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物聯網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是什麼?

後日一說說


工業物聯網平臺競爭日趨激烈,2015年來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全球平臺數已經發展到150個。

中國製造2025:用工業物聯網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業的經濟附加值,有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由生產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劃:將工業互聯網作為國家發展先進製造的重要基礎,以聯邦項目持續支持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德國工業4.0:將工業互聯網作為實現工業4.0的重要支撐,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的政府預算支持。

《2017中國工業物聯網產業白皮書》認為2016年我國工業物聯網規模達到1896億元,在整體物聯網產業中的佔比約為18%。預計在政策推動以及應用需求帶動下,到2020年,工業物聯網在整體物聯網產業中的佔比將達到25%,規模將突破4500億元。

行行查,行業研究數據庫 www.hanghangcha.com


從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分類來看,主要分為狹義和廣義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狹義工業互聯網平臺又分為資產優化平臺和資源配置平臺。廣義工業互聯網平臺除了包含上述兩類之外,還包括通用使能平臺。此類平臺除了為工業互聯網提供技術支撐之外,還廣泛服務於金融、商業和生活娛樂領域。

我國在通用使能平臺發展較快,出現了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商業化程度也較高。而在資產優化平臺和資源配置平臺,我國發展較為遲緩。而資產優化平臺是全球工業互聯網競爭的制高點,資源配置平臺是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抓手。鑑於這兩個平臺重要的意義和發展較慢的局面,預期會有大量的企業在這裡佈局和發展。

工業互聯網平臺產發展涉及多個層次、不同領域多類主體。在產業鏈上游,雲計算、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數據採集與集成、邊緣計算五類專業技術型企業為平臺構建提供技術支撐;在產業鏈中游,裝備與自動化、工業製造、信息通信技術、工業軟件四大領域內領先企業加快平臺佈局;在產業鏈下游,垂直領域用戶和第三方開發者通過應用部署與創新不斷為平臺注入新的價值。

行行查,行業研究數據庫 www.hanghangcha.com


2010年國務院在《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物聯網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具有里程碑意義。2014年,物聯網發展的工作部署加快,發改委等十餘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印發10個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明確了物聯網發展重點任務分工及時間表。“十二五”期間,物聯網迎來快速發展,年複合增長率達25%,市場規模從2010年約2000億元增至2015年的7500億元。經過多年奠基,到2015年,我國物聯網產業體系已初步建成,進入應用推廣的實質階段。2017年初的《物聯網“十三五”規劃》提出“推動物聯網規模應用”,首當其衝的正是工業物聯網——“大力發展物聯網與製造業融合應用”,乃重中之重。

行行查,行業研究數據庫

請至網站www.hanghangcha.com

手機訪問“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行行查


首先,先從概念上談起,工業物聯網是傳統工業系統與物聯網技術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工業生態體系,工業物聯網可以被看作是工業互聯網的一部分,也需要用到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技術。目的在於實現對工業數據全面的深度感知,實現設備、系統、平臺等數據的實時採集、傳輸、交換、並通過快速計算處理、建模分析,達到智能感知、風險預測、運營優化,人、設備、技術萬物互聯。

機遇

通過定義可以看出,工業物聯網將傳統工業技術與前沿技術進行融合,一定程度上為當前工業領域的業務模式及信息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僅如此,也很大程度的帶動了工業領域信息化的向前發展,對當前信息化水平進行優化升級的同時,引領工業領域向智能製造、人機互聯的業務體系上發展,有效解決當前工業業務上及信息化建設上的問題:

  1. 完善工業物聯網實現過程中需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整個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有效制約平衡整體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

  2. 在工業生態領域實現多個統一,如:統一數據源頭、統一數據標準、統一接口協議、統一平臺整合、統一雲端優化、統一業務聯動;

  3. 重構工業體系,重塑上下游聯動關係,通過工業技術與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的大融合,邁向智能製造,實現產業升級;


