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知道读书改变命运,农村许多孩子初中没上完就去打工了?

用户105603945364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农村里初中毕业的孩子们都不上学了,而是选择出门打工,他们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为什么就要像成年人一样,过早的离开自己的家乡父母到城市里找工作呢?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农村父母的落后观念导致

其实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大城市,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上学,多读书。毕竟,有一个好的学历,才能拥有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这一点,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

但是,很多农村父母却是首先想到要为自己谋出路,因为只有先让自己活下去,他们才能拥有金钱,也才能供养孩子上学,长久的陈旧观念习俗造成了一定的落后观念,就是要早早学习一技之长,直接或间接的输灌给孩子,所以,这些孩子都会跟随着他们的父辈,放弃学业而进入城市里打工。

受到物质生活的影响

这些年,农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而这一切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农村父母的外出打工挣到了钱。如果仅仅依靠务农的话,根本就挣不了几个钱。孩子们过早对于物质的向往与追求,再加上平时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大多数属于留守儿童,没有人监督,学习成绩也都一般化。所以对于再上高中和考大学,是没有多大信心的,这种情况下,选择出门打工也就成为了必然之选。这一点,是令我们及其心痛的。

现阶段高中分流所导致

目前,在各地高考录取已经高达80%以上,中考录取率却仅仅只有50%左右。这就意味着,在初中毕业人群中,只有一半的学生能上高中,其他的学生因为成绩上不了线只能去读职高。因为在目前阶段,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因此尚为普及高中义务教育,这就说明要选拔。成绩差的学生也就上不了高中。在这一方面,国家鼓励开设职业教育,鼓励按照学生的层次选择读高中、大学,或者初中毕业后就读职业技术学校。这种情况下,学习成绩差的农村孩子,大多数就不再上学而选择出门打工了。


洪洋河


我初二辍学,那时是97年吧,在校不算好学生吧,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学习中等的类型,记得辍学原因挺搞笑的,现在想想还是年轻气盛吧!记得有天中午午休睡不着,跟同学小声聊天,被教导处主任抓到,记下名字准备星期天晚上学校老师开例会上报,扣班级纪律量化分,这个量化分我到现在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下午下课我找到那个主任办公室,跟他求情,他答应了不上报。晚自习第一节读报堂时,寝室长向班主任汇报了我们中午说话被主任记名了,班主任当场火冒三丈把我们两个叫到讲台上一顿暴揍,尽管我一再辩解已经找主任求过情了,不扣分,可他暴打我们的手还是没停下,最后宣布我们俩每人罚款20,当场赶出教室回家拿钱。不交钱不许进教室上课。我们村离学校三四公里吧,到家已经快十点了,回家又被教训了一顿,第二天吃过早饭,母亲给我装了四五十斤小麦,要我去粮食收购部卖掉去交罚款。(那时农民手里都没什么现钱)好像卖了不到30块钱。后来在去学校的路上想想不对,你凭什么罚我钱,我不上了也不给你花,我来到学校,找寝室长说我退学了,去寝室拿行李,把我的衣服装进背包里,然后去了车站去市里找我堂姐,让她帮我找活干。开始挣钱。过了三天,班主任发现我没拿走行李和课本,开始慌了,通知我父母,然后跟我母亲说好好找找,找到了想上学还给送来。我猜他也害怕家长找他要他负责人吧。我父母没什么文化,但也不是胡搅蛮缠的人,所以当时也没难为学长和老师,开时在亲戚家找我了,没找到,都以为我失踪了。😁😁😁😁没过多久,伯母去市里堂姐家才知道我辍学了在市里打工。所以我比较抵触老师。不过我并没未自己的选择后悔过。😂😂😂


曲166


我来说说我的情况吧,我老家在西北父母都是农民,我家邻居是一名初中老师我称呼他四大爷,他家有四个孩子这四个孩子分别在法院 公安局 大庆油田 还有纺织厂工作,我们两家走的特别近,他家书特别多小时候我和我哥哥爱看小人书(巴掌那么大)经常去他家,我哥哥从小就聪明小学都在前三,我呢没我哥哥学习好,我哥哥呢见了书就走不动,就爱学习,四大爷就喜欢我哥两,因为老师就喜欢爱学习的孩子,所以没事就上他家看书,我们上初中时就在四大爷所在学校读的,读完初中我哥哥顺利考上高中,那时候我也上了初中了,

转眼我和我哥哥一个初中毕业一个高中毕业,别人都给我父母说两个人都去打工去吧,攒钱取媳妇上什么大学,我四大爷听到后说别听他们的赚钱的机会多让孩子上学,没钱你就给我说,后来我考上了高中我哥哥看上了大学,四年后我哥哥大学毕业走了工作,我在复读了一年后我也考上了,后来我哥哥供我上完大学,在我上大二时我哥哥自己北漂,我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老家,可是有些地方找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尤其小地方,在老家工作了两年后生活觉得太贫乏,我哥哥说你来北京吧,后来我在北京找了工作还离我哥哥不远,现在我们都在北京的周边买房了,难道说知识改变不了命运吗


lizhengw83


朋友们好,我是乡恋。题主问,为什么明知道读书改变命运,农村许多孩子初中没上完,就去打工了?

