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稱帝到底是對是錯?

京東李達康


東漢末年,王權勢危,各地諸侯擁兵自重,又有幾人不想稱帝的,只是各諸侯之間虎視眈眈,一旦有一方篡權,必然會受到群起而攻之,雙拳難敵四手,最終的結局可想而知,因此,在此種顧忌之下,各方勢力反而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可偏偏有人想要更進一步,妄圖問鼎權力的頂峰,這個人就是袁術。


袁家四世三公,其家世、威望、地位、人脈在當時無人可比,差的僅僅只是臨門一腳,登高一呼罷了。

而且,比之袁紹,袁術更有優越感,因為袁術是嫡出,而袁紹僅僅只是庶出,二人雖同父異母,但說起來袁紹的母親不過是袁府的一個丫鬟罷了。


而袁術憑藉家族威望,早早的就拉起了一支隊伍,由孫堅統領作戰,巔峰時期連呂布都要避其鋒芒。而且,早年孫堅在討伐董卓時,意外得到了傳國玉璽,孫堅死後,玉璽自然就落到了袁術的手裡,有了這塊代表無上皇權的國之重器在手,袁術急於做皇帝也就不意外了。

但是,袁術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當時雖然大權旁落,漢室王朝分崩離析,但漢獻帝還活著,東漢王朝並未滅亡,這個時候稱帝,從道義上來講,就已經輸了。


哪怕是老奸巨猾的曹操,也不敢把漢獻帝怎麼樣,只是將獻帝接到了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畢竟,無論如何,漢獻帝都是天下的主人,哪怕這個“主人”僅僅只是象徵意義上的,但誰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勢必會引發群起而攻之。

袁術部下也不是沒有明白的,孫策第一時間就站出來反對袁術稱帝,可此時的袁術早已被慾望衝昏了頭腦,哪裡還管得了那麼多,也就是這個時候,孫策和袁術斷絕關係。不合時宜的稱帝舉動,終究導致袁術眾叛親離。

最終,曹操在收拾完張繡之後,也終於有時間騰出手來攻打袁術,舉著“匡扶漢室”的大旗,一時之間袁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最終實在彈盡糧絕,兵敗身亡。


輕侃古今


我來回答。自古以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不能用對與錯、好與壞的是非觀來看待歷史。袁術與眾多軍閥一樣,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哪有好壞之分。如果非要分個對錯,仔細論起來,他們在漢獻帝的眼裡都是大混蛋!

袁術為什麼要稱帝呢?那是因為他非常的自信!

第一、袁術家世顯赫。袁術出生在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家族,袁氏連著4代人擔任朝廷三公之職,其社會威望、地位、人脈無人能比。袁術就靠著與生俱來的先天優勢割據起家的,把庶出的袁紹都不放在眼裡。

第二、袁術稱霸揚州。

自從袁術被劉表和曹操趕到壽春以後,逐步變得更強,擁有徐州南部與揚州大部地盤。尤其是部將孫策打敗了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後,更是牛氣沖天,一發不可收拾!

第三、袁術得到傳國玉璽。就在幾年前,袁術部將孫堅討伐董卓時,意外地在洛陽找到了傳國玉璽。孫堅死後,傳國玉璽自然落入袁術之手。有了這塊代表皇權的“重器”在手,就給稱帝覆上一層“合法”的外衣,袁術得意忘形。

以上幾點使袁術的自信爆表,野心膨脹,打算做一把皇帝過過癮。袁術把東漢初的讖語“代漢者當塗高”拿出來炒作。塗與術同音,塗通途,途又與袁術的字“公路”二字遙相呼應,袁術向世人傳遞出他就是“真命天子”的信號,於是袁術在壽春登基當了皇帝。

袁術稱帝不合時宜

袁術稱帝卻忽視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當時漢獻帝還活著,東漢王朝並沒有滅亡,盲目稱帝首先在道義上就輸了。就連李榷、郭汜都不敢拿漢獻帝怎麼樣,曹操更是把漢獻帝接到了許昌,寧願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敢幹出僭越的事出來。漢獻帝再怎麼樣都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誰敢妄自稱帝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人人得而誅之。

