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為什麼會被稱為“小上海”,無錫跟上海什麼關係?

魏青衣


無錫與上海的歷史源遠流長,屬於名副其實的“小上海”。其它有“小上海”之稱的城市,只能在其本地區稍有影響力,難以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公認。

20世紀前後的上海灘,被浙江寧波和江蘇無錫人士為首的“江浙財團”一度“壟斷”。早在1915年4月,無錫商人榮德生就與兄宗敬就先後在上海、無錫、漢口等地創辦申新紡織一廠至九廠;1931年,他們倆已經擁有12家麵粉廠和9家紗廠,共享有“麵粉大王”和“棉紗大王”之稱。

榮德生出生於江蘇無錫,是原中信集團董事長榮毅仁之父,中國民族資本的先驅。其兒子榮毅仁,在抗戰爆發之年,與上海聖約翰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先後在無錫茂新麵粉公司任助理、經理,上海合豐企業公司董事,上海三新銀行董事、經理。

由此可見,榮氏家族的發展壯大,得益於無錫和上海之間的工業互通有無,同時使得滬寧線鐵路成為當時中國經濟的大動脈。從1895年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業勤紗廠創辦到1937年,50年的時間內,無錫一躍而成中國六大工業都市之一。這就是無錫成為“小上海”的經濟基礎。

而榮毅仁代表了無錫望族多達二十多個家族企業,在上海灘擁有很大的話語權。作為錫商的傑出代表,當時榮氏集團的麵粉產量就佔中國的三分之一;紡織業布機產量佔全國29%。“榮家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的首戶。麵粉大王、棉紗大王、紅色資本家、中國首富,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稱得上是財團的唯有榮家。榮家第三代掌門人榮智健,曾任中信泰富集團主席,名揚東南亞地區。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江蘇蘇州市的異軍突起,無錫的“小上海”之稱已經徒有虛名。無錫現在最大的資源已經不是“小上海”,而是太湖之濱。在環太湖流域的三個城市:江蘇蘇州、無錫、浙江湖州中間,能夠將太湖取之囊中的唯有無錫。

現在在無錫舉辦的國內、國際大型會議,無一不冠以“太湖”的盛名,由此可見無錫抓住時代機遇的強大眼光。2018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無錫躋身於地十六位,碾壓諸多省會城市。


陸燕青


我聽過無錫號稱小上海,沒聽過上海號稱小無錫。無錫號稱小上海,最早始於1909年前後,當時無錫通了電,有了第一家電廠,架設了火車站到漢昌的第一條路燈線路,來往旅客看到這裡燈火通明,將這裡比做十里洋場的上海。無錫遂有“小上海”之稱。

還有,民國時期無錫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文化娛樂場所眾多的緣故,所以才有小上海之稱。


用戶5792537859


上海,歷史上是江蘇的淞滬縣。直到1927年3月29日上海特別市成立,正式脫離江蘇省,直轄中央,1958年市郊10縣由江蘇省併入上海市,形成現在的上海市版圖。

無錫屬於吳方言地區,語言與上海話類似,而且長久以來上海人與蘇南(特別是無錫、蘇州)人一直都是具有共同的生活習慣、地域文化、民俗活動等。不少上海人會在無錫買房子,哪怕上海人故去家屬也會到無錫買個墓地等等。民國時代無錫的有錢人以及生意人都習慣於到上海“佔碼頭”,上海亦湧現出很多無錫籍的企業家、買賣人,比如大名鼎鼎的民族資本家榮氏家族。長久的融合,使得歷史上的上海便如無錫一般,商業氛圍濃重,生活、文化等基本相近,因此,上海往往會被那裡的無錫老鄉稱為“小無錫”。




史諦紛


無錫,為江蘇省省轄地級市,地處我國江蘇省南部和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在清末至民國時期,民族工商業發達,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從古至今,一直是蘇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區域節點城市。至於題主所述的上海被稱為小無錫,這就是讓人一臉懵X了,以上海的實力地位,還用去給別人做小的?只有別人倒貼做小的份兒,那還要看海一哥答不答應。


所以,事情的真相就是,無錫自民國以來一直被稱為“小上海”,這是對無錫市經濟硬實力,文化軟實力的一種讚譽和肯定。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無錫的民族工商業者楊氏兄弟,榮氏兄弟等創辦的紗廠,麵粉廠,絲廠等為無錫近代工商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得無錫成為中華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在全面抗日戰爭開始之前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產品遠銷海內外諸國,經濟體量一度達到全國第三的位置。


