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绘画方面看中西文化的不同?

手机用户3106133175


我们说,任何艺术的产生都离不开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文化是艺术的根,艺术是文化的集中反映。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也是这样。



中国国画植根于中国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有着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含蓄、内敛,以笔墨线条的艺术将画、书、诗、印融为一体,追求一种高远的意境表达,画面与客观物象常常表现为“似与不似之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情感。中国国画是世界东方绘画艺术的代表。


西方绘画最具代表性的是油画,它是在西方水彩画水粉画基础上研制产生的。相对于中国国画,西方绘画产生的历史要晚一些,即便是从古希腊时期算起,也比我们的国画要晚上至少几百年。油画更是在公元十五世纪才基本形成。

油画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缩影。主要特征是开放、直接、热烈、奔放。油画以造型具像写实为主,追求画面与客观物象的形貌一致逼真。所以人们说,中国画追求的是“写意”,力求画的意境的表达。西方油画注重的是“写实”,力求画的形象和逼真。中国画是“笔墨线条的艺术”,西方油画是“造型色彩的艺术”。学习中国画必须先了解中国文化,懂得诗文,谱熟书法。学习西方油画,只要练习好素描,学会运用色彩,就可以掌握油画的基本技法。



国画和油画不仅在创作理念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在创作工具材料技法和表现手法都不尽相同。中国画一般是用毛笔蘸墨画在宣纸或绘画用的绢布上,而西方油画是用油画笔将植物油调和颜料形成的颜色画在画布或墙体上。

等等这些都反映出中西方绘画艺术史和绘画艺术理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根源在于中西方文化背景文化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


灯影书画


作为一个绘画工作者,我用一句话概括:西方绘画直白裸露,中国绘画含而不露。

中西文化的观念不同,直接造就绘画表达方式不同。文化是一个国家精神的集中体现,绘画是文化的传承,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人文思想和国家意志的综合体,绘画是国家文化的延伸。


西方人情感直白,爱什么,要什么,从不闪躲,一如他们的绘画艺术,写真,写实,真实地反映生活,表达生活,抒发自由的感情。西方绘画的人体艺术,可以大胆展示男女的身体,认为裸露的身体有无尽的美,又如他们的行为艺术,想尽所能,就是为表达。


中国绘画委婉含蓄,中国画提倡的“写意”,写心中之意,似露而不露,似为而不为,似与不似之间,似中国文化里太极,含蓄的表达,留给观众想象的余地。

中西文化的迥异,带来绘画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也尽不相同。绘画鲜明地展示了各自的文化属性。


陈庄水墨画家


不同的文化土壤之下产生了不同属性的艺术,虽然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生活却“滋润”不了艺术,唯有文化才是艺术的“甘露”,在文化面前,艺术家个人的情感显得微不足道,因为不能体现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称不了是名作,那么如何从绘画方面看中西文化的不同呢?

从绘画看中西文化

我们都知道中西方绘画艺术分国画油画这两大主流绘画,从时间来看,国画是油画的“祖师爷”,但两者之间没有血脉关系啊,国画发展了几千年,油画只发展了几百年,但现在国画和油画开始交集了,那是因为,国画也像油画一样采用了“素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国画和油画的艺术文化存在关联之处,


至于国画和油画的艺术文化的共同之处具体在哪?那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或许可以这样说,国画和油画所表达的都是“人与自然”这么一种文化哲学理念,只是两者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国画是强调“写意”,油画是强调“写实”,形象理解,写意是国画的工具,写实是油画的工具,它们要完成的人物同样是将人与自然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通过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宗旨,可以发现中西方的文化是存在共通之处的,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人与自然”,简单说就是人文主义文化,这也导致“艺术无国界”这样的理念存在,换句话说,如果中西方文化毫无共通之处,中西方绘画艺术就无法相通了,只是这个“相似点”在艺术创作上很难掌握,

