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其中有哪些原因?

虞詩l畢


現在水果價格一路上漲,給消費者造成的感覺是,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場消費者卻“吃不起”,其實這個現象,長期以來就存在,其根本原因是生產與銷售信息不對稱。按照正常情況來看,果農生產的水果進入市場後,價格應該回落到的一定的價位才對,但現實並不是這樣的。

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點擊關注【鄉村關中】,共同學習更多“三農”資訊。

其實,我們注意到,如果真正出現果農水果賣不掉,那市場供貨體系就出現問題,應該是市場貨源走俏,價格再度上漲,造成市民吃不起水果。但現實情況是,因為消費市場一直很旺,才造成水果價格上漲。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某種水果消費者都不買,那麼不管它投放市場的量有多少,也賣不出高價。就這個問題,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除去客觀原因,這當然還有現實的原因,我們對此分析如下:

第一,供需兩端信息不對對稱。

果農作為水果的主要生產者,他們根本無法預測未來果子的價格,再說,果樹種植後,需要兩三年後才能掛果,等幼樹長成掛果樹後,水果價格忽高忽低,或者一直處於低位,即使這樣的價位,也賣不出去,說明消費市場不受歡迎,果商用最低的價格收購,投放市場也帶不來利潤,他們當然不會跑冤枉路;而作為市民的消費主體來說,他們需要什麼樣的水果,果農怎麼能知道呢?從總體來說,出現這樣的市場狀況,是供需兩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

第二,果商為了謀求利益兩邊“施法”。

作為果農生產的水果,他們很少直接把水果投放市場,而是直接從果樹上賣給了收購商,這些收購商看到果子成熟後,大致穩定了果子價格,他們為了謀求更大的利潤空間,就一直待定收購,但作為果農來說,果子熟了,如果不賣,遇到陰雨天氣,那損失就更加大了,即使價格跌入低谷,也要出售。賣總比不賣好,拿到錢總比沒拿錢好;而作為市場消費主體的市民,他們當然希望價格低,但是果商投放市場的數量一般穩定,不可能出現大面積收購,大面積投放市場,而造成果農無法賣出,市民吃不起的現象。

第三,現在各項費用不斷增加。

作為果農管理果樹,現在投資成本越來越大,化肥農藥機耕費,疏花疏果套袋,修剪採收運轉等各項費用不斷增中;而果商所使用包裝費,僱工費,運輸費,攤位費,差旅費冷庫存放費等等,這些費用也是很大的;水果再次進入市場的攤位費,搬運費,裝卸費等等,這些費用也不少……這些中間環間產生的費用,都要攤入到果品中。這樣一來一往,你看果農能賣多少錢,而市場需要多少錢購買?這些中間流通環節產生的費用,可以說大於果子的價格,因此,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足為奇。

第四,流通環節的利潤使然。

水果從果園到冷庫,到投放市場,中間經歷了無數環節,這些環節產生的費用很大,這只是其次,還有在這些環節中,果商的利潤價格,超市的利潤價格,還有小商販的利潤價格,這些都要從中獲取利潤。沒有利潤,誰來操作呢?但最後,都要把這些費用嫁接到消費者身上,從而出現了市民買不起水果的現象。

第五,果農賣水果往往都是低價賣出。

果農在果園的果子成熟後,而沒有果商前來收購,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那真是熱鍋上的螞蟻,坐臥不寧,寢食難安。作務過果樹的朋友都知道,果子成熟後,如果不及時採摘,就會自動掉落,掉落後就沒有價值了。而且秋天天氣情況難以預測,如果遇到連陰雨天氣,那損失更慘重了。面對這樣的情況,不管哪個果農,見到有客商收購,都紛紛出售,大價格問題上沒有大的問題,都願意賣給果商。

總之,果農水果賣不掉這種情況時有發生,也並不是賣不掉,而是賣不上好價錢,而市民吃不起不水果,也並不是真吃不起,而是水果價格太貴,面對這樣的問題,根本上就是中間供應方面出了問題,這是顯而易見的。那麼如何解決中間商問題,只能靠市場調節了,其他辦法好像也不大好使。

鄉村關中


中間商與農戶都有問題,一個是想賣上好價錢,一個是想把利潤放到最大化,我的外婆是在四都,那裡以橘子出名,那裡的人,靠橘子衛生,那漫山遍野,全部都是橘子樹,秋天的時候,你就可以看到,那滿山果子,以及辛苦採摘的景象。

