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时代的地图是什么?疆域有多大?

三人行之老马


首先我们要知道,夏朝存在的时候,据考证,是还没发现有夏朝文字的,因此史料记载也是相当匮乏,所以要想完全搞清楚夏朝疆域那是不可能的。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朝代,也就是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种由多个部落联盟或酋邦形式组成的国家,都城往往是不稳定的。也就是有多个“旧都”,有多个“新都”,数都并存的情况。但并不是有了新都就忘了旧都,夏朝建新都是为了扩大统治疆域,通过多个都城这个“点”来控制四周的“面”。于是,就有了“九州”的说法,“九州”是夏朝禹王时期划分的,《尚书禹贡》把九州分为: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如图一所示:

九大板块又以黄河长江为界,分为北方板块,上游雍州,中游冀州,下游兖州。南方板块,上游梁洲,中游荆州,下游扬州。黄河与长江中间的板块,上游豫州,中游徐州,下游青州。

如图二所示:

又分别对应如今: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荆州(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禹贡九州估计面积应该220万平方公里左右。




萌萌哒鲁肃


夏朝时代的地图,及疆域。



夏朝地图制本

关于夏朝时期地图是什么?这个问题应该还没有考证。或许有,只是我不了解,不知道罢了,毕竟我不考古人员。极有可能是布匹、兽皮所制。再或者没有地图及疆域概念。不过商代已经有地图出现,不然商汤怎么可能制定周密路线计划,绕一大圈灭夏呢?是吧!再或者是为,联络四方各诸侯国戎、蛮、夷、狄共同攻打中央王朝。


得说明一点,在黄帝时代已经出现了纺织,麻、棉、丝,因为上衣夏裳起源于黄帝时代,创造发明者黄帝。具考古发现证明了九千年前,以麻为原料,所制的麻制布角一小块。(没有资料图片给友友们看,抱歉!)



夏朝疆域及行政区、世传为:四方九州(或四海九夷)

根据史书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一、冀州,区域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辽宁西部。

二、兖州,位于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山东西部、河北东南部。

三、青州,濒临渤海,位于今天的泰山以东,山东半岛。

四、徐州,位于淮河以北、泰山以南,包括今天的江苏省部分、安徽省部分。

五、扬州,位于长江流域,包括今天安徽、江西、江苏省部分、福建省部分。

六、荆州,是九州当中面积最大的州,包括今天的湖南省部分、湖北省部分、四川省全境。

七、豫州,位于九州中间,别称中州,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大部分,所以河南省也简称豫。

八、梁州,包括云南省大部分、贵州省大部分。

九、雍州,包括宁夏省大部分、甘肃省大部分、陕西省大部分。

夷、狄、蛮、戎为四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古也称方国指四个方向的诸侯国,中央王朝的属地分封地。史学界一些人推测为少数民族或独立的国家,真是扯得蛋疼,两个字奇葩。就问问你们,不繁衍不迁移的吗?

三皇五帝年表

燧人氏 约公元前10000年 在位110年

华胥氏伏羲氏约公元前7724年 在位118年

女希氏(即女娲氏) 约公元前7000年 在位130年

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迁巢湖)、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

