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辦的最厲害的事是什麼?

用戶61620471536


誠邀,如題。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說他好,袁世凱是推翻清廷統治的第一人,說他壞,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後不但不思u悔改,反而變本加厲,居然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並公然稱帝,在史書上狠狠的留下了敗筆,那麼在袁世凱一生之中,他辦的最厲害的事是什麼呢?

袁世凱,出身官宦世家,祖上曾是清朝的漕運總督,後科舉考試未能蟾宮折桂,但卻在甲午戰後得到小站練兵的統軍大權,接著榮升山東巡撫、直隸總督,武昌起義後逼迫清帝退位,自己當了大總統。雖說史書對其的評價多為“盜國賊”,但是實際,袁世凱也做過不少的好事。

舉個栗子:

袁世凱一人,讓甲午戰爭推延12年,讓日本不敢侵略朝鮮,建立我國第一支武裝警察,讓租賃的外國人頭疼沒辦法。建立北洋,也便是現代軍隊。逼清廷退位,未實行《二十一條》(實際上是孫中山自動要求籤十一條,成果日本人沒甩他。86年時日本現已把孫文要求籤的十一條手寫件發佈了,比日本本來要求的二十一條更誇大。)

其實沒有袁世凱,清廷不可能滅亡這麼快。

在1901年—1908年的清末政壇上,袁世凱是一個非常活潑的人物。是一個對新思想、新事物極為感興趣的人,在其轄區內進行了許多近代化的改革。對聯繫朝廷大政的憲政制度的樹立也是不遺餘力,為清末衰頹之政局吹進一股清新健康之風。辛亥革命時,雖然孫中山氣勢如虹,但是實際上革命黨面臨著內憂外患,內憂就是新加入的原清朝勢力不滿孫中山的領導,外患則是大清百萬北洋軍不停的向武昌進發,是以如果沒有袁世凱,清廷滅亡恐怕還要晚好多年。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自李鴻章、榮祿、張之洞等滿漢重臣相繼在清朝最後幾年去世後,袁世凱在清廷中幾乎已經沒有可以形成有效制衡的人和勢力,而單頻載灃等一干宗室少壯派根本無法對袁世凱形成約束。雖然載灃一度以足疾為由將袁世凱勒令開缺回籍,但是武昌起義之後,出來收拾殘局的還得是袁世凱。

辛亥革命的過程中,袁世凱將南方革命黨和清政府玩弄於鼓掌之中,最終在自己的政治訴求得到滿足後,袁世凱連哄帶騙加嚇唬的讓隆裕太后乖乖的交出了大清王朝,自己則在隨後當上了臨時大總統。小編覺得能夠把整個國家玩弄於自己的權術之中就已經說明袁世凱這個人不簡單了。

後來的歷史證明,袁世凱玩的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厲害。1913年,袁世凱想要通過國會選舉成為正式大總統,而彼時宋教仁又在推動所謂內閣制,一旦實行內閣制,即使袁世凱當了大總統也是沒有實權的,所以袁世凱對宋教仁懷恨在心,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宋教仁的死與袁世凱有直接關係,但是袁世凱是脫不了干係的。隨著南方革命黨發起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一不做二不休,解散了國民黨,後來又解散了國會,同時為了將地方的權力收歸中央,袁世凱宣佈取消地方自治。而這些都嚴重損害了地方上的利益,所以儘管檯面上許多人不敢講,但是大家心裡面對於袁世凱還是很憎恨的。

袁世凱在內政上的種種措施也為他最終的失敗埋下了伏筆,但是袁世凱在外交上還是有所建樹的。

1912年2月15日,在沙俄策動下,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乘著中國辛亥鼎革之際,宣佈成立了獨立於中國之外的所謂“大蒙古國”,自封“大蒙古國”皇帝,建國號為“共戴”。袁世凱得知消息後,非常氣憤,決定派兵進行鎮壓。最終在恩威並用的條件下穩住了蒙古形勢,避免了蒙古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悲劇。

