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炎帝,蚩尤,大家都是谁的后人?

荒x诛仙


中华儿女都是黄帝、炎帝、蚩尤的后人。

黄帝

又叫伏羲;又称"宓牺"、"庖牺"、"伏牺"、"伏戏"、"庖羲"、"炮羲"、又有称为太昊、为"风"姓。

他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名称,与传说中的所作所为有关。

比如:他指导人们吃熟食,所以称为"庖牺",教人们捕获野兽,又称为"伏牺",⋯


伏羲的母亲又是谁呢?传说中,伏羲的母亲华胥在雷泽中踩了巨人足印而怀胎,然后生下伏羲。这显然是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中"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写照。

有人认为,"雷泽"即"雷夏",在今天山东荷泽东北边;"在雷泽中踩了巨人足印而怀胎"表明,伏羲部落系雷泽雷神族的一个分支。

也有说"华胥"不是伏羲母亲的名字,而是其母的居往地,即陕西蓝田一带;伏羲降生地在"成纪"(今甘肃秦安北)。如果此说成立,伏羲的母亲原属西北部落了;伏羲及其部族是从西北部进入中原地区的。

族源姑且不论,但伏羲属于东夷人的先祖或者首领却是比较可信的。有三条依据如下:

1.雷泽在山东荷泽一带。

2.传说中伏羲为人首蛇身,说明他是蛇图腾部族的先祖或者首领。


3.传说中,伏羲是"五方五帝"中司掌东方天帝,摒除古时"五行学"的说法,伏羲是东夷集团的先祖或首领无疑。

炎帝

东夷集团一支的首领,也称"连山氏"。《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毋曰仼姒,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关于巜连山》就不在此涉及)

蚩尤

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人物,是黄帝、炎帝同时代的部落首领、民族领䄂。

在今天贵州省茫茫林海中,散落5个寨子,至今保存战国时期遗风。这就是岜莎苗人,以农业和狩猎为生,他们都认为自己是蚩尤的后代,相信万物有灵,人死后将会回归祖先之地的道路。



(古老的丧葬习俗仍然保留)

黄帝集团战胜蚩尤集团(东夷集团一支)和炎帝集团以后,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群及东夷部


(蚩尤塑象)

落群的一部分相融汇,构成了中华民族。其图腾就是代表各个部落的图腾组合而成"龙",所以称为"龙的传人"或者称"炎黄子孙"。

(如有不同看法或者补充,请留言)


良人执戟2


可以按照姓氏划分。1,后稷性状:李,张,王,冯,刘,杨,周,吴,郑,胡,郭,何,樊,乔,翁,朗,林,孙,唐,许,韩,曹,于,蔣,蔡,叶,魏,沈,康,文,庞,鲁,邢,汪,石,贾,孟,阎,段,史,毛,邵,万,温,聂,柳,毕。

2,契大业伯益性状:赵,黄,徐,马,罗,梁,邓,萧,潘,余,钟,谭,廖,牛,殷,秦,江,郝,严,戴,孔,向,汤,宋 ,耿,武,安,蓝,庄,欧阳。

3,黄帝尧舜性状:陈,朱,彭,曾,田,袁,杜,程,苏,任,姚,范,金,颜,谷,夏,韦,傅,邹,熊,薛,侯,陶,黎,顾,钱,莫,尹,倪,翟,葛,关,欧,祝,覃。

4,神农氏性状:高,谢,董,吕,丁,卢,姜,崔,陆,方,邱,雷,龙,贺,龚,常,洪,易,章,俞,齐,申,柴,伍,骆,焦,纪,尚。

他们长相也是相对固定。中国人明显有四个性状。炎帝黄帝有俩个性状。










阳辉881


黄帝、炎帝、蚩尤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我们之所以被称为炎黄子孙,就是来自于炎帝、黄帝与蚩尤。

黄帝的部落起源于今天陕西渭水流域,而黄帝却是成长于姬水,姬水在今天的河南新郑一带,黄帝的部落势力范围大概在今天的河南省的中西部、陕西省的东部、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南部。



炎帝的部落起源于今天陕西的姜水,也就是今天陕西省宝鸡市的清姜河,炎帝的部落势力范围大概在今天的陕西省西部和南部,河南省的南部。

蚩尤是上古时期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地处华夏的东方,其主要势力范围在今天的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全部、河南省东部、江苏省全部、安徽省大部、浙江省北部。



如果仅仅以地理位置来看,黄帝的后人主要是分布在从陕西渭水到河南新郑一带的地域,炎帝的后人主要分布在陕西宝鸡市到河南南部,蚩尤的后人则主要分布在北至河北省、南至浙江省,西到河南省,东到山东的一大片区域内。

但是以地理位置来区分后裔,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人是会迁移的,事实上华夏民族的大规模迁移非常多,因为战争、自然环境等各种原因而迁移,根本就无法准确的以地理位置来区分后裔。



