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隆科多伙同八爷党逼宫,为什么最后关头要开溜,而不是孤注一掷?

青灯问史


有一句话说的好,大势已去,十三阿哥已经从丰台调兵回到京城之中,一切都已经被十三阿哥接管!而隆科多从一开始对十三阿哥就是充满了尊敬害怕!因为他知道十三阿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嫉恶如仇,正义凛然!

此时此刻的隆科多拿什么去跟十三阿哥拼呢?名不正,言不顺!硬拼的结果只有一个,十三阿哥必胜,隆科多必败,隆科多率领的士兵必定倒戈相向!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一来一切就真的没有回转的余地了!擒贼先擒王,很有可能他都会死于乱军之中!所以,他选择了逃走这条路!可惜,仍然被图里琛给发现了!还没走掉!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隆科多伙同八阿哥胤禩以及雍正的儿子弘时唱的这出大戏,宫内宫外控制的水泄不通,但是,仍然忽略了十三阿哥和张廷玉这两个人,一个拖延时间,一个区调兵遣将!都以为十三阿哥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能活多久还是未知数,怎么可能只身犯险不顾自己的死活呢!

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想当初他要是推举老八,孤注一掷一下,还有机会,然而八王逼宫的时候,雍正的皇位已经非常结实了!也无所畏惧了,天时地利人和你一个不占,你就敢孤注一掷?那必然是死无葬身之地嘛!

隆科多也当了很多年首辅大臣,竟然当的这么失败,或许真的就是他腐败了!他有的只是一些小聪明小智慧,跟佟国维,王掞,张廷玉,邬思道相比,他差的太多了!本以为他九子夺嫡的时候是一个大智者呢,结果后来也不过是一个蝼蚁!不夹着尾巴逃走,他又能有何作为呢!这就是他的命!


可乐男孩


在《雍正王朝》中,八王党逼宫,在最后紧要关头隆科多撒丫子开溜了,而不是孤注一掷鱼死网破。这很符合隆科多骑墙、蛇鼠两端的脾性。只是这次他风向弄错了,结果就悲剧了。

当然按照剧情逻辑,以当时隆科多的领侍卫内大臣以及九门提督的身份。他如果孤注一掷,不是没有赢面的。


了解清朝禁卫体系的人都明白,同时掌握这两个职务,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即便胤祥领着京外两营,也很难攻入京城。此刻胤祥已经命悬一线,都是被人抬尽宫里的,而雍正也是大病未愈,只要控制住随时可以被宣布驾崩的。而且此刻雍正因为推广新政,得罪了几乎所有既得利益集团,大家都开始群起而攻之。这也是胤禩之所以敢于在这个关键时刻发生“逼宫”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八王逼宫”的时候,他换防了亲军营(剧中是御林军),调来了自己亲信的步兵巡捕营,负责宫中宿卫。实际上也就是牢牢掌握了整个金銮殿的人的生死。

而隆科多本身是主张趁弘历不在京城,拥立弘时,想翻版一次从龙之臣的。

但是自始自终,隆科多并没有动用兵力去胁迫某一方,更多的只是扎场子似的助阵。然后任凭八王集团和雍正舌战。从这点可以看出隆科多实际上更希望看到的场面是不动刀兵,解决问题。


那就是雍正同意“八王议政”,宣布退位让贤,让弘时即位为君,由胤禩实际摄政,废除新政,恢复以前的制度。而那一刻,自己作为拥立新君的功臣,继续保持自己家族的荣华富贵。

当雍正愤怒敌让图理琛调两棚御林军来的时候,图理琛立刻跪下说,奴才失职,调不到御林军,御林军被隆科多换防了。

这个时候隆科多表面上说,人多手杂,为了安全。所以换防,一副替雍正考虑周祥的模样。但紧跟着一句,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讲?着已经完全一副一个大人站在那看两个小孩吵架的模样了,就是把雍正和胤禩都看成可对等的拌嘴的孩子。意思也很清楚,你们谁要动手,得先问问我的意见。

但是现场形势的发展,逐渐偏离了隆科多的预想。这使得隆科多对接下来的走向缺乏可自信。


就在所有人坐等雍正妥协的时候,而雍正也跌坐在龙椅下面的台阶上时,胤祥来了,雍正激动地让人把胤祥抬进来。跟着胤祥进来的还有几个旗主王爷控制京外两营的军官被绑了进来。

