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姐妹兄妹間從小到大關係處得不好,和父母有沒有直接關係?

Only3689


有,有直接關係。第1條:偏愛。第2條:財產分割。5000年的封建傳統影響下很多家庭都是重男輕女,而且身邊這樣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孩子在年幼時是不懂偏愛的,但是在偏愛的家庭中,孩子的心靈是受到傷害的。家裡有兄弟姐妹的,女孩子在這種家庭中長大心裡受到的傷害尤其深,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女孩子很多都是和家裡不來往。隨著父母的老去,在財產分割上,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房產是不會隨著女兒的出嫁而出嫁的,基本上都是留給兒子的,不管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所以說,家裡面兄弟姐妹不和和父母有直接關係。


沙漠紅柳A


首先、和父母有絕對的直接關係。看到這個問題讓我陷入了沉思,彷彿回到了兒童時代。我是70後,兄妹4人,我是家中的長子。現在我們的兄弟關係一直不和諧,跟小時候父母的厚此薄彼有莫大的關係。我和二弟相差3歲,我們自幼在農村長大,農村孩子都要幫爸媽幹農活、照顧更小的弟弟妹妹。我7歲上小學一年級,我上二年級時,二弟就跟著我一起上一年級。二弟聰明活潑,整天小嘴吧嗒吧嗒甜言蜜語,真是人見人愛,關鍵從小學、中學,大學都是學霸級人物。我就是一個少言寡語、成績一般、還老生病的麻煩孩子,這樣以來爸媽的愛自然會朝向弟弟傾斜。每次我們哥倆發生打鬥,無論對錯輸贏,我一定會被暴揍一頓。因為我高考失利一年,第二次參加高考就是我和二弟同一年了,他順利考入985名校,我勉強上了大專,不過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大中專畢業都是國家包分配,我比較早參加工作,每月工資就負責弟弟妹妹的學雜費和家庭日常開支,因為父母都是農民,靠種地為生,弟弟妹妹上大學學費都得靠助學貸款,畢業後我和他們一起把這些欠款還清。

其次、與每個人的個性有關。這40年來,我們兄妹之間的關係一直磕磕絆絆,流於平淡。反思我自己,可能自己以為作為老大一直秉承“長兄比父”的傳統在協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直到Ta們各自成家立業。我可能總有一種付出感,潛意識總希望ta們能夠有所回饋。前些年老家拆遷,舊房子有一筆拆遷安置費,我本來可以留作老人的養老金,結果這些弟弟妹妹在弟媳和妹夫的慫恿下紛紛回家找二老借錢買房,其實ta們在各自的城市都有一套房。一來二去,本來血濃於水的親情就因為這些利益糾葛弄得幾乎老死不相往來。我在想,是不是我不夠包容,斤斤計較?


古樓老僧


我出生在一個大家庭 兒時父親當兵很少回家 二姨嫁給了外地人 所以我們一家和二姨一家居住在外婆家 外婆家很大 有個大院子把前後隔開 我們住前院 二姨一家和外婆一家住後院 大家庭外婆當家 外婆是個很慈祥的人 又有文化 她操持的大家庭穩穩當當 鄰居們都很羨慕我們 一家子相親相愛 和和睦睦 一直相處有十幾年 十六歲那年我們搬家了 住進了城市 但每每想起那個大房子的家 庭院深深 愛意濃濃 總是給我帶來無遐的樂趣和對外婆的深深眷戀 外婆離我們而去已快十年了 每次想起她我總會潸然淚下 但她那吃苦耐勞 任勞任怨 寬宏大度的品質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 也是我們大家庭學習的榜樣



葵花向太陽cww


有關係,父母教育有缺陷,不該說的不要說,不該問的不要問,不能當著這個說那個,當著那個說這個,兄弟姐妹各有不同,有的大氣有的小氣,有的有擔當,有的有錢也不出,比如我的二嫂:簡直就是潑婦的師傅,夫妻一有不愉快就去罵我媽,我媽忍了,也不說,直到13年後把我媽氣的休克了醒過來才告訴我們和我的二哥,接下來我哥的女兒碰到我都不說話,你說母親不教,她知道啥?所以父母是第一任老師


心繫臺灣迴歸祖國大陸


我個人認為應該有關係吧!我哥姐6個,父親過年90歲了,母親85歲了,我們幾個還算處得很好,常言道,親顧親顧,誰有困難我們任何一個都會盡自己所能幫助,從不要求還回,因從小那時生活條件不好,父母常唸叨我們長大了要互幫互助,都是親情永遠割捨不斷。


183787728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他們的品德、個性、教育方法對孩子影響都很大。孩子初來人世,對世界的認識,主要是直覺、感性、摹仿,父母在其身邊的言傳身教都是孩子學習摹仿的榜樣。

