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隱姓埋名95年,2014年去世前說出皇家醜聞

她是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隱姓埋名95年,2014年去世前說出皇家醜聞

引子

提起清王朝,許多人都會帶有成見。在清政府的統治下,自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起,《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將本就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清朝滅亡後,許多皇族成員為了自保都選擇了隱姓埋名。

她是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隱姓埋名95年,2014年去世前說出皇家醜聞

身穿滿族傳統服飾的金默玉

01

雖然許多滿清最終覆滅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朝曾經也有過屬於他們的輝煌時刻。

公元1644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中華大地上的三股勢力之間爆發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碰撞,最終,明朝滅亡,崇禎皇帝自縊在煤山之上,農民軍領袖李自成在做了幾天皇帝夢之後,在一片石被清軍和吳三桂的聯軍打敗,一路敗退最終死在了九宮山。清王朝也由此開啟了他們長達268年的統治。


清朝既是我國封建王朝的頂峰,也是封建王朝的末尾。在立國初期,清朝的統治者尚能勵精圖治,相繼出現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多位相對賢明的君主,此時國家的發展尚且正常。可之後的皇帝則明顯沒有了大的作為,再加上

閉關鎖國危害的加深,清朝的國力日漸下滑。直到公元1840年,英國的堅船利炮打了進來,中國也開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時代。

她是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隱姓埋名95年,2014年去世前說出皇家醜聞

列強先後加入瓜分中國的行列

在這一時期,許多覺醒的中國人開始進行民族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等等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而進行的改良運動最終都失敗了,清王朝最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滅亡。

02

在清王朝滅亡後,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清朝肅親王愛新覺羅·善耆的女兒,愛新覺羅·顯琦就出生在清朝滅亡之後。為了尋求安定的生活,她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金默玉,一直過著普通人的生活。而她的姐姐就是臭名昭著的川島芳子

她是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隱姓埋名95年,2014年去世前說出皇家醜聞

肅親王愛新覺羅·善耆

金默玉出生的時候清朝造已經滅亡了。在馮玉祥溥儀從紫禁城中趕走之後,皇族成員徹底喪失了立足之地。這段時間,金默玉也隨著父親在東北地區流亡,生活十分艱苦。但這樣艱苦的生活並沒有將金默玉擊倒,相反,在這種經歷的磨練之下,她變得越發堅強,目標也越發明確。


雖生於王室,但不同於長輩那般遵循守舊,金默玉有著開明的思想,她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樂於接受新鮮的事物。在她19歲時,金默玉最大的理想就是去當一位女性記者,她的這種想法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但她並沒有灰心喪氣,後來她還前往了日本留學。

她是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隱姓埋名95年,2014年去世前說出皇家醜聞

日本留學期間的金默玉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還沒有完成學業的金默玉被迫回到了北京,並在當地找了一家日本公司當起了顧問,這段時間金默玉的生活還算安定。公司的薪水很高,金默玉開始接觸了許多時髦的運動,如騎馬和網球等,儼然是一個富家小姐。


03

隨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結束,國家的局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此時,金默玉的父親將她的幾個哥哥都送到了國外讀書,一為自保,二也是為了能夠學到知識,今後可以獨當一面。但他的這幾個哥哥卻並不爭氣,好幾個人都染上了“大煙”這種害人的東西。並且花錢大手大腳,原本殷實富裕的家庭就這樣慢慢敗落了。

此時金默玉的手上只剩下了一百元錢,而她卻要獨自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她是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隱姓埋名95年,2014年去世前說出皇家醜聞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金默玉

為了維持生計金默玉變賣了家當,開過洗衣房,甚至幫別人織過毛衣。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52年。這一年,遠在日本的兄長給她寄來了一筆生活費,解決了燃眉之急。後來她還找到了一份編譯局職員的工作,生活情況才有了些好轉。在這期間,她還結識了自己的丈夫,一位名叫

馬萬里的畫家。

她是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隱姓埋名95年,2014年去世前說出皇家醜聞

金默玉與丈夫馬萬里

可好景不長,生活剛剛穩定的金默玉受姐姐川島芳子事件的牽連,被關進了監獄,這一關就是15年的時光。為了不牽連自己的丈夫,金默玉在獄中申請了離婚。

結語

出獄之後,金默玉依舊低調的生活,絕口不提自己的皇族身份,直到2014年,已經95歲的金默玉才選擇將自己的身份告訴了周圍的人,並且還說出了一個埋藏在自己心中多年的皇家醜聞。

她是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隱姓埋名95年,2014年去世前說出皇家醜聞

晚年的金默玉

原來,金默玉在知道自己的姐姐川島芳子是漢奸之後,就一直揹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她始終覺得自己的家族對不起全國的人民。這件事一直壓在她的心頭,讓她難以釋懷,直到在臨終之前才將這個秘密說了出來。而她之所以選擇一生隱姓埋名與自己的姐姐也有著莫大的關係。

《中國通史·近代上編》

《劍橋中國晚清史·下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