一直袁世凱留給後人的印象就是他是親日的,但是實際上從不管是從他的動機還是他的行動來看都不能證明他是親日的,反而在中日二十一條的談判中,袁世凱是能拖就拖。

袁世凱是個人物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的許多智慧沒有發揮在對的地方,袁世凱滿腦子還是舊式思維在起作用,不過也不能完全歸結於他的人品啦,比較人家讀書不多啦。


青年史學家


對於袁世凱,大家都不會陌生。畢竟他的頭像曾經印在銀元上。


他作為晚清權臣,又曾為“中華民國”總統,一生中揹負許多罵名,例如出賣戊戌變法志士、復辟帝制、與日本人簽訂《二十一條》等。


他也曾對歷史作出貢獻,例如捍衛清政府在朝鮮的利益,小站練兵,訓練出北洋新軍,他還大力發展工礦、開辦新式學堂等。


有書君認為,袁世凱最大的貢獻,還不在這些上頭,

他最大的貢獻,應當在於使滿清皇帝和平退位,最大程度上維持了疆域的完整。



辛亥革命黨人以鐵血十八星為國旗,表明民國版圖只包括內地十八省。


孫中山以朱明王朝夷夏之辨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給蒙疆藏等少數民族帶來了恐慌,邊疆地區趁滿清王朝即將滅亡之時紛紛宣佈獨立。


大權在握的袁世凱與南方的革命黨人談判,以不流血方式得以坐上中華民國總統的寶座。


此時的袁世凱沒有采取革命黨人的過激做法,他說服隆裕太后把政權禪讓給北洋政府。


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詔書上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說的是新蒙藏回滿等幾個邊疆的領土在清朝滅亡的情況下,由中華民國接管,這直接斷了分裂勢力從事分裂活動的法理。


袁世凱軟硬兼施,一方面依據溥儀的退位詔書表明中華民國的版圖傳承自大清帝國,如有分裂就是叛亂,很大程度地穩定了各少數民族的異動。


另一方面,袁世凱也採用威壓手段,化解外蒙古和西藏的分裂行為。



外蒙古曾在俄國的唆使下獨立,袁世凱一面派軍隊控制外蒙,一面大封蒙古貴族,使外蒙結束了獨立。又強硬與英國談判,保住了西藏主權。


也有人說,袁世凱的最大貢獻是迫使清帝退位,結束了中國五千年的帝制,這個有書君不敢苟同,畢竟袁世凱還是復辟過帝制的。


與其說袁世凱最大的貢獻是結束了帝制,不如說他的最大貢獻是迫使滿清皇帝退位,並以此保住了原有的滿清時期的版圖,為今天的中國奠定了疆域。


有書課堂


近代史中,袁世凱是一個避不掉的名字。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漢族,字慰亭,號容庵,河南省項城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北洋新軍的創始人。“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是他雄心壯志的表現。他發跡與光緒八年即1882年,當時朝鮮發生了壬午軍亂,朝鮮國王高宗李熙之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利用軍隊譁變,成功奪權;朝鮮王妃閔妃一黨與大院君有隙, 請求清廷出兵平亂,袁世凱於是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不就平定叛亂,袁世凱因作戰勇敢,被朝廷封賞,於是年僅23歲的袁世凱則以幫辦朝鮮軍務身份駐藩屬國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軍並控制稅務。這是袁世凱發跡之時,也是他訓練新軍的開始。



甲午一戰,李鴻章的淮軍以及海軍戰敗,使得中國北方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於是清政府便決定訓練新軍,袁世凱通過鑽營拿到了小站練兵即新建陸軍的位子,戊戌變法後,榮祿在兩次參觀新軍後,上奏朝廷決定推廣新軍練兵經驗,建立起武衛軍,武衛軍一共五支,分別為:

——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在天津小站建立起武衛右軍,全德系裝備,運用西方練兵法操練,實力最為強盛。

