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CULTURAL TOURISM

清江是地名,因青槓滿林,古名青槓灘,是榮昌的西大門和川渝邊陲名鎮。在這裡,一不留神便會滑進四川境內,儘管如今低調得不為人知,但也曾一手牽著川中名縣瀘縣、一手挽著巴渝陶都安富,輝煌一時。


清江又是河名,悠悠瀨水,山幽石奇,灘多水深,茂林修竹,十里碧流便是十里畫屏,故曰清江。江與鎮的交匯,碰撞出了清江獨一無二的人文自然風景,“一莊一島一人一技”更是清江人的自豪。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如今保存完好的清江老街不長,但韻味十足。正如其名,江孕育了鎮,鎮又映襯了江,清江的老街從江邊開始,蜿蜒纏綿之後如一條長蛇往裡延伸,隔水相望便是四川瀘縣,為了往來探親和通貿方便,古時的清江鄉民湊錢修了眼前這座飽經滄桑的石橋,成為這個川渝邊陲小鎮獨特的風景線,仔細辨析著早已模糊的石碑券刻,當年的熱火朝天猶在眼前。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小鎮一角

老街有通衢也有防禦,在古橋不遠處的河岸,一段五百多米長的古城牆遺址赫然在目,巨大的條石早已被風吹得圓潤斑駁,這一橋一牆、亦通亦守的格局,也暗示著這個邊陲小鎮百年來的命運,既有繁榮的貿易往來,也有硝煙四起的劍拔弩張。如今當這些都隨風逝去,老街、石橋、古碑,老樹,以及樹根盤橫交錯的影壁,小船蓑衣,潮溼如夢,聽老人講起當年故事,一幅幅古樸的畫卷伴著河腥霧嵐,何等愜意。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小鎮一角

往裡走,老街的年輪逐漸清晰,清代、民國建築各具風味,石朝門、石花窗、貼著瓷片的小照壁、帶著圓拱門的茶館,也有改革開放前才能看到的“代銷點”,臨街開一扇大窗,窗臺有寬有窄,客人不進店,只在外面說明要什麼貨,裡面的售貨員便將客人要的貨取出來。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精美的建築風格


老街盡頭是國畫大師屈義林的故居。屈義林1908年便出生在這裡,其作品以詩書畫三絕著稱,融會中西、題材廣泛、銳意創新、雅俗共賞,被徐悲鴻稱為“四川最好的弟子”。他和徐悲鴻的師生情也被傳為一段佳話。


徐悲鴻是屈義林最仰慕的人,但按照當時規定,讀私立學校不能轉學到徐悲鴻就職的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屈義林便給素未謀面的徐悲鴻寫了一封信:“……抱璞空山,尋師萬里,願借階前天地,小試英才,莫令一紙空文,有負賢望。”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徐悲鴻

讓人意外的是,兩天後屈義林真收到了徐悲鴻的介紹信,還有一張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西畫組的報考證,屈義林欣然赴考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該系,後來才知道其實徐悲鴻早已注意到他的繪畫天賦,收到信後故意讓他參加入學考試,算是最後的考驗,兩人於是以這樣戲劇的方式開始了師生情緣。


抗戰爆發後,徐悲鴻隨國立中央大學搬遷來到重慶,由於信息封閉,當時四川地區幾乎沒有人知其名,生活自然相當困難。但當時的屈義林由於一直深耕家鄉,名聲已經享譽川渝。聽說老師到來,屈義林二話沒說,放下一切,第一時間趕到老師身前鞍前馬後,利用自己的人脈影響,對徐悲鴻進行大力宣傳,籌辦畫展,為其賣畫籌款,甚至時時充當徐悲鴻的四川話翻譯,連徐悲鴻與廖靜文的愛情婚姻也多多得益於其努力,可謂一代重情重義的國畫大師。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從屈義林故居出來,必去拜訪榮昌久負盛名的宛在洲,因為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深刻感受到成就一代詩書畫大師的奧秘所在。“似我空為門外漢,伊人宛在水中央”,光聽宛在之名,就足以讓人感受到他的清幽浪漫。


瀨溪河從榮昌縣城西南流40裡至清江灘,突然遇阻,衝擊形成了這個南北約二里、東西寬約一里的小洲,河水一分為二,直到洲南分水埡才再次相擁而流,此洲便為宛在洲,當地人習稱“河當中”,榮昌人喜歡稱它“小臺灣”。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從清江鎮踏過石墩子到宛在洲


這裡是榮昌瀘縣乃至渝西川南人們週末出遊的熱門之地,洲上有田園800餘畝,竹樹蔽日,柳暗花明,雀鳥爭喧,波光雲影,尤以桂圓和枇杷著名。十三棵上百年的古桂圓樹至今每年還能結出累累碩果,每逢豐收季,自然熱鬧非凡。


平時則是釣魚嬉水的天堂,從島上曾經香火極盛的回龍寺遺址旁的碼頭出發,百里瀨溪,百里畫廊,沿河百里茂密翠竹長廊,廕庇半河溪水,小船專擇竹蔭處,免於了烈日曝曬,清風徐來,聽著有著傳說源泉的瀨溪河和二十四個望娘灘民間傳說,好一個“翠竹染綠一溪水,輕舟劃破半河天”。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位於瀨溪河的宛在州