說無錫是”小上海“,這裡的”小“字絕對不是看不起的意思,是有加的讚譽,是對無錫的一種肯定。這裡的小字有幾層的含義,一是廣義的大小的小,是指無錫的地域面積相對上海來說還是小一點的;其二,上海在國際上來說都是知名的世界級大都會,無錫也就是國內比較拿得出手;再者,雖說無錫的經濟,文化等社會的各項發展水平是蒸蒸日上,不可小覷,但是和上海這個巨無霸來比,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姑臧山鷹


無錫為什麼會被稱為“小上海”,無錫跟上海什麼關係?知曉近代史的都知道,上海和無錫上演了近代中國百年以來屌絲逆襲的勵志故事,只是上海的區位優勢太好了,無錫不是沿海港口城市,但無錫人的勇於創新、務實奮鬥的精神卻是典範。

民國時期,無錫是當時中國的三大工業城市之一,經濟發達,被譽為小上海。無錫自從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時代以後,就和當時的上海一樣迅速崛起,上海的工業基本由無錫人把持,出現像榮氏這樣的六大家族,民國時無錫的產業工人數量僅次於上海列全國第二。

近年以來,儘管無錫的政治地位、地理位置包括政策支持都沒有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包括有了新加坡工業園的蘇州這些城市獲得的政策支持多,但無錫人憑藉著勇於創新的開拓精神,精明的商業頭腦,以及不懈的努力一直屹立於中國城市的前列。

無錫為什麼會被稱為“小上海”,無錫跟上海什麼關係?我想某種程度上上海就是無錫當年榮耀的延續!我的這一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我只聽說過無錫有“小上海”之稱。

民國時的無錫從工業發達、交通便利、商業繁榮、文化娛樂場所增多及園林、旅遊業的興起等五個方面可以體現。

一、工業發達

無錫的工商業發達要追溯到1895年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業勤紗廠,繼而至19世紀初,榮宗敬、榮德生創辦茂新麵粉廠,周舜卿創辦裕昌絲廠等,構建起無錫三大工業支柱,並使無錫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1930年2月,國民政府工商部、衛生部指定無錫為“全國工業模範區”。

二、交通便利

無錫原就是水路運輸發達地區。1905年,滬寧鐵路無錫段通車,隨後鐵路、公路建設大發展,使原本發展勢頭強勁的無錫經濟如虎添翼。

三、商業繁榮

無錫是全國四大米市之首。又有布碼頭、絲碼頭、錢碼頭之譽。有北門、通運路、南門、城中崇安寺、西門等多個商業中心。據章如蘭在1920年代初工商實業狀況調查顯示,無錫當時就有4700多家工廠、作坊、店鋪、商號。無錫的商品、特產多次在國際博覽會上得獎。

四、文化娛樂場所的增多

自清末以後,就有戲館、書場等產生,民國後設施更為豪華的電影院、劇場越來越多,時京劇、崑曲、錫劇流行,京劇名角孟小冬等紛紛來錫演出。至1937年抗戰前夕,無錫城有14家影院、3家遊藝場,近萬個座位。另有28家書場。有天韻社演奏古琴、演唱崑曲等。有22傢俬人書店。

五、園林、旅遊業的興起

近代以來隨著梅園、黿頭渚、蠡園等園林建設的發展,旅遊業興旺。文人墨客郭沫若、郁達夫,政要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社會名流康有為、柳亞子等各界名人到無錫遊覽觀光的越來越多。乘畫舫到太湖遊覽,品嚐太湖船菜成為士紳、顯貴們的時尚。茅盾的小說《春蠶》中提到無錫,曹禺的劇本《雷雨》中,稱“無錫是個好地方”。無錫名氣越來越大。







