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址的訴說——邵武市城郊鎮袁家村紀事



歷史遺址的訴說——邵武市城郊鎮袁家村紀事

袁崇煥衣冠冢石碑殘片。

歷史遺址的訴說——邵武市城郊鎮袁家村紀事

袁家村龍珠山包。

  □ 陳良如

  袁家村位於邵武市城郊鎮蓮塘村,明代是邵武二十九都(永城下鄉地)轄區。明代崇禎四年(1631年)前,邵武沒有這個袁家村。

  明末民族英雄和優秀軍事家袁崇煥,率領明軍,三敗強敵,重創努爾哈赤,大敗皇太極,飛師保京都,被譽為“明朝長城”,成為後金(後改國號清)入主中原的最大障礙,也是他們的“剋星”和“勁敵”。後金大汗皇太極利用崇禎皇帝剛愎自用、生性多疑之性格,設“反間計”,散佈流言,借刀殺人,掃除障礙。崇禎果然中計,崇禎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一以“議餉”為名,將太子太保、時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遼東督師(從一品官員)袁崇煥逮捕入獄,頒昭:“袁崇煥付託不孝,專恃欺隱,以市主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人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尤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磜示。”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煥被極其殘忍的千刀萬剮凌刑處死。同時“依律家屬十六以上斬,十五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餘俱釋不問。”崇禎冤殺封疆大吏,英雄屈死,親人遭殃,家被抄沒,親屬流放。

  袁家親屬流放何地?餘大成(明代山東巡撫)《剖肝錄》載:“(袁崇煥)家口在遼者徙流浙,復改黔,在籍者流閩。”實際流放到邵武縣。相關史料指證這個事實:一、袁崇煥胞弟袁崇煜《問天賦》說道:“粵徙閩甌,幸而閩境,道出武陽,為亡之兄治地;……昔領邑以治人;今受廛而甿隸。”袁崇煥唯獨從政之地是邵武縣,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初春任邵武知縣,至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赴京朝覲,任職兩年,後從軍戍邊。袁崇煥祖籍廣東東莞,十四歲時隨其祖、父落籍廣西藤縣。袁家人從粵地(嶺南)流放遷徙閩(福建)地,僥倖能到福建,一路到邵武(武陽),這是兄長曾經任職過的地方。過去他是治理此地的知縣,現在他的親屬流放這裡,得到住房,成了外來人(甿,即民,特指外來人)。二、袁氏後裔、清代詩人袁珏《前明薊遼督師袁元素(袁崇煥字元素)先生》詩:“家徒四壁久蕭然,骨肉流離舊治遷。”原詩註釋:(他的)家屬徙二千里,安置適在邵武縣,邑人憐之,濟其睏乏。母葉氏年老不徙。說明袁崇煥為官清廉,蒙冤被害抄家,“家無餘資”,親屬流放到他當過知縣的邵武縣。

  泱泱之國,袁家遺屬這麼湊巧流放邵武?是巧合,還是有隱情。依明律,袁崇煥“通敵”重罪應滿門抄斬,然而崇禎皇帝“罪止本人,餘俱釋不問”,網開一面。朝廷一些正直大臣,同情袁崇煥遭遇,暗中相助。還有袁家人願意到“仁義之地”的邵武。多種因素促成袁家親屬流放閩中邵武。當時邵武知縣金邦柱(蘇州人),廉明慈慎,賢德正直,知道“邑中共說大夫賢”,十分敬佩袁崇煥,願意接納袁家人,並作了精心而周到的安排。

  邵武民風淳樸,善惡分明,鄉民對居官清正、勤勉理政、懲惡揚善、盡心民事的袁知縣感恩報答,極盡關照袁家親屬。

  袁崇煥無子,其流放邵武的親屬,是袁崇煥的妻子黃氏、胞弟袁崇煜及家人、胞兄袁崇燦(早年去世)子女。邵武人將他們安排在城東蓮塘村,離城較近,自然環境好。在雙龍戲珠山的龍珠山包下,蓋廛(指所住房屋)以待,“濟其睏乏”。袁崇煥老家廣西滕縣也叫蓮塘村,讓他們有回家之感。可見邵武人煞費苦心,精心擇地,周到安置,讓他們有良好的生活環境。

  後來,當地人將袁家人居住地稱“袁家村”。

  袁家人為紀念袁崇煥,在龍珠山包上建有袁崇煥的衣冠冢,墓為花崗岩石板砌成。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元月,乾隆皇帝下詔為袁崇煥平反,詔曰:“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尷尬,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致使身罹重闢,深可憫惻。著廣西巡撫查出袁崇煥後裔,量材錄用,以獎忠良。”這遲來的“平反”,讓忠良的袁家人戴了一百五十四年的“無形枷瑣”。

  袁家人落難居於袁家村,融入了邵武當地社會,不少人成了地道的邵武人。袁家後裔繁衍壯大,遷徙落籍各地。

  清朝末年,邵武成立了紅幫系的洪崗會,推選袁家村袁火根為頭目,拉上他妹夫李仲明,組織了五六百人,在蓮花山腳下的朱山村大埠上的三官堂集結起事,利用袁崇煥的聲望,進行“反清復明”。他們向光澤、資溪方向進發,一路向北,一度攻佔了鄱陽湖邊的樂平城。不久,清朝宣統皇帝遜位,民國政府成立,洪崗會隊伍潰散,三百餘人返回邵武。

  竊國大盜袁世凱為登基當皇帝,盜用袁崇煥英名,曾自稱是袁崇煜的七世孫。乙卯年(1915年),北京《亞細亞日報》二月二十一日《京塵見聞錄》說:“項城(河南)袁氏,其始祖原籍廣東東莞縣。緣七紀祖崇煜公,於明末清初,流寓河南,宗派遂分,淵源所自,實始東莞。”其實是一場鬧劇,由當時司法部監獄司僉事張伯禎(康有為弟子)編造東莞《袁氏世系》,冒充前代故物,為袁世凱復闢稱帝助紂為虐。

  1982年,袁家村龍珠山包的袁崇煥衣冠冢被盜,內僅有一塊墨綠色石碑,無其他物品。盜墓者將石碑拿回家,準備作文物出售。自從石碑到其家,連連出事,很不安寧。他一氣之下,敲碎石碑,丟棄村前小溪裡。空墓的石板被作為小溪過橋板,龍珠山包上只留下衣冠冢的空坑遺址。

  現在,袁家村整體拆遷,只有袁家村地名在沿用。316國道改線,從龍珠山旁邊經過,廢棄的泥石掩埋龍珠山北側。不久將來,這龍珠山包可能與袁家村一樣,夷為平地,袁崇煥衣冠冢遺址也將消失,這珍貴的歷史遺蹟將不復存在。那將是歷史文化的一大遺憾。

  袁崇煥遺留給邵武珍貴文物——和平天符山“聚奎塔”匾額,還有就是袁大將軍在龍珠山的衣冠冢遺址。呼籲保存修復,立碑紀念,讓人們記住袁家村的歷史,記住歷史人物,進行傳統教育,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