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仅凭着沛县那群老兄弟的帮助,真的能夺取天下吗?

一名观世界


刘邦没有韩信的话,早就被项羽给灭了,就不要说和项羽争霸天下了,说实话,没有韩信的话,刘邦没有资格,也没有胆量给项羽较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看看韩信没有跟随刘邦之前,刘邦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刘邦是什么德行。

最早的时候,刘邦和项羽两个人合伙灭秦。

但是,实际上真正灭秦的只有项羽一个人,那时候无论是章邯的军队,还是王离的军队,都是秦朝最为能打的人,也就是说只有打败他们两个,秦朝才有可能灭亡。

但是,刘邦并没有给他们较量过。

反倒是项羽,他在巨鹿之战,打败了王离的二十万精锐部队。然后又和章邯对阵,最后章邯带领着二十万秦军,选择了和项羽和谈,投降了项羽。

项羽的大名威震天下。

刘邦对比于项羽来说,在灭秦的过程中,他的战役就暗淡的多了。

他之所以一路能杀到秦朝的都城咸阳,是因为这一路上,他遇到的都是一群小罗罗们,根本没有什么抵抗力。

那时候秦朝能打仗的士兵都被章邯和王离给带走了。

刘邦等于是攻下来了一座空城,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先一步比项羽到达了咸阳的。

到了咸阳之后,秦王子婴就投降了刘邦。

项羽打了巨鹿之战之后,也要向咸阳进发。

当他知道了刘邦先到了咸阳,并且派兵,把守住了函谷关之后,项羽就有灭刘邦的想法了。

刘邦通过张良和项伯,知道了项羽要灭他的打算。刘邦一下子就变怂了。

他要去给项羽道歉,这个道歉会,也就是我们课本上学到鸿门宴里的内容。

鸿门宴上,刘邦的奴才性十足,在项羽面前又是装孙子,扮可怜,又是装无辜......。

项羽感动了,才没有痛下杀手,放了刘邦一马的。

后来项羽平分天下的时候,刘邦被封为了汉王,尽管他对项羽的分封很不满意,但是,他还是忍下了这口恶气。

因为他知道自己打不过项羽,还是不要在项羽面前蹦跶了。刘邦到汉中的时候,为了让项羽放心,还一把火把栈道给烧了。

就是刘邦到了汉中之后,才有了萧何追韩信的故事,才有了韩信被拜为大将军,带着刘邦杀出汉中,和项羽争霸天下这一处戏的。

并且韩信仅凭一己之力,为刘邦拿下了大汉三分之二的国土。

所以说若是没有韩信,刘邦早就被项羽打成灰了。

你看仅凭刘邦和他老家的那三瓜两枣,就想创业和项羽争江山,他们还是差着远着呢。


汉史趣闻


韩信那时年龄不大,可以坐等天下大变,刘邦不能等,他太老了,就算他能占汉中,挺进中原项羽绝对是他的噩梦,持久对峙只能使英雄迟暮,最后失了锐气


爱湖州


如果汉军没韩信,还用问吗?肯定不能!也许有人会说,即使没有韩信,也会有李信,张信出来的。那么我也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项羽也许会灭亡,但是灭亡项羽的不一定是汉军,同时一定不会是刘邦!先不说出三秦之事和韩信有无关系,就从彭城战败后来说,诸侯倒戈,此刻刘邦面对项羽的穷追猛打,如何抵挡?有韩信拖住北方战场的时候,刘邦尚且还被项羽击败过数次,也从韩信那里调过几次兵增援,甚至有一次还玩到了找替身的地步。就这样还险些全军覆灭,试想如果没有韩信在北方战场打出来的优势,几次增兵从哪里去抽?刘邦手下的那几个老兄弟包括外乡人张良,谁有韩信那“驱市人为伍,横扫天下的能力?”韩信的军事能力不仅仅是可怕在多多益善,更可怕的是只要是个人他都能拉上战场打仗,而且战绩还不会差,这点纵观我国数千年历史都没几个名将能做到。而且这家伙打仗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人越打越多。试问刘邦手下有谁能做到多多益善?有谁能做到驱市人为伍?又有谁能做到兵越打越多?我想,也正是因为韩信的这些逆天的军事能力才使得刘邦日夜忌惮,才使得樊哙敬佩的五体投地!想想看,能让樊哙这种猛将对同等级的淮阴侯(甚至比自己等级还低)敬佩到跪拜接送,面对对方的嘲笑都不反驳,试问在汉军中除了韩信,还有第二个人吗?包括刘邦,恐怕樊哙私下里见到他都不见得会这么礼敬有加!即使是当年威风八面的西楚霸王,樊哙又何曾把他放在眼里,可见韩信是要有多么厉害才能使得他如此敬重?如此可见,韩信在樊哙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高,樊哙对韩信的态度就是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重要程度!我想,在座的各位,没人会比樊哙更能明白韩信的重要性了!而且韩信的重要性,刘邦在开国后也做了说明


