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僅憑著沛縣那群老兄弟的幫助,真的能奪取天下嗎?

一名觀世界


劉邦沒有韓信的話,早就被項羽給滅了,就不要說和項羽爭霸天下了,說實話,沒有韓信的話,劉邦沒有資格,也沒有膽量給項羽較量。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看看韓信沒有跟隨劉邦之前,劉邦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劉邦是什麼德行。

最早的時候,劉邦和項羽兩個人合夥滅秦。

但是,實際上真正滅秦的只有項羽一個人,那時候無論是章邯的軍隊,還是王離的軍隊,都是秦朝最為能打的人,也就是說只有打敗他們兩個,秦朝才有可能滅亡。

但是,劉邦並沒有給他們較量過。

反倒是項羽,他在鉅鹿之戰,打敗了王離的二十萬精銳部隊。然後又和章邯對陣,最後章邯帶領著二十萬秦軍,選擇了和項羽和談,投降了項羽。

項羽的大名威震天下。

劉邦對比於項羽來說,在滅秦的過程中,他的戰役就暗淡的多了。

他之所以一路能殺到秦朝的都城咸陽,是因為這一路上,他遇到的都是一群小羅羅們,根本沒有什麼抵抗力。

那時候秦朝能打仗的士兵都被章邯和王離給帶走了。

劉邦等於是攻下來了一座空城,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先一步比項羽到達了咸陽的。

到了咸陽之後,秦王子嬰就投降了劉邦。

項羽打了鉅鹿之戰之後,也要向咸陽進發。

當他知道了劉邦先到了咸陽,並且派兵,把守住了函谷關之後,項羽就有滅劉邦的想法了。

劉邦通過張良和項伯,知道了項羽要滅他的打算。劉邦一下子就變慫了。

他要去給項羽道歉,這個道歉會,也就是我們課本上學到鴻門宴裡的內容。

鴻門宴上,劉邦的奴才性十足,在項羽面前又是裝孫子,扮可憐,又是裝無辜......。

項羽感動了,才沒有痛下殺手,放了劉邦一馬的。

後來項羽平分天下的時候,劉邦被封為了漢王,儘管他對項羽的分封很不滿意,但是,他還是忍下了這口惡氣。

因為他知道自己打不過項羽,還是不要在項羽面前蹦躂了。劉邦到漢中的時候,為了讓項羽放心,還一把火把棧道給燒了。

就是劉邦到了漢中之後,才有了蕭何追韓信的故事,才有了韓信被拜為大將軍,帶著劉邦殺出漢中,和項羽爭霸天下這一處戲的。

並且韓信僅憑一己之力,為劉邦拿下了大漢三分之二的國土。

所以說若是沒有韓信,劉邦早就被項羽打成灰了。

你看僅憑劉邦和他老家的那三瓜兩棗,就想創業和項羽爭江山,他們還是差著遠著呢。


漢史趣聞


韓信那時年齡不大,可以坐等天下大變,劉邦不能等,他太老了,就算他能佔漢中,挺進中原項羽絕對是他的噩夢,持久對峙只能使英雄遲暮,最後失了銳氣


愛湖州


如果漢軍沒韓信,還用問嗎?肯定不能!也許有人會說,即使沒有韓信,也會有李信,張信出來的。那麼我也可以說如果沒有韓信,項羽也許會滅亡,但是滅亡項羽的不一定是漢軍,同時一定不會是劉邦!先不說出三秦之事和韓信有無關係,就從彭城戰敗後來說,諸侯倒戈,此刻劉邦面對項羽的窮追猛打,如何抵擋?有韓信拖住北方戰場的時候,劉邦尚且還被項羽擊敗過數次,也從韓信那裡調過幾次兵增援,甚至有一次還玩到了找替身的地步。就這樣還險些全軍覆滅,試想如果沒有韓信在北方戰場打出來的優勢,幾次增兵從哪裡去抽?劉邦手下的那幾個老兄弟包括外鄉人張良,誰有韓信那“驅市人為伍,橫掃天下的能力?”韓信的軍事能力不僅僅是可怕在多多益善,更可怕的是隻要是個人他都能拉上戰場打仗,而且戰績還不會差,這點縱觀我國數千年曆史都沒幾個名將能做到。而且這傢伙打仗還有一個毛病,就是人越打越多。試問劉邦手下有誰能做到多多益善?有誰能做到驅市人為伍?又有誰能做到兵越打越多?我想,也正是因為韓信的這些逆天的軍事能力才使得劉邦日夜忌憚,才使得樊噲敬佩的五體投地!想想看,能讓樊噲這種猛將對同等級的淮陰侯(甚至比自己等級還低)敬佩到跪拜接送,面對對方的嘲笑都不反駁,試問在漢軍中除了韓信,還有第二個人嗎?包括劉邦,恐怕樊噲私下裡見到他都不見得會這麼禮敬有加!即使是當年威風八面的西楚霸王,樊噲又何曾把他放在眼裡,可見韓信是要有多麼厲害才能使得他如此敬重?如此可見,韓信在樊噲心中的地位是多麼高,樊噲對韓信的態度就是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的重要程度!我想,在座的各位,沒人會比樊噲更能明白韓信的重要性了!而且韓信的重要性,劉邦在開國後也做了說明


