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都挺好》反應了糟糕的原生家庭,足以毀滅每個成員的幸福,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樣?

少俠一號


電視劇《都挺好》我還沒看過,不過糟糕的原生家庭確實會影響家庭成員的幸福。有的貧窮家庭出身的孩子,眼光和格局受限,甚至因為家庭的影響而毀掉自己。



我就認識一個人,出身農村家庭,一直屬於村裡最窮的家庭。好在這人從小天賦不錯,學習成績很好,父母本沒打算送他上學考大學的,結果他硬是憑自己聰明和努力考上了。由於家庭貧困,這人上大學就很節約,並且去做兼職,好不容易把大學唸完工作了。


父母覺得兒子上了大學工作了,自己就不該太辛苦了,希望兒子承擔起養家的重任。這個人還是比較有能力的,經過十幾年的打拼憑自身當上了小領導。而他父母的胃口越來越大,向兒子伸手越來越多。結果這人沒經得起誘惑,貧汙受賄百萬元,東窗事發後被判刑。本來一個很有前途的青年,結果前途葬送,不能不說跟他父母的索取有關,也是他窮怕了才對金錢比較貪婪才有如此下場。

我覺得貧窮家庭要教育孩子自強、自愛,努力爭取自己的幸福,但不能貪髒枉法。而家庭富裕的要讓孩子有愛心,多幫助人,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私,唯我獨尊。只有給孩子正確的三觀,孩子未來的生活就不會一團糟,既使平淡也會比較幸福。

個人的一點感受,你們覺得原生家庭對個人影響大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原生家庭對我們影響非常大,我們這裡討論更多的是負面影響,然而這不是絕對的,還要看我們是否一直退縮,甚至作為不努力藉口,成為樊勝美。還是決心重塑自己,逆境中剽悍成長難,要成為蘇明玉呢,還是成為樊勝美?

我有兩個朋友很好的詮釋了選擇的重要性

朋友a來自一個小康家庭,從小生活不錯,性格偏情緒化,總是很迷茫和焦慮,每次交流的時候總是流露出對原生家庭的不滿,比如小時候缺愛,爸媽從不鼓勵,在街上看到棒棒糖就是不給買

開始我還安慰幾句,時間久了發現她很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並把對現實的不滿都歸結為小時候缺愛

其實她的父母已經給了她全部的愛,那時候的教育方式並不像現在這麼科學,但是父母也有自己的侷限性,不能苛求別人完美

朋友b來自農村,父母離異,家裡還有一個弟弟,她初中畢業就主動放棄了學業,開始闖蕩江湖,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期間吃過的苦自不必說,她都把這些困難當成了自己成長的動力和磨礪。

經過多年的打拼,她也幸福的在大城市安家,有了不錯的家庭和事業,還像以前那麼忙碌,但是整天笑呵呵的,絲毫看不出從小被迫放棄讀書,供養一家人,過去家人和親戚那些不快的事情,隨著時間淡化了

我更喜歡朋友b的方式,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這兩個字,並不是原生家庭好了,自己就一帆風順了

我們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有能力改變對原生家庭的態度,主動選擇新的環境,新的朋友和家庭,即使是最惡劣的環境中,我們依然可以選擇自強自立,在沙漠中開出一朵花

你覺得呢?


KK英語大爆炸


最近最熱的一部電視劇,就屬這部《都挺好》了。身邊有朋友說:我感到電視劇的名字應該改一下,叫《都不好》。因為劇中家庭中的孩子都過得都不容易。他們或多或少都受到過原生家庭帶給他們不同的傷害。

簡單介紹一下劇中主要的五個人物,母親是一位控制慾極強的人,重男輕女,是在家中做主的人。父親在妻子的壓制下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大叫蘇明哲,他努力學習,成績優秀,考上了美國斯坦福大學。在美國工作後被裁員,對父母非常孝順,別人稱他愚孝。老二叫蘇明成,是父母最疼愛的一個。學習不好,父母找人給他找了一份工作。扮演了一個啃老的角色。老三叫蘇明玉,因為是個女孩,最不受父母待見,在父母的安排下成績優異的她只有讀了師範。但靠自己的努力過上了優越的生活。