买鱼送熊掌


韩信,原本是在项羽手底下效力,可项羽不器重他,他就转投刘邦,但他在刘邦手底下时也不得重用,刘邦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韩信一想在刘邦手底下也没有奔头,就跟着别的将领一起出逃了,可在萧何的追赶下,韩信回到了刘邦阵营,并获封了大将,就此开启了他的战争生涯,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汉初三杰之一。可要是萧何没有月下追韩信,刘邦能夺取天下吗?

没有韩信的话,刘邦夺取天下难,但有可能。刘邦在没有得到韩信前,他的军队与项羽军队的实力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项羽是天下共主,是西楚霸王,暂且不说项羽军队中有多少离心离德的人,就整体来说项羽军队实力是最强的,刘邦只能待在汉中不敢出头,还没有一个整体规划。而刘邦得到韩信之后,韩信给他分析了天下局势与项羽内部的问题,告诉刘邦应该怎么做,要是没有韩信,刘邦那群沛县的老兄弟哪个有如此见识?正是韩信给刘邦定的建议,刘邦才能有条不紊地与项羽竞争,而且楚汉之争的关键战役,韩信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的垓下之战,也是在韩信手里终结了霸王。


不过没有韩信的话,刘邦也能夺天下,但在于时间长短,因为项羽的政权并不是巩固的,他封的诸侯对他多有不满,迟早有一天会爆发大乱,而项羽的性格也注定他不能成就霸业,他分封诸侯后,居然就想到回乡,还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耳!”,要是项羽能够进取的话,也不至于落一个自刎的下场。刘邦就不一样了,他有当皇帝的野心,他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要是没有韩信的话,也不会放弃这个想法。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没有韩信,刘邦光凭沛县的那帮兄弟,能够与项羽争锋,甚至夺取天下吗?我的看法是,非常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我且分析如下:

第一,刘邦从沛县带出来的一帮兄弟,没有一流的战将

应该说,沛县还是出人才的。跟着刘邦一起干革命的一帮兄弟,最后功成名就的有不少人,其中有后勤大总管萧何, 有曹参、周勃、樊哙等将领。但是,光靠这些哥们,刘邦能取得天下吗?说实话,很难。

在战争年代,军事人才无疑是最重要的。曹参、周勃、樊哙包括灌婴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但顶多也就是苦力型的将领,砍砍杀杀还可以,若说用到谋略,水平确实不怎么样,不用说跟韩信、彭越、英布相比,就是刘邦也比他们高出一大截。

第二,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帝王伟业

沛县帮最重要的人物是萧何。萧何本身不会打仗,不是军事家,但是他是非常出色的后勤总管,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韩信。

后来刘邦在封赏功臣时,把萧何的功绩位列第一。当时曹参等人表示不服,刘邦就损他们,说萧何是功人,你们只是功狗。功人跟功狗有什么区别,大家看打猎的猎狗,只会听命令,听到命令后就冲上去,说白了,就是没什么头脑。但是萧何不同,萧何有头脑。萧何是第一个认识韩信价值的人,他还月下追韩信,把韩信追回来,并说服刘邦破格提拔韩信为大将军。我们总说刘邦会用人,但若没有萧何会识人,哪来的用人呢?

