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进位汉中王,手下上表为何不是诸葛亮领衔而是马超领衔的?

微史春秋


王伯者,执天下之公器、属四海之名爵也。古语有言:名不正则言不顺。名不符而实益损。

彼时,刘备已收尽西川,联荆襄之势;破北汉中,厥魏曹之胆。四方人才有揽,天下名候侧目,称伯一方的实力确实已经达到。特别是时时处处向天下宣告以扶强汉室为己任的刘备,已经面临了携天子已令诸侯的政敌-曹操,先一步忝称魏王的局面,号称正统、打着维护皇权的刘备此时必须公开自己的政治纲领,称王讨贼也自然得成为这道纲领中的核心主旨,借此才能团结天下英豪,将自己团体的合法性和团体的使命所在,树立起来昭示天下,这也是时势发展的核心需要。再者,成功称王以后,下面辅佐效力的人才,既解决了个人身份上的合法性,又可以有机会建功立业获取名爵的上升空间。所以刘备称王已有了实力,也是必然追求的目标。但是称王这个名位,作为天下的公器,必须要有天下人的认可才能显得名正言顺,特别离不开的是有巨大影响的天下名族世家的拱卫与认可。

汉朝时期的社会,还是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天下的权力是由代表实权的天子及三公九卿和构建实权基础的各名门世家组成的上层社会共同掌握,因为他们掌握了社会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包括财产所有权、受教育权、政治通道权等等。汉朝时期为朝廷选官的制度主要是察觉制和孝廉制这两条通道,还有较次等或者不现主流的如军功和姻亲之路。而掌握察举和孝廉制度的,正是各出身名门掌握政治权力的世家望族。即便是军功和姻亲这样的机会,也多半有他们参与的影子或者作为交联的手段。所以,名门望族(包括皇族)掌握着当时整个社会的主导权和舆论的控制权。刘备出身贫寒,但是皇族的身份还是在其奋斗的路上使其受益匪浅,不过之前皇叔的身份只是尊号,不是爵位,是处在弱势控制中的天子为了拉拢势力借用礼法给刘备的一种尊礼。如果此时已经具备实力的刘备想称王,只望被曹操集团控制的天子认可是不具备条件的,属于曹氏集团的各名门望族肯定也不会为刘备做褒举贴金。但是如果是不受曹操控制的天下名门世家来举荐刘备,则是可行的。除非不承认这些名家世族是大汉的子民,或者是叛逆。曹操是可以这样干的,曹操后面也的确是这样干了。但这样做其实也间接在天下人面前呈现出曹操自己的贼性,揭露了曹操控制天子的目的,拔高了刘备的正当性。这样,天下会进一步分化加深,不意曹贼者则又有被刘备进一步团结的机会。所以,天下名门望族的举荐是刘备称王必须且必要的一步。

马超就正好符合所有这样的条件,马超先辈历代都是汉朝的忠臣,且多有名显天下之辈,东汉开国有保境安民征战四方的马援,黄巾以来又有威震一方打黄巾、攻董卓的诸侯马腾,这样的家世,这样的名望,天下少有。何况马超自己还早就是军功赫赫、名噪天下的英雄。

而诸葛亮虽然也出自世家,却不是汉朝功名显赫的世家出身,而且曾经没落,自己兄弟投奔亲族,一路辗转,尝尽冷暖,其叔父死后又流落寄投在刘表势力之下,论形势,确实在为刘备称王正名这条路上,他远不及马超当时的影响力大,可动天下人之望。不过君子居其实而虚其名。诸葛亮正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勤勉、忠正,赢得了刘备的依赖和信任,也凭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牺牲,将诸葛家门为当时也为千古所传颂,成为了千古“世家”,为历代所敬仰!


