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如何入侵我們的身體?這個假期讓孩子認識人體

博聞媽媽

7歲男孩媽媽一枚。北京重點中學數學老師,有機會教授高智商兒童。

擅長學習規劃、學習方法指導。

在教學及自己帶娃的過程中,打磨出一套系統訓練低齡兒童的心經。不焦慮,不抓瞎,輕鬆、高效養出知識儲備超前的牛娃。

寫在前面的話:


很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博聞,一個七歲的小男孩,小牛娃。牛到什麼程度呢?看下面這張照片:博聞身後的書,只是他半年讀的書的一小半,純英文的,如果算上中文,加出一倍不止!

病毒如何入侵我們的身體?這個假期讓孩子認識人體


到底他身後的英文書是多少本呢?博聞媽媽給了我一個怒長的書單,我就放最後一頁:

病毒如何入侵我們的身體?這個假期讓孩子認識人體


323本!這還只是英文部分啊!加上中文得比他本人還高!

到底博聞學到了什麼程度呢?博聞媽媽給了我一個具體的進度:

數學:目前在上二年級,已學完四年級數學、三年級奧數,正在學習五、六年級數學課程。

英語:目前英語水平相當於美國小學3年級水平(國內初一水平),單詞量3000以上,英文閱讀量150萬字以上。

物理、化學:讀過幾十套科普,已經自學完初中物理、化學課程。


這背後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媽媽?怎樣才能在大家都在哀嚎:“孩子時間不夠用!”的時候,如此高效地規劃孩子的時間,讓孩子充滿興趣地閱讀、學習?


這樣的學習方法,是不是可以惠及所有的家長和孩子呢?


博聞媽媽給了我肯定的答覆:以她多年教授數學、以及在博聞身上實踐的經驗,她覺得,對博聞的規劃適用於所有的孩子。


就這樣,博聞媽媽欣然加盟,和我們一起,打造理科牛娃養成計劃。玩瘋了的VIP會員思維訓練計劃,有了她的加盟,會更高效、更輕鬆、成果更明顯。


再多幾句嘴,在跟博聞媽媽聊天的過程中,發現她不但會規劃孩子的時間、教學、知道如何帶孩子玩和閱讀,更是一位巧手媽媽。因為孩子對很多食物過敏,她練就了高超的烘焙技藝,未來也會在家長群中跟大家分享。


——玩瘋了CEO 吳今越


病毒如何入侵我們的身體?這個假期讓孩子認識人體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博聞迷戀上了人體,和周圍很多小朋友一樣,對自己的身體無比著迷,對於男生、女生身體構造的區別追問不停,有時給他解釋完了,下次還會繼續提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趁著他對人體非常感興趣的時候,乾脆尋求專業書籍,緊緊圍繞著他的需求。


先入手的是揭秘系列。這本《揭秘大腦》是一本翻翻書。所謂的“翻翻書”,裡面暗藏著許多小機關。文字量不是很大,看書就像尋寶一樣,需要小朋友一個個地揭開小小的開關去尋找答案。


好玩是很好玩,只不過,這本只適合啟蒙,裡面所講的內容比較跳脫、零散。不過最為入門級別,非常符合低齡孩子的認知特點。


病毒如何入侵我們的身體?這個假期讓孩子認識人體


然後,隨著孩子問題的繼續升級,我覺得可以更系統地瞭解人體了,所以入手《我的第一套生命科普書》。


這套書一套十多本,裡面詳細講解了人體的消化、血液循環、分泌、神經、生殖等系統,講不同細胞的構成以及功能,會講細胞的不同分裂方式,比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等,還會講到生物的適應性。


這本書每一頁都有大篇幅的圖,文字量不算大,不過涉及一些專業詞語,不建議太小的孩子閱讀,我們是在5歲半的時候開始獨立閱讀的,博聞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裡面的知識涉及到初中生物學,對他來說也絲毫沒有難度。


病毒如何入侵我們的身體?這個假期讓孩子認識人體


接著,博聞自己選了這本英國DK出版社的《兒童人體大百科》,不到半年的時間自己啃完了這部大部頭(400多頁),都是自己獨立一點一點的看。其中有些部分需要我給孩子講解,因為比較難理解。


這本書雖然每頁也有精美的圖片,但是文字量很大,術語也更加專業、難懂,對孩子的識字量和理解能力都有要求,不建議啟蒙初期使用。

病毒如何入侵我們的身體?這個假期讓孩子認識人體


光看書實在不過癮,我們開始在某寶上搜身體模型,挺嚇人的,就像下面這樣的:

病毒如何入侵我們的身體?這個假期讓孩子認識人體


我們買過心臟的、大腦的、眼球的模型。看著雖然嚇人,博聞卻玩得樂此不疲。這些模型的好處在於,把書本上的知識直觀呈現出來,結合理論知識。而且,通過拼裝,可以快速記住各個零部件,訓練孩子的記憶力,知識學得更加牢固。


這是我們拼裝過的心臟:

病毒如何入侵我們的身體?這個假期讓孩子認識人體

病毒如何入侵我們的身體?這個假期讓孩子認識人體


跟書本對照來用,把知識學活。為了加深理解,還給孩子找了故事性強的音頻,比較推薦凱叔《神奇圖書館》,科學性還不失趣味性,作為輔助理解再好不過。期間,還看了好幾部關於人體的紀錄片,這個就不細寫了,一搜一大把。


要問最大的收穫,嗯,就是兒子更加惜命了。會離著狗狗二十米就開始躲著,因為怕得狂犬病;會建議我多給他吃蘋果;會抱怨自己體內的白細胞智商低,連營養物質和病菌都分不清,因為他從小,對很多東西都過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