橘子採摘完後,那就是包裝之類的問題了,有人農戶的家裡,有好幾萬斤的橘子,所以在打包上都會僱人,而一個僱人的成本,肯定是打在橘子的價格上了,還有,有些採摘也是僱人的哦,我們這邊一天大概是80元到100元這樣子吧。

接下來就是等商戶上門採購了,採購的話,他肯定是要對半賺的,為什麼有些街邊的水果那麼便宜,有些是農戶自己開車出來賣的。

至於到最後水果賣不掉的,多半是認為收購的價格不合理,所以沒有捨得賣掉,我外婆家也出現這種情況,剛開始不捨得賣,再中間沒人來收購,到最後,剝皮去賣,價格也比原來的少一半多,最後倒掉,聽說我舅舅家,今年就2萬多斤的橘子,最後全部倒倒掉。


情癲七七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也是一個農產品銷售的怪圈,始終沒有辦法破解。

導致這種原因主要是市場供銷售信息不對稱,且中間運輸成本太貴等問題形成的,使得農民沒有辦法根據市場的需求狀況實現有效銷售,而運輸成本太高又讓中間經銷商利潤降低,進貨減少,導致市場供不應求。

我農村老家弟弟今年柑桔豐收,採摘了2萬元冰糖柑和2萬元椪柑,2萬斤冰糖柑春節之前賣掉了,價格只有每公斤1.8元,而我所在的市內市場價格卻高達線公斤6元;現在還有2萬元椪柑沒有賣掉,放在家裡,今年氣溫較低,如果氣溫高的話可能早就壞了很多了。最近幾天我到家裡,看到還沒有賣掉,心裡為弟弟著急,但沒有辦法,幫不上忙。椪柑已經開始爛了不少,如果到了3月份氣溫回升了,可能就會有一大半爛掉。

也有外地客商來收購,但他們出的價格只有每公斤6角或8角,我弟弟嫌價格低不肯賣。現在的椪柑特別甜,且果大,農民不僅賣難,而城裡居民賣也難。我所在市裡市場的椪柑價格每公斤達到了4元或6元,而農民則只能賣每公斤6角或8角,實在讓人心痛。


開偉觀察


我記得那天我去買草莓沒問多少錢一斤,就拿了8個草莓花了我11塊錢,可能對於大城市的人來說,這還不算什麼,可我是學生,生活費限制了我對想吃草莓的想法。

其實這樣的現象很多見的,剛才我說的只是一個縮影。商販從農戶那裡收購的價格確實不高,但是一旦它們的各個成本加起來那就很高了,因為每一層都要利潤而且各個領域的包括包裝成本,人工成本,冷藏的成本,最厲害的就是一個運輸的成本,而且在運輸的過程中又有水果的壞掉。這又是要增加了成本的投入,等等的這一系列的成本最終會導致在果農那裡便宜的水果,但卻在城市裡面吃不起的現象!


Geek28053


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流通環節不暢!

就跟下水道塞住了一樣,水流不暢!

是誰堵的?

果商,商場!

果商和商場就是果農與最終消費者市民之間的中間人!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那是因為果商的收購價太低,果農情願水果爛掉也不賣,賣了會虧本。虧本的生意誰也不會做!而果商賣給商場,肯定也不會虧本賣,我必須要有利潤才會賣給商場。商場再賣給最終消費者,同樣也不會虧本賣,價格必須高過我的買入價,我也必須有足夠的利潤才會賣給最終消費者。這樣層層加價,再加上運輸過程中的費用,以及其它方面的費用也要算進去,如此一來,價格肯定是居高不下!

假設一斤蘋果從果農手裡收來是5毛錢,果商賣給商場就得加上運輸費,人工費從及損耗,算起來得3塊多一斤,商場賣出去還要加價,賣給最終消費者大概是4~5塊一斤。1斤蘋果從果農到果商,再從果商到最終消費者,價格漲了大概十倍!

十倍!

這個漲幅是很驚人的!

若是砍掉果商和商場這兩個中間環節,由果農直接賣給消費者,那價格致少要降一大半!

但現實中又不大可能。要果農自己去賣,一個原因是沒那時間,忙不開。另一個原因是,要果農自己去城裡賣,就得租房子開商店,那租金和其它費用算下來,果農承受不起。要在城裡做流動商販,城管首先就不會答應,此路不通!

第二個原因,信息不對稱!