挑戰

實現工業物聯網的建設,信息化平臺與技術是不可或缺的內容,整體技術的實現需要高度圍繞數據展開,例如:如何實時採集數據、如何保障數據安全、如何兼容不同的系統、平臺與設備,都是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不僅如此,在涉及工業物聯網的業務上,企業是否具備支撐技術的信息化水平、資金能力、業務模式是否可以適應當前的創新,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1. 在建立工業物聯網之前,各個企業是否具備支撐物聯網平臺運行的信息化基礎設施,例如:覆蓋業務的應用、保證數據準確、安全、傳輸、存儲的工具、解決各設備、系統兼容的平臺,達到基礎的支撐能力;

  2. 各個企業當下的業務模式及規模是否一定需要建立工業物聯網平臺,是否具備相應的IT技術人員去推進、輔助項目的開展,是否具備一定的資金去支撐平臺後續的升級優化、是否已經解決當前業務主要問題,可以等待效果的逐步展現;

  3. 工業物聯網是否仍在概念階段或是初步成型階段,項目成功標杆企業類型及業務模式是否沉澱最佳實踐,正確的建設步驟應該是哪些等;


工業物聯網的技術理念已經提出很長一段時間,但對於類似這種融合多種前沿技術的理念或產品,通常都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沉澱,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實施上,所以工業物聯網在帶來機遇的基礎上一定與挑戰並存,很多時候需要伺機而動。


數通暢聯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9-2025年中國工業物聯網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

2016-2018年中國物聯網產業運行分析

一、產業規模分析

經過業界的共同努力,國內物聯網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目前,中國發展物聯網所需的自動控制、信息傳感、射頻識別等技術和產業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信運營商和系統設備提供商達到世界級水平,下游應用不斷拓展。

目前,物聯網已較為成熟地運用於安防監控、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物流等。2014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達6023.3億元,同比增長23.01%;2016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約為9420億元,同比增長25.43%,2017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達11860億元,同比增長25.90%。中國物聯網市場投資前景巨大,發展迅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不斷深化,將催生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模式。根據工信部的預測,2020年成熟時將啟動萬億元級別的市場規模。

2017年6月,工信部發文要求加快移動物聯網基礎設置建設,發展基於NB-IoT技術應用,要求2017年末基站規模達到40萬個,網絡覆蓋直轄市、省會等主要城市。2020年,基站規模數達到150萬個,實現NB-IoT網絡全國普遍覆蓋,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的深度覆蓋。

圖表:2013-2018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及增速

二、發展特徵現狀

(1)生態體系逐漸完善

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下,中國形成了芯片、元器件、設備、軟件、電器運營、物聯網服務等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基於移動通信網絡部署到機器。湧現出一批較強實力物聯網領軍企業,初步建成一批共性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投融資、標識解析、成果轉化、人才培訓、信息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

(2)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中國在物聯網領域已經建成一批重點實驗室,匯聚整合多行業、多領域的創新資源,基本覆蓋了物聯網技術創新各環節,物聯網專利申請數量逐年增加,2016年達到7872件。

(3)行業應用領域加速突進

通過試點示範物聯網在交通、物流、環保、醫療保健、安防電力開始規模應用,在便利百姓生活同時也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三一重工建成了工業物聯網平臺,加快物聯網技術,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整體運營效率。

(4)產業集群優勢不斷突顯

中國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四大區域發展格局、無錫、杭州、重慶運用配套政策,以成為推動物聯網發展重要基地,培育重點企業帶動作用顯著,以無錫示範區為例,截至2016年擁有互聯網企業近1300家,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構建了比較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物聯網產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

三、產業發展形勢

國內物聯網產業經過近十年發展,目前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物聯網產業鏈現在包括芯片、元器件、設備、軟件、系統集成、運營應用等具體細分領域。展望未來,物聯網作為新興戰略產業,伴隨著國家政策加碼,前瞻認為中國物聯網市場投資前景巨大,發展迅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不斷深化,將繼續催生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模式。