鍾史君


我不知道有沒有小北京、小天津,但被稱為小上海的地方確實有不少,不僅僅是無錫。細想下來大概有兩種:一種是民國時期就有的,上海開埠後,各地商人到上海打拼,成功後不免在回鄉時把上海中西交融、追求時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帶回來,如果此地去上海發展的商人多,那麼就會形成風氣,於是影響本土文化,被周邊稱為小上海。無錫就是這一類,大名鼎鼎的榮老闆就是無錫人;另一種則是在中西部地區,上海在建國後有諸多企業支內支邊,這些拖家帶口來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上海人,把上海的生活方式帶到的這裡,雖然條件完全不同,但骨子裡的精緻頑強地表現出來。認真負責、技術好、講衛生,以及注重穿著、吃得精細,往往當地人對上海支內職工的評價。由於地理閉塞,這裡的企業形成小社會,就被稱為小上海,導演王小帥是三線企業上海職工子弟,他的《青紅》表現的就是自己的故事。無論哪一種,其實都指的是一種相對而言,熱愛生活、追求自由和時尚的態度,是積極的、褒義的評價。


柳梧新區扎西嘉措


無錫被稱為“小上海”始於上世紀初,說起來已經是百多年前的事兒了。其實“小上海”並不是無錫專享的一個名詞,查閱有關資料得知,歷史上有“小上海”這個綽號的地方多了去了,像什麼蘭溪、紹興、蕪湖、界首、陽泉、威海、溧陽、沙市,乃至廈門、天津等地都被人形容為“小上海”過。“小上海”一詞流行於清末民初,當時人們喜歡把工商業興盛、街市繁華的地方喻作“小上海”。這麼多城市中,唯獨無錫“小上海”的外號長盛不衰,被人喊了近百年,直到最近一、二十年逐漸被人淡忘。


根據無錫地方報紙的記載,無錫“小上海”這一稱謂最早始於1909年前後,當時,無錫通了電,有了第一家公用電廠,架設了火車站至漢昌路的第一條路燈線路,來往的旅客看到這裡燈火通明。將這裡比作十里洋場上海,無錫遂有“小上海”之稱。無錫在民國時期長期被喻為“小上海”的原因不外乎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文化娛樂場所眾多的緣故。

當時的無錫雖是一個小小的縣城,卻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到1937年日寇佔領無錫前,無錫的工業產值已經居全國第三位,產業工人居全國第二位。這裡交通便利,滬寧鐵路和京杭大運河貫穿全境;商業繁榮,無錫居全國四大米市之首,同時又有布碼頭、絲碼頭、錢碼頭之譽,城內商業中心多不勝數。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無錫文化娛樂場所眾多,戲館、書場、豪華影院越開越多,至1937年抗戰前夕,三平方公里不到的小小無錫城居然有14家電影院、3家遊藝場,近萬個座位,此外還有28家書場。當時的外地客人從無錫火車站出來,目光所及之處,商家林立、街市繁華,此等景象,和上海頗為相似,遂“小上海”之謂也是自然而然的。

1937年,日本的入侵讓無錫遭受重大損失,工商業元氣大傷,不過抗戰勝利後,無錫的工商業得到了迅速的恢復。1949以後,無錫也一直是江蘇省的重要工商業和旅遊城市。現在的無錫,GDP已超萬億,人均GDP遠超上海,“小上海”這個稱謂也已成了歷史,無錫人更喜歡“太湖明珠”這個引以為傲的稱呼。


悠遊四方


歷史使然,放在近代百多年的時光演繹裡沒毛病。更早之前,都是縣級單位,一個隸屬於松江府,一個受制於常州府。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無錫民族工商業崛起,麵粉、紡織、繅絲、機器製造業遍佈錫城,產品遠銷歐美、南洋諸國,經濟總量最盛時達全國第3位。

上海的歷史變遷 幾個世紀以來,上海都只是個小漁村,直到13世紀才發展為城鎮。南宋時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日益重要,這裡商船雲集,熱鬧非凡。清政府在公元1685年設立上海海關,一個國際性大商埠從此發展起來。

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無錫發展是優於上海的。所以上海曾經被稱為“小無錫”,但後來上海一直後來居上經濟發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都超過無錫的。




歷史角落的一滴塵埃


說無錫是上海灘的時候就是小上海是錯的,當時上海群雄混雜,碼頭工人是安徽寧波,幫會是浙江,無錫人都是去投資作老闆的,四大家族都是上海的布王,米王。。。沒有人稱無錫小上海的,無錫稱為小上海是改革開放後的事,無錫是鄉鎮企業的搖籃,70年代起步的時候,從上海引進了大批星期日工程師,指導集體企業,從此致富,所以被稱為小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