——聶士成的淮軍殘部在蘆臺、開平建立起武衛前軍,德系裝備,西法操練,實力較強。

——董福祥的甘軍在薊州建立起武衛後軍,德系裝備,土法操練。

——宋慶的豫軍在山海關內外建立起武衛左軍,駐山海關,土法操練。

榮祿整頓了八旗的京畿衛戍部隊在南苑建立起武衛中軍,土法操練。


八國聯軍侵華時,武衛軍除袁世凱外的其他四支都在清廷的指揮下參與的對八國聯軍的抗戰,之後榮祿的武衛中軍、董福祥的武衛後軍、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基本被打的全軍覆沒,後來直接被取消了。而宋慶的武衛左軍在抗戰後被打殘,其軍隊手下馬玉昆護送了慈禧、光緒到西安,後被重用。


而袁世凱相比較其他四支軍隊,不願意去為保護慈禧而自損實力,於是他間接參與了“東南互保”,與一些封疆大吏和外國列強秘密約定不參與對抗八國聯軍的戰爭,以保境安民為由拒不出兵而求自保。後來就是因為袁世凱不參與戰爭,保存了實力,後逼得隆裕太后與溥儀皇帝退位,建立起北洋中國是時代建立起基礎。


公考文科生


根據暢讀文研院發現,袁世凱最大功績應該是中國共和體制的主要締造者。

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中國人人有病,被奴役者卻認為自己是自由的,從來不知道自由為何物,不知自愛,且不懂愛人,一句話,奴才不知道自己是奴才。普天下之大眾,食不能果腹,衣不能暖身,而王爺大官驕奢淫逸,盤剝不止,這是經濟之病;所有這些病症都是一個總病根,那就是政治之病——華夏四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根治這些疾病,惟有一個藥方——走向共和。思想之藥三味:自由,平等,博愛;制度之藥三味: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

由此可見,共和之重要性。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也有各民族的民族意識。但是真正將中國各民族的民族意識在理論上統一起來並形成全新的近代的民族意識的,卻是孫中山所倡導的大中華思想。

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執掌國家政權。在《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中提出五個統一,其中第一個統一就是“民族統一”。“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孫中山還強調,要在共和的旗幟下,各族人民享有同等的參政權。

但在內外脅迫下,革命勢力作出讓步,孫中山發表聲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即舉袁世凱當大總統。

1912年4月22日《大總統袁世凱命令》中強調:“現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為我中華民國領土,則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為我中華民國國民,自不能如帝政時代再有藩屬名稱。此後、蒙、藏、回疆等處,自應統籌規劃,以謀內政之統一,而冀民族之大同。民國政府於理藩不設專部,原系視蒙、藏、回疆與內地各省平等,將來各該地方一切政治,俱屬內務行政範圍。現在統一政府業已成立,其理藩事務,著即歸併內務部接管......”

黎元洪、孫中山、黃興締造了共和,袁世凱也締造了共和,後來締造共和的還有段祺瑞和馮國璋。


五味社


袁世凱最厲害的事應當是從日俄手中保持了中國對東北的主權。

庚子之變中,沙俄趁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出兵近二十萬佔領整個東北。其時滿清國弱民貧,還要將數億兩白銀賠付列強,早己是山窮水盡。但在此危機重重之機,袁世凱冒著極大風險,力促日俄戰,使日本敢於和沙俄放手一搏,不愧為戰略家之大手筆。

日俄戰爭中,袁主持的北洋力量表面嚴守中立,暗中防範兩個強盜,並始終保持對局勢有相當的控制力,實為難能可貴。

戰後,袁迅速反應,謀篇佈局,以最小代價使日本放棄了幾乎所有要求,保持了東北無可爭議的主權。

在當時國不堪戰、將不堪戰、兵不堪戰的尷尬局勢,能不費一槍一彈,從兩個餓狼般的帝國主義手中完整收回東北,實乃我中華民族一大幸事。其功可追左忠毅公,足令張學良之流無顏於列祖列宗矣。


