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閒情偶寄》出發,說說如何欣賞中國假山的美

在中國文化中,石頭是富於靈性的,四大名著人物孫悟空和賈寶玉的身世都與石頭有關。假山這種石頭的藝術品,也深受國人的喜愛,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假山是必不可少的元素,無園不石,無石不景。

假山美在哪裡?李白說:“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觀賞假山與真山有異曲同工之妙,又如同欣賞一幅富有意蘊的畫。在中國的繪畫藝術中,既要講究“眼觀”,獲得其視覺上的美感;又要強調“心悟”,體悟其中的意境。

《閒情偶寄》是清代文人李漁的著作,被譽為古代生活藝術大全。在書中,李漁談到了他對假山藝術的喜愛,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讓我們藉助李漁的視角,來說說如何欣賞中國假山的美。

從《閒情偶寄》出發,說說如何欣賞中國假山的美

承德避暑山莊的假山

一、假山審美之“眼觀”:遠觀其勢,近看其質

清代著名畫家唐岱在《繪事發微》中說:“看山者以近看取其質,以遠看取其勢。”這句話道出了繪畫中“山”的審美藝術,對於假山的審美來說,同樣有很大的借鑑作用。

遠觀:從假山之勢,知其神

看見一個人從遠處走來,我們就可以大致瞭解他的精神面貌。沉著堅定的步伐,想必是一位氣宇軒昂的男士;輕盈曼妙的步履,料定是一位美麗多情的少女。

我們對一座假山“一見鍾情”,同樣是因為它的“神”,也就是整體上的美感。

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說:

山之小者易工,大者難好......猶之文章一道,結構全體難,敷陳零段易。唐宋八大家之文,全以氣魄勝人,不必句名櫛字篦,一望而知為名作。

李漁說,小假山容易造得精巧,而大假山難以造好。這是什麼原因呢?他認為,就像寫文章,細處描寫容易,但構思全篇困難,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之所以流傳千古,都是靠氣勢取勝,而不是靠細節。

李漁將作文之道運用於假山審美,觀點十分獨到。假山作為山的微縮景觀,儘管不能和真山比媲美,但也首先要有一種山的氣勢和生命力,讓人一眼望去,就有一種過目難忘之感。

比如蘇州的環秀山莊,它是五代廣陵王錢氏金谷園的故址,以假山而聞名於世。

它的佔地面積只有半畝,但是一眼望去,它的外觀形態如同一隻蹲著的獅子,氣勢磅薄,起伏的山巒,挺拔的山峰,陡峭的絕壁,幽深的山谷,向人撲面而來。咫尺天地之間,盡顯壯麗河山的巍峨氣度,讓人為之傾倒。

從《閒情偶寄》出發,說說如何欣賞中國假山的美

蘇州環秀山莊:以太湖石假山聞名

近看:從假山之質,知其韻

當你從遠處慢慢走近一座假山,徜徉在其中的小徑,慢慢欣賞假山的各種細節時,就能發現假山的“韻”之美,獲得“片山有致,寸石生輝”的審美體驗。

《閒情偶寄》中說:

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

這三個字精彩地道出了假山的美感。所謂“透”,就是指假山中間有道路可通達;所謂“漏”,就是指假山的石頭上有眼;所謂“瘦”,就是指假山之石不能太臃腫。

李漁還說:

石眼忌圓,即有生成之圓者,亦粘碎石於旁,使有稜角,以避混全之體。

石的眼不能太圓,即使是圓的石眼,也要有稜有角,也就是人們在假山石選材時強調的“皺”字。

此外,李漁還強調石頭的紋理和顏色要一致,但是不能分得太過細緻,否則就顯得不自然。

因此,中國江南古典園林的假山,一般不追求體量的龐大,多采用極具“透、漏、瘦、皺”質感的太湖石。由於它的材質的這些特點,人們稱太湖石為“如虯如鳳,如鬼如獸”

蘇州環秀山莊的假山正是用太湖石堆疊而成。此外,還有北京北海公園靜心齋,其中的假山也是採用太湖石,玲瓏剔透、姿態萬千、錯落有致的的太湖石假山,與周圍的亭子、遊廊、池水、漢白玉欄杆組合,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步入一座假山,撲朔迷離,如同進入一座迷宮,有別有洞天之感。從空間上,假山又將園林分隔為多個區域,增加了園林的含蓄與神秘之感,人們在假山的不同角度,能欣賞到不同的景色。