果農平時不注意各種信息,只顧著種水果,結果水果產量太大,導致價格跌落,果商無法提升收購價格,大量水果就賣不出去。而城裡人就只能買高價水果,因為果農的水果進不了城,“物以稀為貴”,水果的價格肯定只升不降,要吃到便宜水果很難!


踏浪尋歡


我分析的原因不知到大家認不認可?那就是房價上漲造成的。

1,上個星期六,我回鄉下老家幹農活,途經我鄉鳳翔村時,金黃的枇杷掛滿枝頭,卻無人採摘。我駐車觀望,恰巧嫁到該村的堂姑姑在枇杷林裡採摘枇杷。我問姑姑為啥熟透了的枇杷無人來摘?這麼多掛在樹上就爛了。姑姑告訴我,沒人來回收的。起先來了幾個老闆,出的價格太低了。現在每家只是挑點大的,口感好的,摘一點回家吃吃,其它的就不打算要了。

2,不要啦?我表示驚訝。姑姑說,摘來幹什麼呀?摘下來又賣不掉,人工費都不夠。我同姑姑說,縣城的黃枇杷都要七八塊一斤呢,白枇杷已經是十五塊一斤了,貴的很!我們都不捨得買來吃。

3,回去的路上,我就納悶了。這麼多枇杷,掛在樹上沒人要,滯銷了。城裡的枇杷,卻又貴得很,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現象的出現呢?我就拿這一季的枇杷來說說。

一,果農的枇杷為什麼賣不掉?

1,就拿姑姑村的枇杷為例來說說。枇杷在我縣本身就是數量很大的果種。按理論上來說,應該是產大於求的。現在已經是買方市場了,質量好的品種,價高不愁賣,大量的常規品種卻很難出手。

2,我們縣城邊上的屏湖村是個專業的枇杷種植大村,家家戶戶種植枇杷。他們能及時根據形勢的變化來更換品種。現在他們種植了一個叫“寧海白”的新品種枇杷,已經盛產三年。客商聽聞紛紛跑去收購了,價格是普通黃枇杷的兩倍之多,根本不愁賣。

3,我姑姑村子的枇杷果農,不思改進,守著那幾個老品種不放,跟不上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按照市場要求更換特、新的品種,而且種植管理十分粗放,不精細。許多枇杷樹都已經“返古”了。不懂科學種植,種出的枇杷質量會很差。他們村的這些果農,在銷售上看不清市場形勢,不懂得互利互惠,認死理開始要高價,沒有按照市場形勢做到順價銷售。當回收老闆,看到無利可圖時,都選擇放棄離開,果農的枇杷就這樣爛在了樹上。


二,那麼市民又為什麼吃不起枇杷呢?

1,黃枇杷七八元一斤,白枇杷十五元一斤,有的甚至是二十元一斤。有的大人只是為了解解小孩的饞,買幾個吃吃。就那麼十幾個東西,就要十幾塊錢,都快要劃到一元一個了。市民覺得,本來是如此低賤的水果,如今卻身價高貴。價格太高了,真是吃不起啊。

2,果農種植出枇杷,賣給回收老闆,這是最基礎的第一個環節。接下來回收老闆,會對拉回城裡的枇杷進行分揀,剔除孬貨。接著包裹、裝箱、搬運,再到倉庫存放,各個環節都需要人工,都需要費用,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著損耗。然後,再批發給水果店、超市、水果攤販。這些來拉水果的商人又要搬運拉回去,還是要存放,費用不小啊!回收老闆要利潤,二道販子要利潤,超市、水果店要利潤,小攤小販要利潤,反正七七八八各個環節加起來,枇杷的價格就這樣飛漲上去了。


3,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房價的升高,房租的增長造成的,這是一塊最大的費用。為什麼流動的小攤小販賣的枇杷就比店鋪裡的要便宜呢?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租金,沒有稅收,沒有管理費等開支。據我瞭解,一斤白枇杷從果農手裡收來五元一斤,最後到超市開賣,已經漲到二十元一斤了。這其中的十五元錢,就要強加在消費者頭上。所以說市民總是說水果太貴,吃不起。

4,我們知道,枇杷的保質期很短。如果一旦運輸距離比較長的話,到達批發市場,枇杷已經不新鮮了,損耗會很大,就會很難賣出去。我通過觀察發現,市場上一些很新鮮的水果,大多數都是掐著時間,在完全成熟時,提前一兩天就採摘下來了。其實這樣的枇杷口感不一定好。不然的話就是用了藥物保鮮技術,這樣又存在了食品安全問題。


