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曾國藩決裂之謎,卻被一對聯解開:左宗棠果然有大智慧!

安慶保衛戰期間,湘軍勝利在望時,時任浙江巡撫的左宗棠送給曾國藩一副神秘對聯,上面只有十六個字,內容卻觸目驚心:

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所謂“鼎之輕重,似可問焉”,其實就是大家熟知的“問鼎天下”之意。當年,周天子在位時,秦武王嬴蕩舉鼎,楚王問鼎輕重,其實就是想染指天下,有取代周朝之意。顯然,左宗棠這一神秘對聯,其實就是希望曾國藩造反,取代清王朝。

然而,曾國藩卻拒絕了,只是將這一副對聯改了一個字,將“似”改為“未”,意思是“未可問焉”,不可以造反之意。有學者在研究了這一段歷史之後,感慨的認為,難怪後來兩人反目成仇。

左宗棠曾國藩決裂之謎,卻被一對聯解開:左宗棠果然有大智慧!


從史料上看,曾國藩對左宗棠情深義重,可以用這六個字來概括:恩師,伯樂,摯友!

1861年,熟知左宗棠之能的曾國藩,向朝廷重點推薦了左宗棠,這是左宗棠官場引路人,史書上記載:

剛明耐苦,曉暢兵機,當此需才孔亟之時,無論何項差使,惟求明降諭旨,俾得安心任事,必能感激圖報,有裨時局。

隨即,左宗棠從一個四品京堂候補,變成了浙江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古往今來,這種官場推薦或提拔之恩,都極為重大,沒有特殊意外,左宗棠不能背叛曾國藩,否則會讓人看不起。

其實,曾國藩死後,左宗棠送上輓聯,就提及了這麼一句話,“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號稱“今亮”的左宗棠,卻很佩服曾國藩,可見兩人關係的確不凡。

左宗棠曾國藩決裂之謎,卻被一對聯解開:左宗棠果然有大智慧!


讓人奇怪的是,這樣關係的兩人,卻在1864年鬧翻了。1864年,湘軍攻克南京,清廷江山又將牢固,這時卻發生了另一件大事:滿清重臣曾國藩、左宗棠,徹底走向決裂!

兩人鬧矛盾的原因有點奇怪,就在於洪天貴福(洪秀全之子)的下落。曾國藩上書宣稱洪天貴福已死,左宗棠卻認為他逃出生天。此後,兩人你來我往,展開了激烈辯論,兩人自此不相往來,曾國藩幕僚薛福成記載:

左文襄公自同治甲子與曾文正公絕交以後,彼此不通書問

顯然,左宗棠主動與曾國藩決裂。這一件事,看似稀鬆平常,但總讓人感到詭異。以這兩人的關係,為何左宗棠獲悉洪天貴福下落時,沒有告之曾國藩,而是直接上報朝廷?曾國藩並非好事之人,為何不能沉默以對,而是和左宗棠激烈辯駁?所以兩人交惡也成了一個謎團。

後來,在天津教案中,左宗棠直接大罵曾國藩是“媚外賣國,草菅人命”,將曾國藩罵得一文不值。

左宗棠曾國藩決裂之謎,卻被一對聯解開:左宗棠果然有大智慧!


關於曾左交惡的原因,有很多種解釋,然而如果結合左宗棠給曾國藩的那一副對聯,或許就可以明白兩人為何反目成仇了。

鎮壓太平天國,讓曾國藩勢力膨脹,最巔峰時天下提督半數出自曾國藩門下。這時,曾國藩有兩個選擇:一是恰如左宗棠的建議,造反;一是做奴才做忠臣,交兵。

前者自不必說,曾國藩一旦造反,成功幾率非常高。就比如胡林翼所說,“東南半壁無主,我公豈有意乎?”即便不能奪取天下,奪取東南也是可以的。而且,當時湘軍普遍希望曾國藩造反,原因很簡單,曾國藩升為皇帝,他們才能更進一步。

後者的問題是:曾國藩的“懷璧之罪”,自然要為朝廷猜忌,尤其清朝還存在“滿漢之別”。湘軍攻下南京之後,清廷維護統治的主要任務,已經變成打擊曾國藩集團。即便曾國藩交權,也依然會遭到或明或暗的削權。

此時,對左宗棠而言,既然曾國藩不願造反,選擇做忠臣,那麼能夠保存兩人的最佳辦法只能是:“製造左曾分裂,以安朝廷之心”。所以,湘軍攻下南京之後,立即抓住機會和曾國藩決裂,曾國藩也心領神會,兩人聯手演出了一場好戲。

左宗棠曾國藩決裂之謎,卻被一對聯解開:左宗棠果然有大智慧!


其實,太平天國之後,漢人勢力崛起,清廷一直在漢人總督之間製造矛盾,比如左宗棠和李鴻章、張之洞和李鴻章、翁同龢和李鴻章等,就是不讓漢人勢力團結,而李鴻章等人也心知肚明。從統治權術角度來看,可謂無可厚非,但在晚清西方殖民侵略的情況下,清廷還不能團結一致,又何談抗擊西方殖民侵略?從這一角度來看,甲午戰爭等的失敗並不讓人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