有時運氣好,在清江還能看到著名的絕技——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氏雜耍。清康熙年間,黃氏家族從廣東梅縣移民定居清江,由於祖上崇尚武術,並有世代研習舞獅和雜技的傳統,在入川遷徙過程中,不斷學習途經地雜技藝術,經過世代的演變,與本地的一些武術、音樂和傳統習俗等相結合,形成了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的清江黃氏雜技藝術,現存的表演內容主要有高臺獅子舞、高臺空翻、牙叼功夫、火流星和飛鏢等,其高難、驚險、精巧和奇特讓人瞠目結舌。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清江鎮一角


此外蘇門拳在清江也頗為盛行,鎮上結伴戲武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最後當然別忘了品嚐一下清江的三大名菜清江豆豉魚、粉蒸肉和白鵝,訪古尋幽獵奇嚐鮮算是毫無遺憾了。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清江和毗鄰的瀘縣方洞,可謂瀨溪河莊園之鄉的“雙子星”,鎮上曾有大小莊園十幾座,和方洞莊園群奢華洋氣相比,清江的莊園更低調務實,注重山水田園的完美融合,獅灘莊園則是其中典範。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莊園一角

除了3000平方米的巨大規模,土牆與小青瓦的搭配,讓這座始建於清嘉慶的古莊園真的很難成為第一眼美人,但細細品來卻風情萬種。瓦簷掩蓋下色彩絢麗的戲曲故事彩繪惟妙惟肖,斑駁大門上若隱若現的門神,倒映著倒掛門梁的木刻蝙蝠。土牆中突然閃出的雕樑畫棟和花窗隔斷,讓人對這個鄉村土院充滿疑惑,即使是早已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庭院花園,一縷殘拱也能遐想連篇,而這座莊園的奇特還遠不止此。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莊園一角


首先是其選址之妙。初到獅灘,未進莊園,便已被眼前美景震撼:瀨溪河妙筆生花,在這裡勾畫出一彎美麗的半島,兼以油菜花滿滿覆蓋,夢幻的金黃中藏著古莊園的土黃,三面望江,花海簇擁,時而點綴片片青竹,平添幾分隱士風骨。


這半島、這花、這竹、這水、這莊園,也許是我能夠想象出田園居住最完美的搭配了。當年湖廣填四川而來的黃氏族人正是屹立於斯,此情此景,難邁步伐。無奈早有鄭家捷足先登,黃家實在割捨不下,找來大師一算,更不了得!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莊園一角

此地背靠白鶴狀小山,鄭家宅子正在白鶴之頭,房右為傳說漲水時爬滿烏龜的烏龜山護衛,對望瀨溪河,一問此地半島成昂首雄獅狀名曰獅灘,真是絕無僅有的風水寶地,於是黃氏族人一跺腳便從宅子主人鄭炳文手中購得此地,大興土木修築了眼前的莊園,由於不忍破壞美麗的田園風光,黃家以黃為題,栽油菜花田,修黃土莊園,僅僅於江水相望的地方,種上些許綠竹以名風骨。


第二為百年不倒。別看這莊園全為土牆,兩百年間歷經數次地震和洪水卻堅固如初,據說前些年房屋要擴建,人們找來挖掘機拆牆,幾剷下去牆倒卻不碎。於是自古清江人都傳黃家有秘方,此土非彼土,黃金都不換,也有人說是找高士做法之故,各種說法眾說紛紜。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莊園一角


後來經考證還真有秘方,重點就在於黃沙泥和酒米漿的比例,加上精選類似混凝土機制的各種材質摻和,以及作為牆筋的青槓樹精確佈局,共同造就了這個百年不倒的傳奇,可惜這一配方早已失傳,也成為了黃氏家族一個永恆的秘密。


第三是百蟲不侵。莊園三面環水,又有農田竹林,按理說蚊子應該眾多,但奇怪的是,但凡在這裡居住過的居民都表示極少被蚊子所擾,每逢盛夏,周圍的老鄉更是都喜歡來莊園前的壩子裡乘涼。不光蚊子,在白蟻盛行的清江,這樣以木構為支撐的莊園,窗戶、大門、樑柱等所有木材卻絲毫無損。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莊園一角

而神奇的原因則來自這些同為黃色的木材,據說它們來歷都不簡單,全是從貴州精挑細選的香樟等自帶驅蟲效果的上好樹種,再通過長江、沱江、瀨溪河,逆流而上運到獅灘。每運一批木材就要花費半年的時間,但古莊園裡究竟使用了哪些木材,才達到四季無蚊蟲的功效,至今無人說清。


既是地名,又是河名,這個川渝邊陲小鎮有點牛

莊園內部一角


第四是排水技能。和中國傳統莊園一樣,莊園也完美地繼承了超炫的排水技能。整個建築現存三進,18天井,大小廂房80餘間,走遍各個院落都找不到一個排水口,可無論下多大的雨,天井裡面從不積水,甚至上世紀80年代的特大暴雨,淹了整個清江鎮,但莊園卻安然無恙。後來古建築專家在牆體裡找到了竅門,原來牆體裡用磚隱蔽地砌了排水管,天井與排水管共同構成雨水收集排出系統,最後從地下暗道排出。


圖 ◎ 寒溪夜浣

出品 ◎ 攝程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