(原創,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不可道人


袁世凱辦的最厲害的事情不是發生在中國,而是發生在朝鮮。

這位未來的北洋統帥事業的開端,就在朝鮮。

1882年,朝鮮發生了壬午軍亂。朝鮮國王之父大院君利用士兵譁變,攻擊親日並且執政的閔妃一派,成功奪權。閔妃向宗主國清朝和日本求援,雙方同時出兵。當時年僅23歲的袁世凱就在這支軍隊中。在朝鮮,袁世凱率領士兵英勇奮戰,並且“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此後袁世凱以幫辦朝鮮軍務的身份留在了朝鮮。

1884年,朝鮮又發生了甲申政變。親日的開化黨夥同駐朝日軍進攻朝鮮朝廷,取得了政權。而這個時候,又是袁世凱當機立斷,指揮駐朝清軍殺入漢城,迅速平叛。如果沒有這次平叛,朝鮮可能早就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

第二年,袁世凱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員。仰仗著清朝宗主國的地位和駐朝清軍,袁世凱控制了朝鮮的政局。而他當年才不過26歲!

要知道當時的朝鮮,可謂是強敵環繞。清朝是它的宗主國,要保證它的從屬地位,以保證自己的安全。但是清朝的實力,是朝鮮周邊國家中最弱的:北部的俄羅斯,一直虎視眈眈地盯著朝鮮;東邊的日本,雖然才剛剛變法富強起來,但征服朝鮮的國策則早已確定了下來。

從1882年開始,袁世凱在朝鮮駐紮12年之久。他一方面嚴厲控制朝鮮政局,在訓練新軍,另一方面也和朝鮮士大夫交往,宣傳“事大”思想。他用他強有力的政治手腕,抑制了朝鮮的獨立傾向和日本(還有俄國)的窺探。朝鮮人對他愛恨交織,而日本人則恨透了他,幾次派人刺殺他,但都沒有成功。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外交家,靠單槍匹馬就在異域縱橫捭闔,如班固,王玄策等人。但他們無一不是依賴著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帝國做支持。但只有袁世凱,背後的帝國本身已經飽受欺凌,但是他卻靠自己的政治才能,維持了帝國在邊疆國家的影響力。如此說來,他的外交成績比班固王玄策也不遑多讓。

但是,任何外交最終還是要落腳在實力上。甲午戰爭戰爭爆發後,袁世凱被迫退回國內,他在朝鮮的外交成果也隨著日本的戰勝而消失。

可能袁世凱自己也沒有想到,曾經被日本人當作眼中釘的他,最後卻要和日本人簽訂《二十一條》,最終遺臭萬年吧!但歷史是公平的,無論他後來做了什麼,他在朝鮮的成就都不應該被遺忘和抹殺。


敦復


從戊戌變法到慈禧推行新政,袁世凱都是一位重要人物。甲午戰爭時登上歷史舞臺,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他一步步走向權利巔峰。


袁世凱,字慰廷,號容庵,河南項城人,出生於咸豐三年,1859年。叔祖父袁甲三曾經督辦過安徽團練,是李鴻章的嫡系。袁世凱自幼就被父親袁寶中過繼給了叔叔袁寶慶,後來又轉投袁甲三的兒子戶部侍郎袁保恆,1881年,袁世凱投奔養父的結拜兄弟吳長慶,淮軍重要將領。從此,他的人生開始起步。

他先是以“朝鮮總督”的身份督留朝鮮12年,控制了朝鮮,抵制了日本和俄國對朝鮮的侵蝕。甲午戰敗後,袁世凱回到天津,操練新軍,這是他重要的政治資本,後來的民國總統大都出自於新軍將領。戊戌變法中,他出賣了譚嗣同等人,引起了慈禧和榮祿的重視。義和團時期,他又加入東南互保,獲得了洋務派和洋人的一直肯定,成為重要的地方大員。