從產業發展過程來看,中國移動作為國內物聯網產業的積極推動者,從運營商角度對物聯網的發展路徑進行了預測,認為物聯網發展將經過機器通信(M2M)、物聯網及泛在網的三個發展階段,目前我國還處於M2M的應用階段。值得注意的是,來自GSMAIntelligence的數據顯示,中國物聯網網絡部署已佔據世界領先地位,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的移動M2M連接數達到24920萬,而世界連接數為55500萬,中國佔到世界總連接數近45%,佔據全球物聯網半壁江山,前瞻認為未來中國的物聯網設備佈局將會呈進一步加速狀態。

從應用領域來看,目前,在物流、交通、建築、醫療等行業信息化中,已出現物聯網的雛形。在智能交通、物流、製造、能源等對智能化要求較高的領域,當前的信息化應用已處於物聯網的初級階段,相當於分散的、小規模的類似於“局域網”的局部的物聯網形式。換句話說,當前物聯網的應用仍是零散的,還遠未形成規模,處於閉環狀態。目前已經出現的物聯網形式有企業專用的無線傳感網,有基於公眾通信網絡的M2M網絡,還有RFID類的短距離識別網絡;物聯網的應用形式也很多,例如高速公路ETC收費、門票銷售與檢驗,以及零售RFID/條形碼、車輛調度系統、電子收費系統、無線POS機系統、自動化生產系統以及各種物流管理和安防系統等。而且,應用的種類還在迅速增加。

圖表:我國物聯網在各個應用領域的市場份額佔比情況

從網絡架構上來看,在業界物聯網大致被公認為有三個層次,底層是用來感知數據的感知層,第二層是數據傳輸的網絡層,最上面則是內容應用層。三層的關係可以這樣理解:感知層相當於人體的皮膚和五官;網絡層相當於人體的神經中樞和大腦;應用層相當於人的社會分工,具體描述如下。感知層是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識別物體,採集信息。感知層包括二維碼標籤和識讀器、RFID標籤和讀寫器、攝像頭、GPS等,主要作用是識別物體,採集信息,與人體結構中皮膚和五官的作用相似。網絡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和大腦-信息傳遞和處理。網絡層包括通信與互聯網的融合網絡、網絡管理中心和信息處理中心等。網絡層將感知層獲取的信息進行傳遞和處理,類似於人體結構中的神經中樞和大腦。應用層是物聯網的“社會分工”-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廣泛智能化。應用層是物聯網與行業專業技術的深度融合,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行業智能化,這類似於人的社會分工,最終構成人類社會。

四、產業模式創新

市場需求、成本、標準化、技術成熟度、商業模式是影響物聯網應用規模化推廣的主要因素。在物聯網各領域中,M2M和車聯網展現出強大的市場內生動力,全面推廣的各方面條件基本具備,成為物聯網應用的率先突破方向。

“十二五”期間,中國M2M市場取得快速發展,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一。從M2M連接數看,中國M2M連接數在2010年僅為800萬左右,至2015年已突破一億,佔全球總量的31%,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66%。一方面,面向行業領域和消費領域的資產管理、工業設備管理、電力、交通、金融、公共服務、安全監控等大規模需求為中國M2M發展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中國終端協議和平臺方面的標準化為服務提供商實現業務發放、業務管理和海量終端管理提供保障,促進全球化服務發展,對M2M大規模發展也起到關鍵推動作用。基於中國物聯網持續優化的發展環境,中國M2M連接數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車聯網應用的發展也在不斷提速。近年來,全球汽車保有量以年均20%的速度持續快速增長,巨大的汽車市場以及人們對於舒適、智能、安全、低碳的駕駛體驗訴求為車聯網服務的增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同時,車聯網領域的企業積極探索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大力發展第三方運營平臺服務。2015年,全國車聯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車聯網滲透率逐漸提升,增速加快。2010年,全國車聯網滲透率僅為4%,2015年預計達到9.3%。