買魚送熊掌


韓信,原本是在項羽手底下效力,可項羽不器重他,他就轉投劉邦,但他在劉邦手底下時也不得重用,劉邦只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韓信一想在劉邦手底下也沒有奔頭,就跟著別的將領一起出逃了,可在蕭何的追趕下,韓信回到了劉邦陣營,並獲封了大將,就此開啟了他的戰爭生涯,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漢初三傑之一。可要是蕭何沒有月下追韓信,劉邦能奪取天下嗎?

沒有韓信的話,劉邦奪取天下難,但有可能。劉邦在沒有得到韓信前,他的軍隊與項羽軍隊的實力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項羽是天下共主,是西楚霸王,暫且不說項羽軍隊中有多少離心離德的人,就整體來說項羽軍隊實力是最強的,劉邦只能待在漢中不敢出頭,還沒有一個整體規劃。而劉邦得到韓信之後,韓信給他分析了天下局勢與項羽內部的問題,告訴劉邦應該怎麼做,要是沒有韓信,劉邦那群沛縣的老兄弟哪個有如此見識?正是韓信給劉邦定的建議,劉邦才能有條不紊地與項羽競爭,而且楚漢之爭的關鍵戰役,韓信都起著決定性作用,最後的垓下之戰,也是在韓信手裡終結了霸王。


不過沒有韓信的話,劉邦也能奪天下,但在於時間長短,因為項羽的政權並不是鞏固的,他封的諸侯對他多有不滿,遲早有一天會爆發大亂,而項羽的性格也註定他不能成就霸業,他分封諸侯後,居然就想到回鄉,還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耳!”,要是項羽能夠進取的話,也不至於落一個自刎的下場。劉邦就不一樣了,他有當皇帝的野心,他可以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他要是沒有韓信的話,也不會放棄這個想法。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沒有韓信,劉邦光憑沛縣的那幫兄弟,能夠與項羽爭鋒,甚至奪取天下嗎?我的看法是,非常難,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我且分析如下:

第一,劉邦從沛縣帶出來的一幫兄弟,沒有一流的戰將

應該說,沛縣還是出人才的。跟著劉邦一起幹革命的一幫兄弟,最後功成名就的有不少人,其中有後勤大總管蕭何, 有曹參、周勃、樊噲等將領。但是,光靠這些哥們,劉邦能取得天下嗎?說實話,很難。

在戰爭年代,軍事人才無疑是最重要的。曹參、周勃、樊噲包括灌嬰等人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但頂多也就是苦力型的將領,砍砍殺殺還可以,若說用到謀略,水平確實不怎麼樣,不用說跟韓信、彭越、英布相比,就是劉邦也比他們高出一大截。

第二,沒有蕭何就沒有韓信,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帝王偉業

沛縣幫最重要的人物是蕭何。蕭何本身不會打仗,不是軍事家,但是他是非常出色的後勤總管,更重要的是,他發現了韓信。

後來劉邦在封賞功臣時,把蕭何的功績位列第一。當時曹參等人表示不服,劉邦就損他們,說蕭何是功人,你們只是功狗。功人跟功狗有什麼區別,大家看打獵的獵狗,只會聽命令,聽到命令後就衝上去,說白了,就是沒什麼頭腦。但是蕭何不同,蕭何有頭腦。蕭何是第一個認識韓信價值的人,他還月下追韓信,把韓信追回來,並說服劉邦破格提拔韓信為大將軍。我們總說劉邦會用人,但若沒有蕭何會識人,哪來的用人呢?