当然了,中西方文化不同之处远远大于相同之处,我们还可以从

艺术审美的角度,来分析中西方绘画的不同之处,比如,国画笔墨的“写意”给人很含蓄内敛、宁静的视觉效果,这是“传统式”的文化,所谓“传统”,同一件东西就一种审美;油画色彩的“写实”就给人较为开放直接、强烈的视觉效果,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化,所谓“开放”就是同一件东西有很多不同的审美,


诗夜城主


东西方绘画的不同,除了最基本的材料不一样,最大的不同就是创作的透视要求的不同,西画是焦点透视,中国画是散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这要从东西方民族的根源去分析。

西方是游牧民族,发现,捕获猎物是生存常态,狩猎的过程,要目光集中一点,即聚焦,长期的这种生存环境下,自然产生艺术上的焦点透视;而发现捕获猎物的瞬间惊喜,决定审美追求上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是农耕民族,春种秋收,田间管理,守候,期盼,需要对未来的展望,对艺术上的影响就衍生出绘画上的散点透视;所以,中国画要画好,就要静心悟道,注重内涵,画外修养,才能创作出耐人寻味的好作品。








至简斋


东西方绘画的不同,起源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由于东西方文明在形成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受到天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绘画的表现形式和材料工具也就应运而生。不同地域的文明产生了不同地域的绘画。东方绘画以水墨写意为代表,西方绘画以油画写实为特色,从而使东西方绘画形成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

就中国画而言,一开始从工笔到写意都是由于工具和材料的特性决定的。最初的工笔画称为”匠人画”,直到东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加入到绘画创作行列,写意画被推上高峰,从而写意画形成东方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


千古丝路笔墨江山


中国画写意,西方写实。谈论东西艺术融合的作家很多,其中美国的高居翰也大量地谈论这方面的问题,虽然他主攻中国绘画史,却大量地运用西方思维,也运用西方思维谈论东方绘画,诸如用立体主义的言辞来评论渐江(弘仁)的画(见《气势撼人》第五章)。

虽然西方学习东方自印象主义时代是大量而明确的开始,但我觉得时间应当更早,欧亚两大洲的交融时也会同时伴随文化艺术的交融,或者政经尚不能交融时,文化可以先行。古代欧亚两大洲的经济交流,丝绸之路的影响力,早已渗透到文化方面,比如瓷器,它不仅仅是器物,也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那器物上面的图纹,其实就是东方风情的纹理,不可能不影响到西方的为艺者,只不过我们可以以印象派为界,之前为朦胧的探索借鉴时期,之后为明确的学习甚至是模仿时期的开始。

东方方面的国家,主要是中日两国,学习西方也是早于1840年中英战争开始时。两洲的平和经济交流亦带来文化的交流,两方的绘者会或多或少的受对方的艺术风情影响,比如1848年前的郎世宁,以西人身份入清宫庭画师,先前西人的艺术络印未除,又染上东土的画情,所产作品游离在东西方的风情之间,成为一种艺术的不朽。他的迹中有不少是绘在园明园,主要是油画,却因为战争而毁迹,让我们失去了解更多中西交融真相的机会。

但是,更早的中西合璧可以是雕塑,也就是佛道类的雕像,这也因于两大洲在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流中带来的新气象,事实上中西方或者东西方的艺术交融准确的时间也是难以十分的清晰,因为地下还沉埋了太多的真相。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谈论到中国的雕塑受希腊罗马的影响,有比较详实的图像实据。也就是说在雕塑的艺术一门,我们早早就开始东西方艺术的交融历史。

中西方文明是隔着一个中东,近一点的部分我们称为西域,其实是介于希腊罗马文明的一个过渡部分,那么这种交流有一个天然的过滤器,象东方的禅宗,也是一种交融的产生,从西土,其实是中原的西部地区,产生的佛教,到了中原后演变成的一个流派,正是两方交融演变的结果。因在西,果在东,东西东西,并只是物质的那么的简单,充满了精神交融流变的历史轨迹。文化艺术虽然是弱势,却又呈现强势,在两洲战争的历史中,通常会想到的是北匈奴西迁战争的历史,文化会因此带进去,工匠艺术的掠夺带给双方的文化艺术风情的演变,其它方面亦是如此。但是战争的烟云过后,存下的是文明的凝固化,文化的上善力的优势便呈现出来。