比如父母對某個孩子偏愛,會使另外的孩子心理上認為不公平而產生羨慕、嫉妒、憎恨,受偏愛的孩子也會因此任信、固執、自以為是。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應當一視同仁,發現小孩子個性或思想認識上的毛病,看清兄弟之間不和的原因,應當及時批評教育,這對兄弟姐妹相處和睦都很關鍵。

而如果父母個性暴燥、自私、斤斤計較、懶惰,不重視對孩子間關係相處的教育培養,孩子受其影響,形成不好的個性,兄弟姐妹之間相處就難和諧。

人與人之間相處,需要相互間的理解、寬容。暴燥、自私、斤斤計較、懶惰的人誰都討厭,跟誰都難相處。兄弟姐妹之間相處也是如此。

我身邊有個言傳身教的典型,能說明父母輩對兄弟姐妹關係相處好壞所起的作用。那是我老公的大哥,我老公7歲父親去世,兄弟4個最小的5歲,最大的13歲,母親是家庭婦女,沒有生活來源。

父逝長兄為父。老公的大哥比他下面兄弟大了20多歲,是異母長兄,他獨立肩負起這副家庭重任,讓他母親在家安心育子,他把自己收入的大部分交由母親作生活費用。並且,他不僅撫養弟弟,還從思想上教育弟弟們,經常寫信給他下面的弟弟怎樣做人,兄弟之間思想交流很多。

他為了撫養下面的弟弟,牲犧自己個人利益,他當時年青軍官,一表人材,有人給他介紹對象,就先講明自己情況,女性都離他而去,直到36歲才成家。

我自從認識他後,深切感受到這位大哥與一般人不同,心胸坦蕩,慈愛如父。我孩子在南京讀書時,他巳7O多歲,去學校看望孩子,關心呵護如同自己孩子。既便我們去南京,他都每次要送至市內公交站臺。

在這位大哥的影響下,我老公手足親情也非同一般兄弟,兄弟之間互相友愛關心,一家有事個個問候,他母親有病治病,需要出錢,大家分擔,願多出的就多出,小弟下崗收入少,經常不讓他出錢。

這就是父母輩養成好家風,兄弟之間才會如此毫無芥蒂。


用戶龍背山人


兄弟姐妹之間的好壞與否,與父母會有一定的關係,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如果父母識大體,顧大局,孩子們耳燻目然,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潛移默化的就懂得,如何接人待物,怎樣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就會相處的很融洽。反之,全家人的關係會很糟糕。


海藍藍HLL


這個問題在中國家庭比較普遍,其實兄弟姐妹出生在一個家庭,是多麼大的緣分。我家姐弟倆,我小時候像是媽,對弟弟關愛有加,接送幼兒園,烤尿被子,做好吃的,走哪裡領到哪裡,弟弟是我的小尾巴。有好吃的先給弟弟吃,弟弟被欺負,我動手與我同學鄰居男生打仗。為了弟弟可以不要命。可是因為弟弟不管父母,不出錢也不出力,母親偏向,把房子財產全部都給弟弟了。弟弟墓地也不給買,最後我倆一人出一半錢,在我強烈要求下,把墓地買了,父母入土為安了。現在我與弟弟已經徹底絕交,過年他一個電話都沒有。我們已經是陌生人了。從此不再來往,我恨他!


不虛102902096


答:親姐妹兄妹間從小到大關係處得不好,與父母之間又很大的關係。

1:是感情偏移,2:是財產分配不公平。這兩點都來源於父母。

為什麼說感情偏移了,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個從古至今,都是封建思想,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嚴重。

生在古代帝王之家,都是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女孩子在家特別沒有地位。

在古代為了權力,上演的試兄,殺父,逼讓出皇位,為了自己的權力殺害多少人,殘害多少手足。

這就是所謂的感情和能力偏移。

財產的的分配不公,也能直接關係到親姐妹,親兄妹的感情。

有的父母,什麼錢財都沒有還好,特別是有的父母有錢,自認為老了有錢,自己生病了可以請保姆,錢能解決一切問題。

生到幾個的他們的錢財總要偏向一個,這些都要引起親姐妹的感情不和。

還有就是重男輕女的父母,她們認為以後老了什麼都要靠兒子,女兒就是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還有什麼女生外姓。這些等等,

都可能倒置親姐妹,兄妹間從小到大不相處不好,不和的原因。很多都來源於父母的所作,所為。



似世故人來


父母就是我們的老師,他們仁慈,家庭和睦,就不會有兄弟姐妹間的爭鬥和吵鬧。家庭不和,一多半都在父母身上,父母上敬老下護小,兄弟姐妹之間就不會做出過格的事。所以,我們要孝敬老人,愛護弟妹,家庭和睦,才能幸福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