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說“人無癖,不可交”?

為什麼古人說“人無癖,不可交”?

為什麼古人說“人無癖,不可交”?

說這話的張岱,是個痴人。出身優渥,少年有才,正正一紈絝子弟。不過時逢亂世,一生未仕,到老潦倒窮困。不過好在什麼都玩過,名利於他似浮雲,倒是潛心做學問,所著頗豐。

他以小品見長,被稱作“小品聖手”,只憑《湖心亭看雪》一篇,便可稱天下無敵。

這句話是出自他的《陶庵夢憶》中的《祁止祥癖》: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具體內容就不說了,其實這是張公子寫自己朋友祁止祥有喜愛孌童的怪癖,“止祥去妻子如脫屣耳,獨以孌童崽子為性命,其癖如此。”拋妻棄子像脫鞋一樣,唯獨對孌童崽子看得比性命還重。這擱主流觀點來看,就是個要不得的下家。

可是張公子本人也是個紈絝子弟啊,所以在他眼中,有這樣癖好的朋友倒是真性情。朋友在逃難遇險的時候,孌童也不離不棄,賣唱養活主子。從這個角度來看呢,確實也還有情有義。

為什麼古人說“人無癖,不可交”?

所以他認為祁止祥還行,能當朋友,並記錄了下來。開篇就是這兩句,其意總領整篇短文,講的是交友之道。

原句意思大概如此,不過這幾句話到了今天,也有發展和引申。

一是真的沒癖好的人

有種人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對什麼都高冷淡然。這樣的人,自然在朋友交往中是不討喜的,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但真的有個淡如水的君子和你相談,是很沒有意思的事情。用李逵的話說,那是“淡出鳥來”。世人皆愛熱鬧,愛情投意合,對高冷範大多不會強行往上湊,自然難得交朋友。

而且這種人由於極度淡泊,也意味著對社會責任和道德底線的看破和辜負,在正常的社會交往中屬於另類。不是不可交,他也不見得有意傷害你,只是他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看事情和人的角度和普通人不一樣,也就不必對任何事情負責。

這種人很少,少到幾乎可以說沒有。當然,愛好和癖好還是有所不同,他可能喜歡某件事或者東西,但是沒有到癖好的程度。

為什麼古人說“人無癖,不可交”?

二是假裝沒癖好的人

這種人就多了。也不一定是假裝淡泊,有很多人都說對錢沒興趣,有幾個真沒興趣的?如果一個人對錢真的沒興趣,那麼他一定對別的東西感興趣。一個正常人是有需求的,單身漢想老婆,窮人想錢,富人想名,名人想權,權者想流芳百世。

​只要是正常人,都會有愛好,而這種愛好加深就是癖好,就是瑕疵,就是可以被別人抓在手中的軟肋。

而一個人如果看上去像個完人,沒有任何癖好,或者說缺點,那麼這人十有八九在裝,同時心中早就做好了其他打算。他要的東西,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就像前面有個回答說的幾個人合夥做生意,結果那個平時看上去最大方,最不計較的人卻捲款逃跑,害死了其他的夥伴。

人有七情六慾,不大可能沒有喜好,只不過有些人藏得深,而這些藏得深的人一開始就不是來和你交朋友的,當然“不可交”。

其實這和“水至清則無魚”也是一個道理。

清湯寡水的友誼,普通人當然不愛喝。

為什麼古人說“人無癖,不可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