好心態,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與實力。適合自己的專業特點,選擇一個適應自己發展的項目。幹萬不要讓做大做強的概念思維綁架了頭腦。創業的成功不是“拔苗助長”,而是時間推移“水到渠成”的事。
創業是一個“拿青春賭明天的”壯舉,對於人生來說它沒“試錯”機會,只有借鑑成功者的經驗。吸取失敗者的教訓,務實脫虛,一步一個腳印,精益求精,夯實創業的基本功,走好人生創業中關鍵的每一步。


夢中翔之夢文君122


創業成功本來就是小概率事件,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任何一關過不去,就掛了。

創業者常見的錯誤,我歸納下大概這5點吧:

1.貪大,大夢想不等於高大上,特別是普通創業者,先活下來壓倒一切。過於理想化,不顧自身能力資源,目標定太大,人招太多,事沒做多少,錢又花得太快,貪大也體現在聚焦不夠上,精力分散,競爭力就弱;

2.用人,事情不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不行。不論是合夥人,還是核心員工,選人不當,必輸無疑,合夥的話,人品比水平更重要;

3.分利,不會分利的團隊難走遠。合理的分利機制是凝聚團隊的最重要手段,一定要及時分利,宜早不宜遲,好員工一定要捨得本,捨得也是老闆的氣度,有舍有得,分晚了,心涼了,給再多,人也是留不住的;

4.盲目,打無準備之戰,或打不熟悉之戰,都容易快速失敗。對市場不夠了解,又未深度調研,想當然開發產品,把偽需求或弱需求當強需求,市場天花板太低,或選擇的切入點有誤,幾次敗仗下來,團隊銳氣大傷;

5.決心,創始人決心不夠就出來創業是大忌。創業和打工心態不同,創始人必有置死地而後生的勇氣面對所有問題,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創始人要有信心衝鋒在前面,這對團隊的士氣非常重要,是主持人,就必須站在舞臺中央,不管你過去是否內向社交恐懼,一旦你要創業,又做了創始人,你要改變的首先是你自己,然後才是別人。

以上任何一條都致命,只要沾上,不管做多大,遲早都得掛,有的掛得早,有的掛得晚,別說哥咋知道的,每個坑,老胡都趟過。


胡化立


過於感情用事

經驗不足

容易相信,考慮不周全

組織架構不清楚,分工不明確


陽光山西MISS高


創業者犯錯的方式千變萬化。咱談能成功的三點,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成功的往往是屢敗屢戰,失敗後只找自身原因的,(重複一次)失敗只找自身原因。😄其次心胸寬廣的,即使性格不合的員工和客戶也能相處融洽的。最後一點,再困難,員工工資也要保證發的。謝謝!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