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中國電影何時可以超越好萊塢,成為世界頂尖的電影市場?

你有毒vs我有癮


1.好萊塢和中國電影的追求方向

可以說,好萊塢是商業片的加工廠,不同於法國電影的細膩和日本電影的深刻,好萊塢的商業片更像是一種為觀眾當下喜好而量身定做的產品。無論是特效、劇情、表演還是場景、配樂等,方方面面都在追求視聽上的爽快感。

而國產電影,其實一直是百家爭鳴的感覺,每個時期的每個導演,似乎都在追求自我印記,要拍出有自己特色的影片,所以兩者在方向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2.港片的沒落與小成本電影的崛起

近幾年中國電影一直在用票房說話,卻很難有影片在國際上引起影響,實際上,我覺得跟港片的沒落和小成本電影的崛起有關係。港片其實是自成體系的,是我國少有的、系統化傳承發展的電影,警匪片的節奏感一直被觀眾們津津樂道。然而,也可能是收到民生話題的衝擊,現在警匪題材很難推陳出新,而演員上又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似乎只有古天樂、張家輝在扛旗。

相比較而言,低投入高回報的小成本電影,成了投資人的寵兒,再加上,爆款概念的流行,更讓很多人把精力物力財力都一股腦地聚焦在小成本電影上。可是,百花爭鳴未必是好事,沒有聚焦成一個體系,我們怎麼持續發展呢?每個人成了在班級裡踴躍發言,且都想引起老師注意的學生,那麼這節課,我們還能上好嗎?

3.一個只講究共鳴的社會,藝術容易被禁錮

這兩年,能引起社會共鳴的影片往往會大火,從《我不是藥神》到《無名之輩》再到今年的《哪吒》,社會壓力、底層掙扎、命運抗爭這樣的命題,只要讓觀眾看得深有同感,就能成為口碑票房雙豐收的贏家。

然而,一味的追求社會題材,似乎讓電影失去了很多藝術氣息,因為如果掌握不好尺度,讓一部影片單純為了諷刺而諷刺,為了揭示而揭示,就使得電影這種表現形式過於侷限化和工具化了。

也許這也是為什麼,從電影本身分析的影評,常常出現在國外電影身上,但是國內電影的影評卻全是一篇篇讀後感的原因吧。


唐老鴨電影


看到你的提問,我想從以下三方面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1.好萊塢和中國電影的追求方向

可以說,好萊塢是商業片的加工廠,不同於法國電影的細膩和日本電影的深刻,好萊塢的商業片更像是一種為觀眾當下喜好而量身定做的產品。無論是特效、劇情、表演還是場景、配樂等,方方面面都在追求視聽上的爽快感。

而國產電影,其實一直是百家爭鳴的感覺,每個時期的每個導演,似乎都在追求自我印記,要拍出有自己特色的影片,所以兩者在方向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2.港片的沒落與小成本電影的崛起

近幾年中國電影一直在用票房說話,卻很難有影片在國際上引起影響,實際上,我覺得跟港片的沒落和小成本電影的崛起有關係。港片其實是自成體系的,是我國少有的、系統化傳承發展的電影,警匪片的節奏感一直被觀眾們津津樂道。然而,也可能是收到民生話題的衝擊,現在警匪題材很難推陳出新,而演員上又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似乎只有古天樂、張家輝在扛旗。

相比較而言,低投入高回報的小成本電影,成了投資人的寵兒,再加上,爆款概念的流行,更讓很多人把精力物力財力都一股腦地聚焦在小成本電影上。可是,百花爭鳴未必是好事,沒有聚焦成一個體系,我們怎麼持續發展呢?每個人成了在班級裡踴躍發言,且都想引起老師注意的學生,那麼這節課,我們還能上好嗎?