在那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大背景下,母親對兒子非常寵愛,為了大兒子讀大學可以賣房子,而女兒提出想買一本複習資料也不給她買。父親只要碰到事就躲避,儼然一幅不存在的樣子,讓孩子感到很傷心。女兒明玉在家庭中絲毫感受不到父母給她的關愛。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著歸屬感和價值感。當一個人得不到的時候,他就會出現錯誤的目的,會出現權利之爭。比如:你叫我回家,我就不回家。在明玉讀師範後,就不願再回家了,斷絕了父女關係。雖然與父母斷絕了關係,但父母曾給她的傷害卻一直都在。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呢?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父母相愛、會互相尊重、包容。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說:“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愛。”只有父母恩愛,家庭中才能有愉快的家庭氛圍。孩子的性格也會活潑開朗。父母快樂孩子才敢快樂,不是嗎?父母之間互相尊重,孩子也會用一種尊重的態度去對待他人。當母親厲聲罵父親的時候,孩子也學會了隨便罵人,打人,不需要尊重他人。



二、父母會平等的對待自己的子女。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很難做到平等的對待自己的孩子。若父母在對待子女的態度上存在太大的差異,會導致子女之間關係不合。那個受到寵愛的孩子,往往會被其他的孩子嫉妒或排斥,也容易欺負其他的兄弟姐妹。而不得寵的孩子卻會感到很自卑。劇中蘇明成讓蘇明玉幫他洗衣服,長大後又對蘇明玉大打出手。因為他一直是一位受寵的兒子。父母在給兒子夾菜的時候,蘇明玉自卑的沒有一句話,把頭低進碗裡。只有父母平等的對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們才會有歸屬感和安全感,才會在家庭中出現困難的時候互相幫助。女孩也是父母生的,這不是孩子的錯。




三、父母教育孩子能做到和善而堅定。

整個劇中,我沒有看過母親有一絲溫柔的樣子,給我的印象始終都是強勢的、盛氣凌人的。母親是低和善高堅定的控制型。這種類型的人會讓家庭成員感到很壓抑。連丈夫都不敢說一句話。在蘇明玉讀大學這件這麼重大的事情上,母親卻根本沒有詢問孩子的想法,直接給她安排好了讀師範,造成了親子關係進一步惡化。如果少一點控制,多一點民主的話,家裡的矛盾可能會少一些。父母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用溫和的態度去與孩子溝通。給他們一點選擇權。




四、父母會多肯定孩子。

在劇中,無論蘇明玉學習有多麼努力,卻始終得不到父母一句肯定,更別說欣賞了。孩子在家庭中的價值感非常低。母親甚至還對她說:女孩子讀書有什麼用?遲早是要嫁出去的。當孩子在這個家庭中感受不到價值時,她就容易在外面尋找自己的價值。因此,她寧願在學校自己做兼職去賺學費,也不願回家。如果父母能對孩子多一點肯定,看到孩子的努力,那孩子會有多麼幸福!



這部電視劇帶給我太多的感慨!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真心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是幸福的!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感謝您點贊留言或關注。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雨後山林靜


《都挺好》播完了,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重男輕女,作天作地的蘇大強,最佩服的應該是蘇明玉吧?

大概許多人都期望自己活成獨立、堅韌的蘇明玉,可我不希望自己活成蘇明玉,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溫暖自己、溫暖他人的人。

蘇明玉的努力是因為無助,未必是她內心的追求,我看到的是她的孤獨和對親情的渴望,如果她沒有感受到親情,再大的成功也無法讓她感受幸福。


蘇家三兄妹各有各的問題,每個家庭的教育也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都會給孩子烙下難以磨滅的成長痕跡,那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樣?

1、有溫暖。在許多成人眼裡現在的孩子,比自己小時候幸福,遺憾的是現在不少孩子是感受不到幸福的,這與他們感受不到家的溫暖有關係。

2、有話說。無論在孩子小的時候,還是父母老的時候,親子之間都有話說。

3、有信任。不論孩子遭遇怎樣的事情,第一時間願意告訴父母,而不是選擇自己扛。

4、有獨立。親子之間相互依賴,彼此獨立,即使無法理解對方,也會尊重對方的選擇。

媽咪老師認為:最好的家庭關係是在一起的時候感覺不累;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媽咪老師


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孩子成長?都與這個家裡最重要一員母親起決定性作用,母親素質?母親為人?母親慈悲?母親做人?母親教育觀念?母親一碗平能否端平?等等…都和一身作則分不開的,當然了,人人都能有高素質母親,社會和協,家庭幸福等等,那就真的“都挺好”😊


用戶9065840003835


對於80後的這一代來說,大部分家庭都是子女多個的,沒有過多的關懷,基本是是不餓死的撫養狀態。大多數婚姻是相親定下的,彼此即使脾氣三觀不合也都是湊乎著過,造成了孩子家庭幸福感偏低。


麼麼噠more


社會教育,我們已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