图像的历史过细的欣赏分析会带给我们对于过去历史真相的了解,比如模特的运用,通常以为是西方绘画才有,中土是目识心记,,那只是一方面的人在做目识心记,也有一部分的画师是对模特写生,只不过我们不是用模特一词,我们观察仇英《汉宫春晓》图时,可以清晰看到的是画师对一贵妇的写生,可能是避嫌,也可能是因为服务贵妇的需要,大量的侍女站立一旁,绝对不会象西方画师画贵妇一般的,独处一室,不仅可以画着光屁股,而已还可能偷腥,这在东土不太可能,至于唐伯虎先生画春宫画的真实情形是如何的,也是很难说清,诸位正是因为历史的不清晰而有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这也是有关他的情色故事泛滥的原因。

在唐朝时,大量的胡姬入京,这样带给中原的风情改变也会十分的深入,音乐,舞蹈,服装,胡椅,胡床,大量的流入,改变了中原人在秦汉与唐初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文明方便起来,可忴更东土的东瀛人,虽然亦不再是饮血茹毛的时代,却仍然席地而坐,影响到身体的进化,也反映倭国人对于中原汉唐文明的迷恋与崇拜,当然还有保存。

毕加索观法国的洞穴艺术,那种牛的风情,似中国的水墨绘画,称为中国水墨牛,事实上在远古的东西方,艺术在原始的人群中,不论西方还是东方的族群,绘画的风情差别不是特别的明显,这个洞穴艺术的真相能够说明这一点,甚至手印洞穴艺术亦是如此,似乎两洲有惊人的相似,这种天然的同是原始意义上的同,也就是原初时东西方何异,分裂是后来的事,今天的交融,似乎又象是复归于同,这个过程有多长,我们无法断定,也看不到,却是一个趋向,无法阻拦的。

然后我们再回过头说印象主义,一个向东方学习的流派,开始一个西东艺术融合的历史,而且它影响到的西方的现代艺术潮流,同样是东方西方艺术交融历史的深入。

浮世绘对于印象主义的影响是公开台面的,而中国的瓷器与其它艺术对于印象主义的影响似乎是一条暗线,比如莫奈流落到英国,事实上英国的博物馆有大量的中国艺术品的存在,不可能不影响到莫奈 ,而且他迁到花园后,造东方桥,不再分心画其它,而只画美池与睡莲,这与东方画师的作派十分的趋同,应当是中国中原的艺术触动到他的核心灵魂部分而改变了他。

此后更多的西方艺术家因东方风情的追寻而获益,凡高,高更,马蒂斯,莫迪里阿尼,毕加索,无不因东方而成就为大师,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的确定,此以后的更多现代派的人物,就不细说了。

自印象主义开始的西方现代艺术有两个主要倾向,一个是返朴,也就是回归原始艺术,童年艺术,一个是学习异国,日本,中国,非洲的各部,皆是他们学习借鉴的对象,而学院派技法的成熟成了艺术的阻挡。向东方与非洲的这股西方艺术潮流还是因为科技进步,摄影技术成熟这样一个情形下的绘画艺术的困惑而产生的逆反,也是因古典艺术的没落而产生的救生求生心理,所以自从摄影技术诞生与成熟的历史并行的绘画或者手绘艺术,正是避摄影之长而扬绘画之长所行的一条生机活力的道路,摄影毕竟是机械的形,而手绘艺术具有能动的张力,发挥好这个张力自然增加其艺术的生命力与活力。

也就是向东方,向非洲,向原始,向童画,正是西方近现代甚至当代艺术的求生本能铸成。无论图像的科技如何的进步,手绘的艺术仍然在能动中求生存,这条路伴随图像科技的路一直走下去,因为“能动性”是画师的一种特别的专利,你得如何很好的利用它。

陈师曾在《中国绘画史》论述中西绘画的交融是始于秦代,其中还提到一个尉迟乙僧的土耳其画师,这让我们想到清时的郎世宁,尉迟画师还只是中亚部分,而郎世宁远到了欧洲,再往下我们也知道的李成的焦点视角,