读完几篇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掉泪了。我虽然现居城市,但心系农村。我也不断回农村去,那里有我的童年,我的朋友。

农村孩子为啥初中没上完,就休学或外出打工去了?我想,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是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家中收入,支付不了学生的多年读书费用,只好忍痛割爱,泪别校院,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

二是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有的家庭不支持女孩子多读书,认为早晚是婆家人,花钱是负投入。负投入,不如不投入,早点休学为家里干活。

三是个别村干部的子女,自恃父母有职有权有生活,家中送礼的不断,很满足眼前日子,不读书就高人一等,何须再努力?

四是近些年农村教育资源奇缺,教育资源城乡享受不平等,农民无可奈何。

原因大概还有一些,我想到的就这四个,不足请补充。


鸡肋


在农村有好多家庭对孩子上学不当回事,大部分人认为,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毕业了也不好找工作,还不如早点去打工挣钱。因为农村孩子多,一般的家里也都是两到三个孩子,如果都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的开支,的确让一般的农村家庭望尔却步。俺村就有一家三个儿子,才十三四岁就出去打工,省吃俭用,通过几年共同努力。盖好了三处楼房,老大,老二相继都成了家,日子过的看似很红火。还有俺邻居也是三个孩子,不同的孩子自己原意上学,大人不同意,他女儿考上了大学,开学报到,自己一个人到学校报名,三千多的学费家里就是不给拿,女儿在学校急的都哭了,引起了学校老师的注意,通过好心的老师帮忙才报名入了学。孩子例用寒暑假打工完成了学业,并找到一份很体面的工作。在农村,生活方式不一样,观点也不一样,有人认为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娶妻生子,有人认为上学是唯一的出路,知识能改变命运。在选择生活的方式上,个人认为无论是上学或是打工,只要生活的踏实幸福,那就是最好的。



正说三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在求学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引导和教育是关键的第一步。

农村初中毕业就让孩子外出打工,确实能减轻家庭压力,增加收入,但这些都是鼠目寸光的家长所为之,眼前的蝇头小利误了孩子的前程。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等走上了社会,参加了工作,想学习悔之晚矣。我是一个农民,我把儿子供到硕士毕业,女儿供到本科毕业,苦了累了但也无悔。

当初女儿初中毕业,没考上好高中,不想上学,要去打工,我坚决不同意,送她到私立高中就读,三年后考上大专,又三年升本科。现在女儿对我当初让她上学的选择很是感激,她说,如果不读本科,想找份好工作,想都别想。

因此我呼吁,孩子们,上学的年龄千万别去打工,到了打工的时候,再想上学,晚了。






剑行剑远


农村人的观念还陈旧,经常议论的话题是,谁家孩子没念过书,打工挣了多少钱,谁家的孩子念书好,也不爱,但还给念书好的孩子家长说三道四,说:当官的孩子都闲的,农民家的孩子念书再好没门。我的大女儿学习好,考上大学后,本家院的三婶娘心里不服,专门给我的糊涂娘挑唆说叫孩子别上大学了,上大学花十几万元钱毕业还是农民,隔了两年儿子又考上大学,把我三婶娘又气又急恼,在背地里把我们骂地连放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庄几十户人家,家庭情况好的孩子都不爱念书,几乎没有考上高中的。


WANSHENG156980314


我一个50多岁的老妈仔也知道读书好,和我同龄的人有的没上过学,也有的小学也没上完,在这个网络发迖的年代,不读书,没学问是不行的,什么电脑,智能手机,微信,支付保之类的你都不会用,幸亏我初中毕业读过几年书,拼音打字还都会,无聊的时候和朋友,同学聊聊天,去全民唱唱歌,看看抖音,今日头条,,,,总之来说,活在当今这个社会,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清风明月13079