惊天大逆转,任何人都没有意料到结局突然反转。包括隆科多,当隆科多看到胤祥的时候,应该是懵的,自己意向的结局没有出现,出现得是惊天霹雳。

自己想拥立的弘时一直没有被任何议题提及,那此刻自己再逆流而动,岂不是成了胤禩一党的反贼了么?这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直默不作声的弘时,给了隆科多答案。没错,隆科多你就是胤禩一党的反贼,和我弘时并无任何关系。隆科多真的是溜了么?隆科多是偷偷溜出去看看外面的形势,因为他有太多疑问。


很显然胤祥进来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不但控制了京外两营,还包括步军巡捕营和亲军营,不然胤祥是进不来的。而隆科多在整个过程中,竟然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细思恐极。这也可见胤祥对军权捏得又多紧,自己即便是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在胤祥面前也白搭。

当然,回到正史而言,本身这次“八王逼宫”历史的事不存在的。所以历史根本没有给胤禩翻盘的机会,也没有再给隆科多投机的机会。



炒米视角


他就是个空气,只设计步兵统领衙门擅自调兵,以及违令不调御林军,以及胡言乱语惹雍正生气三件事。老十三来了,军事上他瞬间完蛋。其他的政治上他毛也不算,瞬间秒杀,灰飞烟灭。他不跑才怪。


浩浩和汤汤


隆科多之流有点墙头草之嫌,但事有可原。

首先,我们分析下隆科多作为雍正所倚重的重臣为何背叛。依靠背叛自己的六叔佟国维,受到康熙重视,在九子夺嫡时押中雍正而以扶龙之臣受到雍正的重用任九门提督。但随之,诺敏的被杀,年羹尧府邸之臣的被杀,且自己儿子在外面寻花问柳,被十三爷的人发现,怕雍正对其动手,开始向八爷倾斜。

其次,我们看下当时的情况。联合八爷,威胁雍正恢复八王议政,来架空雍正。在自己控制九门及皇宫时,十三爷竟然前往西山大营将八爷的人带回并顺利进入皇宫,科隆多对此竟然一点消息没有,可见十三爷在军中地位之高,能力之强,隆科多认定自己已无能力指控侍卫,失望了。

最后,选择拼死抵抗还是悄悄溜走,隆科多选择了后者。选择前者,可能最终下场会牵涉全族。不如退而其次,溜走。

其实,这种人的下场无论谁赢,都不会有好报的。



野路上


不得不说,佟佳氏家族的男人们都具体政治投机分子的基因,从佟国维开始贯彻的“冷热灶”思维就是这种基因的产物。隆科多的政治素养虽然比之于佟国维要逊色不少,但是血液里流淌的基因天性并不见得少很多。

十三爷的到来即告八爷党逼宫失败,隆科多这会儿还将图里琛隔开,亲自把守着的九门和禁卫之权,却打起了溜之大吉的主意,为什么不孤注一掷,擒贼擒王,直接胁迫雍正?他不是没有这个实力,但是只要雍正控制在自己手中,就算老十三率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马将紫禁城团团围住又奈何?鱼死网破总不是最好的结局,但是局面绝对不至于立马失败这么简单。

隆科多在想什么?他为什么要溜之大吉?

一是他的政治投机基因在起作用。

因为诺敏案,还因为自己的儿子不争气,隆科多在雍正上台后几乎心里都承受着压力,尽管他有保驾护航的擎天之功,但是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实在是一位不好相处的君主,处处严厉苛责,改革手段铁腕,隆科多虽为上书房股肱大臣,但是事实上在雍正面前已经失宠。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不得不寻求更适合于自己的靠山。八爷党一直以来深受士人的拥护爱戴,在雍正推行行政的时间里,来自于新政与祖制各异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些统统都惊扰着隆科多是心绪。他不是没有知觉,知道雍正的新政损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必然受到他们的反对,正所谓法不责众,隆科多寄希望于赌一把,在八爷党和雍正之间取得“渔翁得利”的胜利,也不至枉费了佟国维不一条道走到黑的家训。这种投机因素的产生,绝不是要想为此孤注一掷,而是一种见好就收,见坏就溜的把戏。他既想成,又想生,还想啥风险都不担,所以玩起了开溜。

二是他手握重要证据,有翻盘保命的本钱。

隆科多不是老八,他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而老八不是,他是皇族皇子,争的就是一个你死我活。隆科多犯不着陪着老八斗生死,如果孤注一掷,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皇子们和雍正们只会通过牺牲打工仔的办法结束最终困局,隆科多是首当其冲。而这会儿开溜,他尚有保命的有利资本。他参与了整个逼宫事件,他知道弘时想杀弘历,他知道八爷党诸多的阴谋,这些,都可以让他不至于最后被牺牲掉性命。从一位犯罪者转变为“污点证人”,其所受的罪要小很多。