當前,物聯網以泛在感知、精益控制、數據決策等能力要素集聚的形式向傳統行業的上下游各個環節加速滲透、多維融合,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推動新興業態不斷湧現。

在工業製造領域,物聯網在供應鏈管理、生產過程工藝優化、產品設備監控管理、環保監測及能源管理、工業安全生產管理等環節得到廣泛應用。以工程機械行業為例,三一重工、徐州重工、中聯重科等大型企業都通過採用傳感技術和M2M等物聯網技術,實現機械設備生產狀況的實時感知。2016年2月,首批由一百多家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正式成立,將有力推動物聯網在工業製造領域的深度應用。

在農業領域,物聯網應用有效推動大田耕種精準化、園藝種植智能化、畜禽養殖高效化,促進形成現代農業經營方式和組織形態。根據部分省市的統計測算,有效應用物聯網系統可降低作物種植人員成本約50%,提高總體經濟效益約10%;藉助傳感自調節實現設施內高精度環境控制,培育面向高端人群的高品質農產品,可使單位產品增值近10倍。

在能源領域,物聯網在數字油田和智能電網等方面的應用已相對成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行業巨頭積極推進物聯網示範工程建設,採用基於物聯網技術的集成應用平臺,提升油氣採、煉、儲、輸、供各個環節的精細化管理能力。國家電網公司已開展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建設,實現對各類輸變電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感知、監視預警、分析診斷和評估預測;在用戶層面,2015年全國智能電錶安全量已達3.1億,累計實現用電信息採集3.17億戶,較2010年提升5倍。

在交通運輸領域,物聯網應用有效推動資源優化和效率提升。近幾年來,中國智能交通市場規模保持穩步增長,在智能公交、電子車牌、交通疏導、交通信息發佈等典型應用方面已經開展積極實踐。截至2014年底,中國ETC聯網區域14個省份覆蓋範圍已達5.2萬公里高速公路,用戶規模達到909萬,公路收費站擁堵問題得到有效改善。此外,中國已有5個示範機場依託RFID等技術,實現了航空運輸行李全生命週期的可視化跟蹤與精確化定位,使工人勞動強度降低20%,分揀效率提高15%以上。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行業專業分析請關注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19-2025年中國工業物聯網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中研網


工業互聯網發展好了,肯定對國家的產業發展非常重要。

實體經濟是基礎,大數據是基於實體經濟的,互聯網提高了效率,整合了資源,總體來說,我認為互聯網經濟發展到這個階段,基本上是百尺竿頭了,更進一步是非常困難的,大數據是我非常看好的,特別是工業大數據。

現在實體經濟非常困難,應該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來拉實體經濟一把,但是工業互聯網又與消費互聯網有很大的差別,工業互聯網人才必須要通過時間的沉澱,實體經濟的行業經驗積累,實體經濟急需打通管理與機器的對話,提高效率,不能再再走以前的人海戰術了。

這麼多年來消費互聯網把實體經濟壓榨的不行了,現在該工業互聯網來為實體經濟注入活力了。

還有就是我覺得國內發現工業互聯網也非常困難,因為美國還沒有提供可抄襲的模版,它沒什麼實體經濟,所以無法提供,看看德國吧,剛好sap也是德國的,國內呢,資本被消費互聯網給帶偏了。

我本來創業想做工業互聯網的,但是to b的項目沒有強的關係很難做的,現在一些國企也在搞一個網站就說是工業互聯網,像做消費互聯網一樣,根本就無法解決企業管理,設備之間存在的問題,騙資金的吧。

ps:我覺得富士康做不好工業互聯網,你想想京東,亞馬遜們會用阿里的服務嗎?