但是有一个很简单可用的方法,就是以姓氏来区分后裔,因为姓氏是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与符号。

姓代表着宗族,世代相传,一般是不会更改的,即使历史发展了几千年,姓仍然是代表你是从哪个宗族或氏族中来的。氏代表着官职、地位或封邑,一般会随着地位的高低、官职的大小而发生变化,会经常改动,同时也是地位高低的一种显示,地位高的人才有氏,地位低的人可能没有氏



上古时期,姓与氏是分开的,直到秦汉时期才合并起来为一体。


黄帝本姓公孙,后来改为姬姓,号轩辕氏,也称为有熊氏。黄帝的姬姓是上古八姓之一,黄帝的后裔大多是从姬姓开始的,比如说周朝的国姓就是姬姓,周天子就是姓姬,西周开国时,封了73个诸侯国,就是53个是姬姓诸侯国,这些姬姓诸侯的国君都是姓姬,这些都是黄帝的后人,一时之间黄帝的后人遍地开花。



姬姓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也不断演变出其他的姓来,比如王姓、张姓、吴姓、周姓、杨姓、李姓、胡姓、朱姓、林姓、郑姓、郭姓等等411个姓,换句话说,只要现在人的姓姬或者姓这411个姓中的任何一个,很可能就是黄帝的直接后人。

现在姬姓的名门望族在河南省的南阳市及山西省的太原市。




炎帝本姓姜,号神农氏,由于炎帝族内分支较多,因此又有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的说法,炎帝因为起源于姜水而得姓,姜姓就成为炎帝的姓。

姜姓最早也最有名的人物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姜子牙被封在齐国为诸侯王,之后姜姓在齐国大地生根发芽,代代衍生,之后姜齐被田齐取代,姜姓后人开始逃离齐国,分散到各地。



之后姜姓也演变出一系列其他的姓,比如有吕姓、章姓、高姓、齐姓、许姓、谢姓、纪姓、方姓、文姓、丘姓、卢姓、淳于、东郭等等102个姓,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姓是姜,或者是这102个姓中的任何一个姓,你就有可能是炎帝的后人


华夏族又被称为炎黄子孙,其实炎黄子孙的祖先不仅仅只有炎帝和黄帝,还有蚩尤,蚩尤虽然与炎、黄二帝的战争中失败被杀,但蚩尤领导下的九黎族大部分投靠了炎黄二帝,也一道成为炎黄子孙的祖先。



据史书记载,蚩尤姓姜,与炎帝出自同一氏族,并且最早就是蚩尤与炎帝发生战争,炎帝战败才向黄帝部落救援的,然后才是炎黄二帝联手打败了九黎族的蚩尤,因此蚩尤与炎帝很可能就是同宗同源,只是出于内部争斗才会发生战争。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蚩尤的后人与炎帝的后人应该是一批人,而且因为蚩尤与炎帝同为姜姓,因此姜给的现代人,和由姜姓演变而成的102个姓也可能是蚩尤的后人。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就是说大家都是炎帝,黄帝的后代,但炎帝,黄帝没有血缘关系,要说有的话,那血缘关系一定很远了,那么,作为炎黄子孙的你,到底是炎帝一脉,还是黄帝一族,或者是其他呢?

从远古史看,现代中国人主要来源三大部落体系,华夏,东夷,苗蛮,其中华夏体系又分为炎帝,黄帝两大集团,也是绝大数中国人的来源,根基。

炎帝姓姜,出生在烈山,在姜水长大,姜姓部发展较早,是神农氏后裔,神农氏在农业发展史上有着重大贡献,神农氏农业很发达,依靠农业的成果,神农氏一族过着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不但会种植五谷杂粮,还会种麻织衣,闲时还能弹弹琴作乐。随着部落的发展,势力范围加大,人口也随之增加,形成了许多小部落,小国家,后来这些小部落小国家有的以封地名为姓,或是以祖先名字为姓,这样就形成新的姓氏,如吕,齐,申,许就是由姜姓分支出来的,这些姓氏当然是炎帝后代了。

但是神农氏到了炎帝这一代实际上开始衰落了,或者说跟后起之秀黄帝部落,以及蚩尤的九黎族相比,没有什么优势了。

黄帝出生在姬水河畔,姓姬,黄帝从小聪明能干,长大了成为有熊国的国王,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而且还采矿冶炼,因此,很快让国家富强起来了,地盘多了,人口多了,也就形成了许多小国家小部落,这些小国家小部落为了彼此区别,也就产生了许多新的姓氏,如杨,韩,魏等。

据统计,由炎帝的姜姓分支出来的姓氏有104个,除了姜姓之外,现在人口较多的姓还有,吕,许,纪,齐,易,卢,谢,贺,柴,查,文,章,连,崔,聂,谷,高,丁,柯,左,薄,向,封,赖,申,尚,麻,浦,年,邱,厉,骆,平,郦,东郭,南郭,北郭等等。