用户23111931360


蜀汉的官职是不能按照演义中关张赵马黄来分的。

其实如果不是自立为帝,有个皇叔称号,刘备在马超面前也就是个弟弟。


马超是正经的诸侯,西凉统帅。

瞧瞧人家在正史里面的官职:征西将军。

而且马超又有显赫的家世,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

被羌人尊为神威将军,奉若神明。


全蜀汉,也就一个刘备勉强靠着皇叔位置压得住他,其他都是小喽啰。

这里就不要说刘备的豫州牧了,根本上不了眼。

至于刘备手下的人,那得是刘备称帝以后才有身份的。

否则只能是家将和幕僚。


而且纵观三国,马超自从坑爹坑子坑老婆坑下属来到刘备阵营里之后。

他说发挥的基本就只有“身份”这么个功能。

什么锦马超,小吕布,打仗都没他的份。


这里也不能说马超不带兵就没用。

关键他的身份在这里,这重身份可比张飞累死累活拼杀值钱多了。

而且后期法正一死,荆州派跟益州派互相压榨。

正是因为马超死了,少数民族才起来作乱。

否则马超只要坐在这里,诸葛亮连擒孟获都省了。


所以说马超的身份,是除了刘备以外最值钱的。

这里称帝上表,乃是表的大汉朝。

你让诸葛亮去算什么意思,刘备没称王之前诸葛亮就是平民。

法正他们也是小喽啰。

所以这里让马超领衔是最好的。

因为马超这样的诸侯往上就是王族。

王之上乃是帝。


这里称王因为还算天子脚下,所以一切都要按规矩来。

马超是必不可少的上表人物之一。


你再看看后来称帝,还上个屁的表。

这叫自立为帝,谁来都不好使。


为she着迷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20年秋天,蜀汉群臣推举刘备进位汉中王,有一道上汉献帝推刘备为汉中王表,此表里面有一张很有意思的蜀汉群臣的交椅排序问题的名单,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左将军长史镇军将军许靖,。。。。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



马超为啥排在第一位因为马超的平西将军的官职,都亭侯的印绶都是由东汉政府直接授予的,关羽的荡寇将军是刘备任命的,虽然关羽是汉寿亭侯,但由于挂印封金,没有了印绶所以只能排在诸葛亮之后,屈居第六位,蜀汉集团除去刘备之外,马超是担任东汉政府官职最高的,所以排在第一位。





马超兵不血刃的拿下城都。这就是一件奇功,无人可比?使刘备终于得尝所愿。拥有了益州。可以实现隆中对的战略目标。这样的功勋无人能比。马超又是东汉名正言顺的官员。。职位只在刘备之下。夺取汉中。马超的后方防御则功不可没。所以蜀汉群臣权衡利弊。进位汉中王表马超排第一。者泽与马超的身份相符合。着仅时个人愚见。友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


约定9521


汉建安24年,刘备的西蜀军队与曹操的军队在汉中地区一场大战,西蜀军队取得战役胜利,在这个大背景下,刘备就准备进位汉中王了。

如果完全按照礼制行事,这个封王晋爵是要经过汉朝皇帝批准的,可是,当时的汉献帝是在曹操的掌握之中,那么,只能先走程序,然后自封。

这个程序之一,就是要以天下德高望重的人士郑重其事的上呈一个表文给汉献帝,请求封刘备为汉中王。

建安24年秋,西蜀政权的文臣武将在沔阳设立坛场,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三军整齐列队,对着高高在上的刘备,宣读这份呈送给汉献帝的《汉中王劝进表》,表文启首,即号称120人联名,11人署名;

“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奏……”

表文衔名第一人,即为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马孟起。

那麽,刘备进位汉中王、为何不是诸葛亮领衔而是马超领衔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说一下,马超其人的简历。

远在三国鼎立之前,马超的威名就早已经天下传扬!在此,马超的战绩姑且不论,先说说他的资历;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卫尉马腾长子。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担任丞相时,曾招马超入朝为官,被马超拒绝。曹操旋即又以汉献帝的名义封马超为徐州刺史,文书送到,马超没有赴任,后再封马超为谏议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马超的父亲马腾入朝担任卫尉,马超的两个弟弟马休,马铁也被封奉车都尉、骑都尉,唯独马超留守凉州,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统领马腾的部队,割据原来马家势力所在的“三辅地区”。

这期间,马超就已经是一路诸侯,甚至当时的孙权,周瑜等人,都要竭力交结马超,以图大事。

及至后来,起兵反曹,与曹军叠次恶战不馁,席卷西凉,威名显赫!