其實這一點,袁術的手下並不是沒有明白人。張承首先站出來反對,他認為漢獻帝還在,盲目的僭越稱帝,是有違天時,會被天下諸侯所唾棄。袁術早就衝昏了頭腦,肯定不會聽從手下建議的,這就是志大才疏,有當皇帝的野心,但缺少審時度勢的眼光。

袁術眾叛親離,失敗慘重

袁術部下孫策也極力反對,他認為漢獻帝並沒有錯,你有什麼資格取代漢朝稱帝。反正誰勸袁術都無效,他是鐵定稱帝了。孫策就是這時候與袁術斷絕了關係,開始自立生涯。

袁術稱帝后,還派出使者找到呂布想與他聯姻結盟,一向糊塗的呂布,也以為此事不義,拒絕結盟。袁術怒不可遏,派大將張勳、橋蕤與韓暹、楊奉的勢力一起攻打呂布,結果韓暹、楊奉軍臨陣倒戈,袁術損失慘重。

曹操在打完張繡後,也抽出時間攻打袁術,結果曹操攻下蘄陽,殺死袁術的大將橋蕤等,袁術只能四處逃竄。袁術此刻真是眾叛親離,人人喊殺,自生自滅吧!最後實在是彈盡糧絕,連飯都沒得吃了,吐血而亡。

袁術是敗於過度自信,敗於不可一世的傲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合時宜的稱帝舉動造成的眾叛親離!袁術忘記了一句道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是對的嗎”?只能說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當然袁術不稱帝的話,曹操與呂布也會來打袁術,不過滅亡沒那麼快而已。


李躍汗青


不管袁術是否稱帝,和曹操、劉備都會衝突,孫策必然尋找機會背叛

袁術的失敗,不是因為袁術稱帝。稱帝只是別人反對他的理由。孫策對袁術本來就不忠心,加入袁術陣營,不過是要藉助袁術勢力罷了。

袁術失敗的原因有兩個:

1、和呂布沒有結成堅定聯盟。袁術和呂布沒有結成堅定聯盟的原因,就在於雙方長久以來的不信任:

“布自以殺卓為術報讎,欲以德之。術惡其反覆,拒而不受。”

袁術對殺了董卓而來投靠的呂布表現出不信任;其後更與和呂布有仇的李傕結盟,對付曹操和袁紹。

呂布在和袁術聯姻時,就因為當初袁術對呂布的不信任而拒絕。

2、袁術稱帝后遭遇兩次饑荒,無力自守。197年秋江淮饑荒,原本是作為軍糧的10萬斛米,被部下舒邵拿去賑災了;199年又出現饑荒,袁術被部下雷薄、陳蘭拒絕,最後北走生病而死。

如果袁術沒有生病死,曹操想要圖一北方還是很難的。

袁術的地盤

在193年匡亭之戰袁術被曹操袁紹聯軍擊敗後,袁術在197年稱帝時,袁術的地盤有:

1、沛國,舒仲英治理;

2、汝南郡,太守孫香;

3、廬江郡,太守劉勳;

4、九江郡,太守孫賁;

5、廣陵郡,太守吳景;

6、丹陽郡,太守袁胤;

7、吳郡,太守朱治;

8、會稽郡,太守孫策;

9、豫章郡,太守華韻(或諸葛亮叔父諸葛玄)。

當時袁術地盤比曹操、袁紹大多了,這也是袁術稱帝的基礎和信心所在。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袁術為什麼要稱帝呢?那是因為他非常的自信!

第一、袁術家世顯赫。袁術出生在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家族,袁氏連著4代人擔任朝廷三公之職,其社會威望、地位、人脈無人能比。袁術就靠著與生俱來的先天優勢割據起家的,把庶出的袁紹都不放在眼裡。

第二、袁術稱霸揚州。自從袁術被劉表和曹操趕到壽春以後,逐步變得更強,擁有徐州南部與揚州大部地盤。尤其是部將孫策打敗了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後,更是牛氣沖天,一發不可收拾!