——————————————————————————

少典

广州

临魁(炎帝之子) 前3076年~前2997年 在位80年

帝承 前2996年~前2937年 在位60年

帝明 前2936年~前2888年 在位49年

帝直 前2887年~前2843年 在位45年

帝来(厘) 前2842年~前2795年 在位48年

帝裹(哀) 前2794年~前2753年 在位42年

榆罔炎帝 前2752年~前2698年 在位55年

黄帝(少典之子) 前2697年~前2597年 在位101年

少昊(黄帝长子) 前2598年~前2525年 在位74年

颛顼(昌意之子) 前2514年~前2437年 在位78年

帝喾(蟜极之子) 前2436年~前2367年 在位70年


帝挚(帝喾长子) 前2366年~前2358年 在位9 年

唐尧(帝喾次子) 前2357年~前2286年 在位72年

虞舜(瞽叟长子) 前2285年~前2225年 在位61年


奚譽贤


夏禹文明开疆,技术开疆,平定九州。九州为雍州、梁州、冀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加上后来商侯相土的海外开疆,总面积大约560万平方公里。夏朝九州的设置跟周朝时不一样,面积也不一样,周朝时的版图比夏商有所萎缩。周朝初年占有梁州的濮地,濮人还跟羌人蜀人一块都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役,但是到后来,周朝废弃了西南梁州。春秋时期,楚军踏上百濮之地,对梁州南部有所恢复,后来又退出,战国后期又大举进入。

一、雍州

雍州在流经壶口的南北段黄河以西,秦岭以北,西涉流沙,总领西戎,有昆仑、析支、三危。昆仑即昆仑山、昆岗,析支为众河之源,三危是横断山脉,三江并流之地。禹治河,自河源至于入海口,所以雍州北界当在河套一带。

二、梁州

梁州在秦岭以南,南至于海。也就是汉中一带加四川重庆加云贵高原,和萨尔温江入海口。萨尔温江上古时期称黑水,流经三危而后注于南海。居此入海口的缅甸孟族人,至今还有4000年前华人南迁的传说。

三、冀州

冀州在河内,也就是壶口黄河以东,入海故道以西,洛阳郑州黄河段以北。那时黄河在天津入海。禹时冀州东北边界是碣石,也就是秦皇岛。后来商侯奉夏王之命向东开疆至于海外,开辟了辽河流域和大同江流域。商末箕子避周于朝鲜,应该是回归了老根据地。

四、豫州

豫州在河南,在神农架山区和淮河以北,为天下之中,也叫中州,是夏朝的京畿,相当于直隶省。

五、青州

青州在泰山以东的山东半岛。有莱夷、嵎夷、潍水、淄水。

六、兖州

兖州在济水与黄河之间,也就是黄河东营入海河道与天津入海河道之间的区域。泗水也是兖州的边界。

七、徐州

徐州在泗水以东,泰山以南,淮水以北,有龟蒙山。

八、荆州

荆州在神农架山区和淮水以南,巫山以东,鄱阳湖以西,衡阳以北。

九、扬州

扬州在淮水以南,鄱阳湖以东,南至会稽之南,东至海。

夏朝九州中最大的是雍州,雍州涉及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昆仑玉是夏朝的重要佩饰。黄帝曾经还在昆仑山下建过首都,昆仑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青藏高原是中国众多江河的发源地,这个发源地集中在青海省的一片区域内,这片区域称为析支,意为析出众多支流,也有分出众多氏族支脉之意。三危,危者高也深也,当为横断山脉三大峡谷地区。后汉书将三危解释为青海东部的三危山,这无法解释黑水流经三危而注南海,当是范晔误解了。梁州是第二大州,南界孟加拉湾。这样的冷知识一说出来,可能会有骇人听闻的效果,但从夏朝到春秋,南海确实不是指广东的南海,因为那时的版图正南只到衡阳。


秦客逸民


夏朝作为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朝代,至今仍然饱受争议。到底她存不存在,为什么至今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今天我们看到的夏朝疆域图都是后人根据史书记载,并加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画出来的。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夏朝到底有多大。

一、夏朝没有疆域的概念,对较远的周边属于弱控制地区

和夏朝谈疆域,相当于和秦始皇谈互联网,因为夏朝根本没有疆域的概念。我们通常说的疆域,是指行政力量能够到达的范围,被认为是中央行政力量可以控制的地方。包含了这里的土地、资源、人口、经济等。如秦始皇统一天下,直接采用郡县制来统治全国,那么设立了郡县的所有地方都是秦朝的领土。这个可以成为强控制。但夏商周三代采用分封制,中央只直接控制自己所属领地,其他诸侯国、方国都是接受分封,或者尊中央政权为宗主,以朝贡形式存在。中央并不直接管理他们。故而属于弱控制。这些都可以称为疆域内。