建安20年夏天,马超投奔刘备,刘备欣喜若狂,直接就给马超一部人马,请马超帅兵参加合围成都,结果马超军队刚到城北,城中军民惧怕马超威名,迅疾开城投降。

回到问题中来;刘备进位汉中王、为何不是诸葛亮领衔而是马超领衔的?

一,\t马超的显赫家世与地位在魏蜀吴三国、甚至少数民族地区都威名远扬,马超曾经统辖西凉兵与曹操数次大战,其勋名战绩西蜀主将无人可及;

二,\t劝进表上首位衔名者的资历高低应该是从汉室王朝角度衡量的,不能从西蜀政权的实际排名角度呈现在公众面前,这样,才更有权威性,也显得更加正宗。

三,\t马超当时虽然已经失去自己的部族势力,属于寄身于西蜀政权,但是,为了团结外来势力,照顾安抚这部分阶层,这样安排,也属于刘备的一番良苦用心。

四,\t刘备进位汉中王,是为了下一步与曹操进行长期的军事斗争,西北和关中地区将会是主要的战场,而马超原来是西北与关中地区的诸侯,在这一地区有着极大的威望和影响力,劝进表上马超排名第一,对西北和关中势力也会是一种暗示和鼓舞。

这些,就是刘备进位汉中王、为何不是诸葛亮领衔而是马超领衔的原因。





子由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三国志.先主传》很清楚地记述了刘备称汉中王时给中央朝廷(傀儡汉献帝)的表章,其中开头写道:

“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

在封上奏里,诸葛亮莫说领衔,他甚至只能排到第五,而关羽张飞也只能屈居六七,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安抚新征服地区的民心

古语有云,强龙不压地头蛇,刘备是以军事暴力手段取得西川、汉中的,但这种征服是不太稳定的,真正想要长久控制一片地区,必须得到当地本土人物的支持,因为在一个地区有名望的人物,往往能影响当地许多百姓的政治归属感。

比如像许靖这种人,法正曾经就跟刘备说过:“许靖就是个浪得虚名的人,没什么真本事,但他的名望很高,主公你一定要礼待他,利用他的名望,来让四方归心归德。”

而庞义、射援这种川蜀的名流和实力派,也是必须要拉拢的,至于马超,作为最重量级的人物,在西部地区有着顶天的威信,自然更要放在前面。

虽然这种表面上的政治高待遇比较虚无,但也是刘备必须去做的,他也乐意去做,毕竟说到底,只是个政治面子。


二.马超对刘备称王的确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想当初,还在打刘璋的时候,成都迟迟攻不下来,结果马超远来归顺刘备,成都立马瓦解投降,而后打汉中,马超虽然表现平平,但他在西部的威望,还是给刘备攻下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起码,马超的存在,应该说自然而然地让许多部族放弃了与刘备为敌的打算。


三.马超的身份高贵

这个身份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血统的高贵,一个是政治地位的高贵。

血统的高贵方面,由于马超是东汉开国功臣马援的后人,所以算是高级贵族的后裔,虽然三国时期英雄不问出处,社会阶层大洗牌大重组,但汉末仍旧处于贵族政治的巨大影响之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四世三公袁绍,因此马超的这层身份,天生给他带来一种政治优势,能让他处处高人一等。

第二个是政治地位,这个是他实打实自己拼出来的,想当年他也是汉末群雄诸侯之一,并且是一流级别的,官职封爵也都大得厉害,刘备原来跟他平起平坐,后来他虽成了刘备的部下,但这种政治地位是难以撼动的,他能帮助刘备压住很多人,所以刘备必须以高规格的礼遇来对待他。