SHLAI


這個問題要看站在哪個角度,產業角度還是業者角度。

從產業角度看,工業互聯網無疑是新的一次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從蒸汽機、電氣化、可編程序控制到計算機信息化,底層的邏輯就是要用信息換能量,就是要用更少的能量處理更多的信息。

工廠裡早期的手工檯賬被計算機替代,人工庫存管理被機器人+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庫管替代,都是遵循這個原理。所以,從產業的角度來看,物聯網一定會大幅度降低工業的能耗,靈活處理來自市場的需要,以最優的方式組織生產、物流和庫存(甚至可能消滅庫存)。總之,生產效率必定會大幅度提高。

而站在工業的從業者(經營者、管理者)角度來看。工業物聯網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機會說過了,如果你能具備屬於下一個時代的能力,就能抓住機會。

挑戰是,物聯網除了設備層面的龐大複雜,挑戰一般人的理解和心智,另一方面,物聯網底層的基本邏輯你如果不通,所有的加持都是屬於對手的、屬於別人的。說得更直白一些,會死很多企業。


日本製造業內參


我國製造業企業要想實現數字化轉型,物聯網是重要途徑。企業通過藉助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對多種類型的數據進行高效採集和整合分析,從而實現由產品製造商到綜合服務轉化,為客戶提供遠程故障診斷、預測性運維等增值服務,並通過數據價值深度發掘實現數據變現新的收入增長。

通俗來講,物聯網可以為企業搭建起包括產品製造、運輸、銷售等在內的一條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並通過這一產業鏈實現全方位優化,包括降低生產和運維成本,提升現代化服務水平等。

物聯網深入製造業轉型,製造業成物聯網熱點應用領域

未來物聯網將為製造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在製造業領域中的深入推廣,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將加速向著智能化、高效化發展。

儘管如此,製造業在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仍要面臨諸多挑戰,在產品製造過程中長期存在的產值低下、材料利用率低等問題亟待解決。

業內專家認為,物聯網的發展將為這些問題帶來實質性的對策,另外,在政府產業升級政策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浪潮的推動下,物聯網在製造業領域的應用程度將更加深入,而製造業也將在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過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屆時,5G低功耗廣域網等基礎設施的加快構建、數以萬億計製造業新設備接入物聯網平臺等,都將推動製造業取得新的發展成果,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加速與物聯網融合應用也將成為一大趨勢。


工業互聯網


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還在進行中。

只要沒完成,就存在風險。

工業互聯網技術也存在不確定性。

全世界的工業互聯網企業正向中國靠攏。

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有150多個,中國就佔了50多個。

工業互聯網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

這次革命是中國的巨大機遇,也是艱鉅的挑戰。

中國與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只要同步發展,中國的巨大潛力必會空前爆發,最終成為工業強國。


小杰80164096


財資一家(TreasuryChina)原創首發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更多的設備,甚至包括半成品,都將裝備嵌入式計算技術,並通過標準技術實現互聯。物聯網將實現決策的去中心化,能進行自動分析和決策,對環境變化進行實時反應。



工業4.0的影響力

歐洲、美國和亞洲的企業已開始採用工業4.0的相關技術,爭奪新時代的技術競爭已拉開大幕。

造型企業:轉型生產流程和生產系統

下一波製造技術將影響製造型企業從設計到售後服務的整條價值鏈:

1.在價值鏈上,生產流程將通過整合的IT系統得到優化。今天孤立的製造單元將被完全自動化、一體化的生產線取代。

2.通過製造商和供應商的合作,產品、生產流程和自動化生產將在一個充分整合的流程中設計並完成。

3.製造流程的柔性將大大提升,允許企業進行更經濟的小批量生產。相互聯通的機器人、智能設備和智能產品將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智能決策,從而提高製造柔性。

4.通過設備的自我學習和自我優化,整個生產流程將得到增強。

5.自動化物流。採用自動交通工具和機器人的物流系統可以根據生產需要自動進行調整。

生產系統供應商:應新需求制定新標準

隨著製造商要求自己工廠的設備和機器具備更強的互聯和互動功能,生產系統供應商必須提升其產品的信息化。這些改變極可能包含搭載於雲端和嵌入設備中更強大的功能化模塊。隨著系統整體功能的增多和複雜程度的提升,決策分散化的需求將進一步提高。