三是弘历不在京城。

这位雍正心定的国本根本就不在政治中心,这可能是八爷党和隆科多根本没想到的事情,也是他们忽略的事,他们以为推弘时上台就行了,但是弘时只是一个贝勒,而弘历已经是宝亲王,是雍正指定的继位人。就算是孤注一掷处于僵持的局面,在老十三的围困之下,也许会产生第三种结局,就是鱼死网破,九门的两万多人马最终也会被丰台大营的兵马干掉,切断粮草水源供应,围困个几月,饿也会饿死他们。雍正即使死,还有弘历这个国本在,无非就是多了一场战斗而已,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隆科多估计也注意到这一点,所以干脆溜之大吉,缴械投降。

事情果如隆科多之想,雍正没有杀他,他也和盘托出整个事件的始末,以此换取苟活之性命。


青灯问史


借隆科多十个胆,隆科多也不敢,他还是会选择溜之大吉。他在外当差的时候,就因为吃不了边关的苦跑回来。佟国维说他两句唯唯诺诺的,心里抱怨几句,再也不敢声张。康熙让他做了九门提督,隆科多那可叫一个称职,要不然康熙也不会那么信任隆科多,把读诏书的事交给他,并用一个升职加薪的诏书,一个送死的诏书吓唬他,隆科多很快就乖乖听话了。但是隆科多对佟国维的家奴,对后来诺敏派来的送礼的家臣,一副颐指气使的样子。我们可以看的出隆科多最擅长的一招是仗势欺人。


在这次八爷逼宫大戏中,隆科多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在九爷晚上找隆科多商议的时候就说了,他要再做一次夺嫡关键人物,扶植三阿哥弘时。所以当雍正知道八爷是逼宫的时候,让图理琛调两棚御林军来的时候,图理琛第一次失职的跪下说奴才有罪,并都被换了。这时候隆科多来了,导演给隆科多一个特写的时候,我们看到隆科多走路方式和追缴国库欠款时,他在众官鼓动下“走出边关的风采”时是一样的。因为现在自己有兵,势在自己这边,他也没有说要雍正怎么样,只是说有什么事不能坐下来好好谈。



隆科多的意思就是既然八爷要谈新政,搞八王议政,你就和他好好谈谈,不要伤了和气。隆科多一副诏书就在自己手里,我要读新皇帝是谁的态度,但是却没有偏袒向任何一方,他在等弘时说话。但是隆科多失望了,整场朝会弘时一句话没说,就等着高枕无忧的被送上皇位。隆科多自然最希望新政被废,三阿哥登基,实现八王议政,他再一次辅助成功。因为新政已经严重损害了他的利益,他后悔当初帮助雍正夺嫡,所以隆科多感慨过:

这一次,我不会再扶错人了

但是事情发展到了隆科多没预料到的程度,十三爷拖着病殃殃的身体居然夺回来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兵权,押着四个旗主王爷的将军来了。隆科多估计心里疑惑,作为九门提督,领侍卫大臣,他可是让自己的兵看住了,不让任何人进来,这十三爷让人抬着就来了,自己布置的兵都去哪里了呀。隆科多一下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自己的依靠没了,自然就怂了,不跑干嘛。还有一点就是隆科多继续留着他就是八爷逼宫乱政的同党,不是扶植三阿哥的臣子。



隆科多也是傻,都没见他和弘时怎么来往,就要扶弘时,当初他六叔和八爷关系那么密切,最后都来个“捧杀”。他这倒好一下子把自己的身价都搭进去了,也没见弘时做了什么。隆科多估计实在看不下去了,在这里也是丢人现眼,况且这个情况还有什么脸面对雍正,雍正对他还是不错的。隆科多向来胆小,自己没了依靠自然怕雍正当场发飙,把自己给办了,所以自己先溜,说不定回头还有机会保命。隆科多还是没有记住六叔对自己最后的忠告:

佟氏能够长盛不衰,因为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红雨说历史


开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缴械投降。

隆科多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呢?这是他政治投机的性格所决定的。

隆科多这个人继承了佟佳氏喜热衷政治投机的一贯传统,此番支持胤禩,其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在雍正朝的政治格局中已经靠边站,他想通过再一次的政治投机,重新占据清廷权力舞台上的C位。



但投机这事儿毕竟是有输有赢,有得有失,一旦失足踏空,就要考虑自保问题。当年佟国维玩冷热灶,就差点烧到自己,幸亏康熙主动出来邀请他一起演戏,才完成了佟佳氏新老两代的权力交接。