看到这个问题,只想感叹一句,教育环境真的太重要了,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

一、生长环境


我本人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真正通过乡下教育一步一步考上大学,走入城市的,说实话,小学初中的同学最后继续高中大学的,十成里面只占一成,能坚持到最后,真的很难,所有的农村都是一样的,又穷又信息闭塞,只能通过电视知道一些外面的事,我小时候每当看到电视里的高楼大厦,总觉得是别的世界,所以但凡有人从大城市打工回来,带回仿佛很容易就赚到的钱和外面多姿多彩的生活,就会让人很向往,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是太慢了,大家都想马上摆脱贫穷,马上改变现状,外出打工是除读书以外最快的办法。


二、家庭支持

如果在农村长大,你就会明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期望,不是每个父母都有的,在这之前,他们只是希望一家人首先要吃饱穿暖,安稳的活着,然后才是接受教育。

我们村有很多这样的家庭,孩子多,不能供所有的孩子上大学,那就让女孩上到初中有基本知识然后外出打工赚钱,供儿子上大学,因为儿子才是家里的顶梁柱,这样的家庭在农村已经算是不错的,起码家长不否定教育,有一个孩子可以有希望走出去。

其实,还有其他很大一部分父母还是相信读书无用,或者说于眼前的困境无用,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可是仿佛与他们无关,还是想一想怎么吃饱穿暖,赶紧把孩子娶媳妇的房盖起来,外出打工是最快的途径,九年义务教育正好到初中毕业,有了一点知识,年龄也差不多了,家里没有更多的钱可以继续学业,那就只有打工去了。

三、教育环境



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都是本村人或者邻村的,少数有师范文聘的,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没什么文聘,我们小学教学前班一年级的老师甚至初中都没毕业,这样的环境下,所有的学科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在国家规定义务教育之前,小学考初中就要刷下去70%的人,如果学习不行,家里又不重视,那学业就到此为止了。

初中好一点,起码所有的的老师最差都是师专毕业,但是师资力量还是很大的问题,教师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有的老师甚至回答不了班级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初中考高中是个很高的分水岭,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考上县城高中,还有一部分去了职业高中,剩下的不是回家种地,那就是外出打工,最后一种比例还是挺大的。

所以,生长在农村,如果想要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真的是要有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首先,自己要有一颗想要读书的心,不管怎样都要想办法读下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要努力学习将来融入那里,而不是出去走一遭,只是路过那里。

其次,要有人支持,家里人不管是哪一个,要有经济能力来支持你,我们家姐弟三人,是村里唯一一家三个孩子都上大学的家庭,这真的少不了我爸妈的坚定支持,他们吃尽苦头都从来没有动摇过让我们通过读书走出去的心,在此,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最伟大的。

还有就是,学校老师的努力,从小老师在我们心里的地位真的是很神圣,家长的话可以不听,老师的话一句都不会违背,老师的一句鼓励,胜过任何人的夸奖,其实很多后来没有礼物读书的同学,都是被学校和老师放弃的,我亲耳听到过一个老师指着学生的头说,对方不是读书的料,趁早别浪费家里钱了,没多久这个同学就踏上了南下打工的汽车,这个同学就是我当时最好的朋友。


所以,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除了眼光不够长远,更多的原因可能还是迫于各方面无奈,条件不允许,想继续读书也难呀。


楚二姑娘


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论是正确的,因为这是经过很多人实践得出的。最主要的还在于按比例进行分类。

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认为读书是有用的。虽然你现在可能不如别人,但是只要你坚持读书,那将来也可能会一步一步的超越他人。

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似乎能够证明那所谓的读书无用论,我上大学毕业以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

后来到了一个企业做劳务派遣工,每个月就工资是3000块钱左右。但是我那些同村里面的,小伙伴初中毕业以后就不上学。

后来他在煤矿里面当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在7000左右甚至能够达到1万。所以很多人就说,看吧读书无用。

后来我从企业考到行政岗位,也就是公务员。每个月的工资也就是4000多一点。现在他们面临极其严重的再就业问题。

有一些当年的同学现在已经下岗,因为现在人工智能化越来越重要,很多煤矿都实现了无人开采或者实现了机器化开采,用不了那么多挖矿人,

从而导致了对于一些学历低的煤矿工人进行削减。其中我那个同学就是现在已经处于待业状态。而我是一直有比较好的稳定的工作,

那么将来可能干到退休,最起码不会为工作而犯愁,福利待遇还算可以。所以我个人更觉得读书是有用的。

即使你当时没有读书,这个补差迟早还是要回来的。所以我奉劝那些迷茫在读书和不读书之间的学生应该坚定自己信心,

在该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读书,那么当你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博士毕业以后,那你工作是一件跳,

但是如果你是初中或者小学毕业,那么很多岗位你都不能够适应,及时可能刚开始混的比较好,但是至少没有长久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