由黄帝的姬姓衍化出来的姓氏更多有300多个,常见的有张,王,刘,李,陈,周,于,卫,万,邓,习,石,,毛,孔,尤,田,包,韦,白,冯,乐,江,皮,孙,宁,米,朱,尹,汤,毕,华,何,钱,赵,董等等。

因此,黄帝姬姓比炎帝姜姓派生出来的姓氏要多,如何判断自己的姓氏是由黄帝一系还是炎帝一系,只要网上查下你姓氏起源就可以,凡由姬姓派生出来的说明你是黄帝后代,凡由姜姓衍化而来的便是炎帝子孙,注意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别被赐了十二个姓,姬,酉,祁,已,滕,任,荀,嵅,僖,姞,儇,依,所以由这十二个姓衍化出来的也是黄帝后裔。

如果你查到你的姓氏起源不是姬,姜,以及上面的十一个姓,而是别的姓,那你再查下这个姓的起源母姓,最后便可确定自己的身世的来源了。

除了炎,黄二大派系外,还有一些姓氏由蚩尤的九黎族衍化而来,如牛,马,龙,熊,花。蚩尤一派也有姜姓,但与炎帝的姜起源不一样。



橘子不业专


要想追溯一下我们今天人民的祖先就要说一下炎帝黄帝和蚩尤了,首先,我们中国人的另一种称呼叫“炎黄子孙”,这也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中华儿女都是炎帝和皇帝的后代,所以说要想追溯一下我们的祖先就要追溯到上古时期。



我们身为正宗的炎黄子孙,大多数人几乎都来自三皇五帝这一大氏族,黄帝几乎是90%中华儿女的祖先,除此之外剩下10%的中国人是炎帝和蚩尤的后代。这也与黄帝后代人丁兴旺跟蚩尤战败有着关联。

黄帝后代的人数实在是太多,就这么说吧,中国百家姓的前120个大姓中,黄帝的后代就占了86个,可见黄帝的后代是真的兴旺。


由于黄帝后裔的姓氏实在是太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先来跟大家说一下蚩尤后代的姓氏吧,它们分别是熊、马、牛、龙、花、姜、邹、屠、黎、蚩。如果你的姓氏是以上中的一个,那么你祖先是蚩尤的可能性极高。

炎帝最直接的后裔就是姜姓,随着时间的发展,炎帝也延伸出来了104个姓氏后裔,他们分别是姜、吕、许、谢、纪、丘、齐、强、尚、封、左、薄、赖、逄、申、向、文、骆、充、连、国、饶、盖、丁、阚、易、崔、高、章、贺、柯、卢、井、富、栾、厉、桓、景、柴、聂、查、庆、焦、梁丘、望、戎、郦、畅、谷、浦、移、麻、孝、懿、灵晏、平、檀、闾、即、棠、竹、淳于、东郭、太公、将具、丁若、乐利、申屠、高堂、东宫、士强、仲孙、齐季、子襄、子雅公旗、子尾、子乾、子工、子夏、雍门、闾邱、卢蒲、卢门、翰公、公牛、公牵、臼季、左丘、闾公、公纪、余丘、车门、虞丘、南郭、北郭、於陵、章仇、三苗、汲、年、邱、甫、芮、楂。

除了上述姓氏的人物都是皇帝的后代哦。


汤姆猫谈历史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1]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


读书是福


黄帝、炎帝、蚩尤是我们的古圣先,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有个词叫:炎黄子孙,说的就是我们。可若是要一个一个的,分辨我们究竟是谁的后人,那还真分辨不出。这是因为:历史久远、记载不详、无可查证。



历史久远

黄帝、炎帝、蚩尤,这些先贤所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相距太过遥远。我们知道的只是他们的故事传说,并无人知道其人的真实情况。



记载不详

我们现在的书中,对他们的记载,也只是属于神话故事版的记载。

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与所做所为,也说的比较笼统、模糊。真实详细的历史事实,是无从得之的。



无可查证

黄帝、炎帝、蚩尤因距离我们今天,是十分遥远的时代。记载的也是他们的神话故事,这就使我们没有办法考证。

毕竟他们的时代,还没有史官这一职业。这就导致我们根本分不清楚,我们中的哪个人,一定是他们中的哪个人的后人。



综上所述黄帝、炎帝、蚩尤这些古圣先贤,我们根本分不清我们中的哪个人,一定是他们中哪个人的后人。这是因为:历史久远、记载不详、无可查证所致。


林子说历史


在如今大民族融合的时代下,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服侍等文字已经很少有人懂的,基本都已被汉化,少部分例如自治州省份,还有一点保留。现如今社会讲求共同发展,很少有人分清这些,如今中国人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个民族荣誉感倍增,都已中华民族自称,一片欣欣相容的和气景象