而再次押宝的隆科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面临的是雍正和胤禩之间关于改革与守旧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隆科多作为爱新觉罗氏的打工仔,没必要把命搭上陪他们玩到底,所以说孤注一掷这种做法不会成为隆科多的选项。尤其是在十三爷胤祥出现之时,缴械投降以图自保,这几乎是隆科多当时唯一的选项了。

为什么这么说?抛开隆科多个人性格不谈,当时的局势也已经不适合孤注一掷了。



第一,胤祥过来时已经将关外铁帽子王安插在丰台大营的几位参将逮捕了,这也就意味着丰台大营又重新回到雍正及十三爷的掌控中。而隆科多虽然控制着九门,但与丰台大营的兵力相比还是不敌,从硬实力上失去了与雍正搏命的资本。

第二,最开始铁帽子王提出要搞八王议政,理由是祖制如此,后来八爷胤禩又指出雍正违反祖制带给国家的厄运,朝堂之上的舆论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形势,除了雍正的几个铁杆,基本都倒向了八爷集团。而这时老臣张廷玉挺身而出,一番引经据典,驳斥了铁帽子王的祖制论,接着又引用数据,展示新政带给国家财政和人民生活实实在在的变化,由此,朝堂上的舆论也开始倒向雍正。

也就是说,此时无论是军事上的硬实力还是舆论上的软实力,八爷胤禩都处在劣势,所以无论怎么算计,隆科多都应该缴械投降,争取宽大处理。



更重要的是,如果横竖都是一死,那还不如孤注一掷,但隆科多又具备自保的可能性。

第一,佟佳氏为大清国的鼎盛做出过贡献和牺牲,与爱新觉罗氏多次联姻,打断骨头还连着筋,而且他还曾拥立雍正登上皇位,是雍正的舅舅,所以得到宽大处理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隆科多密谋参与八王议政,掌握了不少关于八爷党和弘时的罪状,这对于雍正都是十分重要的情报,到时候一旦招供,就会得到坦白从宽的机会。

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隆科多最终选择了撒丫子开溜,缴械投降。


达摩说


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雍正四年八王爷允禩联合关外铁帽子王旗主发动“逼宫”,试图逼迫雍正退位的故事,是电视剧《雍正王朝》剧情的高潮之一,这其实是雍正和以八王爷允禩为首的八爷党的最终较量,也是最白热化的一次公开的较量。

较量的结果就是雍正对八爷党进行了总清算, 至此,八爷党彻底被瓦解,八王爷允禩和九王爷允禟被雍正“夺爵削籍,抄家圈禁”,并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而支持并参与逼宫雍正的舅舅,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隆科多也被雍正圈禁至死。

八王爷胤禩发动的这场逼宫政变是经过了“审时度势,精心策划”的,而隆科多在这场逼宫政变当中被八王爷允禩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允禩是指望舅舅隆科多扮演“武备”得重要角色,起到“武力控制局面”的关键作用的 ,这也是八王爷允禩拉隆科多入伙的唯一原因。

时任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一等公爵的隆科多,还兼任着吏部尚书,在雍正朝可谓“权侵朝野”,在八王爷允禩看来,如果能得到隆科多的支持与参与,那么京城内的防务就可以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加上用关外的铁帽子王带来的兵马“共管”京郊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京畿防务,京城内外的房屋就得以完全控制。这就是八王爷允禩所说的“武备”。在这方面,当年八王爷在夺嫡之争当中吃过大亏,这一次他在“武备”方面做足了文章。

八王爷允禩逼宫的“文治”,就是攻击雍正的新政,提出恢复八王议政夺取旗务和朝廷事权,架空雍正。

八王爷允禩相信,由自己带着九王爷允禟和十王爷允娥以及四位铁帽子王在朝堂之上借着雍正新政的失误和不得人心率先发难,隆科多在外控制京城的守备,孤家寡人的雍正应该是毫无招架之力而不得不就范。他对自己的策划打了“九十分”,这是八王爷谦虚了。

但是,八王爷允禩的“精心策划”看似“滴水不漏”的逼宫政变,不但在朝堂之上遭到了新科状元王文昭和上书房首辅大臣张廷玉的强力反击,特别是张廷玉对“八王议政”有理有据的驳斥,让八王爷允禩的“文治”遭受重创,而与此同时,看似已经被隆科多掌控的“步军统领衙门”以及京城内的防务,随着十三王爷怡亲王允祥被抬进大殿,顷刻间就化为乌有。

很多人有疑问,掌控者京城内部防务兵权的隆科多,为什么在这个关键时候调集京城内的步军包围皇城“孤注一掷”呢?他为什么看到十三王爷怡亲王允禩就吓得试图“开溜”呢?