第三、袁術得到傳國玉璽。就在幾年前,袁術部將孫堅討伐董卓時,意外地在洛陽找到了傳國玉璽。孫堅死後,傳國玉璽自然落入袁術之手。有了這塊代表皇權的“重器”在手,就給稱帝覆上一層“合法”的外衣,袁術得意忘形。

以上幾點使袁術的自信爆表,野心膨脹,打算做一把皇帝過過癮。袁術把東漢初的讖語“代漢者當塗高”拿出來炒作。塗與術同音,塗通途,途又與袁術的字“公路”二字遙相呼應,袁術向世人傳遞出他就是“真命天子”的信號,於是袁術在壽春登基當了皇帝。


江湖百曉生NOv1


在當時的情況下,袁術稱帝是錯誤的,是不合時宜的。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在淮南正式稱帝,可笑的是,這個皇帝是他自己封的,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

袁術的一個部下甚至還問他:“當年周文王擁有三分之二的天下卻還在服侍殷紂王,您難道比得上週文王嗎?”一句話把袁術噎個半死。

袁術當年欺騙人家孫策的事情,已經讓他的部下們相當鄙視他了。現在,出身袁氏“四世三公”的他不念皇恩,不報效祖國就算了,竟然還敢稱帝,真是白眼狼啊!

當袁術派楊奉、韓暹等人去攻打呂布時,人家直接就和呂布握上了手,甚至還和呂布一起反過來將他收拾了一頓,呂布的幾千人馬將袁術的幾萬大軍打了個落花流水,袁術是欲哭無淚啊!

曹操一直看不慣袁術那囂張樣,正發愁沒理由揍他,一聽說他稱帝,立馬領著人過來了,曹操這回來不是進貢而是進攻。袁術哪裡是曹操的對手啊。一聽曹阿瞞來了,撒開腿就躥了。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術退軍江亭,當時正是火辣辣的六月天,他是又餓又渴,可是隻有一碗蜂蜜水,部下卻說:“去哪兒給你弄蜂蜜水啊?就剩這碗粥了,你愛喝不喝!”袁術聽後,弊了半天沒吭聲,忽然大吼一聲:“我袁術怎麼落到這步田地啊!”說完,吐血而死。


楓葉永刀


袁術稱帝到底對錯

單獨拿出袁術稱帝來說,對於他自己是對的,因為袁術這個人心中狹隘,沒有多寬廣的認識,對自己實力的認識不足覺得自己稱帝順應天理,理當應順。但其實結合歷史經驗以及他自己的實力來說是不正確的,十八路諸侯是為漢朝正名,他一稱帝就是反賊,正是給了其他諸侯正確討伐的理由,稱帝有沒有玉璽不重要,有沒有實力才重要,當時的人們已經不再愚蠢,向實力低頭而不會向一塊玉低頭。袁術自大


吃裸裸


袁術在公元197年稱帝,勢力強大的諸侯有曹操、袁紹、劉表、劉璋、馬騰等,袁術佔據江淮區域!袁術稱帝是一個蠢招!

當時的亂世,各方諸侯逐鹿中原,都有稱帝的野心,且高祖皇帝本事也是起身於草莽,但睡都不說出來!

董卓這樣的人,在入洛陽後,也不敢篡位,他的做法是廢立!袁紹在董卓立漢獻帝劉亦協後,像擁立一個皇帝,但沒有成功,曹操的做法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就挾天子一令諸侯!都沒有急著想稱帝!

袁術的稱帝時機不對,公元197年,漢獻帝在曹操的大本營,不管這個天子是不是傀儡,他是大漢劉氏正統,袁術這個時候稱帝,完全是不得人心!他稱帝后,各路諸侯都不鳥他!曹操這樣的人物,晚年統一了北方,想要稱帝,自己的賬下多人反對,何況此時的袁術!