5,所以,在運費、保鮮費、損耗費、店面費等等各種費用的促使下,城裡的枇杷價格普遍都很高,除非是那些不新鮮的,或者是有瑕疵的,價格稍許會低一些。

6,姑姑村裡的枇杷賣不出去,是因為回收老闆的價格打壓。我聽姑姑說,那些老闆只出到一元一斤的價格。一個人一天用剪刀剪好一百斤枇杷,已經十分困難。還不如出門打工掙錢還能得個一百五十塊呢。

水果中間商的參與也是城市水果價格變高的主要原因。由於他們的利慾薰心,打壓著果農,瞎加價,抬高了城市水果的價格。

這能完全怪他們嗎?不能!望塵莫及的房價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胡凸凸


別說現在確實很多這樣的現象,果農的果實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就好比拿我們經常吃的桃子來說,我們那邊的桃子在超市裡普遍的三四塊錢一斤,在那些好的顏值高的桃子都七八塊錢一斤。就算是最差的桃子都要兩塊多錢。但是一旦到桃農那裡去,基本上都是五六毛錢,就算最好的桃子也就一塊。雖然這樣但還是賣不出去,有的就乾脆爛在地裡。


其實這樣的現象很多見的,剛才我說的只是大眾視野裡的一個很普遍的一個縮影。商販從農戶那裡收購的價格確實不高,但是一旦它們的各個成本加起來那就很高了,因為每一層都要利潤而且各個領域的包括包裝成本,人工成本,冷藏的成本,最厲害的就是一個運輸的成本,而且在運輸的過程中又有水果的壞掉。這又是要增加了成本的投入,等等的這一系列的成本最終會導致在果農那裡便宜的水果,但卻在城市裡面吃不起的現象!

那就有的人要說了,你可以用電商啊,現在電商那麼發達,什麼淘寶京直接買到那裡多好啊,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還是運輸的成本,現在一公斤的快遞費都是六元以上,就算我們進的水果價格很低,但這樣一加上去也是很高的,再說淘寶這上面也是要賺錢的,也要利潤。

那怎麼解決這樣的情況呢,建議果農首先要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價格意識不要在坐地等價。最後還是希望通過現在強大的網絡營銷推廣,利用互聯網強大的力量整合果農手上的資源,然後再利用互聯網上的信息交流讓水果的價格大眾化透明化,從而讓果農的水果賣出去,我們這些消費者也能收到優惠,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歸心所願


我的家鄉位於中原省份某地級市,也有許多老鄉承包土地種植果樹,然後自己到集市上去售賣,收益甚微。當然,我本人現在也在城市裡生活,也經常在商超裡看到價格令人咂舌的水果,所以對“果農水果賣不掉,人們抱怨水果吃不起”這種現象深有感觸。 我覺得原因有以下方面:

首先,果農種植方式過於分散,在市場上沒有話語權

我的家鄉甚至全國來看,許多果農都是自己承包一片土地就開始種植水果。雖然很多情況下收成並不錯,但是他們缺少銷路,一般只能通過零售消化庫存,連商超都進不去。那麼為什麼商超、批發商不願意要他們的果子呢?因為量太少。商超或者批發商採購水果時,需要考慮自己的成本,包括人員、運輸等各項費用。試想一下,如果你十畝地的果子,連一輛大車都裝不滿,商超和批發上會到這裡來收貨嗎?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每家每戶手裡的果子太少,這就導致了他們在市場上沒有話語權,商超和批發商能不能收他們的貨要看運氣,這就增加了果農出貨的風險,也就變相的加大了果農滯銷的可能性。

其次,果農的果子沒有標準化生產,無形增加了採購成本

果農以個體種植為主,很少有規模化的生產,生產出來的果子自然也就沒能夠進行標準化分級。而批發商和大型的商超,喜歡的是大規模的生產基地,因為這樣可以節省成本。其次,在大型的種植基地附近,通常會有配套的服務,比如便利的交通,比如包裝廠、運輸隊等,方便採購商快速地將果子運出去。這些優勢,都是個體種植戶不能夠相比的。

最後,水果價格受市場供需影響,而果農對市場反應遲鈍

我們都知道,果農在種植水果的時候,通常會有“跟風”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盲目性”。大家都是看到別人種植某種水果掙到錢了,才跟著種的,缺乏計劃性與預見性。導致的結果就是,來年水果量大,市場上供大於求,自然地價格就低了,繼而大家都賺不到錢。而在有些年份,水果減產,價格會賣的高一些,但是產量比較少,所以大家也很難掙到錢,同時城市裡的消費者也會感覺到水果價格高。

成立合作社,增強話語權

那麼,要解決這些問題,有哪些好方法呢?