第三,大漢帝國一半以上的地盤,是韓信打下來的

從楚漢戰爭爆發,一直到楚漢戰爭結束,韓信都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

首先,韓信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迅速奪取三秦之地。如果不是韓信,劉邦恐怕要像諸葛亮、姜維那樣,打了幾十年,十幾次北伐,也無法奪取關中之地。韓信一出手,劉邦就出漢中,奪了三秦,奠定了大後方基地,在以後的楚漢戰爭中,關中之地從未失守。

其次,在劉邦與項羽相持時,韓信在北方發動一系列攻勢,平魏破趙,降燕滅齊,完全平定北方諸勢力,最後形成對項羽勢力的弧形包圍圈。韓信的攻勢,不僅消滅了與漢政權敵對的地方勢力,同時贏得對西楚的戰略優勢。沒有韓信的一系列勝利,劉邦是難以戰勝項羽的。

最後,在消滅項羽之戰中,韓信起到關鍵作用。正是韓信從西打到東,奪取齊國之地,項羽便陷入漢軍的兩線夾擊。劉邦為什麼能夠畢其功於一役,完成對項羽的殲滅戰呢?最重要的原因,正在於韓信與彭越的出擊,截斷項羽的退路,完全對西楚軍的合圍。

以上可見,沒有韓信,劉邦光憑自己那幫沛縣兄弟,十年也未必能打贏項羽。


君山話史


在我看來,可能性很低!

蕭何月下追韓信只是劉邦為奪取天下招攬人才的引子,不能過分強調韓信這一個人才。



這時的劉邦,只不過是一方諸侯,而且還不是最強的。手下將領在當時都不是名將,身邊也沒有謀士,可謂是人才匱乏。劉邦自己取得天下也說過,主要依靠三個人:蕭何、韓信、張良。此時劉邦在南鄭,只有嫡系部隊,軍心又不穩,逃兵逃將甚多,能夠維持局面已經是勉強了。而百戰百勝的韓信、運籌帷幄的張良都未到齊,劉邦對於未來還處於迷茫狀態



劉邦能夠統一天下憑藉的不單單是他的嫡系—豐沛集團,還有以張良為首的六國貴族集團和以韓信為首楚國變節黨。

一、豐沛集團

豐沛集團中,只有蕭何的文化水平最高,然而他只能治理內政,安定後方,治理一方還是可以的。其他如曹參、樊噲、周勃、夏侯嬰、王陵、灌嬰等都是市井出身,代表著徐州人的勇猛,在對敵中都是屬於衝鋒陷陣類型,想要打勝仗,光靠勇猛是萬萬不行的。劉邦能從山東打到咸陽,兜兜轉轉了九個月,沒有遇到秦國章邯的正規軍,只是郡縣的地方軍,和一些郡守、縣尉之流,可以說是大氣運加身。



光東歸的三秦之地,還有三王封路,四道封鎖。尤其是雍王章邯,原來是大秦帝國的名將,折損在他手裡的名王將相不計其數,在鉅鹿之戰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降項羽,成為項羽手下的王牌。手下還有長城兵團的精銳之師,戰鬥力不是劉邦的烏合之眾可比。

如果不是韓信暗度陳倉的指揮,劉邦貿然起兵只會自取滅亡。而曹參、樊噲、周勃、酈商之徒就是韓信帳下的統兵之將,衝在攻城略地的第一線,大將與小將的區別立竿見影。不得不說,章邯作為韓信第一個對手,能在廢丘堅守了10個多月,當世名將名不虛傳。