第三,大汉帝国一半以上的地盘,是韩信打下来的

从楚汉战争爆发,一直到楚汉战争结束,韩信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韩信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迅速夺取三秦之地。如果不是韩信,刘邦恐怕要像诸葛亮、姜维那样,打了几十年,十几次北伐,也无法夺取关中之地。韩信一出手,刘邦就出汉中,夺了三秦,奠定了大后方基地,在以后的楚汉战争中,关中之地从未失守。

其次,在刘邦与项羽相持时,韩信在北方发动一系列攻势,平魏破赵,降燕灭齐,完全平定北方诸势力,最后形成对项羽势力的弧形包围圈。韩信的攻势,不仅消灭了与汉政权敌对的地方势力,同时赢得对西楚的战略优势。没有韩信的一系列胜利,刘邦是难以战胜项羽的。

最后,在消灭项羽之战中,韩信起到关键作用。正是韩信从西打到东,夺取齐国之地,项羽便陷入汉军的两线夹击。刘邦为什么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完成对项羽的歼灭战呢?最重要的原因,正在于韩信与彭越的出击,截断项羽的退路,完全对西楚军的合围。

以上可见,没有韩信,刘邦光凭自己那帮沛县兄弟,十年也未必能打赢项羽。


君山话史


在我看来,可能性很低!

萧何月下追韩信只是刘邦为夺取天下招揽人才的引子,不能过分强调韩信这一个人才。



这时的刘邦,只不过是一方诸侯,而且还不是最强的。手下将领在当时都不是名将,身边也没有谋士,可谓是人才匮乏。刘邦自己取得天下也说过,主要依靠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此时刘邦在南郑,只有嫡系部队,军心又不稳,逃兵逃将甚多,能够维持局面已经是勉强了。而百战百胜的韩信、运筹帷幄的张良都未到齐,刘邦对于未来还处于迷茫状态



刘邦能够统一天下凭借的不单单是他的嫡系—丰沛集团,还有以张良为首的六国贵族集团和以韩信为首楚国变节党。

一、丰沛集团

丰沛集团中,只有萧何的文化水平最高,然而他只能治理内政,安定后方,治理一方还是可以的。其他如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王陵、灌婴等都是市井出身,代表着徐州人的勇猛,在对敌中都是属于冲锋陷阵类型,想要打胜仗,光靠勇猛是万万不行的。刘邦能从山东打到咸阳,兜兜转转了九个月,没有遇到秦国章邯的正规军,只是郡县的地方军,和一些郡守、县尉之流,可以说是大气运加身。



光东归的三秦之地,还有三王封路,四道封锁。尤其是雍王章邯,原来是大秦帝国的名将,折损在他手里的名王将相不计其数,在巨鹿之战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项羽,成为项羽手下的王牌。手下还有长城兵团的精锐之师,战斗力不是刘邦的乌合之众可比。

如果不是韩信暗度陈仓的指挥,刘邦贸然起兵只会自取灭亡。而曹参、樊哙、周勃、郦商之徒就是韩信帐下的统兵之将,冲在攻城略地的第一线,大将与小将的区别立竿见影。不得不说,章邯作为韩信第一个对手,能在废丘坚守了10个多月,当世名将名不虚传。



彭城之战是刘邦与项羽的第一场正面战争。从这场战争,可以看出刘邦的丰沛集团是多么糟糕。

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调集诸侯联军56万人准备对楚都彭城进行围歼。刘邦帐下的曹参、夏侯婴、灌婴、周勃、樊哙等部云集,可以说天下有名有姓的人物基本到场。