這就是假山近觀之“韻”。

從《閒情偶寄》出發,說說如何欣賞中國假山的美

北海公園靜心齋的假山:怪石爭奇,處處有景

二、假山審美之“心悟”:通過假山之景,悟人悟道

假山之美,不僅體現在外觀,還要從內心去領悟。觀賞一座假山時,常常讓人浮想聯翩,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既能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也能通過悟出超脫物象層面的東西

,或者是一個詩人的情懷,或者是一個哲學家的冥想。

造景者對假山或寄情於景,或託物言志,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體悟其中的玄妙。

悟人

《閒情偶寄》中說:

主人雅而喜工,則工且雅者至矣......一花一石,位置得宜,主人神情已見乎此矣。

李漁認為,一座假山,就是造園者藝術品味的體現,主人趣味高雅,假山就是高雅精巧的。

凝視一座假山時,我們可以通過主人的身世,感悟歷史的滄桑變遷,再聯繫個人的經歷,從中發散開去,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感悟。這樣,假山的審美內涵就變得十分豐富。

揚州個園以四季假山聞名。它是清代鹽商黃至筠的私人園林,造園工匠們選用筍石、黃石、太湖石、宣石,營造出了春夏秋冬四種不同的景緻。

春景是在竹叢中點綴筍石,意為雨後春筍;夏景是荷花池畔疊以太湖石,在湖畔如夏季涼風習習;秋景是用粗獷的黃山石,有秋天的蒼涼之感;冬景是雪白的宣石堆砌而成,代表著白雪皚皚的冬季。

根據四時景色,個園輔以不同植物,春有桃,夏有蓮,秋有菊,冬有梅,遊覽園林如同經歷了四季變化,如同北宋畫家郭熙 《山水訓》所說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 ,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個園的四季之景暗喻著主人一生的命運。黃至筠與著名富商胡雪巖一樣同為“紅頂商人”,他曾三度起落,但憑藉個人的努力坐穩了兩淮鹽商首總。他一生跌宕起伏的命運,通過四季之景得到了體現,只有用“心”才能體悟。

從《閒情偶寄》出發,說說如何欣賞中國假山的美

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

悟道

在古典園林的假山中,常採用寫意的手法,它通過對自然環境、山石造型、周邊植被的佈局,引導觀賞者去把握園林蘊含的“道”。

中國假山中的疊石藝術,深受中國文化“儒釋道”思想的影響。

中國假山體現了中國哲學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假山雖為人造,但有著自然天成之美,體現了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思想。

古人認為,假山的疊石像蓬萊、方丈、瀛洲三山,這都是道教的三座仙人,從中可以看出道教思想對假山藝術的影響。

蘇州獅子林,被譽為“假山王國”,乾隆皇帝曾多次遊覽獅子林,流連忘返,留下“真趣”二字。它以獅子狀的怪石聞名,園內眾多石頭形如獅子,這些獅子,或立或臥,或俯或仰,姿態萬千。由於它是天如禪師惟則的弟子為奉其師所造,

園林借用佛經中的“獅子吼”來隱喻佛法的威嚴,怒目圓睜的石獅,似乎在向人宣講著佛的莊重。

沈括在說到中國山水畫時說:“大都山水之法,蓋以大觀小,如人觀假山。”中國假山的審美內涵也在於此,它是自然的微縮,從人的視角看,是以大觀小,但滲透了人的審美、情感等一系列因素後的假山,站在人的角度,又能以小見大。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這就是假山的審美內涵。實的人,虛的道,都可以在欣賞假山中得到體悟。

從《閒情偶寄》出發,說說如何欣賞中國假山的美

蘇州獅子林假山:形態各異的“獅子”

結語

明代園林家文震亨說:“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一座小巧的假山,就能集華山的萬千姿態。

作為園林中的主要元素,假山的美感,就像中國的山水畫,能在有限的空間裡,讓人引發無限的遐想。通過園林藝術家巧奪天工的手法,讓沒有生命力的石頭,充滿了靈性和美感,成為了一幅立體的畫卷,無怪《閒情偶寄》中稱讚假山藝術是“神仙妙術”


參考文獻:

1.《閒情偶寄》,李漁,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2.《避暑山莊的假山》,李鳳桐,文物春秋

3.《試談古典園林假山欣賞》,梁善,江西大學學報

4.《漫話揚州個園藝術特色》,錢辰芳,鄉土文化研究

5.《從鼓浪嶼園林看中西園林文化的交融》,張志雄,藝術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