彭城之戰是劉邦與項羽的第一場正面戰爭。從這場戰爭,可以看出劉邦的豐沛集團是多麼糟糕。

公元前205年4月,劉邦調集諸侯聯軍56萬人準備對楚都彭城進行圍殲。劉邦帳下的曹參、夏侯嬰、灌嬰、周勃、樊噲等部雲集,可以說天下有名有姓的人物基本到場。



然而,項羽僅僅率領3萬精兵,在彭城近郊陣斬劉邦10餘萬人,隨後至泗水又殺10餘萬人,至睢水再斬10餘萬人,至於溺死者不計其數,劉邦56萬大軍全軍覆沒。

劉邦僅數十騎逃出生天,還要面對楚軍的追兵。結果,掃尾工作還得由韓信來做,韓信擊敗楚軍,為劉邦保了一條命。



這是中國戰爭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它不同於長平之戰的坑殺,是戰場上正面交鋒。而劉邦的嫡系將佐們一敗塗地,能在這場戰爭中保下命來的,日後都是封侯之人。

隨後,劉邦與項羽和談。在沒有韓信的情況下,劉邦在固陵再打敗仗,局勢再次出現了變動。



二、楚國變節黨

劉邦的成功,固然與他的嫡系密不可分,但還有一批來自西楚霸王旗下的人才加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韓信和陳平。

韓信

韓信自登臺拜將後,首先指揮了暗度陳倉,還定三秦的大戰,使漢軍佔領關中,解決了三秦部隊,讓項羽的封鎖計劃告破。同時,得到關中、蜀中兩大糧倉,使劉邦後續楚漢戰爭中得到糧草和兵源上的支持,從此劉邦可以笑傲天下。



韓信將劉邦從彭城戰場上救了回來,又帶著殘兵敗將開闢北方戰場,滅魏、趙、燕、代、齊等諸路諸侯,為劉邦佔領了北方,加快了統一的進程。如果沒有韓信的北方戰場,恐怕劉邦要經歷一次項羽率領的諸侯聯軍進攻關中,那麼劉邦基本上就死翹翹了。

第二年,劉邦與項羽在成皋對峙,陷入僵局。而韓信再發大招,於公元前204年在濰水之戰大破齊楚聯軍,斬殺楚國名將龍且,俘虜齊王廣,折斷項羽的右臂。從而使漢軍進入戰略大反攻時期。如果沒有韓信這場大勝,項羽絕對不會和談。



韓信最經典大戰莫過於垓下之戰,通過四面楚歌,渙散項羽的軍心。通過十面埋伏,楚軍10萬變成了2萬殘兵,使項羽帶領800騎兵逃至烏江自刎。這場戰爭,徹底消滅了項羽,為劉邦統一天下邁進最重要的一步。

陳平:

陳平是楚漢戰爭時劉邦身邊最得力的謀士,於公元前205年投漢,送來了楚國情報,之後一直主管情報工作。公元前205年冬,項羽騰出手來進攻滎陽,劉邦危在旦夕。陳平的作用來了,實施反間計,將項羽最得力的謀士范增排擠走了,從此項羽再無為他出謀劃策的人,這讓劉邦的局勢再度轉危為安。



公元前203年11月,楚漢以鴻溝為界,項羽罷兵東歸,張良、陳平勸劉邦趁機滅掉項羽。如果沒有這次機會,下次收拾項羽的良機還不知道是猴年馬月。後來,陳平參與劉邦剪除異姓王行動,獻計抓獲韓信平定了楚地。

白登之圍,劉邦32萬大軍面對匈奴軍再次大敗,周勃、夏侯嬰、樊噲等人也沒有作用,被困了七天七夜。陳平再次獻計,將劉邦帶出了匈奴的包圍圈,又救了劉邦一命。呂氏之亂,與周勃共匡社稷,迎立漢文帝。可以說,陳平應當是漢初三傑下第一人。



同樣,還有英布、彭越等人從西楚陣營投向漢軍陣營。還有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常山王張耳等人先後降漢,對於統一的進程都具有極大地推動。另一面,齊地一直堅定反楚,長期拖住楚霸王的精力和兵力,給了劉邦可趁之機。