然而,项羽仅仅率领3万精兵,在彭城近郊阵斩刘邦10余万人,随后至泗水又杀10余万人,至睢水再斩10余万人,至于溺死者不计其数,刘邦56万大军全军覆没。

刘邦仅数十骑逃出生天,还要面对楚军的追兵。结果,扫尾工作还得由韩信来做,韩信击败楚军,为刘邦保了一条命。



这是中国战争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它不同于长平之战的坑杀,是战场上正面交锋。而刘邦的嫡系将佐们一败涂地,能在这场战争中保下命来的,日后都是封侯之人。

随后,刘邦与项羽和谈。在没有韩信的情况下,刘邦在固陵再打败仗,局势再次出现了变动。



二、楚国变节党

刘邦的成功,固然与他的嫡系密不可分,但还有一批来自西楚霸王旗下的人才加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韩信和陈平。

韩信

韩信自登台拜将后,首先指挥了暗度陈仓,还定三秦的大战,使汉军占领关中,解决了三秦部队,让项羽的封锁计划告破。同时,得到关中、蜀中两大粮仓,使刘邦后续楚汉战争中得到粮草和兵源上的支持,从此刘邦可以笑傲天下。



韩信将刘邦从彭城战场上救了回来,又带着残兵败将开辟北方战场,灭魏、赵、燕、代、齐等诸路诸侯,为刘邦占领了北方,加快了统一的进程。如果没有韩信的北方战场,恐怕刘邦要经历一次项羽率领的诸侯联军进攻关中,那么刘邦基本上就死翘翘了。

第二年,刘邦与项羽在成皋对峙,陷入僵局。而韩信再发大招,于公元前204年在潍水之战大破齐楚联军,斩杀楚国名将龙且,俘虏齐王广,折断项羽的右臂。从而使汉军进入战略大反攻时期。如果没有韩信这场大胜,项羽绝对不会和谈。



韩信最经典大战莫过于垓下之战,通过四面楚歌,涣散项羽的军心。通过十面埋伏,楚军10万变成了2万残兵,使项羽带领800骑兵逃至乌江自刎。这场战争,彻底消灭了项羽,为刘邦统一天下迈进最重要的一步。

陈平:

陈平是楚汉战争时刘邦身边最得力的谋士,于公元前205年投汉,送来了楚国情报,之后一直主管情报工作。公元前205年冬,项羽腾出手来进攻荥阳,刘邦危在旦夕。陈平的作用来了,实施反间计,将项羽最得力的谋士范增排挤走了,从此项羽再无为他出谋划策的人,这让刘邦的局势再度转危为安。



公元前203年11月,楚汉以鸿沟为界,项羽罢兵东归,张良、陈平劝刘邦趁机灭掉项羽。如果没有这次机会,下次收拾项羽的良机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后来,陈平参与刘邦剪除异姓王行动,献计抓获韩信平定了楚地。

白登之围,刘邦32万大军面对匈奴军再次大败,周勃、夏侯婴、樊哙等人也没有作用,被困了七天七夜。陈平再次献计,将刘邦带出了匈奴的包围圈,又救了刘邦一命。吕氏之乱,与周勃共匡社稷,迎立汉文帝。可以说,陈平应当是汉初三杰下第一人。



同样,还有英布、彭越等人从西楚阵营投向汉军阵营。还有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常山王张耳等人先后降汉,对于统一的进程都具有极大地推动。另一面,齐地一直坚定反楚,长期拖住楚霸王的精力和兵力,给了刘邦可趁之机。


慵懒国王


没有韩信问题不大,但仅靠丰沛老乡还是不行的。

大汉开国功臣143人,出身丰沛的30多,丰沛周边的30多,占半壁江山,外地人还是有半数之多,所以没有外地人是不行的。

为什么说没有韩信问题不大呢?事实上很多人还是夸大了韩信的作用。

首先,还定三秦就不是韩信指挥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就是韩信的经典之作,然而史记中并没有提到这句话,这句话是元朝后来的戏曲中出现的,被安排在韩信身上。