当然,超规格的政治待遇,并不意味着实际地位权力的高低,马超也正是因为过于厉害,刘备都只能防着他,借借他的名望威信,来对自己的政权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敢真正去使用他,真正掌实权的是谁,大家心里都有数,所以马超后来也是郁郁寡欢,意志消沉,直到死去。

——————————————————————————————

我是《逆三国志》作者郑勋(杭州市作家协会成员)

这是我回答的第 95 个三国问题啦~

本号专注三国历史领域,品评真正的三国历史~

欢迎小伙伴们长期关注,也可以在评论区一同交流~


正说三国


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比较好。

一、书写《汉中王劝进表》的意图?

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有记载,“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奏”,此表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刘备身边将士为了更好的组成统一战线北伐中原去劝说汉帝封刘备为汉中王的表书。他们要表现的是封刘备为汉中王,是天下人的心愿,而不是刘备的心愿。刘备是为了抵御曹贼形势所迫才不得不封王的。所以,不能由贴着“刘备谋臣"的诸葛亮来上书。

二、诸葛亮、马超的地位比较

诸葛亮,卧龙先生,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始一开始,他就是以刘备谋士的身份而出现的。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只能是一个谋士,不能代表天下人的思想。

马超,原先是一方诸侯。汉朝时封其为徐州刺史、谏议大夫、偏将军、并州牧,在汉帝那边是有官职的。从朝廷制度上来讲,他也是仅次于刘备,官职也是进表人员中最高的。

三、进表时的局势

在古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求有一面正义的旗帜,要么扯上天意的旗帜,如陈胜吴广起义。要么就挂上正统的名义,如刘备。一直以来的人设都是”匡扶汉氏“而不是为了自己称王称霸。而《汉中王劝进表》是一个劝说汉帝封刘备称王的文件,与刘备的人设不符。所以刘备是不能让自己的谋士出面的,不仅如此,在人员排名上也要遵循汉朝的法度来进行排名。

综上所述,《汉中王劝进表》必须是马超领衔而不是诸葛亮。大家觉得呢?


萧暮雨


刘备进位汉中王,手下上表为何不是诸葛亮领衔而是马超领衔的?

我觉得可能是出于政治考量,原因如下:


第一,马超投降前和刘备一样都是天下诸侯,意思是级别一样,并且刚刚投降刘备,没有什么军功,所以在蜀汉有些尴尬的。马超为了表忠心,而刘备为了安抚,所以让马超领衔向汉献帝上表。

第二,刘备进汉中王的重要目标是恢复汉室,与曹操进行战争,夺取中原,而当时关中西北关中地区是双方战争的主要地点。而马超是西北关中地区最大的诸侯,并在该地区有很大的威望和影响,为了拉拢西北关中地区的人心,所以让马超领衔。

第三,在古代,如果没有朝廷的册封,私自称王,就是“僭越”的行为,这就有失道统,而且这也有损于刘备汉朝维护者的形象,所以只能由当时朝廷官员或者是有影响的人士上劝进表,为了不留下口舌,这些上表的人的排名就不能按蜀汉排名,而是要依照名义上的朝廷官位。而这样一来,马超是名义上当时朝廷在蜀汉内部最高的官职。


岳剑


一个破落贵族,黄巾起义才有三百人,所以刘邦取得汉中是非常得意。刘邦当年就是依靠汉中和项羽争天下的,所以刘备到了汉中以后也自封汉中王。


《劝进表》里面有十一个人的名单,这份名单基本代表了当时各派势力人物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


我个人是认为是把这份表分为的十一个人分成了四个类别的


第一个分类,诸侯

马超是汉朝贵族,是诸侯级别的。马超这个贵族,是汉朝封的,级别是最高,也是最正统的。说事情的时候,第一个拿出马超,这个可以理解。


第二个分类,左将军府的人

刘备曾经最高的官职就是左将军。左将军府就相当于当时刘备汉中的国务院。许靖,庞羲,射援都是原先刘备左将军府的人。这批人是沿用了刘璋当时东周军的班底,可以看出刘备是还是靠东周军的支持打压蜀地本地势力的。