说到底,就是一个兵权到底真正掌握在谁的问题。在雍正朝,或者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实际的决定性的兵权一直是牢牢地掌握在十三王爷允祥的手里,无论是京城内的防务还是京畿防务的兵权都实际掌握在怡亲王允祥的手里,八王爷百密一疏,忽视或者说轻视了对胤祥的控制。

而皇城内的防卫控制权是在侍卫领班隆科多手里。所以,当隆科多调兵撤换皇城外的防务,图理琛则身穿黄马褂带领大内侍卫严守皇城,不让隆科多的步军靠近一步,但是真的要是发起冲突,图理琛的侍卫人马还是显得单。

如果没有允祥,隆科多“九门提督”的兵权还算有效,所以当十三王爷允祥没有出现的时候,隆科多可以调动步军统领衙门的兵马,也敢于在雍正命令他调两棚兵丁控制大殿,实际上是准备捉拿八阿哥一伙的时候 ,隆科多敢于抗旨并表明态度:皇上您不能不烫人说话,讨论政务您调兵想抓谁呢?这实际上就是公开了自己支持八王爷的态度。

隆科多的态度,差一点让雍正背过气去,这个时候,他更加焦急的盼着十三阿哥的消息,但雍正也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已经相当凶险。所以他不得不妥协,放任八王爷对自己的“文治”的攻击。如果没有张廷玉挺身而出争取了时间也争取到了马齐的支持,后果不堪设想。

八王爷允禩似乎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这个关键时候,十三王爷怡亲王允祥被抬进了大殿,看到镇定的十三弟,雍正松了一口气,这个局面终于扭转过来了。

当隆科多在朝堂之上看到十三王爷允祥的那一刻,就已经清楚什么叫“大势已去”。十三王爷不但自己来了,还把关外铁帽子王留在丰台大营的“共管”武将也绑来了。这就意味着十三王爷怡亲王允祥已经全面接管了京城内外的的防务。无兵可调的隆科多,拿什么“孤注一掷”?开溜大概是隆科多的唯一选择。

但是,他已经跑不了了,侍卫领班图理琛早已盯上了他。在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之后,这就是他最坏的下场。


步武堂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的戏还是比较多的。从一开始的纨绔富家子弟到最后入职中枢权倾朝野的大臣,隆科多的成长历程是为人们所见的。应该说,以隆科多的政治嗅觉,他没有理由去参与八爷的政变。

毕竟,这个人胆小、隐匿,心有万千丘壑而面如平湖。说白了,他是政坛中的老狐狸,在看清楚形势之前他是不会随意的在棋局当中落子的。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怎么就加入到了八爷党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隆科多在政变之前虽然知道了八爷党的一系列计划,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的决定要跟着八爷去逼宫,他还要再观望观望。直到他得知四位旗主王爷控制了丰台大营,在朝堂之上八爷党占尽优势之后,才开始对雍正逼宫。

实际上,也不是隆科多去逼宫,而是雍正逼着隆科多选边站。如果雍正不让隆科多去调兵,隆科多也不会主动跳出来亮明身份。因此说,隆科多是在当时的那个形势之下被逼出来的。当然,他导向八爷党的这个选择,几乎就把雍正拉下台了。

隆科多他逼宫与否,都不会对他的地位产生多么大的改变。雍正一朝,他在中枢,雍正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十三爷和张廷玉。如果逼宫成功,他的地位也不见得要高于八爷九爷十四爷。唯独不同的,大概是康熙留下的那份遗诏。那是隆科多的命门所在,也是唯一能通过政变所能改变的事情。

因此,在观望了大部分时间之后,隆科多被逼做出选择,只不过这个选择,他做错了。他死在了十三爷和张廷玉的手中。当然了,在之前的问题当中我分析过,八爷政变这事,雍正大概率是知道的,所以来说,隆科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死在了雍正的手里。

那么,我们现在来回答这个问题,隆科多为什么不孤注一掷?因为没有必要呀,如果说张廷玉在朝堂上的一系列精彩发言还能被八爷给驳回去(毕竟丰台大营还在八爷手里),但是当老十三拖着病病殃殃的身子回到朝廷告诉群臣,丰台大营又回到了雍正手中的时候,形势就被彻底的逆转了。隆科多在惊慌诧异之下,唯一能够做出的选择便是逃跑,或者说回到家中待罪。

他和八爷本质上是不同的,八爷是这辈子憋着一口气,他一定要和雍正分个高低。可隆科多没有这个必要,及时的认错认罪,没准还能留个活口或者全尸。

这也是最后,隆科多把弘时供出来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