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树种植的“喜”与“忧”,站在果农立场分析有哪些感悟?

畜禽养殖学堂


我父亲种植果树30多年了,从种青香蕉苹果开始,到以后种梨树,现在种的是樱桃,果树也陪伴了我30多年,说起果树种植的“喜 ”与“忧”,我是真的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父亲是村子里第一个承包果园的人,那时候人们都不敢承包土地,一是没技术怕不挣钱,还要每年给村里交钱,再就是怕长出苹果卖不出去。当时父亲给我说,只要一颗苹果树能长出10斤苹果就能挣出承包的土地钱,等树长起来了难道就结10斤苹果?开始的两年因为树小,没收入,还要每年投入资金管理,家里过的很紧巴。父亲农闲时到建筑工地去打工赚钱,我和弟弟放了假就在地里锄草,打药,好在两年以后苹果树开始结果了,真的就像父亲说的那样,家里的收入一年一个台阶。我家是村子里面第一个买了彩电的,第一个买了双卡收录机,成了村里第一家万元户。种植果树的收益比种地增加了很多,父亲又肯研究,所以我家的收入一直在村子里遥遥领先。种植果树的收益比种普通的大田作物要高很多,这是种植户的一大“喜”。

这么多年的种植生涯,真的是有喜有忧。天气干旱了,盼着老天爷下雨,雨下多了又害怕果树涝害,最怕的是果树的病虫害。特别是夏天,以前没有套袋技术,越是天气热果树的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越大,就要经常喷药放治。有一年就因为少打了一遍药,父亲的梨树眼看就要采摘了,感染了病菌,摘下的梨有一半烂了,损失惨重,父亲因为上火大病了一场。

种植果树跟种植其他农产品一样,产量大了价格就可能下降,往往丰产不丰收。遇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又赶上价钱也高的年头屈指可数。那时候信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全指望经销商收购,行情不好的时候连收购的都没有。有一年苹果难卖,那么多的果实家里放不下,冬天都开始下雪了❄️,父亲把苹果用塑料布和草帘子围起来,自己住在苹果树地的小屋里看着,一直到把苹果卖的差不多了才回家。

种植的心酸太多了。种植是长期效益的行业,土地不能频繁的更换,必须长期拥有,才能保证投入可以得到合理的回报,这就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

种植是个很辛苦的工作,很多人想投入农业,只是看好了收获时的喜悦,真正投入进去以后付出的辛苦和汗水,只有你深入其中才能体会到。

我是涵涵,真正的农二代,欢迎大家一起关注农村农业。





王涵涵


因为我老家在陕西渭南,从上世纪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种植苹果,刚开始苹果的价格很高,最早种植的人都实现了发财致富,我们村附近最早的万元户就是这么来的,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喜应该就是果园经济效益高,来钱快,而且持续周期长,可以稳步收益;忧的是大家干一些事情缺失规划,喜欢跟风,别人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看别人种植这个东西发了财,大家就一窝蜂去种这个,再短短几年内产品就达到了顶峰,供大于求,产品就滞销了,然后大部分人开始砍树,从老家种植苹果、梨子核桃到新疆种植红枣、还有全国一些农业区都难以逃脱这条路,没有大的农业加工龙头企业支撑;任何产品都有高峰和低谷,农民抗风险能力弱,再加上农民和城市供求信息不对称,天灾人祸等等,对农民和农业来说都是雪上加霜,不可小窥。就这样一个果品没有到正常衰老就非正常夭折了,浪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时间,这是农民和农业的悲哀。真心希望随着时代的进步能够大大改变。


新疆绿韵干果刘浩洋


首先谈谈喜吧。

第一点:苹果对于农民来说确实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同时也可以不再背井离乡去城市务工,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让父母成为留守老人,可以很好的教育子女陪伴父母。如果天公作美他们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可以慢慢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第二点:成片的果园也吸引了一些子女回家创业发展三农的信心,将一些高科技新知识带回农村,让农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给于家人的陪伴也越来越多!

再说忧吧。

第一点。 大家都知道农民一直以来都是靠天吃饭的,如果遇到什么天灾他们可能颗粒无收一年的希望全部泡汤,因为他们几乎是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同一个篮子里,篮子碎了他们什么都没有了,还要搭进去种植果树投资的比如化肥农药人工的一些费用,对于他们的打击可想而只,就拿去年来说北方大部分地方在果树开花的时候遭遇了霜冻,花被冻死了大半,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也因为这个导致今年苹果价格非常的高昂,而农民却没有因为高昂的价格得到应有的回报!

第二点:苹果在十月一片前后集中成熟上市,这次时由于苹果的产量过剩,由于农民销售渠道的匮乏,营销知识的欠缺导致果商对于价格压的很低,农民不能得到高收益,甚至有些果农的水果出现滞销的情况。有时候一年的付出还不如外出打工挣的多,也是很痛心的事情。

希望大家都能吃到好苹果,农民能够得到高回报






缘遇乡野


我的家乡大面积种植的主要有桃,梨和葡萄等果树,我主要种的是桃树,自家有近千亩的桃园,经过这20年来跟果树打交道,总体的感悟是喜忧参半,经历过入不敷出的苦恼,也享受过收获满满的喜悦。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果农,我站在我的立场上给大家分析一下我的“

“和””。

  • 果农的“忧”
1.自然灾害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1998年,我们这里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刚成活不久的桃树苗全部被淹死,紧接着1999-2001年又遭遇三年大旱,那几年是负债累累,不得不去南方打工挣钱还债。

果农也是靠老天爷赏口饭吃,风调雨顺的年份还能维持生计,逢上天旱,水涝,虫灾的时候,只能是倒赔钱进去。

2.病虫害的泛滥

我刚开始种植桃树的前几年,果树上是没有什么病虫害的,除了防治一些常见的蚜虫和褐腐病以外,基本上都用不上农药。

现在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前没见过的病虫害都来了:桃蛀螟,红蜘蛛,桃椿象,红颈天牛,白粉病,炭疽病,穿孔病,根癌病,搅得我们是焦头烂额,防不胜防,一年四季忙着在果园和它们打交道。

3.农药,化肥,人工价格的不断增长

近几年,农药,化肥的价格节节攀升,村里的劳动力也少了,在桃子集中上市的时候,请摘桃子,挑桃子的人工费,每个人要开到150块钱/天,平时请人打药,剪枝,追肥,都需要开销很大一笔开支,这些费用能占到销售额的2/3以上。

4.果农对销售价格没有话语权

在水果成熟上市的时候,销售价格几乎是由外地收购商和本地的水果代办来决定的,果农只能按照他们的要求标准来采收果子,再由他们定级定价。



  • 果农的“喜”
1.水果丰收

遇上好年成,是果农们最高兴的事,一年四季围着果园转,总算有了回报,经受再多的苦累也就释然了,只要水果能够大获丰收,其他都是浮云。

2.水果行情好

今年的水果行情就很好,我们这里的桃子收购价都在2.5-3.8元/斤左右,远超过去年的0.5元/斤。

水果行情好,也提高了果农们的种植积极性,去年行情差的时候,很多果农就砍掉了很大面积的桃树。



这就是我这么多年来种植果树的深刻感悟,最后还要多罗嗦一句:果树种植要懂得基础的技术知识,掌握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后续要通过不断的请教学习来提高技术水平,这样才能种植出高产优质的水果。


阳哥拍三农


风险与机会并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