我们为了省力与方便,可以略过李成以及之先的时代,直接从晚明谈论绘画艺术的东西交融史。

上面提到美国的高居翰对于中国晚明的绘画谈论较多,而晚明的绘画的中西交融的历史也是频繁而清晰,一批牧师入华带给我们西方文明的资料也影响到我们的画师,象《圣经》或者其它书籍的图纹会吸引中国的画师,或者还有日韩的画师,他们会在构图上对于西方的绘画进行借鉴,当然我们不叫构图,应当是指六法中的“经营位置”部分,高先生用了一些比较之法,来说明中国画师在西方图像影响下的改变。

确实我们看到龚贤的作品有某种位置的经营上有不同于古代的风情,而且他的积墨法又有某种光影感觉。我们也看到石涛的作品的构成是截断一角的感觉,而非古典的流目散点的视角,这东方画师的改变也是非常明显的。

清兵南侵而进入使得中土某种商业资本社会中断而文明倒退的时代,当社会稳定后,艺术又有了生机,而且这一回是因为官方引入西人直接参与而带来艺术合璧的辉煌史,很明显的当然是郎世宁的例子,然后是晚清的一些画师对于西方艺术特别是色彩的借鉴,带绘东方绘画的新意思。

但是有清一代的胡人治理社会还是呈现艺术的没落,这个只有在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艺术大量地流入,影响中土的艺术,方而带来新的活力。

中华民国时代的绘画艺术不仅是国画的继续与油画等西画的进入,西式美术学校的建立,还有大量的画师留学欧美与日本,增强绘画融合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月份牌的兴起与广泛的运用,它在近代文明都市的影响力与向周边的放射力,是不可忽视的。月份牌的中西合璧重要的只在内容上,画东方美女,虽然是穿着旗袍的美女,但血缘上是真正的中土东方美人,画肖像的白描加西方的素描手法,这里面有西画风情的一半了,再加上水彩画的融合,西方风格占据大半,这种东西融合的绘画式样的影响力不会输于浮世绘,它是近代东方绘画的一个绚烂史,虽然十分的短暂,却是影响长不息,至今令人回味。

民国时代虽然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但它的艺术活力并不弱小,相反地因为时代的风雷激荡而使得艺术的人才百出,艺术事业风起云涌,留下可观的成果!不仅有男性的徐悲鸿,齐白石,林风眠,刘海粟,陈抱一,傅抱石之流,亦产生诸多李青萍,潘玉良,丘堤等等女性画者,它们的作品几乎与近代西方的绘画流派同步,有的直接就生活在艺术的中心巴黎。以东方画者的身份行西方艺术东方化之实,在精神上更接近东方的艺术精神之精髓。

中华民国时代是美术学校初创时代,上海北平的艺专,皆从野鸡学校发展到今天国家扶持公认的名牌大学,当然在初创时他们还有点松散,自由的空气浓郁,今天的情形反而成了一种僵化的体制,也许从美术学院出来的学生,要想成为大师,还得进疯人院修炼一番,而不是考研成功。

日本的绘画因为明治维新的成功促成日本绘画的东西合璧的进展早于吾国,这便除了欧美,日本亦成为中国画者留学选地的原因,东瀛无论是二战前与后,皆是东西合璧人才百出的时代,战前战中的画师还有和平宪法后的画师,诸如三座大山,并不皆全盘西化,或者全画西画,而是致力于日本绘的东西合璧工作,有相当的成效。

以上这些粗线条的总揽情形目的是让诸能够在宏观方面了然于胸,然后再进一步地深入到单个的区域与单个的画师,把具体的实例放于总揽的抽象概念中,整体与细节能够得到很好的谐调。

然后我们可以从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种种近现代流派的单个的画师的实例,我们从东方的各国的著名画师的实例中,更深入的体会这一合璧、和谐、趋同的“融合”大势,明了绘画当然还有艺术历史的走向,而不会在纷纭的现象中迷失。


雷家林书画


艺术无国界西方绘画和东方绘画都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甚至互相转化共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