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諫言咸豐效仿漢武帝賜死鉤弋夫人,為什麼咸豐不殺慈禧?

歷史我也來湊湊


本來,在滿清之前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後宮干涉前朝政治的傳統,哪怕孝莊布木布泰也沒有敢於公開這麼做。

咸豐只有一個兒子同治,沒有選擇餘地只能是同治繼承。不過咸豐認為,慈禧就算將來有聖母皇太后稱號,但上面還有正宮,母后皇太后慈安牽制,朝政由八大輔政大臣控制,又有後宮不得干涉政務的傳統,這樣的平衡與權力設置不是慈禧一個後宮女子能改變的。


四川達州


小玥來回答:

咸豐沒想到自己會這麼早死,在他臨死前為了牽制慈禧,任命了八個大臣輔助新皇帝。可能會有人說其實臨死前也可以殺掉慈禧,但這樣做的話八大臣的權利就會過大,(最典型的例子:康熙上任的時候)新皇帝年幼肯定鬥不過。


所以就讓八大臣和慈禧分庭抗禮,形成兩股力量。但很可惜,八個大臣都鬥不過慈禧,全被殺了。而且清朝後期的皇帝都能力有限,再也沒有當年康熙那種天才般的王者。



慈禧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很強的權力慾望。據說,咸豐皇帝因此忌憚,曾經留下密旨,可以讓慈安誅殺慈禧,但後來慈安卻離奇的暴斃。冥冥之中覺得這都是為慈禧安排好的。


小玥歷史


咸豐沒有仿效漢武帝,賜死慈禧。

主要是他想利用慈禧來牽制吧八大臣。

在咸豐看來慈安性格關於軟弱,文化程度也低,鬥不過八大臣。而慈禧性格好強,剛烈。與慈安兩個人合作,能更好地牽制住八大臣,尤其可以遏制肅順的跋扈。所以他才賜印“同道堂”給慈禧。

應該說咸豐還是一個城府深,知人善任的人,對每一個人的性格都瞭然於胸,但結局還是出乎他的預料。

慈禧技高一籌,聯合恭王奕訢,瞬間除掉了八大臣。使咸豐的佈局平衡迅速瓦解。

如果那種平衡能持續存在,也許對當時的清朝會有很多益處。

所謂“人算不如天算”。

說白了,八大臣,之所以失敗。第一跟肅順剛愎自用的性格有關。過於輕敵。第二跟當時的制度有關,帝王權利已經達到了集權的巔峰。無人可以撼動。

八大臣結局註定是很慘。無法迴天。


靈迅風水出謀劃策


咸豐不是武帝,那拉氏不是鉤弋。

咸豐帝,在位十一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打天津,咸豐即讓恭親王跟洋人談判,自已帶著兩宮太后,朝中大臣逃到熱河。咸豐是一個只會玩樂的庸才,朝中以肅順為代表的八大臣主事,咸豐對肅順言聽計從,肅順趁機給咸豐說武帝殺鉤弋的事。無奈那拉氏早有驚覺,整天帶著6歲的兒子在咸豐的床邊哭哭啼啼,咸豐也只採取了並不過激的辦法:將兩塊行施權力的御印,一塊給慈安,一塊給幼主——而那拉氏慈禧,先是聯合東宮,後是控制幼主,再巧妙地利用恭親王和八大臣的矛盾,斷然發動宮廷政變,挫敗“顧命派”,成功垂簾聽政,跟議政王“同治”


李治對武則天也起過殺心,卻反使武則天的權力進一步強化。宮廷之險惡鬥爭,是一個本該憐子的母親成為回不了頭的野心家——比起那些純粹為野心而野心的帝王女人們,還是可以理解的


孤壘西邊





王榮聯1


咸豐不是漢武帝,心存絞幸,指望相互制約,以求平衡,但他低估了慈禧的能力,最終的世態發展超出了他的預判。


紅色回憶情更濃


咸豐不是漢武之帝,也無其漢武之才能。雖然說有臣子進言,但是最終結果還是由慈禧掌握大清,從而倒至清朝走向滅亡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