用户50497639606


鄙人不贵姓王,板板正正黄帝的后裔。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1-2]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1]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3]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我不敢说老祖宗扯淡,只能说后人在扯淡。

黄帝活了一百一十九岁,也就算了,四千多年前的事,生卒年还整得这么清楚,反而是让人吃不准。

这个就先不管了。

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有姓。

这十四人一共分得了十二个姓,分别是:

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另外,青阳、苍林与姬同姓。

黄帝生长子玄嚣(少昊),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姬俊,高辛氏)。

帝喾元妃有邰女姜嫄,生后稷,教民耕种,是最早开始种植稷、麦的人。

后稷,周部落的始祖,姬姓,名弃。

后稷传到姬昌,为商朝西伯侯。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尊姬昌为周文王。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犬戎入侵被杀死。

看来祖上也很会玩哦,只不过玩得有些大。

前770年,废太子宜臼被立为王,是为周平王,定都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传十一代,就到了周灵王,姓姬,名泄心。

周灵王有二子:长子太子晋,次子王子贵(姬贵)。

自华胥氏至太子晋共四十五世。

华胥氏,最早见于《列子·黄帝》。相传是母系氏族社会一位杰出的首领,是伏羲与女娲之母。

伏羲后裔少典,生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始祖。

从华胥氏传四十五世,到太子晋。

太子晋(前565-前549), 姓姬,名晋,是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人称太子晋。字子乔,又称王子乔。

周灵王是东周一个平庸的帝王,但太子晋却口碑极佳,年纪轻轻就开始以太子的身份辅佐朝政。

周灵王二十一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王宫也受到洪水的威胁。

在治理洪水策略上,太子晋与周灵王发生了分歧。

周灵王准备采用壅堵的方法,太子晋用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批评周灵王的治水计划。

由于忠言逆耳,批评过于尖刻,周灵王一怒之下将太子晋废黜为庶人。

太子晋被废黜后,内心苦闷,不到三年就忧郁而终,年仅十七岁。

《列仙传》记载,太子晋死后,有人见过他乘坐白鹤出现在缑氏山之巅。后世有“王子登仙”之说。

太子晋卒后不久,灵王驾崩,太子晋的弟弟姬贵嗣位,是为景王。

周景王任命太子晋的儿子宗敬为司徒。

宗敬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将要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

时人仍称呼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

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成为太原的著姓。

王氏十八世孙(有史料是十六世孙)王翦公及其子王贲、其孙王离,祖孙三代都是秦朝的大将军。

秦二世胡亥横征暴敛,名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羽、刘邦响应。

王离公率军与项羽战于巨野,兵败自殉。

王离公长子王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是为“王氏琅琊祖”;

王离公次子王威仍居山西晋阳(太原),是为”太原王氏祖“,两汉时曾为扬州刺史,其子孙散居各地。

九世孙王霸公重返故里,迁徙太原。太原王氏成为望族。

我理解的是,无论太原王氏还是琅琊王氏,都源于太原王子乔的后裔。

今天所说的太原王氏还是始于王离公次子王威公,与琅琊王氏同源同宗,但好似不该说琅琊王氏出自太原王氏。

是否正确,敬请宗族明白之人斧正。

我们的家谱没在身边,从网上查阅,我们这一支王氏,是在洪武十五年(1372年)来到山东这个小县城的。

但感觉不是,理应还晚,记得好像是五百多年,是嘉靖年间的事。

现在已经是二十几世了,祖祖辈辈以务农为业。

现在混得连几亩地也没啦。

整天就琢磨如何回去弄几亩地伺候一下,也算不忘本哦。

不管目前如何,毕竟祖上也曾经阔过。

无论走到哪里,介绍自己时不用免贵,更不必自称贱姓,也就剩下这点身份了哈。

记得以前,每逢春节,老人们都是在大门贴上“太原世家”的对联。

村里有户别姓人家,看到我们这么写,也跟着贴上“太原世家”。

老王家的人跟他们理正,人家还不服,说“你们有啥了不起,你们能贴,我们咋就不能呢”?

这个还真不行,我们能,你们还真不能。

也就只有这点骄傲了哈。

现在,每到春节还时不时拿出来当个笑话说说,增添点节日的气氛。


豹眼看历史


往前推一推170万年前大家都是元谋人的后人,在往前推现在呼声很高的“夏娃理论”认为目前地球上各个人种,都是二十万年前某一个非洲女性祖先的后代。这个非洲女性祖先被称为“夏娃”,夏娃后来离开非洲,扩散到欧洲,亚洲等地取代了当地原有的早期智人。但中国学界大部分认为我们是土生土长的,因为我们有铲形门齿和比较完整的进化链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