此外,擁有軟件下載功能以及合作伙伴連接功能的在線接口,將大大增強設備設置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同時,自動化架構也將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不斷變化更新。供應商要對不同的情景做好準備,並對這些變化提供支持。隨著機器、產品、部件和人之間互聯程度的提高,未來的數字工廠需要新的國際標準來定義這些組件之間的互動。目前這些標準的開發還處於初級階段,並由傳統的標準制定機構和一些新興的技術聯盟所主導。

前路

不同國家和行業將以不同的節奏和方式迎接工業4.0。對於產品多樣化程度較高的行業,比如汽車和食品飲料行業,工業4.0技術帶來的巨大靈活性將大大提高它們的生產率。而那些對產品質量要求較高的行業,比如半導體和製藥,數據分析技術將大大降低生產流程的出錯率。要想更主動地參與構建即將到來的轉型,製造型企業和生產系統供應商必須積極果斷地採用上述9大類技術創新。同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對相關人才的培育也是邁向工業4.0時代的重中之重。

造型企業要設定優先級,升級勞動力

製造型企業必須確定生產流程中的優先任務並增強員工的能力,具體措施如下:

1識別改進的關鍵領域,比如柔性生產、速度、生產率和質量。其次,企業需要思考工業4.0包含的9項技術如何應用於對重點領域的改進。避免採用漸進式的方法,要綜合利用9項技術,進行徹底的變革。2分析工業4.0對勞動力的長期影響,對用人需求進行戰略規劃。採用職位轉變、招聘和假期培訓等方式,幫助員工發展必備的IT技能。這些提升對現有行業有著深遠的意義,而一些新興領域也可採用工業4.0技術,通過工廠佈局和生產流程等方面的創新來顛覆傳統標準。

產系統供應商必須積極利用技術

為了構建新的產品和服務,企業必須首先鋪設相應的基礎:

1確定使用哪種業務模式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改進或推新;2建立技術基礎,例如數據分析工具;3創建合適的組織架構和能力;4在數字化領域結成重要合作關係;5參與並影響技術標準的制定。同時,系統開發商要開發基於情景的行業發展長期願景,並根據可能性最大的情景制定自己的戰略。

基礎設施和教育必須同步

製造業企業和供應商必須調整其基礎設施和教育培訓,需要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1.升級技術基礎設施,例如固定和移動寬帶服務。網絡必須快速、安全和可靠,才能保證數據的實時傳送;

2.更新學校課程、培訓和大學項目,鼓勵相關創業,提高勞動力的IT技能和創新能力

工業4.0將為創新的生產製造商、系統供應商和整個地區帶來巨大機遇。它也會對那些遲遲不願行動的落後者帶來威脅。隨著商業模式、經濟模式和技術需求的轉變,我們將在公司和地區的競爭格局中迎來巨大的變革。

瞭解更多內容關注財資一家(TreasuryChina),加財資君(treasury-westlake)即可進群與大咖交流更多相關內容~


財資一家


工業互聯網主要是指智能製造加機器人,指機器與機器之間,人與機器,機器人之間的互聯。主要是靠科技與大數據等元素組成及實現。工業4.0後,湧現出很多智能製造,智能工廠,無人工廠的概念及示範企業。機遇與挑戰,個人覺得,發展階段肯定會大大提高研發,固定資產成本。但是發展後,帶來的品質,速度會給企業提供核心競爭力。普工及底層工人同樣會面對能力及技能提升的挑戰。綜合來講,工業互聯網帶來的影響肯定是正面的,但是發展過程也會很艱難。


零件夢幻工廠


工業物聯網網關、無線數據採集網關、通訊採集網關,無線網關,工業通訊網關,無線傳感管理主機,工業以太網串口智能網關,RS485串口Modbus RTU智能網關,RTU,DTU等都屬於物聯網通訊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