但夏商周三代对于周边方国或诸侯的管理还有所不同。周朝还算规矩,各诸侯都属于周王室的子民,虽然东周时期已经乱套,但大家还认同周天子的名分。可以称周朝有个较大疆域。不过商朝就不同了,商朝的天下本不是商族人本身就能完全统治的,不少属于周边部落臣服,尊商王为大哥而已。商末时期,商朝的军队不断东征西讨,也可以说行政力量到达的地方很广,有个包含中原,并延伸到江淮流域的疆域。

但夏朝则完全不同。夏朝的前身是三皇五帝时期,那个时候没有国家的概念。由于生产力非常落后,人们能出行的距离非常有限。即便后来确立了夏政权,夏朝的行政力量主要集中在都城附近。周边的部落尊夏王为大哥,常常带些贡品去朝见。有人欺负我了,你要出来评理。换句话说,就是要交保护费。其实夏朝的政权就是这么来维持中原大地上的秩序的。那个时候,行政力量很难达到离都城很远的地方。叫你一声大哥的,你的弱控制区域就能到达那个地方,不搭理你了,这个地方就跟你没有关系了。所以,夏朝有地盘,但其实没有什么疆域概念。

二、夏朝能达到的地方只有今天河南大部和陕西中南部

商朝的时候,武丁的王后妇好曾受命出征攻打西羌,她这次出征带了10000多人的部队,几乎已经达到了商王朝能承受的极限。我们可想而知,在交通更加不便利的夏朝,即便夏王要征伐异族,能带出去的部队也不可能超过5000人。除了当时的人口少,更加受限制的是后勤补给能力。从夏朝的统治中心到周边200公里处,部队负重行军要走十天左右的时间。关键的是你的粮食是否能带足,不但要带上路程上的粮食,还要带上打仗对峙期间的粮食,还要保证回来的路上有粮食吃。所以,不带上两个月以上的口粮,你是注定要失败的。粮食的托运可以靠畜力、人力,由于道路的限制,车应该很少。所以,夏朝时期能将自己的军事力量投射的周边的半径不会超过妇好征西羌的一半。妇好征西羌时从殷都出发,不过600-700公里,那么夏朝能统治的区域最多超不过300公里。

三、夏朝的统治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原

因为,目前考古发掘来看,虽然找到了很多夏朝时期的遗迹,但由于缺乏文字等因素,至今没有一个被确认是夏朝遗址的。根据考古界对夏朝同时期的遗址发掘,最有代表性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曾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夏都遗址。同时,还有几处类似的遗址都在今日的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可以确认豫西、晋南地区就是夏王朝的统治中心。

根据我们计算的半径,再加上部分遗址的发现,参照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夏王朝统治的区域包含了:东至山东河南交接处(再往东是东夷族的地盘),北至河北中部地区,南至淮河以北,西至陕西渭河流域。夏朝都城不断迁移,也是为了加强都周边的控制。不过都城迁来迁去,最终还是限制在豫西、晋南这个小圈子中,可见夏朝能实力能投射的范围非常有限。

夏朝的疆域不是狭义的疆域,而是广义的疆域,由于受当时生产力的限制,他仅仅以一种比较原始的统治方式,维持着中原地区的秩序,除夏人外,周边的其他部族或部落联盟一起组成了最早的夏王朝。


牧渔子


夏朝是部落城邦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过渡期,因此没有明确的疆域,夏氏族与其他部落城邦的关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国与朝贡国一样,但又有些方国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诸侯国,故仅能以势力范围来表示其影响力。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50]。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夏朝早期,夏族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内地区活动,沿汾水、河水向东南方向迁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国语·周语上》谓,“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见伊洛河水对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



跪射俑


华夏地垮亚美非。



涨破8000点


是湖北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


18846657919


心有多大,疆域就有多大,尽情发挥去想,谁最有想象力,谁的答案就是最正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