慵懶國王


沒有韓信問題不大,但僅靠豐沛老鄉還是不行的。

大漢開國功臣143人,出身豐沛的30多,豐沛周邊的30多,佔半壁江山,外地人還是有半數之多,所以沒有外地人是不行的。

為什麼說沒有韓信問題不大呢?事實上很多人還是誇大了韓信的作用。

首先,還定三秦就不是韓信指揮的,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很多中國人看來就是韓信的經典之作,然而史記中並沒有提到這句話,這句話是元朝後來的戲曲中出現的,被安排在韓信身上。

首先還定三秦的戰略一早就被蕭何提出來了,項羽分封之初劉邦被去遣漢中老大不高興,蕭何說: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受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

韓王信說: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可爭天下。

注意這裡說話的是韓王信,不是淮陰侯韓信。

而具體的行軍路線是一個叫趙衍的(漢中)當地人獻計的,《史記功臣侯者年表》: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

這個趙衍後來也因功封侯。

後續引水灌廢丘的是劉邦,可以說是全程劉邦主持,有韓信什麼事?

此戰之後劉邦就擁有7郡之地,恢復了戰國秦的基本盤,有了項羽抗衡的資本了(西楚9郡),之後一直出關作戰,作戰地點要麼是其他諸侯的地盤,要麼直接就是項羽的地盤,項羽沒有一兵一卒打進函谷關,而劉邦不斷在項羽的地盤拉鋸,從戰略上其實是壓倒項羽的。

此後滎陽-成皋拉鋸,也沒韓信什麼事,韓信的功勞就是收拾了魏、趙、齊這樣的弱雞,這還是劉邦頂住項羽主力才達成的,派別人去可能沒那麼漂亮,迫使諸侯現在劉邦這邊還是問題不大的。

之後垓下決戰,項羽已經兵敗如山倒了,其實韓信也就這一刻才短暫的指揮全軍而已,過後馬上被奪了兵權,之所以能夠決戰,也是因為漢軍創造了決戰的環境,韓信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故,有韓信自然好,沒有也不會太差,韓信的功勞和作用其實被誇大了,劉邦和其他功臣的能力並不小!


az2777


確實不太可能奪取天下。因為項羽確實是個軍事天才,而能壓制項羽的大概只有韓信。劉邦本人其實也不弱,項羽和秦軍主力交戰的時候,劉邦能一路殺進咸陽,當然還是有點實力。包括之後東出的時候,劉邦自己也收拾了幾個諸侯。英布算是厲害人物了吧,劉邦親征依然能夠大敗。但是劉邦遇到項羽,基本就被各種吊打。五十萬人在彭城被項羽三萬打得七零八落。所以韓信要求封假齊王,劉邦雖然生氣但也是不得不答應。

韓信用兵如神,最早暗度陳倉攻入關中、平定三秦,之後一路往東所向披靡,攻下魏豹,殺死陳餘,平定齊國,大敗龍且。之後韓信又對劉邦擺架子,劉邦不得不忍氣吞聲,為韓信的齊國劃定邊界。之後才有劉邦聯合韓信、彭越、英布對項羽實施包抄的垓下之戰,而其中最強的明顯就是韓信。如果沒有韓信,劉邦估計是否能進入三秦都是個問題,畢竟雍王章邯也非同小可,那麼很可能接下來的就是楚朝而不是漢朝了。


林屋公子


我們先說韓信對於劉邦來說,建立大漢有多麼重要呢?

這樣說吧,大漢國土的三分之二,都是靠韓信一己之力給拿下來的。

可以說在這期間劉邦只是給了韓信一個大將軍的頭銜。其它方面他對韓信,都沒有任何方面的幫助。他不但對韓信沒有幫助,而且還從韓信手裡領走了不少兵。

要知道韓信打仗用的兵,基本上都是自己招募,自己訓練的。

所以說沒有韓信的話,劉邦根本就打不敗項羽。打不敗項羽怎麼可能取得天下呢?

下面我們說說韓信對於劉邦的重要性,他都是為劉邦做了哪些重要的事?