首先还定三秦的战略一早就被萧何提出来了,项羽分封之初刘邦被去遣汉中老大不高兴,萧何说: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受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韩王信说: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乡,可争天下。

注意这里说话的是韩王信,不是淮阴侯韩信。

而具体的行军路线是一个叫赵衍的(汉中)当地人献计的,《史记功臣侯者年表》:雍军塞陈,谒上,上计欲还,衍言从他道,道通。

这个赵衍后来也因功封侯。

后续引水灌废丘的是刘邦,可以说是全程刘邦主持,有韩信什么事?

此战之后刘邦就拥有7郡之地,恢复了战国秦的基本盘,有了项羽抗衡的资本了(西楚9郡),之后一直出关作战,作战地点要么是其他诸侯的地盘,要么直接就是项羽的地盘,项羽没有一兵一卒打进函谷关,而刘邦不断在项羽的地盘拉锯,从战略上其实是压倒项羽的。

此后荥阳-成皋拉锯,也没韩信什么事,韩信的功劳就是收拾了魏、赵、齐这样的弱鸡,这还是刘邦顶住项羽主力才达成的,派别人去可能没那么漂亮,迫使诸侯现在刘邦这边还是问题不大的。

之后垓下决战,项羽已经兵败如山倒了,其实韩信也就这一刻才短暂的指挥全军而已,过后马上被夺了兵权,之所以能够决战,也是因为汉军创造了决战的环境,韩信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故,有韩信自然好,没有也不会太差,韩信的功劳和作用其实被夸大了,刘邦和其他功臣的能力并不小!


az2777


确实不太可能夺取天下。因为项羽确实是个军事天才,而能压制项羽的大概只有韩信。刘邦本人其实也不弱,项羽和秦军主力交战的时候,刘邦能一路杀进咸阳,当然还是有点实力。包括之后东出的时候,刘邦自己也收拾了几个诸侯。英布算是厉害人物了吧,刘邦亲征依然能够大败。但是刘邦遇到项羽,基本就被各种吊打。五十万人在彭城被项羽三万打得七零八落。所以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虽然生气但也是不得不答应。

韩信用兵如神,最早暗度陈仓攻入关中、平定三秦,之后一路往东所向披靡,攻下魏豹,杀死陈余,平定齐国,大败龙且。之后韩信又对刘邦摆架子,刘邦不得不忍气吞声,为韩信的齐国划定边界。之后才有刘邦联合韩信、彭越、英布对项羽实施包抄的垓下之战,而其中最强的明显就是韩信。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估计是否能进入三秦都是个问题,毕竟雍王章邯也非同小可,那么很可能接下来的就是楚朝而不是汉朝了。


林屋公子


我们先说韩信对于刘邦来说,建立大汉有多么重要呢?

这样说吧,大汉国土的三分之二,都是靠韩信一己之力给拿下来的。

可以说在这期间刘邦只是给了韩信一个大将军的头衔。其它方面他对韩信,都没有任何方面的帮助。他不但对韩信没有帮助,而且还从韩信手里领走了不少兵。

要知道韩信打仗用的兵,基本上都是自己招募,自己训练的。

所以说没有韩信的话,刘邦根本就打不败项羽。打不败项羽怎么可能取得天下呢?

下面我们说说韩信对于刘邦的重要性,他都是为刘邦做了哪些重要的事?