他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以和平手段終結了大清王朝。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的是武昌起義。1911年,清廷頒佈了“鐵路國有法案”,四川的鐵路需要收歸國有,這時四川民眾不願意了,成立了保路同志會,反抗清廷。清廷為鎮壓保路運動,把武昌的軍隊調到了四川,這樣一來,武昌的兵力就很薄弱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士兵爆發起義,到了10月12日,武漢三鎮全被新軍攻陷,併成立了中華民國鄂軍都督府。武昌起義後,湖南,廣東等15個省紛紛宣佈起義,擁護共和。

這時候,攝政王載灃想到了袁世凱,急電袁世凱回京主持大局。袁世凱一看機會來臨,第一件事情就是改組內閣,新內閣成立,袁世凱就任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一方面命令北洋新軍保持對革命黨人的壓力,另一方面有委託英國公使朱爾典從中斡旋,最終,同盟會與袁世凱達成了共識,由袁世凱勸說清帝退位,作為交換條件,同盟會支持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裕隆太后接受南京參議院的《清室優待條件》,並頒佈《遜位詔書》,以每年400萬兩的善待費用,清室“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


此時此刻,大清帝國走到了歷史盡頭。


關山明月779


最厲害的事兒莫過於推翻清廷。

可以說,袁世凱如果不稱帝的話,共和第一功鐵定是他的,今天遍佈全國的就是世凱公園世凱路,孫中山只能屈居第二。

孫中山有理想,有勇氣,也算有理論。袁世凱,有能力。

所謂“竊國大盜”袁世凱,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所謂“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說法更是不切實際,沒有袁世凱,辛亥革命根本不可能勝利,談和竊取??

當年武昌起義,孫中山當時在美國給人家刷盤子,根本不知道這回事兒,從報紙上看到消息以後才買票回國的。武昌起義的時候,同盟會的大佬們,孫中山,宋教仁,陳其美等等,一個都不在,是孫武,蔣翊武,等人領導的,剛剛起事,領導人就打散了,迫不得已搬出一個不想革命的來領導起義。一連串的烏龍下來,能打下武昌已經算是奇蹟了。

可是大清的氣數實在是藥丸,武昌起義以後,全國的起義風起雲湧。朝廷派過去鎮壓的北洋軍——按兵不動。

袁世凱在後面暗中操縱,告訴馮國璋段祺瑞等人不要打,任朝廷派過去的欽差嗓子喊啞也不動兵,逼朝廷重新請出已經被罷官回鄉的袁世凱。

袁世凱向朝廷要官要錢,官高祿厚之後,立刻對起義軍發起進攻。倉促組織的起義軍根本不是袁世凱北洋軍的對手,很快敗下陣來,北洋軍兵臨城下。

然後袁世凱停止了進攻。

他要向起義軍和朝廷表明形勢——我幫大清,大清江山照舊,我幫革命黨,大清就完了。待價而沽,儼然是個投機商人。

袁世凱在兩邊衡量加碼,最終衡量的結果是——朝廷給的官在大,也不可能大的過皇帝。而革命黨答應他的,是逼退清廷就讓自己當總統。

這就很明顯了,革命黨的加碼要比朝廷高上一籌。

所以袁世凱的選擇就是,北上回京,逼退清廷,他負責文的,說情講道理,他手下的北洋軍的驕兵悍將們,負責來武的,赤裸裸的恐嚇清朝的王爺們“領兵入京,與諸王痛陳利害”。

這樣的背景下,清廷退也得退,不退也得退,袁世凱就這樣完成了一個野心家的完美逆襲。一年前他還是河南項城的一個土地主,一年後他就成為了中華民國大總統,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投機。

逼退清廷,是袁世凱的野心投機,但也是中國近代史的巨大進步,這是這個野心家的歷史貢獻。


小約翰


這件事被認為是賣國賊,那到底是好是壞那?\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2700008400abe0fb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