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一個地區的果農能夠成立合作社。這樣的話,既方便信息交流,提高水果的產量,避免同質化競爭;又可以聯合起來增強自己在市場上的話語權。市場上供需最大程度地接近平衡,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也不至於覺得水果價格過分的高。


瓜果江湖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其中有哪些原因?

你發現了嗎?

到底是我們太窮了,還是物價太高?

開始發現蔬菜價格上漲,現在連水果都吃不起了,我在想以後還能吃起什麼!

枇杷20元/斤、山竹25元/斤、車釐子50元/斤……在一家超市,一顆車釐子的價格竟然和一個雞蛋相差無幾,這情景能想到嗎?

有網友表示:荔枝現在很貴,櫻桃都不敢問,吃菠菜吧

聽網友這樣說,有網友表示不服,提出解決建議:那些支持人口增長的人來為大家拿點水果錢。

終於有網友按耐不住說出大實話:今年的蔬菜和水果都很貴

不僅社會人覺得貴,就連無憂無慮的的大學生也開始吐槽:在校學生也表示水果確實很貴,香蕉是最便宜的4塊一斤。平時路過水果店看看就走了

網友看了水果的價格,紛紛曬出自己的經歷——

網友1:昨天買了5個蘋果25塊錢,肉疼

網友2:蘋果也吃不起了,傷心

網友3:蘋果9/10/12一斤。。。我都目瞪狗呆

網友3:批發價格6.5每公斤,我們這邊一斤八塊!

網友4:我以為是學校裡的水果貴……結果是都貴,那我就好受多了……

網友5:昨天買了兩個小小的白玉瓜,6塊一斤,兩個35塊錢,稱了之後有點心疼,又不好意思放回去。

網友6:多數水果價格很高,消費不起,收入不高是根源

網友7:年份越來越不好,要麼重乾旱,要麼暴雨,要麼暴曬,空氣汙染嚴重,四季變化無常,這三四年開始,啥都不好種,病蟲害嚴重,乾旱水淹不均勻,所以農產品價格上升

網友8:因為房價漲不動了,所以物價要漲,跟上房價

網友9:如果你是果農和菜農你就知道貴不費了,農民是最可憐的。

網友10:昨天剛在超市秒的甜瓜,10塊錢3斤,很甜 。要知道我們這裡隨便一個水果攤位的甜瓜都5,6塊一斤,感覺自己佔了好大的便宜

網友11:蘿蔔黃瓜西紅柿紅薯胡蘿蔔都可以生吃

網友12:我都是回婆家才買水果,平時從不買,買不起

網友13:今年確實很奇怪,工資沒漲,工廠現在快停工了,飯都快吃不上了,房價就不說了反正也買不起,然而物價節節高升,誰能解釋一下怎麼回事?

網友14:確實吃不起了,我現在只能買黃瓜,西紅柿當水果吃

網友15:我就想說:水果那麼貴,但是果農為什麼這麼窮!

看完那麼多網友的評論,才知道整個大家都一樣啊,自己並不孤單!

最後調侃一句:水果是啥東東?能吃嗎?


雪林君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而人們卻抱怨水果吃不起,這中間的問題出在哪裡?我想就出在下面的兩個關鍵問題上:

一,信息不對稱:賣家找不到買家,買家找不到賣家,或者中間經過很多環節才找到,每一個環節都要有錢賺,到買家嘴上就吃不起了。所以要建一個信息對稱的平臺,可以快速準確識別的平臺。現在有的果農只管種,不會在網上主動銷售。要建立自己果農協會互通信息。

二,流通不順暢:現在水果流通環節不順暢,還不是很完善,特別是種水果的偏僻山區。道路還是土路,土路坑坑窪窪,不是柏油路。要人工擔到大路上在裝車,水果運費增加了。到賣家嘴上就吃不起了。有的果農附近沒有快遞寄送點,要到百十里的城市去寄,現在寄快遞,水果包裝成本很高,這樣無形中增加了成本。

只要有果農自己的發佈信息平臺,建立自己的果農組織,流通環節打通順暢了,水果的價格就會降下來,果農就賺到錢,大家都吃得起水果了。果農要主動銷售,這兩年陝西果農就做的很好。陝西省果農利用社交平臺,網站平臺,電商平臺,自媒體平臺大量銷售獼猴桃,冬棗,蘋果,石榴等水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