自古至今,凡是成就霸業的,都有一條方針“廣積糧、緩成王”,誰先稱王稱帝,誰就成為了出頭鳥!所以都是先積蓄實力,搶地盤,等時機成熟,再稱王稱帝!皇帝的名號不是搶注IP,誰先搶到了就是誰的,你得有實力且時機要合適!

所以曹操再聽到袁術稱帝后,哈哈大笑,說他高看了袁術,可見袁術的稱帝不僅僅是錯的,而且是很蠢的。袁術稱帝后,找呂布聯姻拉攏,陳宮直接打發走了,什麼皇帝,誰跟他沾上就得為他陪葬!

結果各路諸侯紛紛發表聲討申明,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大軍征討袁術,袁術嚇得趕緊逃到汝南,三年後被滅!


小任談史


袁術出身自汝南袁氏這個東漢時期最顯赫的名門望族而且還是袁氏家族事實上的嫡長子,在家族聲望和血統出身這方面,袁術可謂是擁有得天獨厚的優異條件,這給了袁術極大的信心和野心;袁術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時期,他所割據的江淮地區是天下少有的富庶地區,和同時期的諸侯相比,袁術是兵精糧足,實力雄厚的地方諸侯;袁術個人也是野心勃勃,一直渴望代漢自立的,而後又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傳國玉璽,這極大地增長了袁術代漢稱帝的野心。

  綜合家族名望、綜合實力和個人意願這三方面,袁術在東漢末年率先代漢稱帝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他確實有些實力和資本!

  袁術的結局:

  袁術登基稱帝后為了彰顯他的皇帝威儀,處處效仿皇帝禮制。他不僅大興土木在城南和城北修築了祭祀天地的祭壇,而且還大規模地發動民工修築金碧輝煌的宮殿樓宇。在生活上,袁術本來已經夠紙醉金迷的了,但是登基稱帝后的袁術更加變本加厲,他不顧民怨沸騰,對百姓橫徵暴斂,加徵賦稅以滿足他的享受私慾。同時,或許是蒼天也不看好袁術政權,江淮地區在袁術稱帝后就一直天災不斷,糧食歉收十分嚴重,許多地方都發生了饑荒,有的地區甚至都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

  江淮地區發生嚴重的饑荒

  同時,袁術代漢稱帝的大逆不道之舉在當時如同晴天霹靂一樣,天下諸侯在震驚之餘也都紛紛以君臣大義的名義對袁術群起而攻之。袁術先後接連遭受孫策、呂布、曹操三方的叛亂和打擊。

  首先是孫策聽聞袁術代漢自立後,宣佈自己代表江東地區脫離袁術自立。隨後孫策以武力驅逐了丹楊太守袁胤,勸降了廣陵太守吳景、將軍孫賁(此兩人皆是孫策親戚),此舉直接使袁術喪失廣陵、丹楊等郡縣,實力大損;其次是呂布也倒戈一擊,宣戰袁術。呂布原本佔據徐州和袁術交好,但是兩人一直面和心不和,此番袁術被各路諸侯圍攻,呂布自然也想分一杯羹。於是呂布率軍在淮北地區大敗袁術軍,而後又大肆劫掠淮北地區,袁術實力進一步被削弱;最後的致命一擊是曹操率領大軍親征袁術,在蘄陽(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斬殺了袁術大將橋蕤、李豐、梁綱、樂就等人物,袁術自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復昔日雄風。

  曹操領軍徹底覆滅了袁術勢力

  被逼無奈的袁術在投奔袁紹的路上,被曹操派遣的劉備軍和朱靈軍攔住了去路。袁術退軍到江亭。當時正值六月盛暑,袁術想喝蜜漿解渴,但是全軍上下連一滴蜜漿也找不到,袁術嘆息良久,又大吒曰:“我袁術怎麼會落到如此田地!”最終吐血而死。