在《三国志》里,诸葛亮其实是放在左将军府里的,而且是左将军府里

排序比较末尾的。所以此时的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可能是当做储备干部来培养的。而如果我们从官职来看,诸葛亮其实在这十一个人的名单中,只能排到第九位


第三个分类,荆州派系的人

这里面包括了关羽,张飞,黄忠和赖恭。这个比较好理解,一直跟着刘备起家的一群人。


第四个分类,就是刘备取汉中的功臣

就是法正和李严。他们都曾是刘璋的手下,在刘备取关中的时候,投到了刘备的阵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朝史暮想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经过与曹操两年的鏖战,刘备拿下汉中,当时的刘备已经割据荆襄、西川、汉中,几乎坐拥半壁天下,其实力达到顶峰。已经完成了诸葛亮隆中对的前两步,第三步就是仿效汉高祖刘邦,举兵北伐,兴复汉室。所以在同年秋,接受其麾下120人以上的《汉中王劝进表》,称汉中王,并表奏天子,请求汉献帝批准。

可是为什么第一位领衔的却是马超呢?其实这里面有非常大的原因:

1>刘备称汉中王,其用意就是得到汉中人民的人心。早在曹操之前,汉中一直是张鲁割据,而马超曾经栖身在张鲁的账下,并且当时由于奸臣当道,走投无路,最后不得不归于刘备。而当前虽然攻下汉中,但是也只是得到了城池,得到人心还有待时日。

2>在当时刘备的麾下,马超的爵位和官职最高,想当初朝廷曾经封他为徐州刺史,后改封为谏议大夫。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诸葛亮,包括刘备,根本没有皇帝册封的任何官职。在当时的东汉,虽然军阀混战,但是皇帝依然存在,自立为王,名不正,言不顺。而刘备一直以汉室正统自居,以义气来举起兴复汉室的大旗,他是不会明目张胆“篡汉”的,所以不但需要有朝廷官职的人,而且也要有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天下人,而马超无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3>内部的派系矛盾,刘备拿下汉中后,内部分成了三个派系:第一派系就是跟着他的旧部,如诸葛亮,赵云,关羽,张飞;第二派系就是荆州,如马谡;第三派别就是西川和汉中,如李严,法正。而马超作为后期归降的将军,除了帮助拿下西川,并没有什么军功,为了获得刘备的信任,领衔劝谏也无不可。

4>为父亲报仇,兴复汉室。当时已经收复汉中,大臣们都知道刘备下一步一定整顿兵马,开始北伐,目标直指曹操。而马超的父亲马腾死在曹操手里,马超领衔劝谏也大有希望刘备能够帮自己报父仇的意味,这也是当时他归顺刘备时心里所想。

5>还有就是诸葛亮对于刘备的进位,心里不是很乐意。毕竟汉中刚刚拿下,根基维稳,这时候进位不合时宜,而且此时汉献帝已然曹操的控制下,如果没有天子的册封,这属于僭越。如果等到根基稳固,大举北伐时,再学汉高祖刘邦,那样会更加合适。

总的来说,刘备进位汉中王背后有很大的意义,而众位大臣们的劝进,是马超领衔而不是诸葛亮。


说唱古今


首先,两汉时期是极为重视门阀出身的。尤其是东汉更是如此,经常以外戚身份掌权的马、窦、邓、梁等家族号称东汉四大家族!马超出自马氏家族直系后代,其出身无疑比远支皇族刘备还高贵。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其次,马超父子的将军名号/爵位都是朝廷封的,平西将军的名号很高了。而且马家作为陇西大族,关系盘根错节,形成一方势力与曹操斗过。几乎是人主的地位投奔刘备。 最后,马腾父子就是因为反对曹操匡扶汉室,惹怒曹操的。政治正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