劉邦和項羽把秦國滅掉之後,經歷了鴻門宴。然後劉邦被項羽分到了巴蜀,以及漢中當了一個漢中王,並且項羽讓最能打的章邯作為雍王,守住關中之地。目的就是怕劉邦半路里殺出來,好防禦他。

當時劉邦之所以認命,選擇去漢中當漢中王。就是因為他實力不行,打不過項羽。那時候他還沒有得到韓信,雖然韓信已經投奔了他。

但是,韓信並沒有受到劉邦的重用。

進入到漢中的時候,劉邦還特意放了一把火,把漢中通向關中的唯一一條棧道給燒了。劉邦燒棧道的目的,就是讓項羽放心,我去了漢中就不會回來了。

所以,你也不用老惦記我。

在漢中的時候,因為劉邦的士兵,都是從老家沛縣(江蘇一代)帶來的,很多人到了巴蜀水土不服,就開始逃亡了。

韓信覺得自己不被劉邦重用,他也要逃跑,然後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被蕭何追回來,蕭何把韓信推薦給劉邦,他告訴劉邦,若是想得天下,就用韓信。若是想一輩子待在關中,那就放韓信跑吧。

劉邦是要做大事的人,他看在蕭何的面子上,封了韓信為大將軍。

這時候距離劉邦到達漢中,僅僅只有四個月的時間,韓信被拜為大將軍後,就開始給劉邦分析天下大勢,然後帶領劉邦殺出漢中,和項羽爭霸天下。

韓信所指揮的第一仗,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戰。這一戰韓信完美的騙過了章邯,從漢中到達了關中,並且佔領了關中。

章邯因為貽誤了戰機,和韓信打仗又是連連失利,最後被韓信圍困在廢丘城。、

韓信即將攻破城池時,章邯選擇了自殺。

劉邦在韓信的帶領下,奪得了關中。劉邦下一步計劃,就是和項羽爭霸中原。

他們兩個人在滎陽對峙了兩年多的時間,劉邦有好幾次被項羽打的幾乎是一兵一卒都沒有了,蕭何那邊的後援也供應不上了。

這時候韓信沒有給劉邦在一起,韓信去北方開闢新的戰場去了,他想通過開闢新的戰場,然後突圍到項羽的後方,和劉邦前後夾擊項羽。

劉邦因為經常打敗仗,每次他的士兵被項羽打沒有了的時候,劉邦就去韓信那裡調兵。

雖然劉邦經常吃敗仗,但是,韓信是一路凱歌,隊伍越來越大。

韓信先是打敗了魏國,代國,趙國,燕國見到韓信如此善戰,趕緊投降了韓信。

韓信最後一個目標就是拿下齊國。可以說只要拿下齊國來,韓信就能迂迴到項羽的後方,打項羽一個措手不及。

結果在齊國韓信又打敗了項羽手下的大將龍且,並且龍且帶領的二十萬項羽給他的大軍,也全軍覆沒。

韓信拿下齊國來之後,就聯合劉邦、彭越、英布發動了垓下之戰。他們擊敗了項羽,項羽逃到了烏江就自殺了。

項羽死後,劉邦就開始稱帝了。所以說沒有韓信的話,劉邦是萬萬當不上皇帝的。


史學達人


應該說能夠成功的。

韓信不來,王信來,王信不來,劉信來。要知道,那個亂世,亂世出英才,出將才,出相才……

鴻門宴,韓信在哪?他不在,項羽還是沒討到便宜。劉邦從南路入秦,破秦,韓信還在項羽手下混。劉邦照樣入咸陽。後來,劉邦把韓信"高掛",平定各地叛亂,照樣成效顯著。所以,不是否認韓信,而是說,沒有其人,劉邦還要多打幾年,還是要擊敗項羽的。韓信加入劉邦陣營,平定各國之亂,擊敗項羽提前事半功倍。

沛縣集團非常厲害,少有首鼠兩端的人。曹參夠厲害,為什麼這樣說,劉邦擬功臣第一時就碰上蕭何與曹參兩不下的窘態。後來有功人功狗之說,才定下蕭何第一,曹參次之之論。這說明沛縣集團的能力。韓信是厲害,站在大將軍的平臺上,盡情盡力發揮,成就一世英名,流傳後世。但這平臺是知人者智的劉邦給的。說明這非常重要。項羽沒給,幹了幾年也是個下層小官,更不要說在淮陰城溝釣魚了。

所以,沒有韓信,劉邦也能成功,但要費些時間和力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