3.一個只講究共鳴的社會,藝術容易被禁錮

這兩年,能引起社會共鳴的影片往往會大火,從《我不是藥神》到《無名之輩》再到今年的《哪吒》,社會壓力、底層掙扎、命運抗爭這樣的命題,只要讓觀眾看得深有同感,就能成為口碑票房雙豐收的贏家。

然而,一味的追求社會題材,似乎讓電影失去了很多藝術氣息,因為如果掌握不好尺度,讓一部影片單純為了諷刺而諷刺,為了揭示而揭示,就使得電影這種表現形式過於侷限化和工具化了。

也許這也是為什麼,從電影本身分析的影評,常常出現在國外電影身上,但是國內電影的影評卻全是一篇篇讀後感的原因吧。


隅安書影


於冬是這樣回答的:下個十年是中國電影超越好萊塢的最佳時機未來十年是中國電影超越好萊塢最好的一個十年,也是最接近的一次。如果說,我們這些老闆們都被資本買走之後,你要指著中國的二代們(不管是新二代,還是富二代)和銀行家、金融家去超越好萊塢、華爾街的銀行家和金融家,很難。這個差距可能又會被拉大。所以這十年是我們幸運的機遇,也是我們最大的一個責任。就是在面對競爭的同時,我們要把中國本土電影公司的實力和影響力做出來。今天的好萊塢,是職業經理人的天下。除了迪士尼之外,幾大公司基本上都沒有老闆,都是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有一個特點,跟創始人的公司會有一個最大的區別,他們可以拍屁股走人。所以他們領很高的薪酬,乾的活不能賠錢。這些老闆、職業經理人們做得最堅決的一件事就是不停地拍續集,不停拍科幻英雄、動漫英雄。中國的電影產業,正迎來第一代創始人的老闆還在親臨一線組織生產,所以我認為這十年是中國電影可以超越好萊塢的最佳時機,不僅僅是13億人口的票房市場人次迅猛增長。2017年中國電影年人次是16.3億,今年一個春節檔是3億人次,所以2018年中國電影觀影人次將突破20億人次。這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數字。2003年非典以前,我們都在9億票房以下,今年春節檔一天票房是12.6億,這都是中國電影這麼多年的成績和進步,是希望全球電影發展的動力和引擎。

我怎麼認為呢?中國電影超越好萊塢,這句話問的是在國內超越好萊塢還是在國外超越。

國內超越問題:

禁止進口國外影視,加大審查,選出100個樣板戲,則一年內可以實現國內人不看好萊塢電影,也看不到國外電影,我們最終就贏了。

全球超越問題:

從全球看,世界各國除了各個黨派把電影作為宣傳工具之外,其他電影實際上是創新,而創新是與人的思維有關的,在一定時間內是看不到超越好萊塢的希望的。


孔嘉


資本主義滅亡!帝國主義滅亡!共產主義統治地球!中國的電影必定將好萊塢踩在腳下!!英特爾納雄納爾,就一定要實現!!!


用戶7518564910296朱


9102。不遠了,就差那麼幾步。看你從什麼角度看,換個角度,已經甩好萊塢幾條街了。😂😂😂😂


笑看人生202712927


首先回答能不能的問題:超越是早晚的事,請不要懷疑中國人的智慧。就像新中國剛解放的時候,誰能想到中國可以在70年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其次回答時間問題:這個時間可能會比較長,畢竟軟件和硬件差距還在那兒放著。

要說差距,導演水平和製作水平其實都是次要的,這些東西人可以學習,可以提升,總有一天可以達到甚至超越好萊塢主流水平。事實上最不容易突破的地方是體制和價值觀。電影行業屬於文化產業,而價值觀對文化產業有相當大的影響。

西方大部分國家和美國價值觀基本上都差不多,在文化上的共性讓好萊塢電影在發達國家中可以快速傳播,好萊塢電影市場的世界影響力正是通過這種方式被逐漸放大。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主流價值觀與國外有較大差異,國產電影主要針對的是內地市場,電影人才培養方向和影視劇本一直偏保守,攜帶我們的價值觀的電影很難在西方主要電影消費市場產生很大影響。

不過近些年,國內電影市場越來越開放化,國產電影也慢慢走出國門,中國電影人任重道遠,請相信中國電影,再給他一些時間。


每日影評


什麼時候恢復上海的昔日榮光,將上海打造成中國的上海塢,那麼中國電影超越美國好萊塢就指日可待了!

第一是上海的開放性。上海可以海納百川,可以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於是就有百花獎!

第二是上海的時代潮流。上海作為國際大都會,緊隨或超越國際時尚,對美的品味從未缺席。從上海立市以來,在中國,從來沒有一個城市超越過上海,這主要在於上海獨特的得天獨厚的地裡位置!