刘邦和项羽把秦国灭掉之后,经历了鸿门宴。然后刘邦被项羽分到了巴蜀,以及汉中当了一个汉中王,并且项羽让最能打的章邯作为雍王,守住关中之地。目的就是怕刘邦半路里杀出来,好防御他。

当时刘邦之所以认命,选择去汉中当汉中王。就是因为他实力不行,打不过项羽。那时候他还没有得到韩信,虽然韩信已经投奔了他。

但是,韩信并没有受到刘邦的重用。

进入到汉中的时候,刘邦还特意放了一把火,把汉中通向关中的唯一一条栈道给烧了。刘邦烧栈道的目的,就是让项羽放心,我去了汉中就不会回来了。

所以,你也不用老惦记我。

在汉中的时候,因为刘邦的士兵,都是从老家沛县(江苏一代)带来的,很多人到了巴蜀水土不服,就开始逃亡了。

韩信觉得自己不被刘邦重用,他也要逃跑,然后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被萧何追回来,萧何把韩信推荐给刘邦,他告诉刘邦,若是想得天下,就用韩信。若是想一辈子待在关中,那就放韩信跑吧。

刘邦是要做大事的人,他看在萧何的面子上,封了韩信为大将军。

这时候距离刘邦到达汉中,仅仅只有四个月的时间,韩信被拜为大将军后,就开始给刘邦分析天下大势,然后带领刘邦杀出汉中,和项羽争霸天下。

韩信所指挥的第一仗,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战。这一战韩信完美的骗过了章邯,从汉中到达了关中,并且占领了关中。

章邯因为贻误了战机,和韩信打仗又是连连失利,最后被韩信围困在废丘城。、

韩信即将攻破城池时,章邯选择了自杀。

刘邦在韩信的带领下,夺得了关中。刘邦下一步计划,就是和项羽争霸中原。

他们两个人在荥阳对峙了两年多的时间,刘邦有好几次被项羽打的几乎是一兵一卒都没有了,萧何那边的后援也供应不上了。

这时候韩信没有给刘邦在一起,韩信去北方开辟新的战场去了,他想通过开辟新的战场,然后突围到项羽的后方,和刘邦前后夹击项羽。

刘邦因为经常打败仗,每次他的士兵被项羽打没有了的时候,刘邦就去韩信那里调兵。

虽然刘邦经常吃败仗,但是,韩信是一路凯歌,队伍越来越大。

韩信先是打败了魏国,代国,赵国,燕国见到韩信如此善战,赶紧投降了韩信。

韩信最后一个目标就是拿下齐国。可以说只要拿下齐国来,韩信就能迂回到项羽的后方,打项羽一个措手不及。

结果在齐国韩信又打败了项羽手下的大将龙且,并且龙且带领的二十万项羽给他的大军,也全军覆没。

韩信拿下齐国来之后,就联合刘邦、彭越、英布发动了垓下之战。他们击败了项羽,项羽逃到了乌江就自杀了。

项羽死后,刘邦就开始称帝了。所以说没有韩信的话,刘邦是万万当不上皇帝的。


史学达人


应该说能够成功的。

韩信不来,王信来,王信不来,刘信来。要知道,那个乱世,乱世出英才,出将才,出相才……

鸿门宴,韩信在哪?他不在,项羽还是没讨到便宜。刘邦从南路入秦,破秦,韩信还在项羽手下混。刘邦照样入咸阳。后来,刘邦把韩信"高挂",平定各地叛乱,照样成效显著。所以,不是否认韩信,而是说,没有其人,刘邦还要多打几年,还是要击败项羽的。韩信加入刘邦阵营,平定各国之乱,击败项羽提前事半功倍。

沛县集团非常厉害,少有首鼠两端的人。曹参够厉害,为什么这样说,刘邦拟功臣第一时就碰上萧何与曹参两不下的窘态。后来有功人功狗之说,才定下萧何第一,曹参次之之论。这说明沛县集团的能力。韩信是厉害,站在大将军的平台上,尽情尽力发挥,成就一世英名,流传后世。但这平台是知人者智的刘邦给的。说明这非常重要。项羽沒给,干了几年也是个下层小官,更不要说在淮阴城沟钓鱼了。

所以,没有韩信,刘邦也能成功,但要费些时间和力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