熊貓叮噹


三國時期,袁術因為討伐董卓出名,之後袁術與袁紹對立,但被袁紹曹操聯軍大敗,之後袁術在建安二年的時候獲得玉璽稱帝,但是袁術無治國之方,讓當時的江淮地區民不聊生,眾叛親離的袁術最終被呂布曹操所擊迫,吐血身亡。

  袁術是名門子弟,是東漢世家的後人,傳說他出生的時候,神仙託夢給他母親,說該子必有天命在身。漢靈帝駕崩以後,何進拉攏袁紹袁術二人,但是十常侍殺害何進後,二人脅迫十常侍,才從皇宮中逃出。

  董卓進入洛陽以後,想要拉攏袁術,袁術不肯同意,長沙太守孫堅殺了南陽太守擴張自己的實力,袁術聯合孫堅,在孫堅派兵在前線作戰的時候,位於戰線後方的袁術卻有了另外的想法,有人告訴袁術,孫堅此戰必定功成名就,收穫尊重,如果放任其發展,倒是可能會威脅自己。袁術就決定不給孫堅供給糧食。

  孫堅連夜趕回,嚴厲的斥責袁術,袁術很慚愧,同意恢復糧食供給。孫堅在前線取得戰功,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正當所有人都在為自己的地位確定傷腦筋的時候,袁術已經開始謀劃他的稱帝夢了。

  在淮南地區的霸權,袁術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手頭擁有三十萬大軍的袁術,在用兵馬和孫策換來玉璽之後,袁術覺得自己離稱帝夢就差一步之遙,當保護漢獻帝的文武百官被打敗後,袁術覺得時機成熟,建安二年,袁術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

  但是好景不長,袁術稱帝后,他在生活上奢糜,揮霍無度,後宮妻妾有數百,但是他軍中的士兵卻飢寒交迫,在他的腐敗統治下,江淮一帶從富足變成慘絕人煙。而袁術自己也在眾叛親離後吐血身亡。

袁術稱帝短短兩年,最後落得性命不保,充分說明袁術的眼光短淺,不適合做一位合格的帝王。




恆星165192229


袁術的稱帝並沒有實際的對錯之分,如果站在後來人的角度看,那麼袁術稱帝一定是弊大於利的。站在袁術的角度看,其實在當時天下格局下稱帝是對的。

1、試問三國時期的諸侯梟雄們誰不想稱帝?其實大家都有稱帝號令天下的想法,但是需要稱帝的條件。

首要條件就是實力允許,在197年袁術已經有具備了實力條件,無論孫策、呂布兩大勢力是從屬關係還是下屬關係,他們確實是在袁術的勢力範圍內效力於袁術,當時袁術的勢力已經涉及了揚、豫、徐三州,成為了東漢末年勢力最大的諸侯。

其次在古代有很多權力的象徵物,象徵王權的傳國玉璽,象徵軍權的虎符。當袁術從孫策手裡拿到傳國玉璽時,擺在他面前有兩條路,稱帝和稱臣。稱臣的話就要將傳國玉璽歸還給漢獻帝,甘心做一位漢臣,把傳國玉璽留下就已經成為各方諸侯討伐的對象,而且是“名正言順”的討伐對象。對於袁術這樣的諸侯一定不可能輕易交出傳國玉璽的,那麼他只能稱帝。在實力允許和握有傳國玉璽的情況為何不成帝呢?

2、稱帝對於已經處在實力頂峰的袁術是利大於弊的,若想擴大自己的勢力稱帝是最快也是最佳的途徑,曹操已經是“挾天子號令各方諸侯”,袁術手裡沒有天子只能自己做天子才能震懾和指揮自己勢力周邊的諸侯。

曹操的做了漢朝丞相以後做許多事情都變得方便許多,比如討伐其它諸侯,收攬人才。袁術難到不是這麼想的嗎?要去攻打其它諸侯就必須要“師出有名”,作為“皇帝”要平定天下這就是應該的。

所以在當時的節點袁術稱帝應該是對的,也是擴大自己的勢力的必要途徑,只是稱帝后自己不善經營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