第三自然是雄厚的財力。上海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和經融中心。電影和藝術離不開經濟的支持!

第四當然是上海氣候好,上海女人漂亮!上海女人的美麗和氣質,總的來說無人能及!那些嬌滴滴的女演員生活在上海,不用化妝,不用保養就美侖美奐!江南溼潤的氣候是女人天然的護膚水,上海獨特的人文文化的薰陶,培養並提高演員的自我修養!

還有很多優點,也不一一道來!你們看看孫儷,潘虹,陳沖,張敏,張瑜,唐嫣,江疏影,黃聖依,楊穎,馬伊琍,王琳,鄧紫棋,利智,楊恭如,黃奕,藍燕,高圓圓,黃齡,楊冪,宋茜,吳越等一大批上海女演員,排名不分先後。

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上海是唯一選項!


飛龍林


要問何時超越好萊塢,那就要先自問一下“憑什麼超越好萊塢!”難道就憑當下電影審查制度下的流水線式神劇?難道就憑几個不男不女的猴子“唱、跳、瑞普,籃球”?難道就憑几個禍國洗錢的妖賊?難道就憑“做人厚道”?難道就憑“還有誰”?難道就憑某某大導演的大製作大場面故作高深?

放眼全球,在如今百花齊放的世界電影格局中,不一定好萊塢出品就一定是世界頂尖。如果撇開先進的電影特效製作技術,在故事敘述、思想深度、情感表達各方面,西歐北歐南歐北美日本以外的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始展露非凡的頭角,其中尤以印度韓國東歐中東以及南美為昭彰。

電影作為一種獨特書寫形式的文學,具有通暢的單純文字表達所不具備的靈活與飽滿的優勢,但其作為文學的本質卻往往因此而被遺忘。電影要講故事,要觸動人的內心最柔軟的那一塊,那講故事的人就必須先是一個敏感的對人性有著深切洞察的人,這樣的人,我想他就應該會在《青梅竹馬》的最後傷感落淚,我想他就應該會在讀到小丁寶、奧菲利亞、艾絲美拉達等的命運時喟然感嘆,如果一個導演一個編劇一個演員不讀書,不學文,以為電影就是一味標榜淺薄、空洞、浮誇的所謂演技,不知何為起承轉折,對於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沒有深厚的修為,對於文學的氣質一絲不沾,我想,那是絕不可能指望這幫人拍出一部合格的電影的。

電影,作為藝術的一種,作為文學的一種,同樣也要求自由、獨立的表達,本質上,它是一項純粹主觀的活動。

當然,在現實中要達到純粹主觀可能完全是一種奢望,畢竟要平衡投資方、製片方等各方面的訴求,這在商業電影上體現尤甚。但在此以外,確不該再給其添加其他條條框框的約束了。任何時候,任何藝術形式,自由表達與獨立思想,都是其靈魂所在。失去了這兩項,或者禁忌諸般,那電影要麼就要在艱難中有限的表達,要麼就可能淪為模子刻畫出來的純粹垃圾。


深淵影視


先讓當局的領導把電影和宣傳片分清楚,這是第一步,任重而道遠!電影節評獎的事情交給觀眾投票!這是第二步,電影分級制,這是第三步,邁過這三步,再說追趕好萊塢,這是第四步,追上再談超越,這是第五步!



東北大咪


我寧願期待中國的動漫會超越日本的動漫,也不會去期待電影超越好萊塢,做什麼夢哩。

就比如最近上映的《攀登者》,可以說演員的演技還是盡力了,畢竟功底也有侷限性,吳京和張譯撐著整個劇情,只是感覺不該讓狗血俗套的愛情,搶了高大上的愛國題材戲份,沒有愛情這個線是不是就不能拍出冒險片了?美麗的大珠峰,除了北坡的坡和第二臺階,也似乎沒有更多可值得展現的了。一般冒險片,哪怕只是視覺上大自然廣袤奇絕的風景,都能定住人的眼球,讓人看了大開眼界的感覺,而這部影片實在收穫不到什麼,特效水平也不怎麼樣。

我們其它題材的電影還是有很多優秀的,我們的影視文化也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長,比如武俠和古裝劇,懸疑推理動作等,其實也沒必要硬去和好萊塢比較,不比不傷。能取悅我們自己的就是好電影,知足常樂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